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在导出两类典型的成长性公司的理论市盈率的基础上,分析了再投资利润率、市场利率与理论市盈率的关系.澄清了关于市盈率的一些模糊或不正确的认识,得到了一些新的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动态市盈率是股市上的价值判断、风险判断、收益判断的重要依据,在各国的价值评估和投资决策中广泛应用。本文探讨了招商证券牛网的市盈率与回收期的关系,提出了回收期的计算方法,以期为认识及应用动态市盈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针对寻找影响市盈率多种因素的困难,提出从市盈率的数据的本身出发,利用B-J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建立自回归滑动平均模型ARMA,对股票市盈率分析并预测。对皖维高新股票的市盈率的数据实证研究并短期预测,结果表明其预测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4.
基于Box-Jenkins方法的时间序列分析技术,利用SPSS软件对平安银行市盈率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综合各种条件确定了最佳ARMA模型.最后利用所建模型对平安银行市盈率进行了预测.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Box-Jenkins方法及其模型在银行业市盈率时间序列分析建模与预测方面,具有较高的精确度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近期,我国证券市场(尤其创业板市场)的频繁波动引起投资者的高度关注.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参考指标,市盈率能否为投资者提供良好的决策依据?针对这一问题,运用因子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等方法,从股票成长性、低市盈率股票投资价值两方面,探究市盈率投资策略是否适用于我国创业板市场.结果显示,高市盈率股票不具有高成长性,甚至是较低的成长性;低市盈率股票的市场表现没有达到理论状态.因此,市盈率投资策略目前在我国创业板市场上效果不显著,市盈率在指导投资中的作用有限.研究结论为监管当局完善创业板市场的相关制度、上市公司优化企业的经营状况、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6.
基于上证指数的分形插值模型,通过小波变换和分形分析,构造了新型的预测上证指数趋势的插值迭代算法.  相似文献   

7.
对近期股票市场的几个股指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了它们的基本特征.对上证指数和其他的3个股指进行了秩相关系数的计算,得出上证指数与深圳成指具有明显的相关性.最后利用Archimeadian Copula函数来模拟上证指数和深圳成指之间的相关性,以便可以较好地预测2个股票市场的变化.  相似文献   

8.
以2010年3月31日-2014年10月28日的上证指数与其成交金额的日数据为样本,对其进行Granger因果检验,采用ARCH族模型,对上证指数与成交金额的波动关系进行了非线性研究,并对EGARCH(1,1)模型运用于成交金额对上证指数日收益率的影响进行了检验和预测.  相似文献   

9.
由市价比每股净利所得的市盈率在股票估值中不具备实际意义,而由实际市盈率与理论市盈率的比值可以较为准确地判断股票价格未来的大趋势,在符合稳定增长模型的企业中这种关系尤为清晰,甚至可以修改模型后应用于整个市场.  相似文献   

10.
上证指数的混沌特性分析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通过计算得到上证指数的最大李雅普诺夫(Lyapunov)指数为正值,表明上证指数具有混沌特性.通过上证指数的相关积分关于相空间维数的数值计算发现,当相空间维数大于10以后,相关积分趋于平稳,从而确定上证指数的嵌入维数约为11,这时对应的相关积分可以看作为它的分数维,约等于1.1.  相似文献   

11.
股权分置改革前后中国股市混沌分形特征比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股权分置一直是困扰中国股市的制度性缺陷.通过计算股改前后沪深两市4种指数的Hurst指数和分形维,来比较股改前后市场的混沌分形特征.得出一系列结论:中国股票市场具有混沌分形特征,股改明显加快了丧失初始条件记忆的速度;股改后市场的投资风险有加大的趋势;深市最少需要4个变量来建立市场的动力学方程,而沪市就至少需要5个变量,沪市比深市复杂些;股改后两市分形维有下降趋势,股改有提高市场效率的趋势.这些结论可为研究股权分置改革对中国股市的影响提供一点思路.  相似文献   

12.
股票市场是实体经济的睛雨表,沪港通的实行对中国股票市场的影响较大,本文利用ARIMA模型对沪港通正式开通前后一段时间的上证综指进行模拟预测,通过建立模型、参数估计、残差检验及追溯模拟分析了沪港通对我国股票市场的影响。预测结果显示,在沪港通正式实行后的一段时间内,上证综指的实际值与预测值的差值大部分为正数,该结果表明:由于投资者信心的提升以及股票市场的资金注入量的加大,沪港通的实行对我国股票市场产生了一定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证券市场“样本股效应”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事件分析法”首次对上证180指数样本股调整所造成股票的交易价格、数量等的波动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中美股市样本股效应具有不同的特点,并从行为金融学角度给予解释。  相似文献   

14.
我国高科技概念股市场定价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沪深两市 1 997、1 998两年的数据 ,对以电子信息行业和生物制药行业为代表的高科技概念股的股价行为进行了回归分析 ,建立了一个高科技概念股市盈率估价模型 .模型表明我国高科技概念股的市盈率仅仅与它的总风险相关 ,而与系统风险无关 .这与经典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相冲突 ,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进一步回归检验表明 ,证券资产平均收益率也仅与总风险相关 .对上述结果的可能解释是 :我国证券市场不符合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市场有效性假设 .  相似文献   

15.
应用数理统计并结合金融数学的方法,研究不同的新股发行方式对电力行业上市公司的影响,实证研究IPO询价制度实行前后电力行业的股票市盈率及股票收益率的变化趋势和特点,研究市盈率和收益率的统计分布及相关模型.首次尝试采用稳健的R估计法建立电力行业股票收益率与经营业绩指标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6.
ARCH族模型对沪市综合指数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选取沪市股价综合日指数(1999/01/01~2002/12/30)作为样本,根据有效市场理论,利用股指的随机游走过程对上海股市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建立ARCH模型验证上海股市的可预测性.实证结果发现,上海股市具有杠杆效应、波动集群性和波动持续性.  相似文献   

17.
运用R/S分析方法对中国股市进行研究,摒弃了以前多数学者对中国股市的单个指标的片面研究.而是从纵横两个方面研究中国股市.横向表现在选择了中国股市最具有代表性的两个指数——上证综指和深成指数;纵向表现在分别探索了两个指数在5个长短不同的时间增量上的收益率的分形特征及其时间敏感性.最后通过纵横两个方面的比较揭示了中国股市的波动特征。  相似文献   

18.
选取沪市股价综合日指数(1997/01/02~2003/12/26)作为样本,对上证综合指数进行了实证分析,根据有效市场理论,利用股指的随机游走过程对上海股市的有效性进行检验,建立SV族模型验证上海股市的可预测性实证结果发现:上海股市具有杠杆效应、长记忆性和波动持续性  相似文献   

19.
上海股票市场半强式有效性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股票市场的效率性指的是股票市场中股票价格对新信息的反应效率 ,它是股票市场成熟程度的表现。有效率的市场分为弱式有效市场、半强式有效市场和强式有效市场。通过对上海股市的 30家上市公司进行实证研究 ,得出的结论是 :目前上海股票市场非半强式有效。  相似文献   

20.
为了对股票市场进行更准确地监测预报,根据股市的动态特性,提出了应用动态递归神经网络进行实时建模预测,并采用遗传算法进行在线学习,提高了网络性能,较好的描述了股市的动态特性。通过对某上证股价的预测,验证了该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