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历史的发展和文化是分不开的。研究一个国家的文化,一定要研究文化背景,即历史。日本文化在历史的发展中发展,其变化呈现出了持续性、稳定性、外向型、创新性等多元化的特征。从历史上的文化交流活动可以看出,日本民族一直都按照自己民族利益需要对外来文化进行吸收和创新,日本民族特有的实用主义思维特征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2.
本文针对二战后日本右翼势力仍十分活跃的现象,从岛国环境形成深刻的生存危机,海洋情绪孕育强烈的征服欲望,社会沿革积淀不良的历史诱因,文化异质埋下畸形的思想隐患等方面揭示了日本民族精神中潜在的对外扩张、征服进取等意识,探寻了诱发日本军国主义死灰复燃的潜在因素。  相似文献   

3.
以日本的古典小说经典《源氏物语》为蓝本,通过分析源氏光君的形象而推论出对源氏的描写具有日本民族的太阳崇拜特征,并把日本民族的太阳女神与东方和西方的太阳神相比较,从比较神话学的角度分析日本民族独特的自然特征、风俗人情和审美趋向等文化、历史成因。  相似文献   

4.
日本一直否认、歪曲、美化侵略.从日本传统文化角度而言,其强烈的民族耻辱感,狭隘的民族意识,神道信仰浓厚的真理观,愚忠的武士道精神,善于吸收外来文化而又乖张的民族文化心理,是造成日本拒不反省侵略战争历史的文化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5.
一李纯青著:“日本问题概论”这是一本系就地全面论述日本问题的害,约有十一万字。它论述了日本政治、经济、军事等各个主要方面,并且也联系到日本和其他国家的关系。本书第一章简要地叙述了日本的地理、民族由来和明治维新以前的历史。从这一章里可以看到,从汉朝起日本就和中国有文化往来。还在奴隶社会的时代,日本就曾经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日本民族具有构成一个民  相似文献   

6.
武士道与日本现代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武士道作为日本古代武士的道德规范,经过长期的历史浸润已经融入日本的民族性中,成为日本民族精神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本历史上,武士道既是"杀人与战争之道",又是"忠诚与献身之道",其破坏力和创造力同样巨大。纵观历史,日本现代化道路上两次美梦成真的惊人成就,既有浸透"战争之道"毒汁的赫赫"战功",又得益于"献身之道"精神强有力的推动。  相似文献   

7.
史伟 《科技信息》2007,(31):125
要了解一个国家,必须对它的民族性格有很好的解读。本文从地理、历史、宗教方面对俄罗斯和日本的民族性格形成因素进行比较分析,以促进对两个民族性格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贺杰婵 《科技信息》2009,(23):119-119,102
樱花,纯洁美丽,然而又浓烈绚烂、气势宏大。在日本,樱花被赋与了深厚,沉重,美妙的历史文化的人文精神,深受人们的喜爱。对樱花的热爱体现了哪些日本民族精神呢?本文从日本民族精神的集团主义、武士精神、生死观和审美意识这四个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9.
<正> 文学艺术是激情冲动下的产物。作者在作品中无论是表达心灵中的何种情感,其中都有渲泄某种情绪的成份并藉此来遣情达意。因为情绪当中夹杂着作者对社会生活的体验和认识。作者对客观事物与自己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反映在作品中就自然而然地流露为一种情绪。从一个时代的文学作品中我们可以看到这个时代一个民族心灵的律动,是一定时期内一个民族心灵的展示。这是文学对过去生活的艺术描述,是对群体对象在物质和精神要求上的心态的记录。正如高尔基在《论文学》中所说的那样,文学“是时代的生活和情绪的历史”;同时,作  相似文献   

10.
日本素有"求知于世界"的民族传统。明治维新后,日本制定了《海外留学规则》,重点向欧美派遣留学生,二战中一度终止派遣。战后,日本恢复了留学生制度,每年有上万人在海外求学。历史上,日本留学生大多学成回国,即使在  相似文献   

11.
本针对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和篡改历史,否定侵略,并把正视历史的日本人民诬为患了“民族自虐症”和“历史自虐证”的谬论,从历史与现实的对照剖析中,揭示了日本军国主义和当今的右翼势力反动、狂妄的本质,提醒人们要警惕军国主义的复活。  相似文献   

12.
日本民族作为世界民族中的一个,有其自身的许多特点。但是在历史发展中,人们更多看到的是它那颇具特色的民族狭隘性的一面。特别是现在日本在世界中的表现,更体现了它的民族狭隘性特点。  相似文献   

13.
民族性是艺术创作的土壤,没有民族性的作品就没有自己的特色,日本动画极具日本文化特色,而我们要分析日本动画在世界动画舞台独领风骚的缘由,需要从日本文化的根源上去理解,更要从民族性格民族习惯这些精神层面去探究,而本文以日本动漫大师宫崎骏代表性的影片为例说明日本文化,精神、性格在动画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谚语是人民大众智慧的结晶,虽然中日两国的谚语是不同民族的谚语,在形式和内容上却有相通性。同时由于各民族历史、地理环境、生产活动以及生活习惯、思维方式等存在差异,各民族的自然观、世界观、人生观又保持着自己的特色,这些差别从谚语中便可发现。日本谚语既有超越语言文化差异的普遍特性,又具有自身特殊的性质。因此我们通过对谚语的翻译,不仅能了解日本的国民生活方式以及语言思维方式等,同时也可进一步了解日本国民的人生观、处世观和道德观,更重要的是认识中日两国文化中所存在的差异,对我们学习日语、了解日本社会文化提供一个新的角度。  相似文献   

15.
日本人是世界上最单一的民族,虽然从种族起源考察,日本人并不见得那么纯洁,但不管种族来源多么复杂,经过千百年的封闭隔离,日本早已成为一个全世界绝无仅有的单一民族。  相似文献   

16.
日语由表层的发音、词汇、语法构成,深层则与日本文化紧密结合,作为日语深层的重要内容、也是日语重要特征的暧昧性更是承载了日本文化的方方面面。理解日本的地理气候、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社会结构等诸多文化因素的"软件",从文化心理的最深层培养出该民族的文化人格、思维方式等情感上的文化直觉,使身心受到这种文化的浸泡,是掌握日语暧昧性的关键。本文从日本的自然地理环境所形成的文化风土和表现形式出发,探析日语的暧昧性。  相似文献   

17.
民族文薈     
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关于我国历史上的民族关系中的主流问题,史学界争论很多,白寿彝同志提出了很有启发的见解,他认力:许多民族共同创造了我们的历史,各民族共同努力,不断地把中国历史推向前进,这就是民族关系史的主流,因为: 第一、各民族在社会生活、社会生产中的互相依赖,互相支援,对促进历史发展是很重要的。首先,在衣、食、住、行等许多方面,民族关系是很密切的。例如,棉花要从海面上来,从新疆来。马从蒙古来,从西北来,中原人骑马懂得坐椅子,也是跟北方民族学会的。当然,少数民族离开汉族也不行。例如,北方民族、西北民族不吃汉族供给的盐,天天吃肉,不喝汉族供给的茶,这是不行的。日常生活中这类事情很多,这就是互相依赖,互相  相似文献   

18.
日本水资源丰富,特有的自然环境在日本人身上烙下了明显的自然映像,也带来了观念上的潜移默化的影响,这些影响在漫长的历史演变中,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表现在日本人的生活文化和精神世界中。本文通过对日本文化中有关水的生活习俗及精神信仰等方面的表现的归纳和总结,力图说明日本民族文化的双重性特征。  相似文献   

19.
中国和日本两国现代化的社会历史基础,“对西方挑战回应”的态度以及传统文化结构与文化观念嬗变的差别,使中国现代化道路具有日本的现代化道路根本不同的特点。中国的现代化。在文化上不能以儒滨复兴为前提,只能以坚持马列主义为指导的以民族形式为形态的社会主义新文化为根据,以弘扬民族精神和提高民族文化素质为根据。  相似文献   

20.
王芳 《咸宁学院学报》2010,30(11):177-178
色彩没有国界,但是对色彩的理解,国与国之间是有差异的。从色彩心理学的角度来说,个人对色彩的喜好可以反映个性,而一个民族的取色倾向,反映的则是其民族性。从对色彩的理解出发,我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把握该国的国民心理以及社会文化的一个侧面。本稿拟通过对日本人朴素的色彩取向的分析,从中也可以窥探日本这个民族的民族心理——沉默、暧昧、勤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