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细胞膜上存有一种以鞘脂(sphingolipids)和胆固醇(Ch)为基本成分的微域(micro—domain),近年来引起广泛注意,本文作者曾予简介。鞘脂所含长的多饱和脂酰链呈高度有序排列,在其紧密填充之间又散布大量胆固醇,形成了质地较致密的富集胆固醇的小斑块结构,而其周围膜介质的流动性较强,因此该结构经常处于浮动状态,类似江流中拖运的木筏,[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细胞膜是否也含有与脂质体(liposome)相似的脂类结构域(domain),是许多实验室一直感兴趣的话题.以脂双层为特点的生物膜结构,很像一片"沼泽地",某些部位的组成较结实,而其他区域则显示一定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3.
细胞膜上存有一种以鞘脂(sphingolipids)和胆固醇(Ch)为基本成分的微域(micro-domain),近年来引起广泛注意,本文作者曾予简介[1]。鞘脂  相似文献   

4.
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有一个更为人所熟知的名字——"渐冻症",这是一种不可逆的致死性运动神经元疾病.英国《自然·医学》杂志最近发表的一项临床研究报告发现,患有严重的早发型ALS的儿童,在SPTLC1基因上有一类罕见突变,该基因编码一种关键的代谢分子,负责生产一类称为鞘脂的脂类.这项报告揭示了早发ALS的单个致病基因以及一种新的代谢相关分子通路,其或造成该疾病其他分型中的神经退行.  相似文献   

5.
发育分化是生物体个体细胞形态上趋于异化而细胞内遗传物质并不发生改变的一种生命现象,是基因表达在时空上受到调控的结果。以原核生物作为材料进行发育分化的研究,具有遗传物质结构简单、易阐明基因表达调控机制等优点,其研究结果对真核生物包括高等动植物发育分化的研究有一定的指导作用。链霉菌(Streptomyces)是原核生物中一类重要的工业用微生物,大多数有应用价值的天然抗生素都是由链霉菌产生的,它因具有无与伦比的产生次生代谢产物的能力和独特复杂的生命周期而成为微生物中研究发育分化的良好模式材料。与其它原核细菌不同,在实验…  相似文献   

6.
大豆中含有近40%的蛋白质,比任何一种粮食作物的蛋白质含量都高,其氨基酸组成与牛奶蛋白相近,而且必需氨基酸含量较丰富,是植物性的完全蛋白.大豆及大豆制品是高营养的食品,它们均含有丰富的优质蛋白质,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将大豆蛋白定为21世纪重点开发的植物蛋白资源.  相似文献   

7.
利用现代分析测试技术,研究了NaCl、KCl、PVP、胆固醇、葡萄糖和蔗糖等分别与膜脂的相互作用,发现它们能引起脂质膜超分子体系液晶态结构的变化.葡萄糖和蔗糖对脂双层膜结构有稳定作用.在NaCl溶液中制成的脂质体,随着NaCl浓度的增加,它们的双层膜更稳定.在KCl溶液中结果恰好相反.用原子力显微镜(AFM)观察到液晶态脂质体的立方相和双层膜共存的结构.两相共存的状态与双亲性分子的结构、浓度以及介质的组分和pH等因素有关.研究结果表明,生物超分子聚集体的氢键、分子van der Waals力、离子的静电力等这些弱相互作用的协同性、方向性和选择性,可能决定着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8.
本文把工程演化过程理解为一种双重双螺旋过程,即由技术链和非技术链(经济-社会链)共同构成的双螺旋。演化过程则由技术发明-工程创新-产业扩散三个环节组成。其中,工程双重双螺旋中技术链的演化,其基本内容是技术硬件(机器)和技术软件(知识和制度)双螺旋的演化。选择与建构机制是工程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机制。选择机制使得在技术-经济进化过程中,技术创新成果经过市场的选优汰劣,保证了工程活动和市场经济的健康演进。建构机制则体现为技术链与经济-社会链的双重双螺旋变革,形成新类型的双重双螺旋等形式。  相似文献   

9.
科学创造可能性的哲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义的科学创造实践活动主要以科学发现与技术发明的方式展开.追究发现与发明之可能性的本体因由,则在于其对象的有结构存在.结构性亦即有序性.有序性的表征形式是由序律制约的序元所构成的序链.不同的序链受制于不同的序律,内涵着不同的功能.思维创造是以未知序链的理想功能为诉求,以已知序律为条件,以对认知对象形成的表象、意念及认知组块等序元为质料,以"If……then"产生式匹配构建新序链以实现其新功能,设想新序律以解释新序链.科学创造活动是对其对象无限可能序的试错性解译与重构.  相似文献   

10.
11.
正浙江大学团队通过细胞膜锚定分子在红细胞表面构建三维凝胶网络,实现了"通用熊猫血"的人工构建和安全输血。这项研究3月21日发表在《科学进展》杂志上。据介绍,人的血型通常是由红细胞表面某些可遗传的糖蛋白及糖链构成的抗原决定。截至目前,像这样的  相似文献   

12.
白藜芦醇(Resveratrol)是许多植物受到真菌感染、紫外照射或病理状况下产生的一种植物抗毒素(phytoalexin).其化学名为3,5,4'-三羟基-1,2-二苯乙烯,是含有芪类结构的非黄酮类多酚化合物,分子式为C14H12O3,相对分子质量为228.25,为无色针状结晶,难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乙酸乙酯、丙酮、氯仿、二甲亚砜等,有顺、反两种构型,其中反式是稳定结构,而且生物活性更加广泛,结构式见图1.  相似文献   

13.
总体意见师昌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关于碳、炭的争论已久,现在应该是有个定论的时候了。吴金源(宝钢研究院)碳、炭两字在科技活动中,长期混乱使用,给各种工作都带来困难,亟待澄清,统一用法。李行健(国家语委)①全国科技名词委组织讨论,规范两字用法,为文字规范使用做了一件大好事。②从引导方面说,两字一时难于决定时,提倡按科学定义用,如果还不行,提倡用炭不用碳。③现在是科技普及的时代,科技用语很易进入一般词语,对普通用语用字的规范影响日益显著。因此,在研究讨论某一科技名词用字时,似也可考虑今后一般用语规范的顺利接受情况。桂竞先(吉林炭素集团)①炭、碳的用法,有关专业人员都很难分清,何况广大群众。更给学生学字带来麻烦。可以考虑碳仅指碳元素及衍生词,其他都用炭。②“炭”是我国固有字,碳是随周期表造的字,1932年11月26日当时教育部公布的《化学命名原则》把第六号元素定名为碳,专指第六号元素。随汉字简化,取消碳,统一用炭,是解决混乱的好方案(迟早会改,晚改不如早改)。虽然少了一个专指第六号元素的碳字,却省了许多麻烦(请终审会专家考虑)。如暂时不能取消碳,碳定义为:元素C及其化合物。无机化合物容易确定,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芳香碳、环烷碳、芳碳率用碳。③国际炭素术语与表征委员会曾长期讨论,E.Fitzer建议:C/H原子比大于10,以碳为主要成分的固体物质,称为炭材料或炭素。故炭可定义为:以“碳”为主要成分的固体物质。周公度(北京大学化学学院)有些问题自相矛盾,例如将“AR炭”“CP炭”定为混合物。又如“炭素”可看做物质,也可作概念,作为混合物就不对了。碳化、析碳等和渗碳、脱碳一样,碳化是指变为碳原子(元素、单质),析碳是指析出碳单质过程,也不是混合物衍生的名称。所以应用碳单质、AR碳、CP碳、碳素、析碳、玻璃碳、碳纤维、碳材料。炭的定义应改为:工业制品中以碳为主并含有其他物质的混合物。并用于大家习用的词及其衍生物、派生词。张鎏、李治崇(天津大学)确定碳、炭二字的使用原则。我们认为,用碳字时,主要包括含碳的化合物。其中碳有明确的结构和含量,如碳化物、碳酸盐、碳键、碳环、高碳钢、低碳钢等,除此之外就用炭。黄仲涛(华南理工大学)炭常用于:①各种工业制品,以碳为主并含有其他物质的混合物。如炭素、炭素墨水。②高温热解、隔离空气的沉积物、析出物,各种金属表面析出物:析炭、积炭、结炭、炭化。③以活性炭等为载体制成的负载型催化剂。如Pt/C,Pd/C用炭:铂/炭,钯/炭。解思琛(中科院物理所)碳与炭两个都保留,我们新技术界用碳纤维,更科学些,但产业界炭有几十年的影响,还有产品、商品,要保留炭的用法,否则更乱了。炭化 碳化(carbonization,carbonation)刘明非(吉林炭素集团)有机物从700℃到1500℃之间属于炭化过程,生成炭物质,如焦炭、木炭、炭黑、炭电极;700℃~3000℃范围内所有生成物统称为碳化物。桂竞先(吉林炭素集团)有个炭化(碳化应不用),如木材→加热炭化→生成木炭;焦炉的炭化室;纤维→炭化→炭纤维。周公度(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用“碳化”。见“总体意见”栏。李圣华(吉林炭素集团)“碳化”应改为“炭化”,一般是指含大量碳元素的有机化合物、煤炭在一定的温度下大量排除氢、氧、氮等元素后残留下焦炭的过程(仍有少量的氢、氧、氮等元素存在)。如煤沥青炭化后生成沥青焦,石油渣油炭化后生成石油焦。炼焦煤焦化后得到冶金焦。王作明等(沈阳材料科学实验室)碳化物主要是指碳化硅、碳化钙等含有碳原子的化合物,而炭化物是指由有机物经过炭化得到的产物(如沥青炭化、PAN炭化等)。碳纤维 炭纤维(carbon fibre)张鎏、李治崇(天津大学)有些含碳物质,因制备方法不同,而应分别用碳或炭,例如“碳纤维”与“炭纤维”都是含碳纤维。但炭纤维常指由高温处理合成纤维而得的纤维,其中碳含量变化很大。而碳纤维则是指在催化剂存在下,甲烷分解成碳和氢,碳原子有序排列形成的纤维或纳米碳管。借此可表示出两种含碳纤维是不同的东西。徐延庆(《耐火材料》主编)不同的学者对此有不同的叫法主要是因为他们所处的位置不同。“碳纤维”应该是其中碳原子含量非常高的高纯纤维,其中的其他成分微量;而“炭纤维”则是黑色人造纤维,灰分等杂质含量相对较高,是以碳为主并含有其他物质的混合物。建议统一为炭纤维。刘明非(吉林炭素集团)碳纤维是指“碳化纤维和石墨化纤维”。炭纤维是指炭化纤维。……碳和炭使用时应注意所指物质的特性和范围。师昌绪(全国自然科学基金委)因为它是一种高纯,和碳纳米管类似;将来碳纳米管也可能发展成为“中空碳纤维”,强度更高,那时我们不能把碳纳米管做成的纤维称为炭纤维,只能称“中空碳纤维”。如果按照以纯度划分碳与炭的区别,碳纤维也不是炭纤维,因为目前所开发出来的碳纤维都是高纯,基本不含H、O、S和灰分等杂质,与炭布、炭毯不同。戴立信(上海有机化学所)化学化工词汇已用“碳纤维”多年,而且这里的“碳”的结构有较明确的鉴识或认定。桂竞先(吉林炭素集团)炭纤维是用聚丙烯腈纤维、黏胶纤维等高温处理炭化制成。萧成基(北京化工研究院)应该用“碳纤维”,不宜用“炭纤维”,因为碳纤维的高分子链是碳,至于其他少量成分并非主体。欧阳世翁(中国建筑材料科学研究院)“碳纤维”与“炭纤维”,我认为,从原则上讲似以用“炭纤维”更规范,因为纤维是一种材料和用品,而不是化合物或化学元素的单质。但是当我看到在意见稿碳的用法举例中列出了“碳纳米管”,这就使我犹豫了,因为“碳纳米管”和“碳纤维”在概念上是相似的,都是材料。如果允许用“碳纳米管”的话,那么就可以按原习惯用法用“碳纤维”;此外,大多数人已习惯用“碳纤维”,且时间久远,如同“碳纳米管”一样,不必再改。而“炭布”“炭毡”等则需统一用炭。李圣华(吉林炭素集团)炭纤维是以碳元素为主的炭素制品,称炭纤维。包括它的一系列产品——炭布、炭毡等。黄关泉(吉林炭素集团上海碳素厂)“炭纤维”作为一种以碳为主混有其他元素的材料,应该用炭字,且用炭纤维作材料延伸制成的产品,如炭布、炭绳等均用炭字,“炭纤维”作为一种材料的专用名字应固定下来。但有的地方或场合出现“炭素纤维”的使用方法,我认为这种使用不妥,此时应用“碳素纤维”为宜,这里的“碳素纤维”应理解为包含“炭纤维”“石墨纤维”等在内的碳素纤维类材料。任崇信(冶金出版社)从科学性上判断还是用“炭纤维”更科学。吴金源(宝钢研究院)炭纤维是一种工业制品,我们认为按“炭纤维”一词统一为好。王作明等(沈阳材料科学实验室)炭纤维是以碳为主并含有少量其他物质的混合物,应该使用炭。孙义诚(兰州炭素厂)生产工艺用聚丙烯腈丝(腈纶丝)作原料,其本身属化学纤维,无炭的含义,经预氧化、炭化后生成了炭纤维,成品的炭纤维除炭外,还含有少量的杂质元素,认为炭较合适。碳:化学元素C;炭:固体材料,C/H>10。吴伯群(钢铁研究总院)按照碳、炭用法拟用“炭纤维”。冶金出版社统一用炭纤维。炭素王作明等(沈阳材料科学实验室)炭素一词来自日本,很不科学,应该尽量避免使用,除约定俗成的“某某炭素厂”外,其他地方应该尽量改为炭材料为宜。黄关泉(吉林炭素集团上海碳素厂)①元素C对应的汉字名为碳,C称碳元素,这已是约定俗成的使用方法,凡“碳”与“素”构建成的词,如碳素、碳素材料、碳素纤维、碳素钢、碳素墨水等,一般均理解为含有碳元素的物质,应该用碳,而不是用炭。我认为,在界定的原则中应规定:凡与“素”字结合的词只能用碳,而不用炭。②目前碳与炭使用中最混淆、影响最大、最难统一的还在碳素行业中的企业冠名上。北方企业以炭为名:吉林炭素厂、兰州炭素厂、抚顺炭素厂……;南方企业以碳为名:上海碳素厂、南通碳素厂、茂名碳素厂……。孰是孰非,在行业中已争论几十年,企业使用方法上的各行其事给出版、新闻界造成了诸多不便。南、北方“碳”“炭”各自使用了几十年,“企业名称中已包含了相当的无形资产,所以我以为这次全国科技名词委很难,也没必要把现有企业的冠名用词强行统一起来,但对今后新建企业,可建议冠名时规范为“碳素厂”或“炭制品厂”“炭材料厂”,即与“素”结合在一起的只能是碳,而不是炭。崔东生(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长期以来碳、炭二字一直在碳素行业混淆不清,有的厂名称为炭素厂,有的为碳素厂。这二字习惯用法,在本行业许多地方已约定俗成,并且杂志的名称如《炭素技术》也已使用20多年。刘明非(吉林炭素集团)“炭素”一词应以尊重传统习惯用法为妥。如炭素工艺、炭素厂、炭素材料。黄仲涛(华南理工大学)炭素是以碳为主,并含有其他物质的混合物。碳纳米管 纳米碳管(carbon nanotubes)白春礼(中国科学院)应该叫“碳纳米管”。纳米管是统称,有很多种纳米管,碳纳米管只是其中的一种。纳米碳管给人的感觉好像只有碳才能形成纳米管,是不对的。张立德(中科院合肥固体物理所)纳米管是一类物质,纳米是尺度。还有硅纳米管、无机纳米管等,碳材料的纳米管应称为碳纳米管,它是纳米管中的一种。解思琛(中科院物理所)我们习惯叫纳米碳管。应该说更科学点应叫碳纳米管,与英文名carbon nanotubes也一致。统一改称为碳纳米管我们没意见,我们不坚持,没影响什么学术问题。李行健(国家语委)中文词汇修饰部分一般放在被修饰的前面,如果碳是修饰纳米管的,那么应该叫碳纳米管。有了命名原则,才有利于名词系列化。玻璃炭 玻璃碳(vitreous carbon,glassy carbon)桂竞先(吉林炭素工业集团)玻璃炭是用糠醛树脂、酚醛树脂等高温处理炭化制成,应用“炭”。李圣华(吉林炭素工业集团)玻璃炭是以碳元素为主的炭素制品,应定名为“玻璃炭”。王作明等(沈阳材料科学实验室)是以碳为主,并含有少量其他物质的混合物,应称玻璃炭。周公度(北京大学化学学院)用玻璃碳(理由见前“总体意见”栏)。炭素墨水 碳素墨水(carbon black ink)黄仲涛(华南理工大学)是工业制品,以碳为主含有其他物质的混合物,用炭素墨水。崔东生(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炭素墨水,大部分称碳素墨水。  相似文献   

14.
最近在艾伯塔大学的研究中发现, 孩子大脑中的白质组织(尤指大脑及脊 髓中的白色神经组织,主要由脊髓鞘 的神经纤维组成)同他们的阅读能力表 现之间存在着相互关系。研究提出,在 孩子们中间出现的阅读困难很可能有 神经学上的起因和缘由。  相似文献   

15.
超级纤维--PBO的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高性能PBO纤维的由采 高性能纤维应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其它卓越的特性,如热稳定性、耐化学性、电性能以及独特的生物特性.从结构成分可分为两类:无机高分子和有机高分子.无机类高性能纤维的代表有碳纤维、硼纤维、碳化硅及氧化铝-钛合金等纤维.典型的高性能有机高分子纤维有:芳香聚酰胺类纤维(主要为Kevlar)、芳香族杂环聚合物纤维(有PBO,PBZT等)、芳香族聚酯及具有伸直链的超高分子量PE纤维.  相似文献   

16.
自然科学名词(或术语)是进行科技交流的重要工具,其统一与否对传播科技知识、传递科技信息等必然产生很大的影响。可是,由于历史的原因,我们在这方面的工作被迫中断了近20年,造成了当前自然科学术语翻译中的严重混乱局面。试举最近在工作中遇到的la(b)danum一词来说明。根据好几本原文词典的解释,la(b)danum是指“从岩蔷薇属(Cistus)植物(英文名是rockroses)提取的一种可用作香料的含油树脂”,不妨译作“岩蔷薇树脂”。可是,好几本专业词典(如科学出版社出版的《英汉香料技术词汇》、《英汉化学化工词汇》(第三版),科普出版社出版的《英汉科技词汇大全》)无一例外地把它译作“岩蔷薇”,不知有何根据。la(b)danum还有“赖百当”(《英汉香料技术词汇》、《英汉化学化工词汇》)、“岩茨脂,劳丹脂”(《英汉科技词汇大全》、《英汉医学词汇》)、“劳丹酊;半日花酊”(《英汉科技词汇大全》)、“半日花脂”(《英华大词典》(修订第二版)《德汉词典》)、“岩蔷薇胶,劳丹树脂”(《新西汉词典》)等六七个不同的译名。这里就有两个问题:第一是“脂”,“酊”、“胶”、“树脂”这些词是否表达相同的含义?第二是“岩茨”“岩蔷薇”、“半日花”是否为同一种植物?尤其严重的是在同一本词典中前后都不统一。试看《英汉科技词汇大全》对labdanum一词的处理——labdanum(ladanum)岩茨脂,劳丹脂岩蔷薇/ladanum(laudanum)⑤①劳丹;半日花劳丹酊;半日花酊/laudanum劳丹;半日花劳丹酊;半日花酊;雅片酊。这样一来,按照a=b=c的原理,labdanum是不是也可译作“鸦片酊”呢?另外,如果有人根据《英汉科技词汇大全》把产生这样树脂的植物Cistus译作“岩玫瑰属”而把labdanum译作“岩玫瑰脂”的话,岂不又多了一个译名?译名如此混乱(同一概念有不同的译名,而同一译名又包含不同的概念),已经给科技信息交流、科研、生产、教学工作等带来了有害的影响。因此,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应积极推动广大科技工作者和出版部门有关同志参加各学科名词的审定工作,以便早日实现科学技术名词术语的统一。注:①几本原文词典对labdanum一词的解释:a) gum resin from plants of genus Cistus,used in perfumery etc。(The Consise Oxford Dictionary,1976)b) a dark resinous juice obtained from various rockroses of the genus Cistus,used in perfumery and in the manufacture of fumigants and medicinal plasters。(Collings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1979)c) a soft dark fragrant bitter oleoresin derived from various rockrose (genus cistus) and used in making perfumes(webtert's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1977)d) Gomme-résine de méme origine que celle du ciste ladanifère, utilisée en parfumerie en raison de son parfum ambré, puissant et tenace。(Grand Larousse Encyelopedique,1962)e) づヅフ才亻属Cistusかち采つた树脂液;香料。ヒぷし材料。こラ药なぞしこ用ヒゐ。(shogakukan Randon House English-Japanese Dietionary,1982)② 赖百当可能是拉丁字lapdanum的音译。③ 劳丹脂可能来源于希腊字ladanon,是半音译半意泽。④ 半日花脂这个译名并不确切,因为rockrose虽然也包括半日花属(Helianthemum)植物,但labdanum只来自岩蔷薇属(Cistus)植物(见注①)。⑤ ladanum和laudanum不是一个词,The Random Hous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对该词的语源作如下解释:orim ML var.of ladanum;arbitrarily used by paracelsus to name a remedy based on opium。注:①几本原文词典对labdanum一词的解释:a) gum resin from plants of genus Cistus,used in perfumery etc。(The Consise Oxford Dictionary,1976)b) a dark resinous juice obtained from various rockroses of the genus Cistus,used in perfumery and in the manufacture of fumigants and medicinal plasters。(Collings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1979)c) a soft dark fragrant bitter oleoresin derived from various rockrose (genus cistus) and used in making perfumes(webtert's New Collegiate Dictionary,1977)d) Gomme-résine de méme origine que celle du ciste ladanifère, utilisée en parfumerie en raison de son parfum ambré, puissant et tenace。(Grand Larousse Encyelopedique,1962)e) づヅフ才亻属Cistusかち采つた树脂液;香料。ヒぷし材料。こラ药なぞしこ用ヒゐ。(shogakukan Randon House English-Japanese Dietionary,1982)② 赖百当可能是拉丁字lapdanum的音译。③ 劳丹脂可能来源于希腊字ladanon,是半音译半意泽。④ 半日花脂这个译名并不确切,因为rockrose虽然也包括半日花属(Helianthemum)植物,但labdanum只来自岩蔷薇属(Cistus)植物(见注①)。⑤ ladanum和laudanum不是一个词,The Random House Dictionary of the English Language 对该词的语源作如下解释:orim ML var.of ladanum;arbitrarily used by paracelsus to name a remedy based on opium。  相似文献   

17.
中科院物理所北京凝聚态物理国家实验室(筹)高鸿钧研究组与德国和英国合作者,基于通过调节不具有功能特性的烷烃侧链修饰分子的长度、结构来调节各功能单元(分子)间的距离和结构,进而对整个体系结构与性质进行调控的设想,从理论和实验上研究了烷烃侧链对芳香烃衍生物在贵金属表面的生长与结构特性。他们采用了MBE、LEED和STM等手段,对不同N,N^+-二烷基取代的喹吖啶二酮衍生物的成膜特性进行了研究,取代基团烷烃链中分别包括4和16个碳原子。实验结果表明:两种仅侧链长度不同的分子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薄膜结构。  相似文献   

18.
论网络书写行为的后现代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网络书写作为在网络空间(cyberspace)这一后现代社会时一空架构中展开的社会行为,是一种发生在主客体边界及主体间边界上的书写活动,具有临界性、非物质性、非个人化、实时性、流动性、不确定性、非线性、碎片化等后现代特征。这种以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二元交织为基本特征的后现代书写行为,对网络空间的知识主体与知识状态有着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回顾与展望     
分子生物学的一些重大突破,都是近几十年在我们眼前、身边甚至中间发生的。我在英国剑桥大学做研究工作时(1948-1952),接触过搞生物科学的一些生物化学家、遗传学家和物理学家,看到过他们怎样工作、思考和生活。那时,Sanger刚刚和Tuppy及Thompson阐明了胰岛素B链和A链的一级结构;Bragg和Perutz试图证明Pauling的蛋白质α-螺旋结构是错误的,  相似文献   

20.
正重庆大学药学院贺耘教授团队实现了世界上首次对阿波霉素三种阿波霉素化合物的首次全合成,其成果发表在《自然通讯》(自然杂志子刊)杂志。阿波霉素(Albomycins)是1947年从土壤灰色链霉菌的代谢物中分离得到的一类具有显著抗菌活性的天然产物,其结构由对病菌生长极为重要的铁载体和硫杂核苷化合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