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为了减少考场的作弊行为,保证考试的公平性,提出了一种将背景消减法应用于考场作弊行为检测的方法。通过分析交换物品的行为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动态阈值的作弊行为检测算法:采用迭代阈值法确定动态阈值对差分图像进行分割,利用分割的结果指导背景的更新,得到良好稳定的背景模型,并基于背景减除算法完成了考场作弊行为的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较好地检测出交换物品的作弊行为,并能克服光线等因素的影响,有效甄别考场的作弊行为。  相似文献   

2.
日新月异的作弊手段、花样迭出的作弊工具及日趋蔓延的作弊行为阻碍了考试的基本评价功能的有效发挥。本文将从大学生诚信教育、社会观念、考试管理及社会综治等方面针对大学生作弊行为提出切实可行的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3.
考试作弊在当今高等学校中司空见惯越来越具有普遍性。通过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相当严重;他们对作弊总体是反感的,也不愿意协助他人作弊,但其态度与行为很不一致;此外大学生很看重因作弊而受到的处分。与作弊有关的学生个人心理原因有多个方面,作者针对这种情况提出了杜绝作弊的意见。  相似文献   

4.
对高校学生考试作弊行为三种原因进行了分析,探讨了考生作弊的九种心理情况,提出了加强诚信教育、改革考试方式、健全考试制度等防范考试作弊行为的教育策略.  相似文献   

5.
依据对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调查数据,并运用Apriori算法,揭示了高校大学生作弊行为产生的因果关系.相关实证分析结果显示,主客观原因的相互交织造成了大学生的作弊行为,其中学生自身的主观因素是主要原因.可通过改革教育教学方法,加强德育教育并树立诚信价值观,严格考试管理,制定恰当合理的考试法规等措施,实现依法治考,有效预防和惩治高校大学生的作弊行为.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现象透视着手,分析了大学生产生作弊行为的心理动机,指出了这种行为的危害性,井提出了在校园里减少和制止这种行为发生的措施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孙人平 《长沙大学学报》1998,12(3):94-95,108
学生考试作弊行为长期困扰着教育界,处理作弊易,防范未然难,作为成年人的高校学生作弊行为更是教育中的顽疾。宜从内因上教育引导学生提高思想品德修养,从外因上加强改进教育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8.
从经济博弈的角度对考试作弊行为进行了分析.通过建立作弊行为数学模型,推导得出一个混合策略纳什均衡.  相似文献   

9.
当代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分析与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日益严重。本文针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新动向,从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分析及危害性,提出了从严格各教学环节入手,遏制大学生考试作弊行为。  相似文献   

10.
在本文中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特点,心理原因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大学生考试作弊的症结所在,提出了高校减少和杜绝考试作弊的有效建议与对策,防止和减少学生考试作弊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对学术不良行为现象进行了分析,建立了一个考虑到学术不良行为者和学术评定(监管)者时间和信息成本的混合博弈模型,并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治理学术腐败泛滥的对策.结果表明,造假与打假的行为(策略)是相互制约的,双方理性决策的结果会达成博弈均衡,所得博弈模型对吏治腐败、经济腐败等其它经济现象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考试风气是考试实施过程中应考者和监考人员遵守、执行既定的考试规则、纪律的总体情况,是社会风气的组成部分,它既受到社会风气的影响,又投射出社会风气的优劣。在和谐社会对社会成员诚信要求日益增加的背景下,应深入研究当前考试舞弊的特点、成因,切实抓好对各种舞弊活动的预防和控制,提高对考试风气下滑这一社会问题的重视程度,多方面、多角度地进行综合治理,建立起科学的切实可行的预防和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13.
基于随机过程理论建立文件共享P2P网络模型,利用该模型系统地分析节点下载、合作、欺骗以及加入/退出等多种动态行为对文件规模及相关的平均负载率、下载成功率、平均下载次数等性能的影响.得出文件规模对下载率和退出率较敏感,存在平稳极限分布;合作率显著影响平均负载率,而欺骗率严重影响下载成功率及平均下载次数.以上结论可作为相应系统调控机制的优化目标及评价参考.该模型为进一步研究P2P系统性能提供一种简单有效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14.
学术不端行为败坏了学术道德、污染了学术空气,使学术尊严遭到践踏。防范学术不端行为必须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入手,强化科研人员的自律意识,完善学术评价制度并建立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机制。同时,学术期刊应严格把关,加大审稿力度,以技术手段防范学术不端行为。通过"自律"与"他律",逐步形成诚实科研、严谨治学的良好氛围,以维护学术尊严。  相似文献   

15.
人们在探究学生作弊的原因时,常常把目光投向学生自身、家庭、社会、教育体制等方面,而教育者的影响却往往被忽视,成了"灯下黑"。其实教育者对学生考试作弊缺乏深刻认识,对学生作弊放任不管甚至纵容都会导致作弊现象的扩散。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担负着教书育人、培养合格人才、提高民族素质、传播人类文明的重任,教师的思想道德、知识水平、业务能力、心理素质如何,将直接影响到人才的质量与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考试是一柄双刃剑。科学合理的考试制度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检查教师教学效果,检验学生对知识和技术掌握程度的手段。而不合理、僵化的考试制度则会影响着考试功能的正常发挥甚至出现考试作弊等逆向选择。调查表明,中国大学生考试中作弊现象屡有发生,诚信意识普遍不强,严重影响了考试应有的严肃性。用经济方法说明大学生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只要是作弊成本小而学习收益低,考试中放弃诚信是其最佳选择,可见,学生考试作弊有其制度上的根源。  相似文献   

17.
李春艳  周音 《科技信息》2012,(25):274-275
针对高等职业院校生源紧张、学生质量下降的实际情况,分析在当前形势下,高等职业院校大学生考试作弊手段以及引发大学生作弊的原因,并试图找出杜绝高职院校大学生作弊行为的举措。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作弊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存在着许多作弊现象,而造成这些现象的原因也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有用人单位重学历轻能力、自考考试制度设计不合理、处理考试作弊的法律制度不完善以及考生缺乏诚信等原因。要解决这些弊端,应纠正用人单位唯学历是从的做法,完善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制度,加快立法进度,加强道德教育,加大对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作弊的打击力度。  相似文献   

19.
吴琼 《科技信息》2009,(33):84-84,136
ARP欺骗是网络安全中一个比较敏感的话题。本文论述了ARP协议原理及其自身存在的漏洞,并对ARP欺骗攻击的原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针对目前的交换式以太网提出了简单的解决方法,有效地保障了用户的安全使用。  相似文献   

20.
传统的视觉密码方案需要参与者相互验证,因此存在着一系列检测过程,不够简洁、应用不够广泛等问题;基于这一点,提出了一种需要引入第三方的防欺骗视觉密码分享方案;该方案采用异或(XOR)运算,利用可信第三方和受怀疑的分享图像能否恢复出验证图像来实现真实性检验,可直接验证分发者和参与者的欺骗行为,具有方便快捷和不受存取结构限制的特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