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阳理工学院学报》2017,(1):34-37
天理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观念,既象征着自然运行的抽象法则,也可以具化为维系农业社会秩序与封建帝国传统的理学、礼教。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以来,儒家所称的天理成为了司法官员听讼断狱时得以援引的法律依据,宋代兴起的理学更是将它在封建法律体系中的地位推向了顶峰。清代作为旧中国最后一个帝制王朝,同样受到这一思想的浸润与改造。有清一代,在刑律制定和刑案审理的过程当中,无不伴随着对天理的执着追求和宣扬维护。 相似文献
2.
二程的“天理体贴”是儒学思想范式转换的肇端.“天理体贴”是传统思想中“理”概念的逻辑发展继承和衍进,也是对佛学“理”的化用和借鉴,在此基础上使“天理”成为儒学辟佛的理论工具.“天理体贴”还开创了一种新的儒学功夫修养的进路. 相似文献
3.
天理与道义的彰显——朱熹王道思想的政治哲学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锋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在传统儒家的政治思想中,“王道”是一个有着特定涵义的术语,意指符合道义原则的政治。它体现的是儒家对理想的政治治理模式的追求。先秦两汉儒家在把王道理解为符合道义原则的政治的同时,也把它等同于“先王之道”;朱熹用形而上学的方法解释了政治生活中的道义原则,把王道理解成为符合“天理”的政治,进而在更高层次上把握了政治的合理性;朱熹的王道思想具有明显的道义优先价值取向,它强调的是道义原则在政治生活中的绝对价值;把王道理解为符合普遍法则的政治表明了传统儒家对政治生活的认识的深化,标志着传统儒家的道义论政治哲学已经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4.
5.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素称“礼仪之邦”。讲究礼仪,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人们十分重视交往中所必须遵循的礼仪规范。 相似文献
6.
北宋理学创始人之一的张载,从宋代政治活动的实际需要出发,寻找内政外交的指导思路,对《春秋》作了一定深度的研究,其《春秋》学思想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确立《春秋》在五经体系中的重要地位;第二,以天理作为研习《春秋》的理论指导;第三,积极参与处理夷夏问题,为解读《春秋》提供现实政治上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中国简牍学已过百年发展历程,世纪之交,认真总结回顾中国简牍学发展,研究的演进轨迹,建立新的简牍学学科架构,在理论,方法,规律上为新世纪简牍学提供指导,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研究意义和重大的学术价值。 相似文献
8.
刘墉生当汉学(朴学)极盛的乾嘉时代,但却私淑宋明之学,这与其家学渊源和鲁中地方学术风气影响有关,对当时已流于繁琐支离的朴学,也能补偏救弊。 相似文献
9.
10.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22(4):F0003-F0003
重庆三峡学院谢应光教授的专著《中国现代诗学发生论》,2005年6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本书首次系统论述了中国现代诗歌理论的生成问题,在基本学术立场上,坚持中国现代诗歌理论的“中国性”以及中国的“现代性”,全书共分六章。 相似文献
11.
左志远 《邢台师范高专学报》2000,15(2):16-21
本文所要论述的问题是,民国时期中国农村土地所有权的变革,全文侧重分析了国民党南京政府在执政期间,为解决土地问题虽提出过若干法规与条例,但为何在实践中未能付诸实施,而跑到台湾后,又为什么能够在那里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政策。中共在苏区和解放区,通过轰轰烈烈的群众运动,先后实现了孙中山先生的“耕者有其田”的主张,但为何在苏区土地分配后,曾一度实行土地国有(公有),反对农民私有。在农村推行土地变革时,大 相似文献
12.
王易萍 《玉林师范学院学报》2003,24(1):52-53
就世界范围而言,纷繁复杂的中国饮食文化自古以来就是令人叹为观止的。历来为中国统治者所注重的饮食礼节也是与其他国家截然不同的文化内容,其中的缘由不外乎中国的饮食之礼在一开始就具备了一种施报功能。 相似文献
13.
14.
谢应光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22(1):41-44
中国现代诗学是一种原诗学,其原创性主要表现在它因重新组合和语境变迁而产生新质上。中国现代诗学能够成为原诗学至少有四大原因,即现代社会政治、历史发展的需要,中国古代文化的衰落和西方文化的冲击,中国个性化的现代文化和哲学思想的制约,以及现代诗学创造主体的独特个性。 相似文献
15.
儒家知行观的总体特征是强调知与行的协调一致,以道德践履作为知行观的主要内容,而疏于思辨认知.自春秋孔儒传统传至唐代,知行观强调的是知易行难,行重于知.宋代理学知行观对传统知行观有所突破,程朱知行观强调知难行易、知先行后,与传统知行观形成鲜明对比.王守仁将中国古代学者对于知与行的关系认识又带进一个新阶段.首先,王守仁在理论上反对传统知行观中对知行分先后轻重,提出了知行合一的理论.王氏认为朱学的错误在其把形而上本体论世界与现象形而下形器世界分为二,割裂了先验本体理与感性现实世界的联系,反映到知行观上是二分的,使道德知识与道德行为之间发生冲突.从学习学的视角看,王学矫正朱学轻视"自心自性"的粗略,改变了朱门后学支离繁琐、帖括拘泥的学风,为学习者提供了一种新的哲学思维方法,把宋元的学习思想推向一个新的阶段,在中国学习思想史上开辟一个新的时期. 相似文献
16.
论中国近代师范教育之源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近代师范教育是应时代要求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的产生受到各界的广泛关注,维新运动时期维新派的师范教育实践活动更为近代师范教育制度的确立提供了有力的实践支持。1904年“癸卯学制”标志着中国近代师范教育制度的确立,从此,我国的师范教育得到飞速发展。 相似文献
17.
王阳明对“何思何虑”的解读以程朱之学为背景,认为圣人无需思虑的原因是其能够去除思虑之私心、顺应万物自然之理并体悟天理。通过扬弃程朱之学,王阳明建构起了对“何思何虑”的独特理解,其内涵包括三个方面:第一,“何思何虑”的性质是本体与工夫的统一,而非效验;第二,达到“何思何虑”的主要途径是思虑天理和致良知,次要途径是去除私心;第三,去除思虑之私心的根本方法是穷此心之理,而非于事物上穷理,亦非分居敬和穷理为两事。王阳明对“何思何虑”的解读在明代思想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使阳明心学而非程朱理学成为众学者理解“何思何虑”时的主要参照。 相似文献
18.
19.
潘颂德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22(4):128-128,F0003
最近20多年来,就国内的诗学研究来说,中国现代诗学相对较少。就这相对较少的现代诗学研究来说,史的描述和散点似的透视多。就其研究的形式来说,正如青年才俊谢应光教授在《中国现代诗学发生论》(中国文联出版社2005年6月第1版)中所说,大抵有龙泉明的描述式的“流变论”形式、陆 相似文献
20.
庞燕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10,23(5):63-66,112
奥运会开幕式对中国文化艺术的呈现是一次极其成功的民族形象国际传播,体现了设计者独具匠心的创意,也完美地传达了中国民族艺术的精髓。中国元素隐喻着大国崛起的自信与自豪,古老神话诠释美好祝愿的祈福,四大发明彰显民族贡献的卓越与不朽,艺术瑰宝呈现民族艺术的传统与浪漫,求同存异弘扬民族气魄的开放与大度,高低互助承载民族精神的团结与向心。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