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论维柯的历史循环论陈锐在维柯的历史哲学中,历史循环论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他在自传中说:“维柯发展出一种理想的永恒的历史,建立在天意或神旨这种思想的基础上。维河在这部著作中自始自终都在说明各民族的自然法都是由天意安排的。这种永恒的历史是由各民族的国别史...  相似文献   

2.
维柯研究的历史与现状体现了维柯思想的独特价值,也是西方思想文化变迁的生动写照。“诗性智慧”不仅为现代西方文化反思提供了精神资源,也为人类精神科学的建立提供了方法论启示,这对中国当前的文化探索同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哲学的发展史源远流长,科学进入哲学视野的历史也可谓久矣。但到了近代哲学才真正把科学作为自己批判的武器和对象;而此时,科学对哲学的研究范式的影响也充分表现出来,在哲学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余洋 《枣庄师专学报》2009,26(1):124-126
历史哲学是指18至20世纪西方哲学中探讨历史规律或历史过程,研究历史认识方法和性质的各种学说和理论,形成了思辨的历史哲学和分析的或批判的历史哲学。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论述的学说,是马克思毕生两大发现之一。历史唯物主义是历史哲学发展的一个阶段,是唯物的科学的历史哲学,也是一种具有革命精神的思辨的历史哲学。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科学哲学经历了几十年的艰难发展过程后,目前正处于关键的转折时期,文章从积极寻求新的理论生长点的角度,回顾了科学哲学的历史、它与西方科学哲学的关系等,总结了经验,指出中国科学哲学在21世纪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6.
章学诚和维柯皆是中西历史上重要的历史哲学家.其中都包含着一种真正的历史主义的态度,其目的是要消解理性的二元论所导致的僵化的差别,把历史理解成变化和循环的过程,他们对历史所作的整体的思考对于当代的文化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可以弥补理性主义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哲学与文艺的对抗是一个古老的论争,然而在20世纪,哲学与文艺走向了新的融合。其历史原因在于哲学自身的式微与来自现代主义文学艺术的挑战。但其更深刻的原因还在于哲学话语与文艺话语本原上的同一。  相似文献   

8.
从20世纪科学哲学和语言哲学的历史发展上看,哲学方法论演变总结了语用思维在德国、英国、法国和美国哲学传统以及维特根斯坦和哈贝马斯哲学中的表现形式和基本观念,并从大陆哲学和英美哲学、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合流的角度揭示了语用思维的意义;揭示了语用学转向给哲学研究带来的新的思维和观念,指出“语用学转向”为哲学提供了新的对话平台,使科学逻辑不可逆转地为科学语用学所取代,形成了新的哲学发展生长点。这对于理解和把握哲学的发展路径,探究哲学方法论的演变和哲学思维的演进均具有重要的认识论意义。  相似文献   

9.
语言哲学的发展对整个语言的认知和理解有很大的帮助。语言哲学是哲学研究领域中的一个独立的领域,自20世纪初建立以来已有百年的历史,在此期间也涌现了一大批的有影响的学者,形成了若干的语言哲学派别。他们各有独立的见解,对整个西方语言哲学的发展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本文集中对语言的思想痕迹,意义理论,现代语言哲学,从哲学的角度看语言的研究和发展等方面作一下评析。  相似文献   

10.
先追踪表层结构的社会历史原因,再挖掘深层结构的哲学文化原因,是新时期反思小说的最大特点。而余华在《活着》中则把这种顺序进行颠覆,哲学文化反思话语变成了表层结构,社会历史反思话语则成了深层结构,其结果是反思更具有厚重的底蕴,更有力地解开中国20世纪的历史之结。  相似文献   

11.
古代哲学以本体论为核心探索世界的本源,寻求对人的终极关怀。近代哲学以认识论为基础,追求知识的普遍必然性,力求主客体的统一。现代哲学也在不同的层面研究人的诸问题。综观哲学的发展历史,人一直是哲学的主题。哲学的本质任务就是要人认识自己、展现自己、超越自己,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门相对独立的学科,历史哲学如何界定?它是哲学还是历史学?抑或二者之交叉或边缘学科?历史哲学研究的中心内容究竟是什么?其价值何在?……这些问题或为学术界所忽视,或见仁见智,难成定论.本文拟对其略述管见.(一)自从18世纪法国启蒙运动的旗手伏尔泰最早提出“历史哲学”这一概念以来,不同的思想家、史学家各从自己的角度广泛使用着它,但都没有对其内涵作出统一的规定.早期的黑格尔等人,一般把“历史哲学”看作关于历史观的学问;而20世纪前后的新康德主义派与新黑格尔主义派则视其为历史认识论的代名词.中国学者在本世纪80年代之前尚未产生完整的历史哲学的学科意识,只把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理解为唯一内涵.8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西方哲学思想的涌入,中国学者拓展了视野,开始了对历史认识论的反思,并理所当然地逐渐将其纳入了历史哲学范畴.然而,更多的人往往满足于把历史哲学笼统地称为“史学理论”,是“史学理论”的同义词,而不对“史学理论”作层次高低、抽象程度的对应性  相似文献   

13.
自1919年杜威来华宣扬实用主义以来,实用主义在中国的传播,经历了从“传播高潮”、“彻底批判”到“正确评价”的曲折历程。实用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都是产生于19世纪的西方哲学,两大流派面对相似的社会历史条件颇具殊途同归的品格。这就要求我们揭示出实用主义哲学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异同,以科学的观点批判、借鉴和吸收积极合理的因素,促进哲学的繁荣。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试图在20世纪中西方文化全面碰撞、对话和整合的世界存在境遇中,以反思20世纪中国现代美学与人的关系问题的文化走向为轴心,寻术21世纪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图景。文章在人的世界性存在的文化层面上,从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美学学科两个方面,把反思的基本问题展现为中国人的世界性存在的面貌是怎样的。文章认为,在哲学—政治经济学的层面,中国现代美学展现了20世纪中国人的“历史创造者”的世界存在态势;在美学自身的学科层面,中国现代美学则呈现出多维阐释的文化态势,尽管二者还存在着人的世界性存在状态与人的世界性存在性质之间的内在矛盾,但是,二者的历史方向都在于建立文化美学,这正是21世纪中国现代美学发展的前景。  相似文献   

15.
柯西不等式是数学中一个重要的不等式,给出了二维柯西不等式的八种证法。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哲学作为思考和探究"现实的人及其历史发展的科学。"其实质是一种实践人学。和旧哲学不同之处在于:其运思路向是生存论的,而不是知识论的。哲学生存论与传统知识论的简单区别就是:我们的对象世界是现成的被给予的,还是我们的实践之参与构成的。在马克思哲学生存论看来:自然界、社会和人本身都是相对于人的实践历史地生存着的。哲学生存论转向虽然是由胡塞尔、海德格尔等20世纪西方大哲提出来的,但早在马克思那里就有萌芽。马克思天才般的哲学变革比胡塞尔、海德格尔早了近一个世纪。  相似文献   

17.
从中国传统学术的视阈入手,梳理与辨析历史和历史哲学的内涵与外延。考察历史一词的多重含义;指出西方历史哲学乃根据对历史的两分法,即历史事实和历史著述,而有“思辨的历史哲学”和“分析的历史哲学”两大流派;进而指出中国古代对历史有一三分法,即史事、史文、史义,认为史义即为中国的历史哲学,同时史义又包含有“历史之大义”与“吾心之精义”两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20年代初,梁漱溟在其经典著作——《东西文化及其哲学》中,从中西方的学术理念、生活态度、政治制度、宗教信仰等方面对中国没有发展近代科学的原因进行了细致的深度探究,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对20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的李约瑟问题,他提前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相似文献   

19.
“异化”第一次以哲学的维度独立登上历史的舞台起源于18世纪末至19世纪上半叶的德国古典哲学。从费希特对异化的初步涉足,到黑格尔系统地阐述异化的思想,从布鲁诺·鲍威尔和费尔巴哈仅在宗教领域中的片面理解,到马克思从人的实践本质人手以及对前人的批判基础上对异化的考察,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形成可以说经历了相当长的历史时期。本文就从异化的起源到马克思形成异化理论的过程做简要地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20.
超验与经验是探寻马克思与康德关系的一个路径。康德哲学提出了一个超出自己解答范围的问题,即超验与经验的关系问题。其目标是未来形而上学,达到的是二元论。二元论之二元指超验与经验,未来形而上学只有统一两者才能获得实在性而成立。但两者无法统一,因为一旦统一二元论将不再是二元论。在马克思实践本体论中,问题来自实践且在实践中解决,康德未来形而上学由此完成。但完成也是终结。通过在具体实践中引入历史维度并把实践置于哲学原初位置,马克思批判包括康德哲学在内的一切抽象恩辨哲学赖以产生和存在的历史前提和世俗根据,从而终结它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