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生态型河道构建理念及原则的指导下,提出了增强河道自净能力的生态治理技术,对某河道进行了生态治理,为生态型河道的蹿译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沈伟然 《天津科技》2002,29(6):22-24
论述了新世纪建设生态型城市的思路和方向,天津生态型城市建设的必要性和战略目标,生态型城市的初步构想,描述了生态型城市的发展框架,生态产业、环境保护、人文环境等系统,提出了行之有效的战略思路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生态型"产业集群是"促进人类与自然和谐"的产业发展模式,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最有效途径。根据物质流动的结构方式,"生态型"产业集群可划分为围绕核心企业的依托型、多企业平等共生型和循环"食物链"型等。生态产业集群的构建不仅涉及区域功能定位、产业共生与生态建设,还涉及政策法规、价值观念及人文环境等的根本转变。构建生态产业集群,需要作出正确的路径选择与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4.
"生态型政府"与"生态型区域"是行政职能生态化的运行载体,即追求人与自然的共同福祉的和谐政府与和谐区域。作为我国城镇化和工业化最早的地区之一,苏南建设生态型政府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是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它要求新苏南模式下的地方政府在城镇化进程中,在已经和正在实现由经济建设型政府向公共服务型政府转变的基础上,继续构建并强化生态型政府和生态型区域建设的基本职能。生态型政府构建中提升地方政府环境治理能力需要突破路径依赖,寻求制度创新的现实可能性。  相似文献   

5.
王旭升 《太原科技》2007,160(5):9-10,12
退耕还林在平遥实施3年来,设计模式坚持了生态优先、适地适树(草)、集约经营、协调林牧发展的可行性原则。总结了适合平遥退耕的树种和模式,即阔叶树模式、针阔混交模式、灌木模式、兼用树种和灌(草)混交模式、乔(灌)草(药)混交模式、经济林模式。  相似文献   

6.
关于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各省的鲚属鱼类种下分类的探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1973年—1978年,我们对长江中下游及东南沿海各省的鲚属鱼类进行了调查研究。采集了大量标本。经过分析,我们认为这一地区的鲚属鱼类共分四种、两亚种和七个生态型。名录如下: 一、刀鲚(Coilia ectenes Jordan et Seale) 1.指名亚种,刀鲚(C. e. ectenes Jordan et Seale)分两个生态型,即长江型刀鲚和钱圹江型刀鲚。 2.太湖湖鲚(C. e. taihuensis Yuen et Lin) 二、短颌鲚(Coilia brachygnathus Kreyenberg et Pappenheim)分两个生态型,即江湖型短颌鲚和池沼型短颌鲚。三、凤鲚(Coilia mystus(Linnaeus))分三个生态型,即长江型凤鲚、闽江型凤鲚和珠江型凤鲚。四、七丝鲚(Coilia grayii Richardson) 上述四种鲚鱼分化出来的亚种和生态型,显然和生态条件的变化,地理分布的差异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7.
2003年上海市制定了《上海市生态型住宅小区技术实施细则》,并于当年3月1日实施《上海市生态型住宅小区建设管理办法》。据上海市房地局住宅产业处透露,2005年内将落实20个生态型住宅项目,这也被纳入上海力争于2010年建成园林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10年,上海的主要环境指标将与国际标准接轨,形成上海生态型城市的框架;到2020年,上海的环境要达到同列国际化城市的水平,基本建成生态型城市。上海市房地局有关人士表示,上海推行的生态型住宅目前仅是从技术角度减少开发对环境、人和资源的破坏,距理想意义的生态小区还有很大距离,目前仅处于一个探索和完善的阶段,但它却代表着一个地区项目水平和技术能力。项目要达到生态型住宅的标准,不仅需要实力,更需要整个开发过程的全力投入。从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建设生态型河道的要求和特征,阐述了生态型河道建设的必然性,介绍了三雏植被网护坡和植被型生态混凝土护坡技术在南京市河道整治中的应用.分析了这两种生态护坡技术的质量控制要点及在实际应用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采用系统线性和非线性演化两种观点对企业群落生态化演进机制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发现,作为复杂的经济社会系统,企业群落生态化进程实质属于系统非线性演化,相比系统线性演化的唯一收敛平衡态——“所有企业最终都将演变为生态型”而言,系统非线性演化所产生的“分岔”效应具有现实意义,即混合状态(生态型与非生态型以一定比例混合存在)是系统演化所产生的稳定平衡点,而系统单向收敛至一种平衡态(全部企业为生态型或非生态型)则不稳定,且脱离生态工业实践。研究结果对于系统、科学地制定工业生态化政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基于协调度的生态城市指标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研究国内生态城市建设理论,基于协调度理论构建生态城市指标体系,从自然、经济和社会3方面入手,选取能够较好反映自然、经济、社会3者协调度的指标,作为生态型城市指标体系选择的重要标准和基本途径.结合上海地区的实际情况,采用AHP(层次分析法),构建基于自然、经济与社会协调性的二级型上海生态型城市指标体系.一级指标有3个,即自然与社会协调度、自然与经济协调度和经济与社会协调度,以及组成一级指标的22个二级指标.并且根据国内外生态城市城市建设经验,初步提出了上海2005年和2010年生态型城市建设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循环经济与生态型小城镇是辩证统一的,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循环经济在生态型城镇上的价值体现不仅是其本身的表现,还负荷着科学发展观思想、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等内在的价值作用。循环经济促进生态型小城镇的建设,生态型小城镇建设能促进循环经济的实践。  相似文献   

12.
以引水型、听水型、骑水型、拥水型、临水型等5类别墅水景进行现代别墅水景设计艺术的实例分析,认为骑水型、拥水型、临水型等别墅水景应该属于自然生态型,其中,尤其以福建省的东方威尼斯为最具生态特色.引水型别墅水景、听水型别墅水景应该属于自然生态与人工生态的结合体.但二者都共同适应了人们将居住环境变为文化环境的审美发展趋势,满足了人们亲近自然的审美需求.  相似文献   

13.
不同生态型植物对重金属的积累及耐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植物修复是目前治理土壤重金属污染最重要的方法之一,选择合适的植物是植物修复的关键.分类学上种的概念在生态恢复应用上是不充分的,必须从生态型水平上去探讨.不同生态型的同种植物在积累和忍耐重金属方面通常有很大的区别.它们对外源金属的浓度、离子供应形态及金属离子间的相互作用表现出不同的响应特征,富集能力上的差别主要源于不同生态型在金属转运体、解毒机理和遗传特性的不同;金属耐性上的差别主要是由于遗传机制、酶系统、对重金属的避性及区域化不同造成的,植物螯合肽(PC)不是耐性差异的主要因素.不同生态型植物是研究超富集、金属耐性和金属积累机理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14.
生态型城镇化建设是推进辽宁城镇化内涵式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相关统计资料从能源消费构成、环境保护情况以及城市基础设施水平等方面对辽宁城镇化过程中的生态现状进行分析,提出辽宁生态型城镇化发展战略,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构建生态环保体系,完善城市基础设施,搭建科学的公共服务平台.  相似文献   

15.
建设生态型城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具体行动,要认识生态型城市建设的紧迫性,抓住生态型城市建设的本质要求,采取有力措施在构建生态型城市中实现生态文明。  相似文献   

16.
为了探明小微企业采取生态研发策略给其竞争所带来的影响,本文构建了生态型小微企业与非生态型小微企业竞争模型,通过采用博弈论方法对两者的竞争问题展开研究,从研究结果来看,生态型小微企业产品价格往往会高于非生态型小微企业,且在两小微企业竞争的过程中,随着产品低碳度的增加,生态型小微企业利润先增加后减少,非生态型小微企业利润有所增加,所以,从两者的竞争来看,小微企业采取生态研发策略可能有利也可能不利,而从两小微企业生产成本差距变化影响来看,其差距的缩小对采取生态研发策略的小微企业竞争更有利。  相似文献   

17.
杉木拟赤杨混交造林效果研究表明,杉木与拟赤扬(7杉木:3拟赤杨)星状混交,林分空间分布格局合理,充分利用了营养空间且改土效果显著,明显地提高林分产量和质量,11年生混交林分的蓄积量分别比杉木、拟赤杨纯林提高了31.54%和56.90%,经济、生态、社会效益显著。但在现行密度条件下,此时混交林分结构不够稳定,急需通过适当的间伐以进一步改善种间关系,调整林分结构。  相似文献   

18.
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在小麦遗传距离上的综合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麦不同品种遗传距离是确认遗传材料之间的亲疏程度的依据,不同品种间遗传距离的远近在育种工作中有广泛的应用。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和计算机技术来研究小麦品种间的遗传距离得到的数据证明:(1)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均可用来研究品种间的亲疏关系;(2)两种分析方法所得的结果相近;(3)研究的小麦品种为黑西哥生态型和中国生态型两大生态型。  相似文献   

19.
杉木,檫木,柏木等林分下土壤微量元素状况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调查分析了皖南等低山丘陵地区杉木,檫木,柏木不同林分下12个样土壤剖面的微量元素(铜、锌、铁、锰、钼)状况,分析了其有效含量,并调查了各林分的林木生长状况。通过生态系列比较法。初步探明了不同林分下各微量元素的变化及其与混交方式下的差异。指出在林地土壤富含有机质的情况下,某些林分下土壤中个别微量元素的有效量仍较低,甚至处于临界水平之下,可能存在铜、锌、钼不足的问题和铁、锰富集现象,同时认为混交可改善  相似文献   

20.
柳杉马尾松不同混交模式造林试验研究表明,柳杉与马尾松混交是成功的,也是沿海高海拔贫瘠山地培育柳杉用材林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混交方式,其适宜的混交模式为:混交比例1柳杉:2—3马尾松,行状或插花状(星状)混交,造林初植密度为4995彬hm^2—6660彬hm^2;并根据种问关系、林分郁闭度及立地条件等因素,在10年生左右时,应适量地进行一次间伐,最终保留密度以1600株.hm^-2-2000株.hm^-2为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