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了顺铂损伤的小鼠模型,通过测定小鼠的体重增长率、肝脏指数以及SOD活力等肝组织抗氧化指标,探讨在注射顺铂前后给予融合蛋白PTD-SOD对顺铂导致的肝脏损伤的保护效应.在注射顺铂后马上注射融合蛋白PTD-SOD的对顺铂导致的肝脏损伤保护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2.
可跨膜融合蛋白PTD-SOD与肝癌细胞和正常肝细胞共培养,使细胞内SOD活力分别增加了52%和23%,提高胞内总抗氧化能力(T-AOC)水平达100%,同时降低ROS水平.实验结果显示,肝癌细胞增殖受到显著抑制,最高抑制率达91.91%,对正常肝细胞抑制率较小,为45.50%.  相似文献   

3.
以非转染人角膜内皮(HCE)细胞系为体外实验模型系统研究了UVB氧化损伤、Asc抗氧化保护及其分子机理。体外培养的HCE细胞经UVB和/或Asc处理后,利用MTT和光镜对细胞的活力和形态进行了检测,利用8-羟基脱氧鸟苷免疫荧光染色对DNA的氧化损伤进行了检测,并利用二氢乙啶染色对胞内活性氧(ROS)的水平进行了检测。结果显示,100~800 mj/cm2的UVB辐射能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地损伤HCE细胞的活力;200 mj/cm2 UVB(自然太阳光中的平均辐射剂量)能引起HCE细胞发生皱缩,并显著增加细胞的DNA氧化损伤程度及胞内ROS水平;而1 mmol/L Asc不仅能显著增强HCE细胞的活力、促进细胞分裂,而且还能显著降低200 mj/cm2 UVB所引起的DNA氧化损伤及胞内ROS水平。综上所述,UVB通过诱导ROS的产生进而引起DNA氧化损伤,对HCE细胞具有显著的氧化损伤作用;而Asc能够通过降低UVB诱导的ROS水平进而保护DNA免受氧化损伤,对HCE细胞的UVB损伤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保护作用。本文研究结果对于利用Asc等抗氧化保护剂保护HCE细胞免受UVB氧化损伤具有一定的理论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优化并建立姬松茸多糖(Agaricus blazei polysaccharide,ABP)的酶解工艺,探讨其对D-半乳糖诱导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3T3)衰老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响应面法检测姬松茸多糖最佳酶解工艺;用D-半乳糖诱导氧化损伤;采用噻唑蓝(MTT)法检测各时期细胞活力;测定抗氧化指标.结果姬松茸多糖最佳酶解工艺:加酶量为2.9%,温度为59℃,时间为2.1 h,该酶解方法姬松茸多糖提取率为11.18%.选取培养48 h的3T3细胞进行自由基活性检测,其中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存活率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给药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存活率增加,在给药终浓度为100μg/mL时,细胞恢复效果最佳,细胞内SOD活力升高(P0.05),CAT活力降低(P0.01),MDA含量显著减少(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且呈现剂量依赖性.结论该方法建立了高效、稳定的姬松茸多糖酶解工艺,获得的姬松茸多糖能够抑制细胞氧化损伤,对D-半乳糖诱导的3T3细胞衰老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5.
建立鱼藤酮(rotenone)诱导的大鼠肾上腺髓质嗜铬细胞瘤细胞(Pheochromocytoma,PC12)损伤的类帕金森病细胞模型,探讨益智仁中的原儿茶酸(PCA)对该类帕金森病细胞模型的保护作用及其可能作用机制.采用四唑盐(MTT)方法检测细胞活力,并且采用乳酸脱氢酶(LDH)方法作为细胞活力的进一步验证;对于细胞形态变化采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进行观察;采用细胞内常见的抗氧化酶试剂盒(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分别检测细胞内各抗氧化酶含量的变化;对于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的变化采用2',7'-二氯荧光素二乙酸(DCF-DA)进行检测;用Caspase-3/CPP32 Colorimetric试剂盒检测细胞内Caspase-3的活性.将0.5μM鱼藤酮作用于PC12细胞48 h后,诱导其产生典型间接氧化应激过程并产生凋亡特征,益智仁中的1 m M原儿茶酸对鱼藤酮诱导的PC12细胞损伤有明显的抗凋亡保护作用,其可能机制是增强细胞内源性抗氧化酶的活力,抑制活性氧的产生,阻止Caspase-3的激活途径,从而达到减少或抑制细胞凋亡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川芎嗪(TMP)对缺氧缺糖(OGD)损伤大脑皮层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探讨TMP神经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建立体外原代大脑皮层神经元OGD模型,利用MTT法和LDH试剂盒分别检测细胞存活率及细胞毒性;Hoechst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ROS的含量;实时-PCR检测细胞内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mRAN(PGC-1α,TFAM)的表达量.结果:经OGD损伤4 h后,细胞活力明显下降,细胞释放的LDH含量升高;细胞凋亡形态学特征明显,细胞凋亡率增加;细胞内ROS含量增加,同时PGC-1α和TFAM mRNA的表达量明显减少.TMP预保护后,可以明显提高OGD损伤后细胞的存活率,降低LDH的释放,改善细胞核形态变化,并且减少细胞凋亡率,抑制细胞内ROS的产生,提高PGC-1α和TFAM的表达.结论:TMP对OGD损伤的神经元具有神经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抗凋亡和增加线粒体生物合成相关因子(PGC-1α,TFAM)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为探究黄芪多糖对脂多糖诱导IPEC-J2细胞炎症反应的影响.将IPEC-J2细胞分为对照组、LPS处理组、ASP处理组和ASP+LPS处理组,分别检测各组细胞活力、抗氧化指数、相关炎症因子含量和mRNA表达水平.结果表明当10 mg/L LPS作用细胞12 h后,显著降低了细胞活力.当100 mg/L ASP预处理细胞4 h后显著提高了细胞的存活率.与对照组相比,LPS组显著提高了MDA含量并降低了SOD,CAT酶活力,显著上调细胞上清液中IL-6,IL-8和TNF-α的含量以及细胞内三者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了IL-10基因mRNA的表达.而采用ASP预处理4 h后可显著降低细胞内MDA含量及提高SOD和CAT酶活力,且显著下调IL-6,IL-8和TNF-α的含量和细胞内三者基因mRNA的表达及显著上调IL-10基因的表达.试验表明ASP可缓解LPS引起的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抑制IL-6,IL-8和TNF-α含量及其基因表达,促进IL-10基因表达,从而发挥抗氧化和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8.
采用4,6 二脒基二苯基吲哚(DAPI)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术考察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力的人工模拟物2-TeCD对UVB致NIH3T3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 结果表明: 2-TeCD可影响UVB致NIH3T3细胞中DNA裂解率、 脂质过氧化水平、 活性氧体积分数、 细胞周期及 P53蛋白表达量等指标, 可通过清除自由基发挥对UVB损伤的防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对紫外线(UVB)照射前后的人角膜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以及基因表达差异分析.实验结果显示:(1)未经UVB照射的细胞形状规则,充盈饱满. 144 m J/cm2UVB辐射组细胞形态较规则,少数细胞透明度降低. 288 m J/cm2UVB辐射组细胞形状不规则,多数细胞透明度降低.(2)抗氧化相关基因SOD1、CAT、GPX1、Prdx1,2,4,5,6在角膜细胞发生氧化损伤时,表现出显著上调表达趋势; Prdx3基因呈下调表达趋势.(3) P53、FASL、Caspase8、Caspase3和Caspase9均随着UVB辐射剂量的增加而上调表达; BCL2在各实验组细胞中均未检测到表达.  相似文献   

10.
探讨了H2O2和紫外线诱导下,活性酵母细胞衍生物(LYCD)对酵母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在H2O2(10mmol/L)和紫外线(20W紫外灯下30cm处照射60s)氧化损伤酵母细胞模型中添加LYCD后,细胞存活率显著上升,且有剂量依赖性。LYCD提高了紫外线氧化损伤细胞上清液中谷胱甘肽(GSH)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比活力和过氧化氢酶(CAT)比活力,降低了丙二醛(MDA)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