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祁连山位居河西走廊南部,故又称“南山”,是我国著名山系之一。这里不仅森林植物种类繁多,而且动物资源也十分丰富。国家已建立祁连自然保护区,其范围包括张掖、武威及金昌地区,面积49.9万公倾。保护区内已知兽类资源的31种,分布在不同的自然景观垂直带中:(1)河谷林灌带(2)针阔混交林带(3)高山灌丛带(4)高山草甸带 相似文献
2.
陈钧 《青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8,(1):43-45
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则海东位于省境的东部,是我国西部黄土高原的一部分。东部的地貌为河湟谷地,梁峁,丘陵,沟谷,地势海拔较低,一般海拔3000左右,为青海主要农业区和产粮基地。1生态环境海东黄土高原位于青海省东部,属于我国西部黄土高原的一部分。境... 相似文献
3.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初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锦矗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0(1):10-14
唐家自然保护区有兽类85种,受东南季风影响广布种21种均为季风型,其余以东洋界成分为主的有50种,其中又以喜马拉雅横断山脉占优势,有24种,反映了区域特征。 相似文献
4.
陕西省重点保护兽类的分布与保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陕西省横跨秦岭南北,是我国野生动物分布的重要地区.省内共有野生兽类148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分别有7种和16种,以羚牛、斑羚、青鼬等资源较丰富;省地方重点保护兽类有 12种,以猪獾、小麂、毛冠鹿和狍资源较丰富.东洋界种类占明显优势.阐述了陕西省重点保护兽类的种类和分布,并提出了保护兽类资源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5.
深圳笔架山公园兽类资源调查结果显示,该公园共有兽类13种,隶属5目、9科、10属。其中食虫类2种,翼手类1重,鳞甲类1种,食肉类3种,啮齿类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1种,列入中国红皮书中的易危动物1种。7种东洋型种类,约占种类数的54%;2种古北型种类,约占15%;4种广布型种类,约占31%。分析了笔架山兽类生态分布的3种类群,进行了资源评价,从生态功能、水资源、物种多样性等提出了保护管理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兽类资源的演变趋势和保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智斌 《科技导报(北京)》1991,(7):60-60,33
我国的兽类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在我国境内发现并记录的(科)种类约有400种(包括啮齿和海兽),其中许多为我国所特有,如大熊猫、金丝猴、羚羊、海南坡鹿、黑麂、华南虎等。兽类作为一项自然资源,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诸如皮毛、药材、食用、实验、观赏等许多重要使用价值。在人类发展历史中,一个很长的时期,由于生产力水平低下,人类对兽类资源的直接利用及对其栖息环境的破坏,一般达不到使其在全境灭绝的危险。兽类资源的变化往往是在一定区域内,分布范围和数量的变化。较大规模变化的原因一般是气候、水文等自然条件的改变,如野生大象从黄河流域往南的退缩。人类对土地开发所造成的影响主要是迫使许多种类由平原地带退缩至较偏僻 相似文献
7.
金佛山自然保护区兽类资源初步调查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对四川省南川县境内金佛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的兽类资源进行初步设想,报道兽类共70种,分属8目24科,其中属示洋界的有39种,古北界6种,广布种25种,属横断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特产的5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4种,Ⅱ级11种,省级保护5种。 相似文献
8.
9.
本文途述了内蒙古九峰山地区兽类的种类、数量及分布情况,并且对在各种生境和不同季节其种类和数量的变化进行了详细分析。对一些种类的经济价值及如何保护和利用也做了说明。 相似文献
10.
百花山兽类区系特征及生态分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89~1991年对百花山自然保护区的兽类区系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调查,共记录到6目13科25种.整个区系以古北界成分为主,占68.0%,同时也呈现出比较明显的南、北两方动物分布的过渡特征.本文从地理分布特征出发,对本区兽类区系的组成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分析,并讨论了这些兽类的生态分布和垂直分布状况以及鼠形动物的季节变化. 相似文献
11.
黄土高原生态农业建设与环境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明了黄土高原的重要战略地位,并指出了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地形破碎,水土流失严重;人口急剧增长,文盲多素质差;旱冻雹灾频繁,生产低而不稳;单产低收入少,植被恢复维艰。明确了黄土高原今后的建设目标─—大力进行水土保持型生态农业的建设;详细介绍了保护措施─—恢复植被;建设基本农田;发展经济林和加强养殖业。 相似文献
12.
黄土高原气候生产力演变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利用黄土高原地区51个气象站40a(1961年-2000年)的气象资料,采用EOFs分解和小波分析等方法,研完了该区域气候生产力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40a黄土高原气候生产力变化趋势以下降为主;气候生产力演变存在相关程度高的3个次区域,即高原西部、东部和南部;气候生产力变化存在比较明显的2a~4a振荡周期;高原中北部是气候生产力变化的敏感区,变幅南部大于北部;气候生产力变化在空间移动的方向和强度等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13.
杨庆实 《聊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9(3):69-71
从研究解决陕北黄土高原生态超载问题入手,通过以农村经济结构转型和城镇化发展为主要措施,来减轻过快增长的人口与人类需求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达到协调黄土高原经济发展与生态治理的目的,进而探讨从根本上解决黄土高原生态环境问题的方法和途径。 相似文献
14.
论述了黄土高原农村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办法,该方法对于黄土高原地区的农村开展小康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赵培强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1):61-67
利用地理信息与生态遥感解译技术,对2013至2018年陇东黄土高原生物多样性保护优先区域生态系统格局变化特征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生态系统结构较为简单,主要以森林-灌丛、草地、农田3种Ⅰ级生态系统和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灌丛、温性草原、草丛、旱地5种Ⅱ级生态系统为主;研究期内各类生态系统面积变化率、综合动态度和景... 相似文献
16.
黄土高原黄土地层分区及其地层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腾宏志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20(2):85-93
黄土地层序列同黄土地貌分区有成因上的联系,不同成因的地貌环境其黄土地层结构不同.依据地貌区划结合黄土地层特征可将黄土高原黄土地层划分为以下四个主要分区:1.梁峁地层区.该区又可分为六盘山以西及以东两个亚区;2.源地层区.又可细分为塬亚区.台塬亚区及山麓塬亚区;3.山间盆地地层区;4.河谷地层区。 相似文献
17.
论陕西黄土高原地貌的景观美学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陕西黄土高原地貌景观作为审美对象,提出了陕西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的空间组合结构概念,在此基础上进行了黄土高原地貌景观的美学特征分析,认为应充分挖掘其旅游潜力,强化宣传,将自然和人文旅游景观组合推出,打造黄土高原地貌旅游品牌,丰富和深化陕北旅游的内容和内涵. 相似文献
18.
陇东黄土高原气候对全球变暖的响应及其对林果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陇东黄土高原6县区40年气候资料,分析光、温、水等主要气象要素的变化,结果表明:陇东黄土高原气候变化趋势与全国和全球相似,气温升高、降水趋少,向暖干化方向发展。通过气候变化对主要林果影响的分析,该区域适宜苹果、杏、枣的栽培,而桃、梨将由适宜栽培向次适宜栽培演化。因此,宜大力发展苹果、杏、枣栽培,调整桃、梨栽培面积。冬季气温增高可能导致果树病虫害加重,应引起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9.
马雄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4):486-489
通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与文献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甘南高原药用蕨类植物资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甘南高原药用蕨类植物共有5科5属8种,分别占我国药用蕨类植物总科数、总属数和总种数的10.4%、4.6%和2.0%.对甘南高原药用蕨类植物的分布、形态、生活环境和药用价值等进行了讨论,并对其开发利用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