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2.
若尔盖湿地是黄河重要的水源涵养地。研究若尔盖湿地水源涵养量时空变化特征,提出水源涵养率指标并用于分析水源涵养能力变化,对于丰富生态系统水源涵养评估研究、科学布局若尔盖湿地生态保护和建设工程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四川省若尔盖湿地为研究区,利用SWAT构建了涵盖研究区的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计算分析了1971~2016年湿地水源涵养量及其时空变化特征,基于水源涵养率指标分析了若尔盖湿地水源涵养能力及其变化,并探讨了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若尔盖湿地年水源涵养量为121.4~348.1mm,20世纪90年代开始明显减少,黑河流域减少尤为显著;(2)水源涵养率总体呈减小趋势,年均水源涵养率由1971~1995年的0.34减小到1996~2016年的0.30,90年代中期以来若尔盖湿地水源涵养能力明显下降;(3)潜在蒸散发量增加、主要水源涵养植被土地面积减小等气候变化和土地利用变化是若尔盖湿地水源涵养量减小及功能降低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以江西省为研究区域,从水源涵养功能重要性评价角度,采用气象数据、蒸散发量数据、高程数据、土地利用等数据,采用水量平衡方程计算全省水源涵养量。根据评估结果,对水源涵养重要性进行分级评价,确定全省水源涵养功能极重要区域,为江西省生态保护红线评估调整工作与实施保护后保护成效的评估提供技术支撑。评估结果表明,江西省水源涵养量在66. 9亿t/d以上,水源涵养维护功能极重要区面积44 052 km2,占江西省国土面积比例26. 39%。江西省水源涵养极重要区域分布较为集中,主要分布于赣东、赣东北和赣西的山区,与江西省植被覆盖度较高的区域范围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4.
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功能经济价值测评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摘要:森林涵养蓄水价值量核算方法较多,包括土壤蓄水估算法、水量平衡核算法、多因子回归法和用地下径流增长法计算森林涵养水源的价值。但是这些方法存在一个问题,需要分别求出森林涵养水源的价值,然后进行合成。在合成过程中,可能存在信息叠加等问题,使计算结果偏离实际。为此,本文采用影子工程法来评价森林生态系统涵养水源功能的经济价值及其变化,该方法比要往评价方法更为全面,具有更强的针对性。此方法主要包括实物量测算和价值量测算两大模块。 相似文献
5.
探讨喀斯特地区流域生态系统的水源涵养能力对为当地制定水土流失方案和规划水源涵养林有重要意义。以贵州省内乌江流域为例,采用In VEST模型定量评估研究区产水量和水源涵养量,在此基础上,探讨了纯喀斯特、亚喀斯特和非喀斯特景观涵养水分能力的差异。结果表明:1)研究区总产水量为365.14×10~8m~3,总水源涵养量为14.66×10~8m~3,单元产水量和单元水源涵养量分别为549.06 mm~3和55.12 mm~3;2)产水量空间分布表现为自南向北逐渐递减,水源涵养量空间分布呈现自南向北逐渐递增趋势;3)地类间的单元水源涵养量由高到低排序为林地草地耕地裸地建设用地水域;三种景观的单元水源涵养量由高到低排序为非喀斯特亚喀斯特纯喀斯特。 相似文献
6.
对祁连山保护区东大山保护站主要植被类型土壤容重、总空隙度、毛管空隙度、非毛管空隙度、pH值、有机质、碳酸钙、速效钾含量,以及土壤含水率和土壤贮水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不同的植被类型对土壤理化性质,以及土壤含水率和贮水能力的影响较大;土壤含水率与土壤容重呈负相关,与总空隙度、毛管空隙度、土壤有机质呈正相关,经相关显著性检验达到极显著相关,与pH值、碳酸钙、速效钾含量无相关关系;相同厚度的土壤贮水能力草原植被类型以亚高山草甸土壤贮水量大,森林植被类型以沙地柏、高山柳灌丛、青海云杉林土壤贮水量大。 相似文献
7.
云和县森林生态系统水源涵养功能评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云和县是浙江省的重要生态功能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水源涵养功能.以浙江省云和县2007年森林资源二类调查数据为基础,结合文献参数数据,运用综合蓄水能力法,估算云和县林冠层、枯落物层和土壤层3个不同作用层的水源涵养量,并对不同森林类型、林龄、立地条件下森林涵养水源功能以及空间分布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1)2007年云和县森林生态系统总涵养水源量为7584.49×104 m3,其中94.18%来源于土壤层蓄水,4.19%来源于林冠截留降水,枯落物层枯落物层持水量占1.63%;2)各森林类型总涵养水源量大小依次为阔叶林>松木林>杉林>经济林>竹林>灌木林,单位面积涵养水源量平均为908.49 t/hm2,大小依次为阔叶林>竹林>杉林>松木林>经济林>灌木林;3)水源涵养林不同年龄组的贡献率为幼龄林(43.60%)>中龄林(26.91%)>近成熟林(22.27%)>成熟林(6.93%)>过熟林(0.29%);4)云和县森林生态系统的综合水源涵养能力呈现四周高、中间低的空间分布特征,与海拔的分布特点一致. 相似文献
8.
八角林分水源涵养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选择邻近分布、母岩一致、立地条件及林龄相近且均为成熟林(40a)的八角、灰木莲和马尾松林分标准地,对3种不同人工林的林冠层、林下植被层、枯枝落叶层和林地土壤贮水性能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林分地上部分持水量大小顺序为灰木莲、八角林、马尾松林;八角林地土壤(0~100cm)持水量与灰木莲林基本一致,均明显高于马尾松林;林地表层土壤(0~20cm)的初渗值和稳渗值均为八角林最高,马尾松林最低。若以林分的总持水量即地上部分与林地土壤的持水能力总量为指标,则灰木莲林分的总持水量最大(765.04t/hm^2),其次为八角林分(713.35t/hm^2),最小为马尾松林分(573.30t/hm^2)。因此,八角林兼有经济林和生态林的功能,除了经济效益外,对改善土壤结构、提高水源涵养功能等都有良好的生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丹江口库区主要植被类型水源涵养功能综合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坡耕地作为对照,对丹江口库区栎类阔叶林、马尾松林、松柏混交林、柑桔园、灌木林6个主要植被类型的水源涵养功能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了定量分析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不同类型林冠截留率平均为2064%;林地凋落物持水量平均185mm;林地土壤总蓄水量平均87978t/hm2;地表径流平均为2519mm;土壤侵蚀量平均为1040t/hm2。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栎类阔叶林的水源涵养功能最强,其后依次是松柏混交林、马尾松林、柑桔园、灌木林和坡耕地。 相似文献
10.
《国务院关于支持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的若干意见》于2012年6月28日正式出台,这是江西省继《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之后的又一个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是江西发展史上又一件大喜事。将全国重点林业县原中央苏区崇义县的森林资源进行涵养水源和净化水质价值核算,为推进我国南方地区重要生态屏障建设提供科学论证。 相似文献
11.
《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2011-2020年)》提出了发挥中心城市的福射带动作用,并设立“六中心”.在这6个中心城市中,吉首市被寄于厚望,规划目标居于首位.鉴于此,选取武陵山片区吉首市为案例对象,通过实地调研,对吉首市创建中心城市的优势进行分析,提出必须从基础设施、民生保障、特色产业、生态环境、城市品牌等几个方面创建中心城市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基于InVEST模型的杨溪河流域土地利用变化对水源涵养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资源短缺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人类的生产生活,研究不同土地利用条件下的产水量和水源涵养功能,可科学指导区域水资源的利用和管理。利用生态系统服务和权衡的综合评估模型(integrated valuation of ecosystem services and tradeoffs, InVEST)模型分析了杨溪河流域1995年、2005年和2015年不同土地利用情况下的水源涵养量和水源涵养服务价值。结果表明:杨溪河流域在1995年的水源涵养量大于2005年和2015年,2005年和2015年的水源涵养量较为接近;杨溪河流域1995年、2005年和2015年的产水量均显示出上游和下游有较高的产水量;杨溪河流域在1995年、2005年和2015年的水源涵养服务价值分别为23.56亿元/a、21.44亿元/a和21.55亿元/a。人类活动将影响杨溪河流域水源涵养功能,在水资源开发利用方面,要协调好经济、环境和资源等各方的关系,为杨溪河流域等中国南方地区中小流域的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森林枯落物的蓄水保土功能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在总结过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了森林枯落物涵养水源、强化土壤抗蚀性状、保持水土等方面的功能,目的在于充分认识森林枯落物在减灾中的重要性,并为今后的科学研究和防护林营造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利用烟台市改革开放以来土地利用情况相关数据以及烟台市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对烟台市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情况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发现存在以下情况:近10年耕地面积大体呈下降趋势,建设用地(居住、工业、公共设施)的增加是耕地面积减少的直接原因;从社会角度分析,土地利用/土地覆被变化不仅与国家的宏观政策相关,而且与人口数量、社会发展情况的关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长江三角洲地区县域耕地变化驱动要素研究--以原锡山市为例 总被引:21,自引:5,他引:21
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要素研究,是当前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LUCC)研究的热点和关键问题之一。长江三角洲地区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迅速,耕地非农占用量大,经济发展与耕地保护的矛盾突出。运用相关分析、主成份分析和回归分析等,通过对典型区原锡山市耕地数量、质量变化驱动要素的定量分析,探讨了县域耕地变化的驱动要素,为进一步研究整个长江三角洲地区的耕地变化提供借鉴,为合理利用和保护耕地服务。 相似文献
16.
在RS、GIS技术的支持下,运用景观生态学原理研究了近20年来重庆主城区土地利用和景观格局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研究区内土地利用发生了明显变化,主要表现为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大幅度增加,耕地面积先增加后减少,林地面积先减少后增加,水体面积相对比较稳定.2)土地利用变化速度越来越快,土地利用类型转变较为剧烈,土地开发强度不断增强.3)研究区景观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斑块密度增加,平均斑块面积减少,香农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总体上升,在整体景观破碎化加剧的同时,景观结构趋于多样化、均匀化,景观异质性不断增强.研究认为,由于山水阻隔,重庆主城区形成了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的“多中心、组团式”的城市景观格局,然而,随着城市化发展的推进,这种格局正逐渐被弱化,呈连片发展态势.因此,管理和决策部门应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规划,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应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 相似文献
17.
基于Patch-Dynamics模式的土地覆被变化预测——以北京市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数据建立了Patch-dynamics 动力模型.模拟结果表明了在不同的时间尺度上耕地所占比例都持续下降,城镇建设用地、林地所占比例继续上升.由于该模式考虑了模拟对象的变化过程以及不同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相互影响,其模拟结果比一般的简单动力模型模拟效果好.通过与实际情况的比较检验,用1996年数据对2001年的模拟结果与实际差别不大,误差在0~0.05之间,对于面积较小地类的模拟误差较小,说明这个方法可以用来对未来的土地利用变化状况进行模拟、预测.然而,这个模型只适应于十年尺度的预测,模拟时间越长,误差越大.在此基础上,提出协调土地利用矛盾,维持一定规模的城市绿色空间,实现首都城市定位目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地处青藏高原东部的横断山区高山深谷地貌显著,土壤侵蚀剧烈,水土流失严重.本文以昌都地区为例,以清华大学数字流域模型为平台,模拟了该地区的土壤侵蚀状况;通过设置多种情景进行分析,预测了降雨量、土地利用方式和植被覆盖程度等因素变化对该地区水土流失的影响.结果表明,暴雨量变大显著增加土壤侵蚀,降水量减少或植被所占比例增加,能够减弱土壤侵蚀.在各高层带上植树种草能够有效减弱土壤侵蚀,然而"退耕还林(草)"的可行性有待未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9.
城市用地结构与城市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潘乐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22(5):599
从我国城市用地结构现状着手,分析研究了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城市用地结构与城市功能的关系,为达到发挥城市综合功能和提高城市用地综合效益的目的,提出了合理调整我国城市用地结构的主要措施和手段.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