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技术创新成为维持与提升企业、产业与地区竞争力、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途径。不同国家的创新主体,各具其创新特点。通过对比中国与美国国家文化对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影响,从而推论:国家文化是企业技术创新机制的重要影响因素,中国传统文化一方面应还原自己原来对技术创新的具有积极意义的精神和思想,另一方面也要吸取美国近代先进的精神思想,使其在新的时代发挥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化是科学的底蕴,科学是文化的锋芒。科技文化的发展能营造强大的文化氛围,促进军事技术创新的实现。文中着重从科技文化精神层面的科学知识、科学精神、思维方式、价值观方面分析了其对于军事技术创新的驱动作用。  相似文献   

3.
冯玉伏 《科技信息》2012,(15):265-265
随着信息化的快速发展,以技术创新为特点的新时代的来临,社会信息产生、传播、影响依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主要从图书馆具有的文化承栽的基础性地位出发,以社会中各种非理性的社会文化为目标,提出应当重拾和重建图书馆在社会文化氛围的净化、传承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重要地位。图书馆在跟进社会发展变化的基础上,应当重点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收录、现代文化发展的引导、网络技术普及化、管理手段的创新等方面深入探讨图书馆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精神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当代人的发展,以及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今后,要不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精神文化,使其走向世界,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5.
该研究以现代建筑设计工作为基础,提出了应该将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融入现代建筑设计的思想,在阐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核心和要点的基础上,提供了传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形式,体现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精神,延展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技艺,开拓中国传统建筑文化方法,关联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意识,建立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与现代建筑设计共存联系等措施,希望对建筑设计工作的创新和更好地继承中国传统建筑文化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6.
中国将具有时代特征的审美情趣渗透入绘画理论中,使得佛教的文化艺术逐渐中国化,最终融合了道教儒教的文化艺术理念,汇入中原文化的母体之中,成为传统文化的延续和补充。形成了具有意象神秘主义的中国传统绘画理论。而西方的基督教文化及其衍生的具象唯物精神,则根深蒂固地渗透进西方美术理论体系中。中西方绘画理论体系走上了意象神秘主义与具象唯物精神两种截然不同的发展方向,宗教对其精神内涵的影响和形成的作用无疑是巨大的。  相似文献   

7.
中国文化精神与文化传统是构成我国综合国力的精神因素。是团结、维系和支撑中华民族生存与发展的伟大精神力量。本文以地理分析的方法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及影响因素 ,指出半封闭的温带大陆地理条件和传统农业型自然经济及分工是形成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地理环境特征。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特质主要是以民为本的人文传统,中庸协和及天人合一,这些正是科学发展观的传统文化渊源;而科学发展观提出的统筹兼顾、综合平衡、动态发展的全新理念,则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扬弃与创新。可见,科学发展观既体现了中华文明的深厚根基,又体现了时代发展的进步精神。  相似文献   

9.
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略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中国传统武术文化的渊源以及与民族文化、中国古代哲学的关系着手,对中国传统武术文化进行了探讨,以此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发扬武术文化博大的精神内涵,理解东方文明的精髓,对民族的自立、自强和凝聚力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传统艺术是中华民族宝贵财富,应该得到继承和发扬。在时中国传统艺术发展历程、精神内涵、文化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论证的基础上,就中国传统艺术对世界标示设计的重要影响、对现代标志设计中的中国传统艺术特色与发展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边哲 《创新科技》2005,(2):18-19
<正>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随着世界经济形势的变化,特别是国际竞争的加剧,技术创新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变得更为重要和突出。作为企业“法宝”的技术创新已成为企业创效的核心推动力,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源泉,它不仅影响到物质生产过程,也间接对企业取向、思维方法、行为准则等文化因素产生重要影响。而作为现代企业之魂的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技术创新的精神基础和重要因素,是企业发展的软件。技术创新和企业文化已成为现代企业可持续发展的两大动力。企业文化与技术创新企业文化(Corporate Culture)作为一  相似文献   

12.
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乃至世界文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在思想意识多元化、行为习惯多样化的今天,许多年轻人尤其是当代大学生对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的传统文化缺乏正确认识,忽略了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盲目崇尚西方文化,导致人生观、价值观的失衡,本文从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潜在影响方面谈起,力求促进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再认识,从而更好地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3.
在中国这个有着五千多年文明历史和灿烂文化辉煌的建筑文化传统的国家里,面对西方的强势文化,如何继承和发展传统建筑文化的精华并能充分体现时代的精神,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是我国建筑界所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本文在时间的纵、横轴上对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作了分析,认真思考了建筑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文化教化为目的、真善美相统一的伦理型文化,能够为人们在社会发展中的各种思想困惑提供启迪和帮助。中国传统文化已经与人们的生活习惯、文化习俗、道德观念、思维方式等紧密结合在一起,形成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的伟大精神动力。因此在当代中国,学习和研究中国传统文化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民族精神离不开传统文化,民族精神的孕育、建构、都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积极影响;而在另一个方面,民族精神又对传统文化(社会文化)的发展产生一种积极的能动作用。完全抛掉了传统文化的民族精神,或者完全抛掉了民族精神的单纯的传统文化,都是不存在的。每一个伟大的民族都有自己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在亚洲东方延续几千年,当然也有他自己的精神支柱,这个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容。当前,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渗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对于加强和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着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于海峰 《科技信息》2011,(13):417-419
随着当代中国社会"五化"深入发展,满族传统文化的变迁呈现出新的发展趋势。笔者通过对东北地区满族聚集区的实地调研,对满族传统文化中的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文化变迁现状进行考察和分析,认为当代东北地区满族传统文化的变迁呈现出物质文化"历史化"、制度文化"现代化"、精神文化"时代化"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最宝贵的治国经验。党的十七大制定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方针是救国救民的大计,是振兴中华的根本。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它是中华民族性格与精神形成和发展的土壤,是每一个中国人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力量和智慧的源泉。语文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载体,承载着民族精神和民族灵魂,在传统文化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语文教学应融于传统文化之中。  相似文献   

19.
振兴传统工艺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中国传统工艺的传承与发展成为重要问题.文章通过对传统工艺特点的深入分析,认为传统工艺体现了物质与精神的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载体.它的实用性、艺术性、趣味性、民族性、经济性适应了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在国家建设"文化强国"背景下,传统工艺在传播中国文化、创造有影响的中国文化产品方面能够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沂蒙精神的形成,既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结果,也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尤其是孝文化的卓越继承;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进群体意识的结晶,也是沂蒙人民对民族精神的系统总结.在新时代如何传承革命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弘扬沂蒙精神,需要对沂蒙精神的形成与地域文化尤其是沂蒙地区孝文化的关系进行梳理与解析.以"天人感应"、"至德要道"、"扬名显亲"为主体的孝文化理论对沂蒙精神的涵养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祭祀祖先——孝文化实践的最突出表现形式、身体力行——孝文化实践形成的社会风尚、树立榜样——孝文化中孝子孝女的孝道实践夯实了孝文化实践根基,为沂蒙精神的形成提供孝文化鲜活且系统的实践总结与实践支撑;沂蒙精神的形成实现了对传统孝文化的继承、是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引下完成对传统孝文化的重塑并在新时代引领传统孝文化的发展,体现了开拓创新的新时代沂蒙精神实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