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海中航行,最紧要的是要有充足的淡水供应。近在咫尺的大海,虽然全是水,但却咸得不能饮用。所以,远洋航船都要带上足够的淡水,有时还要带上笨重的海水淡化器从海水中制取淡水,以满足海上生活的需要。可是,海水淡化法所生产的淡水不仅数量有限,花费也十分昂贵。那么,在辽阔的海洋中有没有淡水呢?回答是肯定的。我国福建南部沿海的渔民都知道,在漳浦县古雷半岛东面就有一处淡水区,叫玉带泉。知道这个秘密的过往船只常常要到这里补充淡水,以解燃眉之急。关于玉带泉有一个有趣的传说,据记载,在南宋行将灭亡的前夕,杨太后带领她的儿子少帝,乘船…  相似文献   

2.
多途径集能海水淡化器 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日益紧缺,向海洋要淡水,是解决这一难题的根本出路。但一般的海水淡化方法价格昂贵。我设想的多途径集能海水淡化器可以稳定地、大批量地提供淡水。多途径集能海水淡化器由太阳能电池、风力发电机和潮汐发电机等组成能源供给系统,为海水淡化器提供热能,使海水淡化器中的海水温度升高,蒸发加快;蒸发的水蒸气在冷凝器中凝结成淡水,再通过管道,输往缺水的地区。这种方法具有无污染、低成本、高效率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郑宏飞 《自然杂志》2000,22(1):33-36
在淡水资源日益匮乏的今天,利用太阳能进行海水(或苦咸水)淡化,已愈来愈受到重视.太阳能淡化海水的优势在于,不消耗常规能源,不产生二次污染,运行费用最省,所得淡水纯度高等.本文对太阳能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历史进行了回顾,对该技术的现状和前景进行了综述和讨论,指出了提高其产水效率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当前淡水资源短缺已成为全球性的环境问题,海水淡化被认为是一种最具前景的解决方法.目前已开发出了不同的海水淡化技术.本文首先介绍了海水淡化技术的分类和概况,其次对传统海水淡化技术进行了评述,简单介绍了各技术的基本工艺流程和工作原理,对其性能和技术特点进行了总结,最后从已有技术的改进、不同技术之间的融合、结合新能源的海水淡化技术和发展新型海水淡化技术等4个方面对海水淡化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分析和展望.重点对海水淡化技术的能耗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5.
在水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人们不约而同地将眼睛瞄向了大海,向大海要淡水早晚会成为我们的惟一出路。传统的海水淡化方法既浪费资源又很麻烦,发展中国家是无论如何也承担不起的。有没有更快捷更简便的方法呢?科学家无时无刻不在探索着——  相似文献   

6.
公元前4世纪,著名的古希腊哲学家、自然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做了一个当时看起来十分有趣的实验:把咸水装在一只半封闭的容器里,然后通过加热将咸水烧开。随即,他惊奇地发现,水蒸气中已不含有盐分,冷凝而成的水珠也不再有咸味。这个实验是世界公认的最早的海水淡化实验。如今,海水淡化除最原始的蒸馏法外(现在的蒸馏法技术已大大向前发展了),还发明了膜法等方法。海水淡化技术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从技术上讲已经比较成熟,大规模地把海水变成淡水的工艺已成为世界各国普遍掌握的技术。全世界淡化水日产量约为3300万立方米,解决了1亿多人口(约占世…  相似文献   

7.
海水淡化的方法很多,《波浪能淡化海水》一文介绍的是以波浪能为动力,采用反渗透法来淡化海水。波浪能反渗透法淡化海水具有直接利用波浪能和能耗小等优点,有希望获得大规模应用。  相似文献   

8.
众所周知,远洋船舶上所携带的淡水大多采取陆地取用的方式,水量不仅受到船舶因素的限制,而且经过长时间储存后容易变质,不利于长时间航行作业。目前已有小型的船用半透膜反渗透海水淡化装置,但因成本高、装置复杂、维护麻烦等原因不利于推广。如果在航行中能够就地取材,马上将海水淡化为可饮用的水,那么就可以帮助远洋作业的船员解决这一难题。我们在查阅大量相关资料的基础上反复实验,发现利用船舶发动机的废热加热海水后,再依次通过发动机冷却水管、排气管后端、排气管前端这三个热交换器加热,直至沸腾状态,再进入冷凝器中冷却,可制得淡水…  相似文献   

9.
<正>碳纳米管支撑和模板刻蚀法有助于增大膜的面积。淡水短缺催生海水淡化技术2018年初的几个月,南非开普敦的居民计划每人每天的日常生活用水量控制在约50升水。随着这座城市的淡水储量减少,开普敦市政府紧急上马一个海水淡化厂。幸运的是,2018年6月的强降雨结束了该地区持续三年的干旱。但该市的水危机说明了,面对人口增长和气候变化,淡水短缺情况变  相似文献   

10.
(一) 海水淡化的冻结过程本报道吸引之处在于冻结脱盐作用。简单的、低能耗工艺是基于以下事实上:当水冻结时,沾染物能从晶体结构中自动排除。尽管在过去的三十年内不断筹划这些问题,这些方法仍然被认为是从海里产生淡水最有吸引力的。跟逆渗透(译者注:一种从污水、盐水中提取纯净淡水的方法)不同,全世界2200个脱盐工厂中有30%的工厂使用的薄膜分离工艺和冻结脱盐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全球将面临严重的缺水危机.有专家预言,解决这一危机的最好办法之一,是海水淡化.可你是否知道,将苦涩的海水变成甘泉,是要通过具有选择、渗透功能的膜过滤之后才能完成的?  相似文献   

12.
各种动物为了适应环境,都有一套奇特的器官,说来十分有趣,略举一些供欣赏。海鸥:海水淡化器海鸥有一个特殊的本领,能够把海水淡化。原来在它的嘴眼之间有一个涎腺,能够分泌涎液。这涎腺,就是它的"海水淡化器"。蜘蛛:液压腿蜘蛛的头部和胸部长着4对腿,它的腿非常奇特,里面不是肌肉而是液体。因而它行走时是船腿里面液体的  相似文献   

13.
海水到底能不能喝,这要看对谁而言。人类和陆生动物哪怕终年生活在海边,也不能以海水解渴。如果航海人员不携带淡水,尽管面对着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海水,也只能"望洋兴叹",因渴而坐以待毙。两栖动物和淡水鱼类不但不能喝海水,而且海水环境成了它们的禁区。原因是人类和陆生、淡水生动物的渗透压与海水差距甚大,又缺乏对海水的淡化处理系统和调节功能,致使对喝海水  相似文献   

14.
见过海轮的人都知道,海轮的船舷都画有一条"吃水线",线的上下分别涂两种不同的颜色。有些远洋轮,在"吃水线"的下边还另标了四条短线。海轮为何要画"吃水线"?"吃水线"下边的四条短线又表示什么?"吃水线"是表示海轮的载重限度,当海轮下沉到"吃水线"时,则表示海轮不能再装载货物了。一般而言,海轮"吃水线"是在淡水里装货的限度,如在海水里装货,则可有所突破。这是因为淡水所产生的浮力与海水所产生的浮力是不同的。含盐度越高的海  相似文献   

15.
最近,俄罗斯一海洋学研究小组在太平洋海域进行实验考察时,首次发现洋底有类似淡水性质的"隐淡水". 据这个海洋学研究小组透露,这种隐淡水的含盐量为1.7%~2.5%,而海水平均含盐量为3.4%~3.5%.  相似文献   

16.
在跨入1995年之时,联合国粮农组织的专家们发出了振奋人心的消息:用海水灌溉农田将不再是梦!随着农业科技的日新月异,科学家们正在探索利用海水灌溉农作物的方法,这当然不是采用海水淡化的方法,而是直接利用海水来灌溉农作物的方法:一方面寻找可用海水直接灌溉的天然粮食植  相似文献   

17.
双木 《自然杂志》2006,28(6):352-352
由于降雪增多、永久冻土的融化和天气的变化等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今天。西伯利亚最大的河流中有一条向北极倾泄的淡水数量要比60年前多了10%。这个结果与气候变化势必会改变北极地区水循环的预言是一致的,然而,对于要蘑点维持海洋现状的人而言却是一个令人担扰的信号。进入北部海域的淡水越多。海水的密度越低,下沉的可能性也就越小。现在,这种下沉将有助于驱动一股强有力的保持气温和稳定性的大西洋洋流。  相似文献   

18.
在水资源日益枯竭的今天,人们不约而同地将眼睛瞄向了大海。传统的海水淡化方法既浪费资源又很麻烦。有没有更快捷更简便的方法呢?  相似文献   

19.
在戈壁和沙漠中穿行,补充淡水是人命关天的大事.其实,在看似水源充足的大海上,人们对淡水的渴望无异于在沙漠中,因为苦咸的海水是不能饮用的.可见,无论是在沙漠、戈壁还是海洋上,淡水都是宝贵的资源,而这些淡水都需要从水源地运输过来,十分耗费能源.如果能就地获得淡水,就可大大地节省能源.法国一家水资源公司看到了这片商业空白,决心开发缺水地就地取水技术.  相似文献   

20.
在北半球的温带海域,有一种小鱼叫刺鱼,其体型较小,身体细长,最大一般不超过15厘米。有些生活在淡水中,有些生活在海水中。它们生来活泼。敏锐好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