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丽 《龙岩学院学报》2013,31(1):34-37,51
福建莆仙方言中有单音节动态动词前加词缀“阿”组成“阿V”的特色用法.前缀“阿”使词语双音化,在语义和语用上也有其独特的功能.莆仙方言动词前缀“阿”是处于语用层面到语法层面的过渡状态当中,其用法在整个闽语内部都属特色语法现象之一.  相似文献   

2.
《古尊宿语录》是一部重要的禅宗语录汇编,书中收录了大量禅宗师徒之间的问答语,口语成分非常多,是研究晚唐至南宋初语言现象的宝贵资料。以《古尊宿语录》中的方位词"前"、"後"为研究对象,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结合三个平面和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对该书中方位词"前"、"後"进行语义认知分析。  相似文献   

3.
自然语言是由语言、语法、语义构成的.语义常常会产生不一致,这些不一致往往需要借助语境也即语音、语法结构和上下文进行理解.本文分析了计算机处理的信息中存在的语义不一致现象,并提出了语义冲突的处理模型.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面向信息处理的蒙古语动词语义信息词典》中抽取了"给予"义动词.通过对真实语料库的分析研究,用穷尽法和三个平面语法论为指导,以语义角色为纲,以动词为中心.归纳了"给予"义动词语义角色的句法映射规律,句法映射原型位置和优先序列.  相似文献   

5.
从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出发,对语言学中的主题进行不同层面上的探讨,即句法层面上的句子 主题、语义层面上的语篇主题和语用层面上的说话者主题。  相似文献   

6.
着重探讨和分析了英语词汇四个方面的语义,即:表示语义和事物关系的外延意义;表示语义和语法关系的语法意义;表示语义和人的关系的内涵意义;不同语言词汇之间的翻译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语法界所采用的句型传统分析法,都是以构成语句的语音、语义、语法作依据的。语音是语言的外壳;语义是语言的内容;语法则表现为结构形态和功能意义。也就是说,任何一种语言现象的结构形式都要受到其外在的表现形式(即表层框架)和内在的实际意义(即深层内涵)的制约。“我爱你心灵美。”属于什么结构形式,对此,孙春彦、蒋伟民、赵洪勋等同志在《语文教学之友》1988年第6、10期上分别撰文,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我蒙  相似文献   

8.
传统语法上的插入语指“插入的句子片断”,而不指其在宿主句(饰句)中所承担的语法功能,因而它不是语法术语.为全面分析插入语,宏观上把插入语分为典型和扩展两类.从认知语法角度分析,插入语不是结构独立成分,语义上依存于自足的宿主句,对宿主句的语义进行细化,语法上做宿主句的“非限定性”状语、定语、同位语和呼格,但不做补语,而且“非限定性定语从句”插入语能改变“组合句”的语法结构.从语义到语法的认知研究思路使语言现象的解释更具充分性和理据性.  相似文献   

9.
李小宁 《科技信息》2010,(22):132-132
本文论述了语义重复现象在英汉两种语言中的不同修饰作用,归纳了英语学习者常犯的语义重复的错误类型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从三个平面的语法观出发,对语言学中的主题进行不同层面上的探讨,即句法层面上的句子主题、语义层面上的语篇主题和语用层面上的说话者主题.  相似文献   

11.
论《左传》中的省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略作为语言中一种重要的现象,得到了语言学史上绝大多数学派的承认和关注。对语法的分析可以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平面来进行,这一点在汉语语法学界已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以《左传》的语言材料为例,可以从句子的深层语义结构和表层句法结构的关系分析古代汉语的省略现象,即句法的省略、语义的省略、语用的省略,以及这三种省略的成因,从而对上古汉语省略的本质加以描写。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朱德熙先生在《语法答问》中的两个例子(“圆圆的排成一个圈儿,酽酽的沏一杯茶”)入手,考察了“向宾状语”结构内外的语义限制,分析了结构的语义层次及搭配关系,初步构建了一个语义结构模式.  相似文献   

13.
根据应用语言学双向对比分析理论,本文对英、俄语两种语言中具有共同语法范畴的语法现象进行了分析和对比,总结归纳出了二者在语义结构方面的共同特征和不同的表现手段,从一个较新的角度去认识英、俄语两种语言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14.
用形式化的方法描述了硬件描述语言Verilog的语法和语义,建立了一个Verilog的操作语义模型。分别用二元组和四元组描述Verilog非并发和并发成分的状态,刻画了不同语句的状态转换规则,并用实例描述了并发程序的执行过程,证明了该操作语义模型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5.
语义哲学随着语言哲学的发展而展现出它蓬勃的生命力.语义分析是语言哲学最蘑要的研究手段.它又是与语言学内部的其他分支如语音、词汇、语法、语用等紧密联系的,由于语义哲学必然涉及思辨和逻辑表达,这就需要进行语义分析,语义指向也是一个必须弄清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比较领有名词移位的两个句式(保留宾语的被动句和领主属宾句)的动词,分析其动词在语法和语义上的相似性.在语法层面,单及物动词和双及物动词可进入保留宾语的被动句;潜及物动词进入领主属宾句.在语义层面,两个句式的动词都多为拂义动词,且与名词主语关系密切,动词所产生的事件对主语有很大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基于语义核函数的问题分类算法,该算法基于问题的语法结构构建支持向量机(SVM)核函数.首先,将给定的问题解析为语法树结构,用语法树的子树表示该问题;然后,从词法、语法、语义三个层面提取问题的特征,构成更加丰富的特征空间;接着,基于问题的语法树构建核函数;最后,使用潜在语义索引方法并结合问题的词法、语法以及语义特征,通过语义核函数将特征空间映射到更有效的空间中进行问题分类.TREC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通过词法、语法以及语义增强的问题特征空间可以提高分类准确率.  相似文献   

18.
词汇功能语法是产生于20世纪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形式语法理论.这一理论框架突出了词汇特别是谓词在语法理论中的功能,同时利用语法功能这一概念将句法和语义两个层面联系起来.词汇功能语法的句法层次是语境自由的,词汇功能语法为计算机处理语言带来了便利,受到了语法学家和计算机研究人员的欢迎.  相似文献   

19.
时间结构"X+两天"具有时间概念表述模糊特征。基于三个平面语法理论,论文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层面对时间结构"X+两天"展开描写和解释,认为"X+两天"结构所表示的时间意义必须同时结合三个平面的语法分析方法才能做出适当的解释。  相似文献   

20.
作为自然语言中普遍存在的现象,歧义问题的研究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汉语言学界对歧义的研究,主要是在对歧义的界定、歧义的类型、歧义的成因、歧义的分化等方面进行自然语言形式和意义之间存在的复杂而微妙的关系的探索,并从语法的三个平面(句法平面、语义平面和语用平面)审视歧义现象的同时,进一步推动了语言理论和研究方法的发展和完善。文章就目前比较有争议的句式"只有+Np+Vp1,才+Vp2"作为研究样本,参照前人对歧义现象不同平面的研究成果,试图给这个句式一个全新的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