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给出一种高压条件下文丘里湿气虚高的预测方法.该方法基于计算流体动力学离散相模型,对标准文丘里(直径比为0.55,口径15.24cm)虚高特性进行数值模拟.仿真流体介质为氮气和煤油,工作压力为2MPa、4MPa和6MPa,气相流量为400m3/h、600m3/11、800m3/h和1000m。/h,液相流量范围在0~65.11m2/h之间.数值模拟实验虚高预测结果与英国国家工程实验室高压实流实验数据进行比较,虚高预测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为5.14%,平均相对误差小于2.8%.同时,将TJU-CFD仿真模型与Steven等7个经典模型的气相流量预测能力进行了比较,在3个压力下.仿真模型依次排序为第2、第4及第3位,最大相对误差小于7.5%,平均误差为2.5%.  相似文献   

2.
基于量纲分析的绝热毛细管壅塞流量特性关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关联方法可替代复杂的数学模型,用以预测绝热毛细管的壅塞流量特性.先通过量纲分析方法给出了绝热毛细管壅塞流量特性的一般函数关系式,然后采用两种模型近似该一般函数关系式:一种是传统的Fower—law关联式;另一种是人工神经网络.以献中的R-407C毛细管实验数据为对象,对比研究了这两种模型的关联效果.结果表明:人工神经网络的关联误差及误差的分散度更小.  相似文献   

3.
建立了文丘里管内气液两相环状流的一维三组分(气芯、液滴和液膜)模型,并编制程序对各组分温度和压力分布进行了数值计算.建立了相应的实验台,在冷态下测定了气液两相的压力分布,在热态下对烟气的温度分布和气液两相的换热情况进行了测试.理论计算和实验结果对比,二者符合得较好.  相似文献   

4.
绝热毛细管中制冷剂流动特性的-阶积分模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制冷剂在绝热毛细管内的流动因存在汽液两相流而较为复杂.本文通过引入两相流区压力和比容之间的一阶近似式,获得该问题的一阶近似积分解.在常见的制冷空调工况范围内,以制冷剂CFC-12、HFC-134a和HC-600a为工质,对该模型与分布参数模型进行了对比;同时也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分布参数模型的平均偏差小于1%,与实验数据亦较好吻合;计算速度较分布参数模型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以上.  相似文献   

5.
制冷剂在绝热毛细管内的流动因存在汽液两相流而较为复杂.本通过引入两相流区压力和比容之间的一阶近似式,获得该问题的一阶近似积分解.在常见的制冷空调工况范围内,以制冷剂CFC-12、HFC-134a和HC-600a为工质,对该模型与分布参数模型进行了对比;同时也与实验数据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与分布参数模型的平均偏差小于1%,与实验数据亦较好吻合;计算速度较分布参数模型提高了一个数量级以上。  相似文献   

6.
R410A和R407C热力性质简化计算   总被引:5,自引:5,他引:5  
采用隐式三次多项式拟合了R22主要替代工质R410A和R407C的热力性质,给出了形式统一的制冷剂热力性质简化模型,分析了隐式拟合过程中出现的分岔问题并提出了解决方法,从而进一步完善了模型的一致性和稳定性,与参考模型比较,该模型在饱和区的相对误差绝对值的最大值为0.19%,平均误差为0.07%,在过热区的相对误差绝对值的最大值为0.61%,平均误差为0.18%,计算速度平均提高一个数量级,适用于基于计算机辅助设计的产品设计和优化计算。  相似文献   

7.
制冷剂在毛细管内的两相流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制冷剂在两相流动区处于热力不平衡状态的观点,建立了相流动区的数学模型,根据该模型计算出压力、温度、气体和液体的流速分布,结果表明:制冷剂液体和气体的速度差会沿差毛细管的长度方向逐渐增大,制冷剂质量流量随着入口压力和过冷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8.
在现有相渗模型的基础上,考虑CO2与原油的相互作用,提出一种改进的CO2驱多相相对渗透率模型,采用气液相渗指数与驱替压力或当前油藏压力相关联的方法,研究CO2与原油间的相互作用对相态、流态和原油采收率的影响。利用改进的相渗模型对室内试验和现场CO2驱的效果进行数模拟合和验证。结果表明,改进的CO2驱相渗模型提高了油藏数值模拟的精度,特别适用于CO2近混相驱过程,室内试验和现场CO2驱的拟合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9.
基于欧拉气相方程组、欧拉颗粒连续方程和动量方程以及拉氏颗粒能量和质量变化方程,建立并发展了高炉风口回旋区湍流气固两相流动和煤粉燃烧的三维数学模型.用所建模型分别对冷态模型内气固两相流动和某企业750 m3高炉风口回旋区内的气固两相三维流动与煤粉燃烧进行了数值模拟.采用三维激光相位多普勒分析仪(PDA)对冷态模型内气固两相流场进行了测量,实验结果与冷态两相流动的模拟结果基本一致.热态模拟结果给出了气相温度和组分浓度分布,模拟结果与实验测量结果较吻合,揭示了风口回旋区内气固两相流动和煤粉燃烧的基本性质和特点.  相似文献   

10.
基于泵内纸浆悬浮液数值计算的纸浆泵设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由吸水室、前盖板、半开叶轮和涡壳组成的过流部件内,对纸浆悬浮液的流动进行了三维不可压两相湍流流动计算.计算采用双流体模型及κ-ε湍流模型,Phase Coupled SIMPLE算法进行压力速度耦合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对两相流动的速度、压力及体积分数进行了对比和分析研究.发现在叶轮叶片数较少的情况下,叶轮流道内速度变化不均匀.并着重对前盖板与叶轮间隙内的流动进行了分析,揭示了半开式叶轮输送两相流介质的优点所在.该计算结果为建立少叶片半开式叶轮纸浆泵的设计方法提供了理论依据.根据新的设计方法设计出的纸浆泵,效率经检测高出国家标准17.5%.  相似文献   

11.
制冷系统仿真中定量参数的神经网络辨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尝试用现代人工智能技术来改进现有的制冷系统仿真方法.首先,提炼出与制冷系统仿真结果的量化密切相关的定量参数,然后在已有的定性数值仿真模型的基础上,根据实验数据,采用人工神经网络(ANN)方法对仿真模型中的定量参数进行辨识,识别出最佳的定量参数.这不仅有利于提高仿真精度,改善计算稳定性,而且降低了对仿真软件用户的技术要求,有利于仿真技术的实用化.对房间空调器稳态特性仿真的初步结果表明该方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环保替代制冷工质R410A-润滑油混合物在水平直光管内的流动沸腾摩擦压降特性,探索了油的平均质量分数、干度和质量流率对摩擦压降的影响.实验测试管为光管,长度为2m,外径为7.0mm,内径为6.34mm.实验结果表明,R410A-油混合物在光管内流动沸腾的摩擦压降随平均油浓度、干度和质量流率的增大而增大,当油的平均质量分数从0增长到5%时,压降最大可增加50%.开发了适用于R410A-油混合物光管内的流动沸腾摩擦压降关联式,新的关联式预测值与92%以上的实验数据偏差在±15%以内,平均误差为6.6%,最大误差为29.4%.  相似文献   

13.
基于拟稳态等效井径模型、裂缝内变质量线性流模型、水平井筒变质量流模型和完井表皮系数模型,根据势叠加与连续性原理,建立压裂水平井裂缝变质量流与油藏渗流的耦合模型,分析裂缝半长、裂缝宽度、裂缝渗透率对水平井筒和裂缝的入流速度及压力降分布、压裂水平井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裂缝半长、裂缝宽度、裂缝渗透率增大,水平井段入流速度、产量减小,压裂水平井和裂缝产量增大;裂缝宽度越宽、裂缝渗透率越大,裂缝入流速度越大,裂缝内压降损失越小;越靠近外侧的裂缝入流速度越快,裂缝内压力损失越大.  相似文献   

14.
岩体渗流的一种改进数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鉴于常规岩体渗流模拟数学模型存在拟真性差、水量交换项难确定、计算难度大、不能全面反映岩体渗流真实物理特性等不足,从离散-连续介质渗透机理出发,引入无厚度渗透突变单元,建立了改进的离散-连续介质耦合模型,提出了反映水头间断程度的连续系数概念,并通过不同地质条件下水头间断现象研究,分析了合理的连续系数取值规律.研究表明,改进模型能够真实反映岩体渗流中的水头间断现象,较容易地解决常规数学模型中水量交换难确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R417A在水平光滑管和内螺纹管中的流动沸腾换热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对非共沸混合制冷剂R417A在外径为9.52 mm的水平光滑管和2种不同几何参数的内螺纹管中的流动沸腾换热进行实验研究,分析讨论了制冷剂质量流速、热流密度、干度、强化管参数对换热系数的影响规律和影响机理.实验结果表明:换热系数随着质量流速的增大而增大.在以对流蒸发占优势的换热区,热流密度对换热系数的影响较小;换热系数随着干度的增大先呈现出增大趋势,增至高峰值后又迅速下降,高峰值随热流密度的增大和质量流速的减小向干度较大的方向移动;内螺纹管能有效强化制冷剂的流动沸腾换热,R417A在2种内螺纹管中的换热系数分别比在光滑管中高出130%~210%和150%~270%.  相似文献   

16.
绝热毛细管性能模拟的平均参数模型   总被引:17,自引:3,他引:14  
根据分区集中和参数平均的思想,建立了一种简单、精度和通用性良好的绝热毛细管流动模型.出于系统动态仿真的需要,模型中考虑了过热流动和壅塞流动.基于R12的分布参数模型计算结果,提出了不同流动区域内参数平均的一个关联式.该关联式对制冷剂R134a和R600a也取得了与R12相仿的效果,表明该关联式具有良好的通用性.对R12、R134a和R600a在毛细管内的流动特性进行了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该模型可用于制冷装置系统仿真和工程计算  相似文献   

17.
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结霜工况下数学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空气源热泵冷热水机组各部件模型的基础上,基于质量守恒定律、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将这些部件模型有机地结合起来,建立了机组结霜工况下的动态数学模型.采用该模型对机组在不同工况下的性能进行了模拟分析,得到了风量、空气侧压降以及水侧换热器换热量、压缩机的轴功率等随结霜时间的变化.模拟结果表明,随着结霜量的增加,空气侧换热器的换热量减小,风量也将逐渐减小,而阻力却迅速增加;水侧换热器的换热量减小,水流量也减小.这为正确选择机组以及采取有效的除霜控制方式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一种使用竖直细小传热管内高速空气-过冷水环状两相流用于质子交换膜型燃料电池高效冷却的方法.理论模拟结果表明。在细小管内壁上过冷水形成非常薄的液膜,壁面热流密度可以分为液膜吸热、液膜蒸发和湿蒸汽吸热。各种因素影响这3部分热量的耦合匹配,使得管内两相流的传热传质特性十分复杂.在管内的前段部分,液膜升温吸收大部分壁面热量。而在大部分区域内,对流蒸发耦合换热是支配性的传热方式。即使在十分高的热流密度条件下,壁温也能够稳定地保持在质子交换膜型燃料电池运行温度以下.探讨了各种流动条件、加热管几何尺寸、壁面热负荷等系统参数对两相流传热传质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风力机扩散放大器的数值分析与风洞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用CFD技术并使用FLUENT软件,采用二维模型对无叶轮风力机扩散器内部压力场、速度场进行数值模拟和风洞实验.计算不同风速时的渐扩直壁型、渐缩渐扩直壁型、渐缩渐扩前后流线型共3个类型11种不同形式的扩散器动力放大的流量比增益特性,最小截面处流量增加比率;比较不同形状、不同参数扩散器动力放大特性.数值模拟的壁面函数,对应不同风速下用增强壁面处理后的流量比与应用标准壁面函数时的流量比普遍下降,且更接近于实验值.在风洞试验中,测试了渐扩直壁型、渐扩弧线型、渐缩渐扩直壁型、渐缩渐扩弧线型4个不同类型的扩散器.研究表明,数值模拟和测试结果误差为10%左右,说明数值模拟有着较好的可靠性和实用性;扩散放大器在最小截面处的流量比率增益68%,研究结果为有叶轮情况下风力机带扩散放大器的优化设计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分析预报.  相似文献   

20.
在系统分析燃料空气炸药(FAE)爆炸威力主要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应用人工神经网络(ANN)理论及方法,建立了一次引爆FAE爆炸威力评价ANN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不同配比环氧丙烷/铝粉混合燃料的爆轰参数及爆炸威力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ANN模拟结果与一维多相爆轰模型计算值相当吻合,当铝粉含量处于50%~70%范围时,爆炸威力较为理想,当铝粉含量为65%时,爆炸威力指数达到最大。这一研究可为一次引爆FAE配方及战斗部设计与优化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