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惯用语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惯用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留学生对惯用语既感兴趣,但又因为难于理解而倍感棘手.文章从惯用语的性质特点入手,针对留学生惯用语使用中的三种偏误现象:语义偏误、语法偏误、语用偏误,提出了惯用语教学的四项对策,以提高留学生的汉语使用水平.  相似文献   

2.
袁泽礼 《科技信息》2012,(36):228-228,233
在英汉两种语言交流过程中,惯用语使用的频率很高,但在使用过程中惯用语出现的错误也很多。对英语和汉语的习惯表达进行研究和探讨,无论是对语言学习者和语言研究者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英语名词和冠词在和汉语交际中的差异着手,探讨了掌握英语习惯表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于颖 《科技信息》2010,(27):I0163-I0163
惯用语是现代汉语重要的一个重要有机组成部分,它有着独特鲜明的个性特征。本文把重点放在汉语惯用语中"人",探讨其特点,并分析了其在第二语言教学中的处理研究。  相似文献   

4.
汉语惯用语"枕头风"带有浓厚的文化色彩,不仅仅指"妻子或情妇在枕上怂恿丈夫的话",社会的发展还赋予了"枕头风"新的含义.这一惯用语与英语惯用语"pillow talk"既有语义的重合又有区别,不完全对等,因此,"枕头风"的翻译在具体语境中应采用创新和变通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惯用语是现代汉语词汇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结构精炼,表意生动形象。随着社会的发展,许许多多的新惯用语不断涌现,表现出很强的生命力。本文意在对惯用语意义的特点作一探讨。一、贯用语意义的定型性惯用语是一种定型性词组,这主要表现在它的整体意义的定型上。惯用语整体意义的定型,是指它是以整体结构表示某种意义。例如,  相似文献   

6.
刘壹 《科技信息》2011,(6):161-161
汉语的惯用语口语性特征决定了它们决大多数来自于日常生活,而通过花相关的惯用语,将花的形状、颜色、习性、性态及功用等方面描述,在对花草本身特征的描绘的同时也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人们的心理。1.相通的惯用语「槿花一日の栄」和「芳槿无终日,贞松耐岁寒」这两句惯用语都是描述木槿花的。木槿花的花语日语中是「信念、デリケートな美、永遠な  相似文献   

7.
山西方言惯用语在语义上具有描绘性和贬义性的特点.在惯用语的语义形成过程中,人类的隐喻和转喻思维对惯用语的语义扩展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熟语是现代汉语词汇中极富生命力的一部分,惯用语属于熟语.惯用语是口头语中短小而定型的习惯用语,惯用语的特点就是具有极强的比喻性,用比喻的方法来表示意义,简明生动,通俗易懂.本文拟就惯用语的比喻性谈点看法.一一般的短语的意义是构成短语的各个词的意义的组合(包括语法关系在内),词的意义是什么,组合的意义仍然是什么.例如:1、老太太那边的门早己关了.老爷正在厅上看南京来的东西,那一条路定难过去.如今只好走后门.  相似文献   

9.
吕昭君  马瑞 《科技信息》2009,(20):120-120
惯用语语义教学是韩国语教学过程中的—个重要课题。本文通过对韩国语身体词惯用语的语义特征和语义构成的分析.初步探讨韩国语惯用语语义教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英语惯用语多是固定词组构成的,在语义上不可分拆的整体,这又是在长期生活实践中约定俗成的语言表达形式,因此具有语义的统一性和结构的固定性两个特征,由于惯用语的表现形式既固定又不能从单个词的词性与词义上去理解,因而掌握起来非常困难。本文以生活中常见的惯用语为例,从它的分类,同义语,修辞和语体色彩及其应用几方面进行分析论证,以揭示出惯用语的特殊规律,便于学习者掌握和使用。  相似文献   

11.
夏至 《世界博览》2013,(15):86-87
现代汉语中充斥着很多英语外来词汇,像"沙发","麦克风"等等。英语里也存在中文外来词。不过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英语中还未曾有一个汉语词汇或者是汉语习语成为惯用英语。唯一称得上的惯用语可能是"关系(guanxi)"。英语中已有的大部分汉语词汇的拼写及意义通常是借用自粤语。叩头(Kowtow)、工合(gung ho)、上海(Shanghai)现已成常用的正宗英语词汇,和改革开放后  相似文献   

12.
英语惯用语的使用频率很高,本文分析了文化对惯用语的影响,并给出了翻译实践中英语惯用语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13.
从理解汉语口语、检讨汉语口语教学和建构汉语口语课程三个层面剖析了汉语口语的本体意义、口语课程的教育价值和有效实施口语教学的可能性,旨在唤起广大语文教育工作者重视口语课程研究的前沿性以及在当下语文教学过程中落实口语教学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4.
前言谚语惯用语是语言文学宝库中之精华,德语中之谚语惯用语数以干计。本文对德语中之谚语惯用语仅就下列三方面进行探讨。①历史概况:从历史上来观察德语中的谚语惯用语,介绍德语谚语惯用语的概貌和作用。用实例阐明德语中的谚语、谚语惯用语以及一般惯用语在形式、结构和功能方面的差异,并给予明确的定义。②实际应用:指出德语中谚语惯用语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用实例说明,如何正确运用谚语惯用语。③翻译比较:通过德汉比较,说明德语谚语惯用语的可译性。用实例说明德汉谚语惯用语的原则译法。  相似文献   

15.
基于语篇表述理论的汉语人称代词的消解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人称代词的指代消解是自然语言处理中语篇理解的关键问题之一.语篇表述理论(DRT)独特的语篇表述结构(DRS)构造方法为指代消解提供了新的思路.本文在语篇表述理论的基础上,针对汉语书面语,提出一种面向语篇理解的汉语人称代词的指代消解方法,并在语篇表述结构的构造过程中实现汉语人称代词的指代消解.  相似文献   

16.
翻译是一种行为过程.译者应运用功能翻译理论,分析和理解原语的修辞功能,用符合习惯的英语表达汉语的语义,把汉语译成英语.  相似文献   

17.
大学预科阶段汉语阅读教学中,民族学生的学习能力直接制约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积极性。要提高预科阶段民族学生汉语阅读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运用学法的能力,必须加深学生对相关知识的理解和对课文内容的深层体会,促进民族学生汉语思维能力的发展,教预科师就应把学法指导作为主线贯穿汉语阅读教学过程的始终。  相似文献   

18.
汉语报刊阅读课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外国学生发展和完善相关的阅读理解策略以及汉语交际能力,在中高级阶段报刊阅读课教材的编写中.对于汉语词语、句式的认知特点以及外国学生在进行报刊阅读过程中的语言和心理机制的研究,是决定教材特色和质量.尤其是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李洪民 《科技信息》2007,(19):193-194
本文从语言的基本特点、心理词库和语言习得的角度探讨了中国大学生英语听力理解和书面阅读理解中词义提取不对称的形成机制,概括地说,英语表音文字和汉语表义文字的特点、中国英语学习者二语词义提取机制中对形的依赖及音形习得的特殊过程造成了听力理解和书面阅读理解中词汇提取不对称。  相似文献   

20.
英语中的惯用语相对而言有一般与特殊之分,一般说来,对于一般且常见的部分,我们不难理解与翻译,而对于其中特殊的部分,不论是学习者,还是外语工作者均视其为理解与翻译的一个难点,因此很有探讨的必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