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云3块位于东濮凹陷中央隆起带北部的古云集油田,1979年发现,1983年探明,含油层位为沙三中。由于该块油藏埋藏较深,物性差,油藏地质情况复杂,认识难度大,直到1990年中原油田低渗油层改造技术及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云3块才投入滚动勘探开发。经过多年的开发,云3块积累了大量的地质资料,需要对云3块的油藏进行系统的研究,为此,此次对云3块进行精细研究。  相似文献   

2.
综合应用密闭取心井的分析化验和生产动态等资料,采用岩心、测井等静态分析与实际生产动态分析相结合的手段,对研究区剩余油的分布特征进行了精细剖析。研究结果表明,剩余油层主要分布在油层中上部;各小层剩余可动油饱和度有明显差别,Ⅲ,Ⅳ砂组动用程度较高,剩余油饱和度较低,而Ⅰ,Ⅱ砂组动用程度较低,具有较高的剩余可动油;油井未控制油砂体部分的剩余油饱和度比较高。受沉积微相、岩性、物性等的影响,层间剩余油分布不均匀,主要集中分布在7-2,9-2,11-1和13等小层。废弃河道、天然堤、决口扇发育区由于砂体厚度小、物性差,致使含油饱和度相对较低;而分流河道、水下分流河道发育区水洗程度高且波及范围大,动用程度好,但因其油层厚、面积大、物性好,层内水洗程度存在很大差异,油层中上部仍具较大潜力。  相似文献   

3.
三间房组油藏沉积旋回及对注水开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按储层沉积旋回和沉积韵律特征,将三间房组油藏进一步细分为24个小层。结果表明:油层动用程度好的层段主要为每一砂岩组底部的第3,4小层;明显的沉积旋回和韵律性加剧了注水开发中的层间、层内矛盾,使注入水单层突进严重,含水上升较快,开发效果不佳。  相似文献   

4.
多层油藏笼统注水、合采时,由于对层间矛盾的本质认识不清,开发层系划分与重组时,常遵循几个大的定性原则,没有具体的定量原则和方法。从两相渗流理论出发,用数值方法求解,从理论上揭示了层间矛盾的本质是各层水驱油推进速度的差异,而不是贡献大小的不同,指出克服层间矛盾的根本做法是让一套开发层系内各层水驱油均匀推进,进而提出了开发层系划分与重组的完整定量原则和方法,同时结合油田生产实际,从控制见水时间差异入手,给出了简单、易操作的开发层系划分与重组的定量原则和方法,并在商河油田得到了较好的应用。  相似文献   

5.
永宁采油厂对部分油井原开采层和新射开层进行了分层压力测试,发现原有的开采层经过多年开采,由于特低渗透的特殊地质环境,地层亏空严重,通常原开采层和新射开层之间的层间压差高达5 MPa以上,层间矛盾十分突出,导致双(多)开采后,出现了高压层向低压层倒灌的现象,严重影响油田开发,针对这种情况,永宁采油厂开展了分层采油技术工艺应用研究,解决多套层系同时开采的层间矛盾。  相似文献   

6.
以岩心观察及分析资料为基础 ,结合测井、录井和油田动态资料 ,研究了真武油田垛一六油组的沉积相类型、微相组成以及主要沉积微相的特征 ,认为该区垛一六油组为一套湖退背景下形成的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底部的 C5单元为辫状河三角洲前缘及前辫状河三角洲沉积 ,上部 C1~ C4单元为辫状河三角洲平原沉积 .作为储集层出现的主要是辫状河三角洲平原亚相的心滩、心滩侧缘沉积 ,以及辫状河三角洲前缘亚相的水下分流河道沉积、河口坝沉积 .其次 ,在沉积单元划分、对比的基础上 ,分析了垛一六油组 5个单元沉积微相的平面展布状况及沉积微相在纵向上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7.
重新认识处于开发中后期油藏的沉积微相及其特征,对于查明剩余油分布和挖掘剩余油潜力、提高采收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33断块沙二下亚段三角洲前缘沉积主要微相类型有水下分支河道、水下分支河道侧翼、分支河口坝、水下天然堤-决口扇、远砂坝等5种沉积微相类型。分析了沉积微相类型对砂体发育与展布、储集层物性及水淹特征的控制作用,建议在下一步的开发调整和剩余油挖潜中,应充分考虑沉积微相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