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王芳  龙启德 《贵州科学》2015,33(1):92-95
如何恢复和重建退化的生态系统,已成为生态系统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必须集经济、生态和社会三方面的效益于一体,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在分析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基本概念和原因的基础上,讨述了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目标、方法,分析了几种不同类型的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指出了今后有待进一步加强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2.
李安定  苏维词  彭熙 《贵州科学》2009,27(4):74-77,96
本文分析了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格局与景观异质性理论、干扰理论、尺度理论、边缘效应理论与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恢复及重建的关系,其理论的应用能够指导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实践。同样,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也为景观生态学的研究提供非常恰当的实验场。针对喀斯特退化景观提出一些恢复与重建模式以及今后重点研究方向。寓景观生态学思想于退化喀斯特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过程是一种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嵩山国家森林公园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永忠  范志彬 《河南科学》1995,13(4):349-354
研究了嵩山退化生态系统的类型,根据地形、海拔高度、土壤质地、土壤养分和植物的种类组成、植被类型、生物和人类活动的影响将嵩山山地生态类型分为三个区段、13个生态类型区。根据植物的生态学、生态学特性、生长发育规律、抗逆性筛选出适合嵩山不同生态类型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优良植物和树种。并提出了嵩山森林公园不同生态类型区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4.
5.
喀斯特山地退化生态系统的植被恢复与效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分析了喀斯特山地生境特点和原生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特征,提出 了喀斯特山地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途径;阐述人工植被恢复的主要模式,包括陡坡地人工植被恢复、人工促进自然恢复及林农复合经营恢复等;探讨了人工植被恢复可采用的造林与营林关键技术及喀斯特山地退化生态系统植被恢复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并对退耕还林工程中的科技支撑、管理与政策措施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广西岩溶山地生态系统特征与恢复重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广西岩溶生态系统主要特征和岩溶植被的演替过程,介绍广西岩溶地区生态恢复与综合治理的技术,为岩溶山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建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7.
广西石灰岩山区受害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的根本措施是通过封、造、育等办法绿化石山,恢复良好的森林生态环境,改善生产条件,为山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丰富的物质基础。与此同时,配合兴修水利,砌墙保土等工程措施,控制水土流失;发展乡镇企业,为综合治理积累资金;开发农村多种能源,确保青山长存,永续利用。  相似文献   

8.
西南喀斯特山区生态系统退化成因及其恢复治理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分析西南喀斯特山区自然地理地质环境条件和生态系统退化过程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制订合理的产业结构,完善植树造林和合理选择生态重建地域单元等生态恢复重建措施.  相似文献   

9.
湖滨生态带恢复与重建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湖滨带的基本概念入手,简述了湖滨带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基本内涵、恢复与重建的目标和原则。提出了湖滨带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几个重要理论,即恢复生态学理论、生态保育理论以及生态系统健康学理论。文中重点介绍了目前国内外所采用的最新的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关键技术及其使用效果,即:1)计算机模拟技术;2)生态工程技术;3)管理技术。文章最后对未来技术研究的方向和思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云南元谋干热河谷生态环境退化及恢复重建试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干热河谷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种特殊生态类型,元谋干热河谷是金沙江干热河谷的典型代表。该区气候炎热干燥、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加之人类活动的干扰,生态环境退化严重。1992年以来,我们对该区的生态环境退化状况进行了研究,并进行了复合生态模式、岩土性质与土壤水分、植被恢复、农(林)业节水技术试验研究和推广。  相似文献   

11.
针对退化、半退化生态系统的恢复建设,创新性地建立了物群植物恢复模型,在生态恢复动力学的基础上,分析了物群与环境、植入物群与原有物种之间的关系,运用MATLAB进行求解,研究得出:在人工植入时,要选择蒸发系数小于固水系数的草本和灌木作为物群植入对象而非蒸发系数很大的乔木,要选择物种相近的植物作为植入对象,这样可提高生态系统物种丰富度。  相似文献   

12.
经济发达地区城市生态服务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概述了如何在经济发达地区开展城市生态服务功能研究,提出了城市生态服务功能研究的内容及关键环节,分析了研究意义及发展前景,对于指导城市建设与规划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石灰岩山区生态环境很脆弱,自我调节能力一般较低,一旦遭受破坏,迅速恶化,难于恢复,甚至产生不可逆转,变成石质荒山。究其原因有自然条件、社会历史和人为三大因素。由于石灰岩风化成土慢,石多土少,土层浅薄,干旱缺水,植被生长缓慢,动植物的种群和数量均较少,环境容量低,生态系统变异的敏感度高,承受灾变的能力小,而少数民族山区经济社会较落后,许多政治和生产运动超越了其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阶段,生态平衡遭到人为的破坏,长期得不到合理的治理,使生态环境日趋恶劣。  相似文献   

14.
为了促进延安经济发展、合理开发利用野生植物资源和加强生态建设。通过对延安地区的野生油脂植物资源进行野外调查,初步统计出该地区现有野生油脂植物52科114属151种,分析了它们的贮油部位、含油量及其主要用途。结果表明,延安地区含6种以上的科有榆科、桦木科、十字花科、蔷薇科、蝶形花科、卫矛科、唇形科、菊科等8个科,为该地区油脂植物的优势类群,约占总数的42.4%;油脂含量在20%以上的有47种,占总数的31.13%;其中含油量最高的是野核桃,达68.6%;最低的是龙葵,为2%。开发潜力极大,并对延安地区野生油脂植物的保护和开发利用现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基于需求的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供需逻辑关系的基础上选择指标,评估京津冀地区生态系统服务需求状况,划定需求类型区.基于2000和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分析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时空变化,并提出相应的土地利用策略.结果表明:1)人类对生态系统有物质、环境和文化三大需求,对应生态系统供给、调节、支持和文化4大功能中的9项服务,可以从人...  相似文献   

16.
为了促进延安经济发展、合理开发利用野生资源和生态建设。通过实地考察和查阅资料,对延安市13个县(区)的菊科野生油脂类植物资源进行了调查,分析了它们的分布和产量、含油脂的部位、油脂含量及其油脂的主要用途。结果表明,延安菊科野生油脂类植物共有8属8种,可开发利用的有3种。并提出了在合理开发利用野生资源的同时,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见。  相似文献   

17.
北京市域绿色空间生态服务功能的相对评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提出理想林地当量的概念, 并以此为参照, 结合千年生态系统评估的生态服务功能框架, 运用遥感信息等数据, 基于 GIS 平台, 对北京市域( 不含中心城区) 绿色空间的生态服务功能进行了评估。评估结果是以理想林地当量为单位的相对值。评估结果显示: 北京市域绿色空间服务功能的总量相当于覆盖了 36. 38% 面积的理想林地。从生态系统类型看, 林地在生态服务功能总量中所占的比重最大, 其次是湿地、园地、耕地; 而单位面积生态服务功能的排序是: 湿地、林地、园地、草地、耕地、荒地。各类生态服务功能中, 调节服务所占比重最大; 在空间分布上, 从城市功能拓展区、城市发展新区到生态涵养发展区绿色空间的生态服务功能总量呈梯级增加, 优势结构有所不同。与理想状态相比, 各类绿色空间的服务功能具有较大的改善和提升潜力。最后, 提出了生态建设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8.
延安市园林彩叶植物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彩叶植物是园林植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园林绿化和盆栽观赏中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类景观植物。本文通过对延安市的园林彩叶植物进行调查,共收集了68种彩叶植物,其中乔木16种,灌木16种,草本35种及藤本1种,并将其按观赏季节分为秋色叶类、春色叶类以及常色叶类,按叶色性状分为单色类,双色类,斑叶及花叶类,镶边类以及彩脉类。同时阐述了其观赏特性以及应用配置情况,为延安市彩叶植物的引种、选择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湿地环境现状与保护恢复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系统地论述了湿地的功能与价值、湿地生态系统的特征,我国湿地的现状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我国湿地恢复和保护的方法和对策。  相似文献   

20.
对延安市绿地草坪的种植与养护技术进行了长期的定点观察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有5种草比较适合当地草坪种植,可以单播、混播或分株移植。经对比分析,总结出适合当地气候、土壤和经济条件的草坪生产7个技术环节,并提出合理建议和措施,为今后大面积种植低成本、高质量草坪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