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对红锥树干节疤分布规律进行调查并开展修枝试验,提出红锥修枝措施以促进其生长,以减少木材节疤形成,培育大径级无节良材。【方法】通过对30年生红锥自然生长形成的节疤分布情况进行调查,了解其节疤形成的时间和在树干中的分布规律。在6年生红锥人工林中设置不同的修枝强度,并对修枝后18个月林地中各单株的生长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修枝对树木生长的影响,选取最优修枝强度。选择3种常见建材用漆作为修枝锯口保护剂,通过对锯口愈合情况和锯口部位横切面的调查,判断不同锯口保护剂的保护效果及修枝后对锯口部位木材径向生长的影响。【结果】红锥节疤主要分布在心材中,死节数量占87%。修枝可以显著提升红锥单株的胸径生长,但不同修枝强度间暂未出现显著差异。使用锯口保护剂可有效促进节疤愈合并减缓木质部从锯口处向深处坏死,油性漆对锯口保护效果最好,直径3.5 cm以下锯口愈合率可达94.2%以上;直径大于3.5 cm锯口的愈合率可达84.1%;对直径3.5 cm以上锯口的坏死深度可降低61.2%。此外,修枝可以显著改善枝条下方径向生长受到抑制的情况。【结论】本研究总结的修枝方法操作性较强,成本较低,可提高单株的生长量和圆满度,减少木材节疤的形成,可应用于红锥人工林经营。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不同年龄红皮云杉人工林树高、直径、材积生长量及幼树生长量进行分析,得出其生长的阶段性变化.  相似文献   

3.
修枝强度和季节对杨树人工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以江苏省泗阳农场8hm^2的试验林为基础,评价了修枝强度和修枝季节对Ⅰ-69杨人工林生长及萌枝发生数量的影响。该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主处理为修枝强度,分为3种水平(1/3H、1/2H和CK);副处理为修枝季节,分2个水平(生长季和非生长季)。研究结果表明,修枝处理后当年,不同修枝强度的林分叶面积指数存在显著差异,中度修枝(1/2H)林分的叶面积指数仅为对照处理的49%,弱度修枝林分叶面积指数为对照的84%;不同修枝季节对杨树人工林的生长影响不显著,但对萌枝发生数量影响显著,非生长季修枝林分的萌枝生数量比生长季修枝林分高出79.8%;与对照相比,修枝处理4a后,其平均胸径和平均单株材积,都略有下降,但均未达差异显著水平;而不同修枝强度的林分枝下高存在显著差异,中度修枝林分枝下高达6m,弱度修枝的林分为4.5m左右,  相似文献   

4.
人工林红皮云杉木材管胞形态及其径向变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究了人工林红皮云杉木材管胞形态及其径向变异规律,并与天然林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1)人工林木材管胞长度、长宽比和壁控比的径向变化趋势与天然林相似;(2)根据管胞形态的径向变异模式,人工林红皮云杉在约19年趋于成熟,较天然林提早10年左右;(3)人工林木材,尤其是幼龄材,其管胞形态与天然林的相比较,差异不大,适合作主制浆造纸等纤维用材。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不同年龄红皮云杉人工林树高,直径,材积生长量及幼树生长量进行分析,得出其生长的阶段性变化。  相似文献   

6.
为优化南方红豆杉幼林修枝技术,以福建省13年生南方红豆杉为研究对象,分析修枝木的树高、胸径与修枝强度对修枝2年后的林木生长与干形形质的影响。采用主成分聚类分析方法,依据参试的31株南方红豆杉单木修枝后的生长及形质性状的综合得分值进行系统聚类,确定最优的修枝木类群,估算最优类群总体参数,实现目标树修枝精确且优化。结果表明:修枝对单株材积和形数的影响随着修枝时间推移而变大; 2年后修枝木的树高、胸径与修枝强度对修枝后的生长与干形形质有着显著影响,进行目标树选择与修枝强度优化十分必要。在99%置信区间内,南方红豆杉目标树合理的修枝强度(相对高)为0.272 9~0.319 1,目标树要求树高501.55~527.45 cm,胸径11.93~13.56 cm。  相似文献   

7.
红皮云杉人工林木材物理力学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研究了30年左右生红皮云杉人工林木材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质,并对人工林与天然林木材基本密度的径向变异及主要材性差异进行了比较。结果为:(1)由于红皮云杉35年生人工林尚处于龄期,其木材的主要物理力学性能均低,其中基本密度0.318g/cm^3,顺纹抗压强度29.21MPa,抗弯强度56.63MPa,弯曲弹性模量7.788GPa。(2)人工林木材的密度干缩率以及顺压强度、抗弯强度均略低于天然林,而吸水率  相似文献   

8.
以修枝2a后的8a生混交林为研究对象,设置不修枝和修掉树高1/3、1/2、2/3以下枝条4种修枝处理(分别记为T0、T1、T2、T3),采用单因素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修枝对红锥-马尾松混交林生长及光环境的影响,以针对不同树种筛选适宜的修枝强度.结果表明:1)修枝显著促进了两树种的平均树高、胸径和单株材积增长,红锥和马尾松分别在T3和T2处理下达到最高值;两树种的冠幅变化表现为红锥T0>T1>T2>T3,马尾松T3>T2>T1>T0.2)适度修枝提高了红锥和马尾松树干的干物质积累量和地上总生物量,两树种分别在T3和T2处理下达到最大值;树枝、树叶生物量均表现为T0>T1>T2>T3.3)随着修枝强度的增大,两树种的叶面积指数显著减小,但平均叶倾角、透光率显著增大,增加了冠层有效光合面积,改善了林内光环境.相关性分析表明,修枝对红锥生长发育的影响比马尾松更大,促生效果更佳.综合来看,红锥和马尾松分别修枝至树高的2/3和1/2处是最适修枝高度,有利于培育红锥-马尾松复层混交林.  相似文献   

9.
不同立地指数对人工林红皮云杉管胞形态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三种不同立地指数下红皮云杉人工林木材的管胞形态及其径向变异规律:(1)三种立地指数下木材管胞形态特征有着相同的径向变化模式;(2)根据管胞形态的径向变异规律,三种立地指数下木材管胞达到成熟的年龄基本相同,均在18~20年间;(3)立地指数对木材管胞长度、管胞长宽比和壁腔比有影响,且总的趋势是其值随立地指数增大而增加。  相似文献   

10.
基于建立的贺兰山东坡高山林线青海云杉树轮宽度年表,分析了青海云杉径向生长与该区气温、降水和帕尔默干旱指数(PDSI)等主要气候因子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研究区青海云杉径向生长与5月的降水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1、3、6月的气温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与除当年9月外的所选各月PDSI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分析表明,贺兰山林线附近树木径向生长对气候因子具有一致的响应关系,山地相对较低的气温条件对树木生长限制作用不明显,而干旱是限制林线树木径向生长的主要因子.  相似文献   

11.
图集的统一协调,对图集质量有很大影响。本文是作者在编制北京市农业区划地图集的实践基础上,根据地图信息传输论的观点,对农业区划地图集的统一协调的内容及方法进行了探讨。试图总结编制这类图集的统一协调模式,以供读者编图时参考。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认为西方国家法的抽象正义观与东方民间法的情理正义观存在实质的不同,原因在于思维方式、超验与经验传统、政治结构的差别。在现代法治理念下,传统民间法所代表的正义观将向混合正义观转型,西方法治所代表的国家法抽象正义观是其骨架。  相似文献   

13.
许多科学家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教授都预言,真空是未来物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对象.十七世纪的伽利略时代人们曾讨论过"真空"是否存在的问题.当时的学术界分成两派,一派以帕斯卡为代表,认为真空存在,另一派以笛卡尔为代表,认为真空不存在,最后实验证明"真空存在派"正确.现代研究表明,真空并非一无所有,这样就产生了一个新的问题"排除了真空物质后的空间",即"真空的真空"是否存在.本文探讨了与"真真空"有关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观测实验方法,这些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最终解答"真真空"的存在性问题.  相似文献   

14.
给出了一维非自治时滞系统点态退化的一个例子,拓宽了该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人与自然界的关系的演进过程中,形成了与不同文明时期相适应的人-自观念。从"天人合一"到"人定胜天"再到"和谐共生",这是人-自观念演进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辩证发展过程,也是一个合乎规律的过程,它们都是时代的产物,都包含着不同程度的合理的因素,我们必须对它们进行具体的辩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6.
对于行政许可违法的法律责任问题,人们往往是从行政许可实施违法的角度进行研究,而对于设定违法及其责任追究的探讨却相对薄弱。然而。行政许可设定一旦违法,其对相对人和社会公共利益的损害将会更大,因此,对许可设定的违法及其责任问题进行研究,以避免违法行政行为的发生,促进政府依法行政,不仅必要而且是非常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7.
曲面“侧”是一个重要而难以理解的概念,本文对曲面“侧”概念的讲授方法进行了探讨,给出了曲面“侧”概念的“参照物”理解法,通过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8.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影响要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能动生活状态的重要表征。在梳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相关概念、测度方法基础上,分析了物质环境要素和非物质环境要素对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影响;提炼出有效支持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中观环境规划、微观环境设计和政策文化扶助层面的策略;指出了老年人生活空间移动性的研究建议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20.
利用对位异构体的对称性由核磁共振氢谱测定了工业十二烷基苯在硝硫混酸中的硝化选择性,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为75% ̄80%。以月桂酸和苯为原料,经氯化、酰化和还原合成了正十二烷基苯。在同样条件下研究了正十二烷基苯的硝化,由核磁共振氢谱和气相色谱分析,发现一硝化产物中对位异构体的比例仅为60%。根据空间位阻效应,对结果进行了讨论,并与甲苯,乙苯,异丙苯等短链烷基苯的硝化结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