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亲近水母     
一提起“水母”,总让人联想到海滩上白色黏糊糊的、令人作呕的一团,许多人对它的第一反应是惟恐躲闪不及,然后不禁会问:这种怪异的生物究竟是几乎透明的“肉冻”呢,还是鱼呢?其实,虽然水母的样子很奇特——和地球上我们常见到的生物不同,但它却是海葵和珊瑚的“亲戚”,它们同属无脊椎动物中的腔肠动物门。  相似文献   

2.
帆水母     
图片中的它和水母是近亲,但其“游泳”方式十分特别。它就是帆水母,系水螅虫纲、管水母目、帆水母属中的唯一品种。在水母界,它的背部长有独一无二的帆状结构,使其旅行完全取决于风向和洋流。它的浮囊体呈青蓝色,背上的“小帆”无色透明。就像帆船一样,它背上的帆也是利用风力或海流推动,从而使它漂浮于海面。其实,帆水母的数量还是比较多的,但它的生活细节却鲜为人知。其独特的生理结构令许多海洋学家为之着迷,却又备感困惑。  相似文献   

3.
生物学家根据观察,发现水母是一个高度准确的“活气压计”。在暴风雨到来很早之前,它就急急忙忙地把身体隐藏到安全地带。 科学家仔细地研究了水母的身体,发现它有一个可以感觉超声波的“耳朵”。在暴风雨发生前10~15小时内,它的“耳朵”就能清晰地“听”到由水中传来的超声波。在水母的“耳朵”前端有根细细的棒状物,上带一个圆球,充满液体,上面有一个小小的石子浮起,并同神经  相似文献   

4.
<正>栉水母是一种无脊椎动物,拥有透明的凝胶状身体,表面看起来像水母。近年来,栉水母在动物生命树中所处的系统发育位置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虽然一些研究表明,它们可能代表了最早的分支动物,但也有一些研究认为它们是传统水母近亲。近日,一个国际研究小组描述了来自美国西部寒武纪中期的两种新的栉水母化石,其中一种化石保留了神经系统,揭示了栉水母的神经和感觉特征的早期进化。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们在电视、报纸、杂志和互联网等诸多媒体上频频见到“生物反应器”一词。那么,什么是生物反应器?生物反应器有什么样的现实意义?为什么它会引起众多媒体和公众的关注呢?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被称做“绿色药物工厂”的生物反应器,一起去领略它的神奇魅力吧!  相似文献   

6.
唐代诗人王昌龄,在他烩炙人口的名作“出塞”中写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意思是说,只要飞将军李广还健在,那么就不会让敌人的马队跨过阴山一步!在历史上,不论中国还是外国,国界的概念都是非常强烈的,为了保卫神圣疆土,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前赴后继,不屈不挠地和各种侵犯者浴血奋战,写下了无数可歌可泣的史实。这种优良传统直至今天还在人们心目中荡漾,激起阵阵微澜。但是你可知道,保卫疆土甚至也是某些动物的庄严本性呢!生物学家发现,从脊椎动物的鱼、鸟到种类繁多的哺乳动物,甚至某些无脊椎动物,都有着…  相似文献   

7.
<正>近期,以色列的一个研究小组发现一种类似水母的寄生虫,它们没有线粒体基因组,这是迄今已知唯一没有线粒体基因组的多细胞生物,意味着该生物不会呼吸。事实上,它的存在完全颠覆了人们对地球生物的广义认知,因为它的生存完全不依赖氧气。研究发现,这种被称为Henneguya salminicola的寄生虫,是一种刺胞生物,与珊瑚、水母和海葵属于同一动物门。研究人员利用深度测序和荧光显微镜  相似文献   

8.
张元国 《科学之友》2006,(10):61-63
大王乌贼是地球上最大的无脊椎动物,生活在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深海水域。它体长约20m,体质量可达3t,共有10条手臂,有着“海洋巨无霸”的称号。大王乌贼和章鱼不一样,它是一种性情凶猛的食肉动物,游速极快,以鱼类和无脊椎动物为食,并能与巨鲸搏斗!由于这种动物一直生活在深海难以捕捉,人们对它充满好奇。  相似文献   

9.
植物对周围环境的反应,最奇妙的莫过于它的生长方向,比如从一粒小小的植物种子萌发开始,它就知道根应该往地下生长,而茎干则伸向天空。这是一个极为普通的现象,然而植物为什么会这样呢?它是怎样懂得“上”和“下”的概念呢?又是由什么力量促使它选择根朝下、茎朝上的生长方向呢?怎样解释这种生理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据说,这种小水母是不会死的,是地球上唯一一种可以循环往复的生命。或者说,这种水母是地球上唯一一种只要不被吃掉或病死,在理论上就会长生不老的生物。到目前为止,这个过程已经重复无数次了。它们能从性成熟后重新回复到水螅型(幼虫阶段)状态。结肠芽苞杆菌由于拥有环状的DNA,所以也可以永生。  相似文献   

11.
欧美人把水母叫”果冻鱼”,因为它们在水中实在像可爱的伞状果冻。水母还有一个食物名叫“海蜇”,这是因为它们的触手上布满了有毒的刺细胞。在海洋中游泳,如果碰到漂亮的水母,你就只可远观,而不可去触摸它那柔软可爱果冻般的身体,否则你接触水母的地方就会感到刺痛并开始红肿。然而,你到了水母湖,就不必有这种担心了。水母湖处于东南亚的一个偏僻小岛上,这个小岛靠近帛琉群岛的首府科罗。海水通过周围岩石渗透进来,形成了充满咸水的水母湖。去水母湖的道路相当崎岖,许多路段相当狭窄,仅能容纳一个人通过,所以数百年来,这里少人打扰,保持着…  相似文献   

12.
黑海荨麻水母一种巨型水母,略带紫色的钟形水母体直径可达91厘米,触手最长可达6米,外部触须最长可达7.6米。生活在深海底,有时也会成群结队地出现在海岸附近水域。因其行踪一直飘忽不定,科学家直到1997年才给它命名。有关这种水母的生活习性,至今还是谜。  相似文献   

13.
太阳系里,地球是生命的唯一乐土。因为,在水星上你会被烤焦,在金星上你会因窒息而死亡,而在冥王星上你会被冻成冰捧……然而,无论是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地球生命仍然面对可怕的杀机。尤其是那些来自外太空的攻击,或许能解释地球上从多次生物大灭绝到轮番大规模冰期的起因,来自太空的杀机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天文学家至今争论不休。现在就让我们乘坐“太空超级过山车”,到外太空去做一次“大自然探索之旅”,一览太空中的种种杀机。[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鲎的滥捕狂食已经到了不可思议的地步。为了保护这种被称做“蓝血精灵”的海洋活化石生物,《人民日报》、《羊城晚报》、《华声报》等报纸对它进行了大量的报道,从而使鲎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那么,鲎到底是怎样的一种生物呢?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夏季,地中海的海滨浴场屡次发生水母袭人事件,受害游客超过了19000名。在种类众多的水母中,有一种名为“狮子鬃”,它拥有直径达2米的底盘和15米长的触须,人一旦被它的毒刺所伤,就会感到剧烈疼痛,几小时后身体还会完全麻木。而更多的证据表明,欧洲海域正出现越来越多的像水母一样的凝胶状动物。科学家发现,全球变暖是导致这类事件的根本原因。随着气候变暖,地中海地区的  相似文献   

16.
说到黏菌,若不是生物专业的读者也许会觉得很生疏,但近年来北国南疆陆续发现的一种“太岁”让我们认识了它的家族的来龙去脉。其实黏菌和“太岁”都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是介于生物和真菌之间的一种原生质生物,它们具有真菌的特点,是有生命的黏菌类生物体。首次见诸报端的太岁曾引起人们诸多猜疑,也不乏迷信成分混杂其间,实际上它并没有传说的那么神异,只不过比较少见而已,《知识就是力量》2008年第11期的“中药肉灵芝”一文所简要介绍的就是这种太岁。而真正值得称奇的倒是它所隶属的黏菌,最近日本科学家发现了黏菌不为人知的神奇智能行为。  相似文献   

17.
蓝水母悬于海水深部,如果你有机会看见它的话,会感觉它像团色泽美丽的透明果冻,似乎不会有害.但是这种在澳大利亚海滨一带俗称"海蜂"的水母,是地球上最毒的动物,被它的触须接触后,只要4 min就会丧命.昆士兰海岸救助协会的彼得·菲勒医生说,世界上再没有第二种动物能毒过蓝水母.一条澳洲最毒的泰盘蛇,其毒液也只能毒死30个成年人,而且数小时后才能致命.而一只大蓝水母的毒液能毒死60个人.  相似文献   

18.
吴家睿 《科学》2005,57(2):29-30
根据分子生物学的“中心法则”(central dogma).遗传信息在几乎所有生物体内都是从DNA传递到RNA,然后再从RNA流向蛋白质。显然,RNA是一座“桥梁”,负责DNA和蛋白质之间信息的流通。在这个过程中,首先是将基因组DNA上的基因信息“复写”到一种称为mRNA的RNA分子上,然后再将mRNA含有的基因信息“翻译”为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  相似文献   

19.
“水母湖?!太棒了!”当导潜宣布今天的行程中有水母湖时,我们都不禁欢呼了起来。帕劳(Palau)的水母湖是这里最著名的浮潜地点,每个到访的游客都会期盼能在这里与水母亲密交流。世界上现有的万余种水母大多数都生活在海洋中,它们是一种腔肠动物,身体形状像伞,口在伞盖下面的中央,口周围有四条口腕与胃腔相通,伞盖周围有许多触须,触须上有丝状的刺,叫做刺丝胞,这些刺丝胞通常带有毒素,被水母用作进攻和自卫的武器,也用来捕捉食物。水母独特的构造和不急不缓的优雅泳姿总是吸引着我们的目光,但是在通常的潜水活动中,水母却是我们希望看到,但最…  相似文献   

20.
水母是腔肠动物门的一类水面浮游动物,主要有水螅水母和钵水母两大类,如僧帽水母和我们常见的海蜇。水母有很长且有毒的触手,这是它们赖以捕食的工具。一般的水母不会对人的生命带来危害,但是,有一种生活在澳大利亚附近海域的箱水母的毒性,可以致人于死地。箱水母是世界上最毒的水母,自1990年以来,在澳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