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随班就读”的教育形式,国外叫做一体化教育。它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开展的正常化运动倡导下,相对于传统的隔离式教育提出来的。我们需要一体化教育,把特殊教育融入普通教育中,以便所有儿童不论何时何地,有了任何学习障碍或困难,都可以受到特殊教育的精心辅导,使每个儿童都从中受益。在我国,随班就读教育渗透全纳教育思想有着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王庆 《龙岩学院学报》2010,28(4):104-106,116
全纳教育是20世纪90年代在国际社会上兴起的一种新的教育思潮。全纳教育作为民主社会的教育理念,它的产生及其在各国的实践,对于保障与实现所有儿童的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从教育平等的视角来看,全纳教育的内涵具有如下特征:入学机会平等与起点平等的教育,残健共同学习的教育,无性别差异的教育,不歧视差生的教育。针对当前全纳教育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流动儿童和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仍没有得到很好解决,教师不能公平对待学习成绩略差的学生,个别教师和家长仍然有性别歧视现象,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我国的国情出发 ,深刻地阐述了现代特殊教育的基本思想。全纳教育观是指特教学校对生理、心理、智能、行为上异常的儿童少年不论其残障程度、单一还是多重残疾、年龄大小都应作为教育对象实施特殊教育 ;全力补偿观就是把残疾学生当作具有特殊需要的成长中的人 ,正确对待残疾 ,补偿缺陷挖掘潜力 ;全面发展观是指在全面发展残疾学生各项素质的同时 ,实施康复、教育、职业培训于一体的服务 ,并针对每个学生的实际进行有重点的发展 ;全面适应观就是要一切从残疾学生的发展需要出发 ,对残疾学生实施全面发展的义务教育。四观整体构成了现代教育的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4.
在现代职教理论的指导下,不仅高职教育的理念发生了极大地改变,而且教师角色也随之带来新的转变。通过分析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教学理念、"双师型"教师这三个因素对高职教师角色的影响,指出高职教师应该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学生素质的训导者、知识转化者、社会服务者、研究者和"双师型"教师的努力者。高职教师要完成从传统角色到新角色的转变,除自身努力外,也需要一定制度和外部环境支持。  相似文献   

5.
视力残疾大学生融入全纳教育课堂,在学习中尚存在许多障碍,要解决这些障碍,就需要从事全纳教育的教师具备一定素质,树立全纳意识,把残疾学生学习障碍减少到最低,促使每个学生获得成功。本文在说明全纳教育理念的基础上,论述教师在视力残疾大学生全纳教育课堂教学中应具备的素质。  相似文献   

6.
陈平 《长春大学学报》2003,13(5):109-110
从大学教师的社会活动和社会关系出发,在分析高等特殊教育教师的社会地位和作用之后认为,高等特殊教育教师的社会角色是研究者、教育者、知识分子三者的统一体。作为教育者,其根本特性是社会文化的传递者和指导者;作为知识分子,其根本特性是深刻的社会关怀。  相似文献   

7.
教师的专业素质水平是全纳教育持续发展的关键。特殊教育体育教师的职业素质具有特殊性、创造性、融合性、社会性等特点,其素质结构不同于其他教师群体。探讨特教体育教师的素质结构及其构成成分,对教师的职前培养、职后培训以及教学能力的提升,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现代教育提出了培养人“成为一个完善的人”的目标 ,班主任责无旁贷地担负着教书育人的双重角色。现代教育要求班主任的育人工作要从人生出发 ,从每一个特定的人出发 ,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特点 ,满足每一个学生人生发展的需要 ,教育要对学生的终生负责。在这种教育要求下 ,我认为班主任作为现代教育工作的角色之一 ,应该是三种角色的集合 :教师角色、班级管理者的角色和精神关怀者的角色。教师角色是指班主任是知识的传授者和道德的教化者 ,即所谓传道、授业 ;班级管理者角色是指班主任按预定的目的 ,依据一定的原则、程序、方法、手段 ,对…  相似文献   

9.
作为全纳教育发展水平较高的国家,新西兰政府在全纳教育的发展中发挥了重要的支持作用。政府对全纳教育的支持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历经从隔离与关注特殊需要群体并存到真正重视特殊需要群体的平等受教育权阶段,进而发展成多方协力打造完全包容的教育系统3个阶段,皆在为努力建设世界级教育系统提供政策引导。在支持政策的最新动向中设定了全纳教育发展的六大优先举措与诸多补充措施,为当前全纳教育实践提供了方向指引。新西兰全纳教育支持政策的目标从关注特殊儿童向关注所有有需要的学习者转变,从项目建设及工具开发向基于证据的方向发展,同时重视利用信息技术元素为全纳教育构筑外部发展环境。新时期,我国的融合教育支持政策须在政策目标、制定过程及内容三方面做出相应调整,从而更好地助力融合教育实践。  相似文献   

10.
马淑新 《科技资讯》2010,(18):203-203
特殊教育事业的发展,必须依靠教师,特教教师的培养是我国特殊教育发展的趋势之一,尤其是专业化新型的特教教师,要通过长期性的,实践性的,专业化性的培养,成功的成为特殊教育的,共同发展的,新型的教师培养模式,为特殊教育培养人才。教师只有不断地研究新情况、新问题、新环境,不断反思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才能促进自己的专业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需要反思型教师。应当鼓励教师把自我反思作为他们专业化的研究态度的组成部分。他们应当成为他们自己和学生的优秀诊断者和观察者。只有这样,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才能不断成长进步,才能真正当之无愧地从事教育这一伟大的事业。  相似文献   

11.
新形势下大学教育的四种教育理念是:以学生兴趣为基础的探究教育;以学生主体性为特征的创新教育;以学生发展为本为特征的终身教育;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特征的和谐教育。因此,我们的教育要在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全面发展为本的理念下进行。所以我们必须改变观念,才能提高教育水准,培养出适应时代需要的合格人才。  相似文献   

12.
提高大学生的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是当今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关键。美国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平衡、职业教育与精英教育的结合、理想性和现实性的交融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适合我国特色的教育创新与发展之路是高等教育必须将素质教育、创新教育、创业教育三者相结合。  相似文献   

13.
我国正步入老龄化社会,老年教育日益受到重视,老年人可以追求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延伸个人已有的知识体系,增长智慧。老年教育作为成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定位成人教育与老年教育,是终身教育立法研究的重要课题。本文阐释了终身教育、成人教育和老年教育的关系,论述了成人教育和老年教育在终身教育立法中的地位,最后分析了定位两种教育在终身教育立法上应解决的问题及对策。  相似文献   

14.
福建省研究生教育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规模小、结构不合理、质量不够高、经费保障不够强等问题。在新形势下,福建省研究生教育面对发展中的矛盾,应坚持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以学科建设为引领,以专业学位教育为突破口,以工学教育为重点,以培养模式改革为核心,以收费制度改革为着力点,深化研究生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动规模、结构、质量协调发展,全面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中国教育发展的不平衡是制约中国教育乃至社会发展的瓶颈之一。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一直以来被认为是教育发展不平衡的重要肇因,考察中国的教育政策,可以发现,中国教育发展的不平衡与教育政策的制定、执行关系密切。中国教育发展的不平衡可以看作是中国发展大战略的一种政治选择,随着中国发展战略的调整,中国教育领域存在的差距问题需要政策领域的创新和支持才能解决。  相似文献   

16.
成人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整个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以西藏大学为例,分析了西藏成人教育的发展现状,指出面向社会的教育、培训功能得到全面发挥,技术服务水平明显增强,社会实践型农牧民数量将不断增加,可以完成更多的科技服务项目与应用技术项目.在办学思想、基地建设、网络教育、模式创新、服务社会等方面形成的经验对区内其他院校、专业具有示范和带动作用,对西藏的经济社会建设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7.
高等聋教育呼唤融合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等教育跨入了大众化教育阶段,融合教育已成为高等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这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20年来,融合教育在我国高校有组织、有计划的发展,有力地推动了高等特殊教育的进程,但融合教育的发展仍存在着非普遍性和非均衡性。本文阐述了高校开展融合教育的重要性,必要性,对高等聋教育中的融合教育进行探讨,为高校开展融合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梁启超首次在中国提出了“趣味教育”的概念。在梁启超,“趣味教育”实质上就是情感教育或美育。梁启超强调“拿趣味当日的”与“拿趣味当手段”的不同,提出只有以“趣味”或“美”为目的,才是抓住了趣味教育即美育的本质。这对于当前我国的美育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泛美育的倾向,有着直接的警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素质教育已成为当前高等教育创新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分析了素质教育的内涵和目的,强调了德育在素质教育中的核心作用,阐述了高校素质教育的实现途径,提出了改革考试制度、建立健全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的设想,并把思想道德素质、专业知识素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文化素质、身心素质作为评价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20.
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过程中,学校体育是素质教育的手段,课外体育是学校体育的组成部分,是体育教学的延续。只有积极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充分发挥课外体育的功能,为素质教育服务,才能全面增强学生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