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平钣精研磨     
本文论述的是把用涂敷研磨法加工致0.05~0.25的金属零件平面,再用压嵌研磨法进行精研磨,表面粗糙度达到0.025~0.06。  相似文献   

2.
在无溶剂的条件下,香豆素 3 甲酰氯与等当量的各种芳胺在室温下研磨可快速、定量地得到N 芳基 香豆素 3 酰胺(1a~1i).该法与传统的溶液法相比较具有无有机溶剂污染、反应速度快、产率高和后处理简单等诸多优点.  相似文献   

3.
采用锥形研磨法加工热等静压氮化硅(HIPSN)陶瓷球,分析了研磨压力、研磨转速以及研磨剂添加周期等研磨工艺参数与研磨效率的关系,研究如何提高金刚石研磨剂的利用率,降低研磨加工成本·研究表明,为了提高研磨效率、降低研磨成本,合理、稳定的研磨工艺应确定为:单球研磨压力6~8N;研磨转速450~800r/min;研磨剂的一次添加时间是60min左右·按照总结出的研磨工艺进行HIPSN陶瓷球的研磨加工,成品陶瓷球的表面粗糙度在0 01~0 02μm,球形误差在0 09~0 18μm范围内,完全满足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PCD表面干研磨,湿研磨,纯湿研磨等对比试验,观察干研磨,湿研磨表面形貌,研究了PCDS材料研磨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干研磨去除率远大于湿研磨去除率,并可使PCD表面达到镜面,湿研磨,印湿研磨不能使其达到镜面,干研磨时,材料的去除机理以热化学去除为主,基本不发生疲劳脆性去除,湿研磨时,材料去除机理以疲劳脆性去除为主,同时存在局部的热化学去除。  相似文献   

5.
利用金刚石纳米粉引晶法和常规研磨方法分别在单晶硅衬底上制备金刚石薄膜,并采用扫描电镜、激光拉曼方法对所制备样品进行表征,通过SEM和拉曼谱分析,与研磨法生长金刚石薄膜相比,利用金刚石纳米粉引晶方法可以大大提高金刚石薄膜的成核速度,生长速率达到2μm/h以上。对相同碳源浓度下生长的金刚石薄膜样品的SEM和拉曼谱分析,采用引晶法生长的金刚石薄膜质量明显高于研磨法。  相似文献   

6.
大蒜素-β-环糊精包合物的制备及大蒜素的含量测定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研磨法制备了大蒜素-β-环糊精包合物,用正交设计对包合物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大蒜素-β-环糊精包合物制备的最佳条件:β-环糊精12 g,大蒜素1 mL;温度25 ℃;反应介质pH=6;研磨时间2 h.用气相色谱法测定了包合物中大蒜素的含量.  相似文献   

7.
粘结磁性磨料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用粘结法制备磁性磨料的新工艺,研究了粘结磁性磨料的成分、技术特征和要求,并对粘结磁性磨料的性能进行了初步的测试。结果表明,粘结磁性磨料的综合性能优良,制备方法简单,可以取代进口磁性磨料,填补了国内磁性磨料制备技术的空白,解决磁性研磨技术进一步推广应用的主要难题。  相似文献   

8.
磁力研磨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介绍一种机械加工新工艺.利用永久磁铁及磁性磨料,对难加工材料不锈钢工件内表面进行研磨.用正交试验法试验了磨料粒度、工件转速、磁极间隙等参数对磁力研磨效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介质研磨法、反溶剂沉淀法以及pH沉淀法制备美洛昔康纳米混悬剂(MLX-NS),考察不同制备方法对MLX-NS性质的影响。对三种工艺制备的MLX-NS进行粒度、形貌、XRD、DSC、体外释放及短期稳定性的评价,结果显示三种方法均能制备出d50为300~600 nm的MLX-NS;介质研磨法和pH沉淀法制备的MLX-NS晶型未发生变化,而反溶剂沉淀法制备的MLX-NS晶型发生改变;MLX-NS较原料药可显著提高体外溶出速率,释放速率与粒度及晶型有关;常温放置14 d后,介质研磨法和反溶剂沉淀法制备的MLX-NS能保持粒度稳定,而pH沉淀法制备的MLX-NS粒度显著增大。研究结果表明,介质研磨法较其他两种方法更适用于MLX-NS的制备。  相似文献   

10.
本文采用饱和水溶液和固体研磨两种方法制备对乙酰氨基酚与β-环糊精的包合物,将两种方法进行比较发现,两种包合方法均形成包合物,且最佳摩尔比为1:3。但从工艺角度和收率考虑,固体研磨法有很大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花岗岩是一种含硅酸量较多的酸性深层岩。目前国内的石材加工由于磨削工艺不尽合理,磨削质量不符要求,因而需依靠进口磨具。本实验通过不同磨料对不同花岗岩进行单颗粒磨削,探索其规律,为合理选择和使用磨具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实验分析了CBN砂轮高速磨削磨削力分力比的变化情况,针对不同的磨削参数对磨削力分力比的影响程度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磨削深度ap的增大、砂轮线速度vs的提高、工作台速度vw的提高都会使磨削力分力比Cf增大.在砂轮状况对磨削力分力比的影响中,磨粒尺寸小的砂轮磨削力分力比更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复合工业助磨剂的助磨性能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在粉磨过程中添加少量助磨剂到欲粉磨物料中 ,即能吸附在物料颗粒的表面上 ,通过物理化学或化学作用产生力学效能 ,从而加速粉磨过程的进行。本文还对应用工业废料开发助磨剂新品种的可行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在高速磨削工艺实验基础上,分析了砂轮线速度、切削深度、工件速度等工艺参数对磨削力、工件表面粗糙度、比金属切除率的影响.揭示了在高速磨削中,磨削力随砂轮线速度提高而减小,随切削深度、工件速度加大而加大,以及表面粗糙度随砂轮线速度提高而下降,随切削深度加大而增加的变化规律.这些规律为45#钢的高速磨削提供了一系列实用的工艺参数.  相似文献   

15.
应用金刚石滚轮成形修整砂轮,在大量生产中显示了极大的优越性。但使用不当,易使工件发生磨削烧伤,影响零件的使用寿命。本文分析研究了金刚石滚轮修整参数和砂轮特性对磨削烧伤的影响,并对合理使用国产金刚石滚轮提出了建议,可供机械制造厂和砂轮厂参考。  相似文献   

16.
超高速磨削技术在机械制造领域中的应用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4  
概述了超高速磨削加工的起源、发展历程和现状·总结了超高速磨削的优越性和若干特点·介绍了高效深磨、超高速精密磨削、难磨材料的超高速磨削在机械制造领域的应用和超高速磨削的绿色加工特性·高速和超高速磨削是提高磨削效率、降低工件表面粗糙度和提高零件加工质量的先进加工技术·超高速磨削能越过磨削"热沟",减少传入工件的磨削热,从而避免或减少工件表面磨削"烧伤",产生残余压应力的加工表面·超高速磨削可以对硬脆材料实现延性域磨削加工,对高塑性、高强度等难加工材料也有良好的磨削性能·  相似文献   

17.
为了研究窄深槽结构类零件磨削温度的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采用电镀CBN砂轮对AISI 1045钢工件进行了高速深切缓进给磨削试验并利用热电偶采集温度分布数据;分析了窄深槽磨削过程中磨削温度的变化趋势以及砂轮线速度、工件进给速度、磨削深度对窄深槽底部、圆角位置、槽侧面位置温度分布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 窄深槽磨削区温升主要来源于材料塑性变形功的增加,同时磨削温度会由于塑性变形功的突变效应产生波动;缓进给磨削中磨削温度随砂轮线速度的增加而降低,而随工件进给速度和磨削深度的增大,磨削温度均升高,其中工件进给速度对磨削温度起主要作用,磨削切深对其影响次之,砂轮线速度的影响最小。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高岭土的细粉碎过程与机械化学效应。实验结果表明,粉碎过程能使物料发生粒径变小、比表面积增大,并且产生晶体结构畸变、热效应温度降低等一系列机械化学变化。以KB(a)-192 h试样为例,代表性粒径从3.2 μm降至0.95μm,比表面积从1.27 m~2/g增至3.38 m~2/g,脱去结构水的温度降低28℃。液相介质和助磨剂对粉体的机械化学变化都有很大影响。就热效应温度而言,粉碎处理192h后,KE系列试样降低12℃,KB系列试样降低17℃,可见丙酮比乙醇更有利于机械化学变化。KB(a)试样降低28℃,比KB系列试样降得更低,说明引入三乙醇胺作助磨剂,能促进机械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19.
40Cr超高速磨削工艺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CBN砂轮,在砂轮线速度为90~210 m/s的磨削条件下,对40Cr进行了超高速磨削工艺实验.分析了在超高速磨削过程中砂轮周围气障对磨削过程的影响,讨论了砂轮线速度、切削深度、工件速度等工艺参数对磨削力、工件表面粗糙度、比磨削能的影响.实验表明,在高速超高速磨削过程中,砂轮速度提高使得磨削力大大减小,工件表面粗糙度值下降,工件表面质量得到提高;加大切削深度而工件表面粗糙度值增加不大,大大提高了磨削效率,同时也保证了工件表面质量.  相似文献   

20.
提出一种带有粗磨区倾角θ的陶瓷结合剂CBN点磨削砂轮,研究了新型砂轮设计与制备的原理;这种新型砂轮具有磨除率大、加工精度好等优点.分别用不同θ角的砂轮在一系列磨削参数条件下磨削QT700材料的阶梯轴,用超景深显微系统和三维轮廓仪观测工件的表面质量,测量出表面粗糙度,得出偏转角α、磨削深度ap、工件轴向进给速度vf和砂轮速度vs等不同磨削参数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规律,并且比较了在同一组磨削参数下,3种不同θ角砂轮对表面粗糙度的影响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