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是世界上猪肉及其制品生产和消费大国,在猪肉生产、流通、管理领域,迫切需要对猪肉质量和等级进行快速检测。传统的质量检测与分析技术和仪器设备,如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法等,存在着前处理过程复杂、分析时间长、检测指标单一、无法实现现场快速检测和反馈检测结果等缺点。目前,无损检测技术(如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金标试纸检测技术等)已在发达国家畜禽产品质量检测与评价上得到了应用,有效保证了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相似文献   

2.
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长远发展趋势来说,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是微生物检测的发展方向,且势在必行。文章具体阐述了纸片法、色谱技术、免疫学方法、传感器技术、代谢技术、分子生物学方法、仪器方法、其它检测方法、恒温核酸扩增法9种食品快速检测技术。  相似文献   

3.
2008年“奶粉中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严重危害了消费者健康,诋毁了乳品行业的信誉,损害了我国在国际上的形象。而快速、准确检测三聚氰胺方法的缺乏既是造成该事件发生的主要原因,同时也成为解决该突发事件的技术关键。为此,国家相关部门联合开展了在全国范围内征集快速检测三聚氰胺的技术和产品活动,要求应征的方法要“快速、准确、便捷、经济”。对此,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提出搭建快速检测方法的测试平台,对所有应征的检测技术及产品进行现场统一测试、评价,以保障快速、准确、公正、公平。该建议得到了国家科技和质检部门的大力支持,特设立并责成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承担国家应急支撑项目“三聚氰胺快速检测技术测试平台的建设”。  相似文献   

4.
猴T淋巴细胞趋向性病毒1型(Simian T-lympholrcpic virus type 1,STLV-1)和猴免疫缺陷病毒(Simi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SIV)是猴群中重要的传染性病毒,病毒主要侵害猴的免疫系统,引起免疫器官的病变或免疫机能紊乱,猴群表现为精神不振、食欲欠佳、腹泻、体重急剧下降、从而影响动物实验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快速检测技术一直是我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瓶颈制约技术,由于缺乏高效快捷的检测和多功能的便携式检测装备,我国的食品质量安全检测高度依赖实验室检测。但实验室检测技术复杂,仪器设备要求高,特别是农兽药残留、生物毒素等有害物质的检测,基本依靠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甚至液质等高端仪器设备来完成。因此,我国不论是监管部门还是生产企业在面对食品质量安全问题时,都会遭遇同样的瓶颈制约,没有合适的可以快速准确判定有害物质的技术手段,食品安全缺少了一个重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初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是农业部门开展的主要工作之一,目前,县、乡(镇)、村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以快速、定性检测为主,为了探讨定性检测仪器对农产品农药残留的检测效果和差异,我们对县、乡(镇)目前使用的检测仪器进行了应用比较试验,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食品安全是事关人民健康与社会和谐的热点问题,而食源性致病菌的污染则是导致食物中毒与爆发性流行的最主要原因.我国国家标准中对致病菌的检测方法步骤繁琐、周期长,已不能适应大规模快速监管的需要.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院、国家农副产品质检中心自2005年至今,先后完成了“食品中沙门氏菌、副溶血弧菌污染状况调查及快速检验方法研究”与“常见食源性致病菌的多重PCR检测”项目,在对江苏地区食源性致病菌污染状况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应用PCR、多重PCR、多重Taqman荧光实时PCR (RTi-PCR)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建立并完善了多种食源性致病菌及其不同组合的快速高通量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科技成果》2008,(24):63-63
加快对食品农兽药残留快速现场检测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开发,构建食品质量与安全保障体系,对加速我国农产品和食品流通领域现代化、提高农产品和食品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08,(6):49-49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承担的国家科技攻关计划“新发禽流感病荧光RT-PCR检测技术的应用研究”(2003BA712A03-01)课题,旨在建立一套基于TaqMan-based real-timePCR方法的快速诊断技术,用于禽流感病毒的快速诊断。研制针对使人致病的禽流感病毒H5N1、H7N7和H9N2亚型的试剂盒,使其在全国的流感监测、养禽业的禽流感病毒检测以及海关的进出口检验检疫中发挥作用,从而提高我国检测能力以完善我国公共卫生监测体系。课题取得以下主要成绩:  相似文献   

10.
辽宁省分析科学研究院主要从事化学、物理学、药学、生物学、计算机等方面的分析科学和测试方法及标准研究。是辽宁省分析测试协会理事长单位。该院多年来承担大量国家和辽宁省科研项目课题并获奖。“北方粳米技术标准的研究”与“农产品中化学危害成分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分别为辽宁省科技计划项目成果(编号分别为2002413002和2001215003)。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一种新的艾滋病病毒(HIV)抗体检测策略,并在云南省进行应用和推广。其方法是通过两种策略同时检测,对比分析新的检测策略与原检测策略的符合性,在符合率较高的情况下向全省推广新策略。筛查检测中发现,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结果与确证检测结果的阳性符合率可随着反应强度(S/CO)逐渐增高而增高;使用不同原理或不同厂家的试剂进行筛查复检可有效提高筛查检测与确证检测的阳性符合率。本研究在证明该替代策略的实用性的同时,也为其在云南省的应用提供了现场应用评价的最佳证据。研究结果已在全省16个州/市推广应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献血法》的深入实施,无偿献血人数不断增加,但因脂肪血造成的报废率也在逐年上升,脂肪血可造成某些传染性指标呈假阴性结果,存在极大输血风险,轻则引起荨麻疹等过敏反应,重则发生血管神经性水肿,造成患者窒息死亡。为了杜绝脂肪血报废现象的发生,进一步确保输血安全,青海省血液中心于2004年承担了省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快速定量检测脂肪血技术的研究》(2004-N-148)。  相似文献   

13.
《中国科技成果》2011,(17):74-75
截至2010年底,全球转基因作物的种植已达1.48亿公顷;随着我国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的实施,更多转基因新品种进入商品化阶段。我国是转基因农产品进口大国,年进口近5000万吨,加工品不计其数。  相似文献   

14.
1肉类安全状况肉类含有丰富的营养,是人类重要的食物源。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的肉类生产快速增长,到1992年已成为世界肉类生产大国。此后的十几年里,我国在全球肉类生产总量中所占的份额不断上升。我国肉类行业中,大规模的现代生产方式与传统的小生产方式并存,  相似文献   

15.
牛肉味道鲜美,营养丰富,在我国肉食品消费中占有较大的比例。但是,对于牛肉品质的快速检测,现有的检测手法还较为落后。课题以牛肉为研究对象,基于超光谱图像技术探索食用肉的可见光和红外线光(VIS/NIR)的扩散和吸收特征参数,研究牛肉肉质的光学特性和组织成分的分光机理,建立鲜肉内部的质量和安全指标与光学特征的关系,研究优于传统的人工化学检测的非接触式、  相似文献   

16.
该项目对海南野生兰花资源进行了全面考察,采用GPS对90%以上资源的分布进行了精确定位,绘制了野生兰花种质资源分布示意图。收集占全岛85%以上的野生兰花资源57属152种(变种、型),采集制作腊叶标本500余份;建立了种质圃、离体库和标本室对资源实施多样化保存,形成完善的保存体系;出版了《海南岛野生兰花图鉴》专著,该书共收录了58属141种,每个种都配有详细介绍和彩色图片。  相似文献   

17.
海洋外来有害生物入侵被世界环保基金认定为海洋面临的四大威胁之一,已成为一个世界性生态和经济问题。海洋生物入侵的生态危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影响生态系统功能,破坏海洋生态平衡;影响生物多样性;影响渔业资源和渔业生产;危害旅游业和水产品安全;与土著生物杂交,造成遗传污染;带入病原微生物;暴发性增值,导致海洋生态灾害。鉴于我国外来海洋生物现状及分布情况了解甚少,并缺乏有效的检测手段,在开展海洋外来有害藻的识别和快速检测技术研究,在外来有害藻类识别、快速检测技术等方面,取得了多项理论和技术突破,研究内容包括:海洋外来种识别技术、海洋外来藻类快速检测技术及建立适用于业务化监测和风险管理的外来物种名录和信息管理系统等,研究内容具有很好的新颖性,研究成果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研究成果降低了海洋外来物种检测的成本以及由于及早发现外来生物而避免入侵的巨大经济损失,在港口等海洋生物入侵高风险区的示范应用为开展业务化监测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08,(7):63-63
“微卫星分子标记快速鉴定杂交稻种子纯度技术研究”项目从1995年开始,通过课题组人员十多年来的潜心研究,建立了简单的DNA提取方法、适宜的SSR-PCR的基本操作程序和我国骨干杂交水稻组合的DNA指纹图谱;建立了一套准确、快速、简单、经济的用于杂交水稻品种真实性和纯度鉴定的标准体系,并开展了技术的应用推广。研制的单粒种子和幼苗的简单DNA提取方法,提取100个样品的处理时间只需2.5分钟,提取的DNA不降解,分子量较大,质量好。  相似文献   

19.
搭建动植物疫病抗体制备和系列免疫检测试剂开发的技术平台;建立我国尚未发生的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分子鉴定方法;研究植物检疫性有害生物高特异性和高灵敏性检测方法;建立昆虫基因条码检测体系。全面提升我国防控外来有害生物的能力,有效防御外来生物入侵、疫情疫病传人,保障我国持续增长的超大规模进出境活动畅通。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技成果》2008,(4):49-49
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学环境医学研究所承担的国家863计划“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快速生物检测技术研究(2005AA641030)”课题,参照美国EPA有关规范,建立了适合于各种水体和生物检测需要的样品采集规范;样品预富集方法和分级净化方法是依据德国生态研究所(GSF)提供的方法进行改进,因此所采用的方法具有国际先进性,且为国内领先技术。探讨毒性因果关系是当前环境毒理学研究的难点,本研究利用有毒有机污染物相似相溶原理建立的分级净化技术,结合各自级分的毒性分析,对于探讨产生毒性的因果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也为环境毒理学的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国内外研究各种针对环境内分泌干扰物的离体与活体测试方法均在不断发展中,但在生物测试结果的可靠性与可比性方面始终缺乏有力证据,目前国内外对检测方法的质量控制多集中在化学分析领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