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买办与买办阶层,在近代社会是一个备受争议的群体。以前由于受到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一书的影响,对买办及买办阶层从政治上给予负面评价的较多;近年来不断有人试图从较客观、公正的态度去审视他们,但仍然未充分揭示其本质与内涵,因此本文将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探讨买办的特点,及其与中国近代企业的关系和中国近代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买办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颇受争议的社会群体,对其的评价问题历来国内外学者争论不已,意见不和。美籍华裔学者郝延平所著《十九世纪的买办:东西间桥梁》是一部国外研究买办颇有影响的著作。笔者就针对郝氏著作中关于买办的起因以及关于买办的评价问题提出几点拙见。一,买办之所以在中国产生并发展壮大成一个阶级既有一般原因也有许多中国特殊社会环境的影响。二,对买办的评价应客观公正,买办既有反动性,又在客观上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  相似文献   

3.
十九世纪末,帝国主义疯狂侵略中国,带有强烈反帝、反侵略战争色彩的义和团运动风起云涌,他们“杀教灭洋”,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腐朽的清政府出于维护其封建统治的需要,诱使义和团“灭洋”以达到“扶清”的目的。对此我们要历史地、客观地进行分析,才能正确地评价义和团运动。  相似文献   

4.
香港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香港问题是英国在十九世纪强加给中国清政府的三个不平等条约造成的。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侵略者迫使清政府于1842年8月签订了近代中国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据守主掌”。第二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又以武力逼迫清政府于1860年10月签订了《中英北京条约》,将九龙半岛南部割让给英国,“并归英属香港界内。”1898年6月9日,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英国以法国租借广州湾为借口,逼使清政府派李鸿章订立了《展拓香港界址专条》。规定深圳河以南,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地区及附近岛屿,即所谓“新界”,租给英国,期限99年。(1997年6月30日到期。)通过这三个  相似文献   

5.
胥亮 《世界知识》2010,(2):68-68
我有逛书店的习惯,近代人物传记是我关注的重点。很多书,我刚拿上手,翻上几页,就放下了。文字要么太粗糙,要么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近日,我欣喜地发现了世界知识出版社刚刚出版的《卧底:解密“余则成”们的潜伏档案》一书,原本以为这又是一本“跟风”的文史作品,细读之后,我立即将它买下。  相似文献   

6.
1846年,天文学家注意到天王星以一种与牛顿第一定律相矛盾的规律偏离正常轨道“摆动”,这意味着科学家们只有两种选择:要么重写牛顿的物理定律,要么“发明”一颗新的行星来解释这种奇怪的重力拖拽现象,结果天文学家们发现了“海王星”的存在。今天,科学家们又遇到了相同的难题。路易斯安那大学的天文学家约翰·马特斯、帕特里克·威特曼和丹尼尔·威特米尔研究彗星  相似文献   

7.
众所周知,汪精卫是中国近现代史上的一个臭名昭著的大汉奸、大卖国贼。以往,人们历来只讲他反革命,叛国投敌,出卖民族利益,而对他早年追随孙中山的革命活动却避而不谈,或一笔带过,即使提到也冠上“假革命”、“假左派”一类的头衔。似乎汪精卫从娘胎里就带来了满身坏水。对此,潜心研究汪伪政权的专家蔡德金先生于1987年写成的《汪精卫评传》(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则有不同的看法。《评传》摒弃了对历史人物要么全盘肯定、要么全盘否定的评价方法,对汪精卫的一生作了新的评价。是一  相似文献   

8.
晚清戊戌改革第一次全面提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纲领 ,是中国资产阶级近代化运动的首次尝试。康有为仿洋改制思想则是这次改革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武器。本文主要论述以下几个问题 :一 ,康有为仿洋改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二 ,康有为仿洋改制思想的三部代表作 :《俄彼得变政记》、《日本变政考》、《波兰分灭记》 ;三 ,康有为仿洋改制思想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9.
路上的石头     
《科技智囊》2011,(4):I0046-I0046
国王费迪南决定从他的十位王子中选一位做继承人。他私下吩咐一位大臣在一条两旁临水的大道上放置了一块“巨石”,任何人想要通过这条路,都得面临这块“巨石”,要么把它推开,要么爬过去,要么绕过去。然后,国王吩咐王子们先后通过那条大路,分别把一封密信尽快送到一位大臣手里。王子们很快完成了任务。费迪南开始询问王子们:“你们是怎么把信送到的?”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奇器图说》中关于灭火的机械——水铳,以及水铳的制作、使用和性能,论述了水铳传人中国的意义,指出水铳(“洋水龙”)的传人是中国消防技术史上的一件大事,标志着中国和西方的消防技术逐步走上了融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晚清戊戌改革第一次全面提出了中国近代化的纲领,是中国资产阶级近代化运动的首次尝试。康有为为仿洋改制思想则是这次改革的理论依据和思想武器。本文主要论述以下几个问题:一、康有为仿洋改制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二,康有为仿洋改制思想的三部代表作:《俄彼得变政记》、《日本变政考》、《波兰分灭记》;三、康有为仿洋改制思想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2.
路上的石头     
《科技智囊》2013,(8):I0046-I0046
国王费迪南决定从他的十位王子中选一位做继承人。他私下吩咐一位大臣在一条两旁临水的大道上放置了一块“巨石”,任何人想要通过这条路。都得面临这块“巨石”,要么把它推开,要么爬过去,要么绕过去。然后,国王吩咐诸位王子先后通过那条大路,分别把一封密信尽快送到一位大臣手里。王子们很快完成了任务。费迪南开始询问王子们:“你们是怎么把信送到的?”  相似文献   

13.
义和团运动失败以后,各国侵略者胁迫清朝政府签订了《辛丑和约》,攫取了政治、经济诸方面的权益。其中之一就是向清政府勒索了巨额“赔款”——庚子赔款。1907年底,美国总统罗斯福在致国会的年度咨文中,提出向华退还部分“庚款”,充作清政府向美国派遣  相似文献   

14.
19世纪中、末期,在列强侵略中国、瓜分中国的大背景下,英国发动两次鸦片战争,强迫清政府签定三个不平等条约,从而强占了香港地区。英国作为一个老牌殖民主义国家,很早就有占据中国沿海岛屿的图谋。1840年2月。英国以反对清政府的禁烟行动为借口,向中国派出“东方远征军”,悍然发动鸦片战争,进攻广东、福建、浙江、江苏等省的沿海地区。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代表被迫与英方签订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该条约规定将香港岛割让给英国。  相似文献   

15.
抗战胜利前后重庆国民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交涉袁成亮香港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三个部分,十九世纪中、后叶,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中英南京条约》、《中英北京条约》、《中英展拓香港界址专条》等3个不平等条约割占、强租而去。收回香港一直是中国人民的神圣愿望。...  相似文献   

16.
上海滩,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商业经济中心。旧上海的十里洋场是“冒险家乐园”,其如梦般的繁华故事,永远也不会随风而逝。如今,百货业也正上演着新上海滩的争雄传奇。  相似文献   

17.
二十世纪中期,鲁迅还认为“其实中国并没有俄国之所谓知识阶级”,亦即中国知识者缺乏俄国知识分子的那种理性批判精神。重世俗、讲功利,个体倾向于群体的心理习惯已深深地浸透在我们的文化潜意识里。从《战国策》《世说新语》就已开始了对于人情世故的透彻而练达的描写。十九世纪中叶洪秀全颁布的《天朝四亩制度》仍是循着轻个体重群体的思路。二十世纪初,清政府的新式学堂多是开设自然科学或者说实用知识课程,留日、欧学生也极少学习人文科学,象鲁迅那样的“弃医从文”者毕竟是少数。  相似文献   

18.
大凡从事媒体行业的恐怕都知道《财富》意味着什么,他不仅仅是一本杂志,更是一个品牌。正是因这块“金字招牌”,才有可能把那么多的政要与工商巨子们拢到自己的旗下,在世界各地召开一个名叫“《财富》全球论坛”的会议。从1995年第一届新加坡《财富》全球论坛开始,《财富》全球论坛的组织者们便不断地挖空心思寻求一个又一个抓人的主题:从“同一个商业世界”、“全球竞争新秩序”、“在新的全球经济中创造财富”,到近年来的“中国:未来的50年”、“亚洲新一代”。这些主题,无不紧紧地抓住了财富巨子们的目光。把握世界经济发展走势,研究财富巨头嬗变规律,传媒《财富》正在创造着一个共赢的财富神话。就拿此次香港《财富》论坛来说吧,谁是最大的赢家呢?  相似文献   

19.
盛宣怀是中国近代历史上享有盛名且颇具争议的洋务派核心和骨干分子,在中国近代工商业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他既在经济上着力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又在政治上维护清王朝的封建统治,其阶级属性中交织着资本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矛盾。探讨盛宣怀在近代企业的经营与商本商办的企业经营思想、抵洋主流思想和买办支流思想,对于深入理解资本主义在中国晚清社会中的畸形发展,颇有裨益。  相似文献   

20.
徐润买办期间因地位的卑微促使他奋发图强、刻苦学习 ,形成了他的创业精神 ;同时西方列强的疯狂掠夺和贪得无厌 ,使他对洋人、洋行有了较深刻的认识 ,从而促使他民族意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