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为了查明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9—长8油层组沉积体系的分布格局,利用砂岩岩石学特征,轻、重矿物组合特征,砂分散体系制图,沉积构造特征等对研究区物源方向、母岩类型及沉积微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主体受到东北物源的影响,但长8段研究区西部小范围受到西北物源影响,2个方向的物源在王盘山以东地区发生了交汇.其母岩为盆地北部阴山、大青山的变质岩、花岗岩以及阿拉善古陆的变质岩.胡尖山地区长9—长8油层组发育曲流河三角洲相沉积,北部为三角洲平原亚相,向南过渡为三角洲前缘亚相.可以识别出北东-南西向安边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及北西向盐池-定边曲流河三角洲沉积体系.  相似文献   

2.
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陆源碎屑沉积源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砂岩类型、岩屑类型和重矿物组合类型的分布及其变化研究 ,将整个盆地进行了分区。这些分区之间具有相似性和继承性 ,同时与砂体展布和古流向也具有很好的一致性。整个盆地在中、早二叠世可分为五个沉积体系 : .神木 -绥德三角洲体系 ; .乌审旗 -靖边三角洲沉积体系 ; .乌海 -银川三角洲沉积体系 ; .平凉 -环县三角洲沉积体系 ; .铜川 -韩城三角洲沉积体系 ,它包括 2~ 3个小的湖泊三角洲沉积体。它们的源区分别是北部的阴山古陆、西北缘的阿拉善古陆、南部的祁连 -秦岭古陆及西南部的六盘山古陆。因此 ,陆源碎屑沉积物具有多物源供给是鄂尔多斯盆地晚古生代沉积的一个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通过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和岩相古地理学的分析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地区二叠系上、下石盒子组碎屑岩物源区、层序地层格架和砂体展布规律进行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地区石盒子组砂岩碎屑颗粒矿物学及石英阴极发光特征显示,其母岩主要为变质岩,这与盆地北部阴山古陆大量出露的太古代变质杂岩相一致;沉积学特征表明,研究区上、下石盒子组均为超长期旋回,下石盒子组包含5个长期旋回,而上石盒子组包含4个长期旋回,每个长期旋回包含2个中期旋回,表现为河流-三角洲沉积环境,新建立的古地理图与砂体的三维模型揭示了在盆地演化历史中,浅湖相带和三角洲相带的迁移过程。综合分析认为,二叠纪鄂尔多斯克拉通陆内坳陷盆地东北部主要接受北部相对较高的阴山古陆物源输入,研究区内分别发育东、西部的河流-三角洲系统,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具有北高南低、相对平坦的缓坡古地貌特征,为探讨该区域能源成藏特征及勘探提供了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4.
综合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晚古生代发育背景、地层展布及岩性特征和沉积-构造格局,认为晚古生代沉积-构造格局主要受控于北缘兴蒙海槽演化,逐渐由东—西向转变为北东—南西向.结合前人对盆地北部晚古生代物源的研究成果,根据现今盆地北部构造特征,利用钻井和野外露头资料,对研究区晚古生代物源分布情况作了进一步探讨,初步建立起物源演化关系模式.研究表明:晚石炭世本溪期—早二叠世太原期,伊盟古隆起作为盆地北部物源而遭受剥蚀且具有一定的阻隔作用,使得阴山古陆可能并未向盆地北部提供物源;早二叠世山西期—晚二叠世石千峰期,伴随着伊盟古隆起地区开始接受沉积,阴山古陆成为盆地北部和北缘大青山地区的共同物源.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鄂尔多斯盆地二叠系盒8期物源区周缘的古陆特征、重矿物特征、稀土元素富集规律的研究,分析沉积区不同沉积环境的沉积特征,总结不同类型源-汇系统的控砂机制。研究表明,鄂尔多斯盆地北部是主要的物源方向,西南部及南部物源的影响较小,控制着不同类型的沉积相带及沉积特征;不同的沉积相类型控制着不同的砂体发育特征及不同的砂体叠加样式,其中冲积扇为多个砾石厚旋回叠加的巨型砂体,河流相为数个偏粗碎屑中厚旋回叠加的大型砂体,洪泛平原为数个偏细碎屑中等旋回叠加的中型砂体。研究认为,源-汇系统理论不仅为不同沉积环境提供理论基础,也为不同类型斜坡型砂体叠加样式的时空耦合控砂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确定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体系的分布格局与沉积环境。方法对该区及盆地周缘古陆的岩石样品进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研究。结果研究区沉积物的稀土元素分配模式呈"V"字型的"右倾斜"曲线;L/H平均值3.82,轻、重稀土分馏明显,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铈(Ce)微正异常,铕(Eu)呈"谷"状,显示负异常,与盆地北东(阴山)及南部(北秦岭)岩石样品的稀土元素特征相对比具有亲源性。结论研究区沉积物来源于盆地北东及南部;研究区延长组沉积期属于缺氧的还原环境,是良好的生油环境。  相似文献   

7.
苏里格气田东区上古生界盒8段、山1段物源区分析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研究区内大量测试分析资料的综合研究,对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东区上古生界盒8段、山1段物源区在哪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分析了其地质特征、砂岩碎屑组分特征、重矿物组合特征、稀土元素特征等。结果表明,乌拉山西界以东前寒武纪和兴蒙海西褶皱带组成的阴山古陆是苏里格东部地区山西组、盒8沉积时期的物源区。  相似文献   

8.
白豹地区晚三叠世延长组长8期物源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分析鄂尔多斯盆地白豹地区长8期物源方向及物源分区,为进一步研究该地区岩相古地理环境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大量分析化验数据,利用砂岩岩石学特征、轻重矿物组合特征、古水流方向、碎屑粒度变化及稀土元素分配模式等,对研究区延长组物源进行综合研究,并恢复其古地理格局。结果研究区处于湖盆靠近中心地区,碎屑颗粒粒度较小,物源主要来自北部阴山,西部桌子山、贺兰山,西南陇西—宝鸡古陆3个母岩区。结论研究区存在东北部、西南部和西北部3个物源方向,东北部和西南部是主要的物源方向,西北部物源只对局部有小范围影响。研究区内沉积砂体呈北东—南西向条带状展布,物源及沉积相研究对油气勘探开发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鄂尔多斯盆地耿湾史家湾地区长6时期物源状况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查明鄂尔多斯盆地西部耿湾-史家湾地区延长组长6时期物源状况,揭示该地区沉积体系的分布格局,文章通过常规矿物成分、重矿物、岩屑、地球化学特征和地震剖面等多种研究方法,对耿湾地区的物源及源区母岩性质等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该地区主要受到3个方向物源控制,即东北、北西和西南部,其中东北物源是控制区内沉积的最主要物源。古物源与沉积体系空间配置关系良好,并从根本上决定了长6时期的沉积体系分布格局以及砂体展布方向。  相似文献   

10.
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物源分析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根据重矿物组合、古流向和碎屑颗粒粒度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物源区的母岩性质、物源方向及演变特征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延长组沉积物主要来自两种类型的母岩,即深变质的结晶片岩和片麻岩、浅海相碎屑岩及碳酸盐岩;在延长组沉积早中期,主要物源来自北部和西南两个方向,而延长组沉积晚期,西南方向物源占优势,北部物源的影响明显减弱,而且物源南北分布特征明显。  相似文献   

11.
鄂尔多斯东北部山西组-上石盒子组砂岩特征及物源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二叠系山西组-上石盒子组砂岩的碎屑组分、岩屑类型、石英阴极发光、重矿物组合、古流向的研究结果显示,物源为盆地北面阴山古陆中元古界变质岩和沉积岩组成的早期盖层,以及古元古界和太古字变质岩组成的结晶基底.砂岩组分的Dickinson三角图解表明,物源总体来自再旋回造山带,含有混合区(切割弧)和火山物质成分.这些结果揭示了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缝合过程的拉张-挤压旋回,由此形成具有明显旋回性的物源供给.在此过程中,每一演化阶段中所形成的超长期旋回的早期阶段,都对应着相对构造活跃时期和强物源供应期.  相似文献   

12.
对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长3油层组砂岩开展了碎屑组分、岩屑类型、重矿物组分等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西部富含长石、沉积岩碎屑和石榴子石,南部富含岩屑(特别是火山岩碎屑)和电气石,东北部富含石英、变质岩碎屑和锆石。碎屑组分的 Dickin-son 三角图解显示,南部物源区构造背景主要为再旋回造山带,西部除再旋回造山带外,还有来自基底隆起的物源。西部可能为近物源、坡度较大、沉积物成熟度较低的陡坡型辫状河三角洲,南部可能为远物源、坡度较小、沉积物成熟度较高的缓坡型辫状河三角洲,二者大致呈南西-北东向展布,交汇于镇167-庆25-镇268-镇255-西85井一线以东。  相似文献   

13.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印支期沉积特征及物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惠安堡-马家滩地区印支期河湖相砂岩沉积特征及物源区。方法采用地层层序及沉积格局、实测典型剖面、古流向测量及砂岩碎屑颗粒组成特征研究等综合方法研究。结果划分了印支期构造层序;编制了沉积厚度等值线图及岩相古地理图;编制了古流玫瑰花图;统计了碎屑颗粒组成特征,分析了物源区构造环境。结论研究区印支期构造层由3套构造亚层组成,属于大型河流-三角洲沉积体系,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延伸,砂岩物源可能与阿拉善地块古元古界变质结晶岩、花岗岩及下古生界火山岩有关。  相似文献   

14.
运用古水流、重矿物特征研究、粒度分析、薄片骨架矿物成分分析等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的物源及源区母岩性质进行了系统研究,认为延长组存在有东北、西南、东南和西部4个方向物源.依据物源方向、沉积环境和岩石学特征,将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上三叠统延长组划分为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和深水重力流4种沉积体系,即东北方向的富县三角洲、东南方向的庙湾-宜君-黄陵三角洲、西南方向的彬县-长武三角洲,以及正西方向的庆阳-合水三角洲.详细阐述了不同三角洲沉积体系和深水重力流沉积体系的演化过程,分析了沉积体系与油气的分布关系,认为油气主要富集在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及其叠合部位,以及深水区的砂质碎屑流和浊积体等能构成岩性圈闭的储集岩体内.沉积物源的研究和沉积体系演化的分析有助于油气勘探的部署.  相似文献   

15.
四川盆地川西南地区寒武系分布广泛,主要由海相陆源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及其过渡岩类组成。根据钻井、录井和测井等资料以及沉积相标志的综合分析,指出本区寒武纪早期(筇竹寺期和沧浪铺期)发育海相陆源碎屑沉积体系,主要包含陆源碎屑滨岸和浅海陆棚两种沉积相;晚期以发育碳酸盐岩台地沉积体系为特色,主要由碳酸盐潮坪、混积潮坪、半局限~局限海台地相组成。沉积特征和沉积相分布研究表明,区内物源主要来自西侧的康滇古陆,海域总体上表现出西北浅东南深的变化趋势,沉积相带呈北西—南东向错落有序分布。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生界延长组物源与盆地底形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重矿物、岩屑及碎屑成分的特征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主要受到3大物源控制,并且可进一步划分出6个次级物源;岩性、古生物对比和物源、古地理研究证明,在延长组中期,不存在来自正东方向的"富县三角洲";通过长7高阻泥岩、有效烃源岩分布特征及沉积相、地震相研究,认为盆地底形具有"南陡北缓、西陡东缓"的特点,这种特点造成了盆地东北部主要属于缓坡型湖泊三角洲体系,而在南部、西南部则属于陡坡型扇三角洲及三角洲前缘末端的浊积扇沉积.这些认识必将有助于今后盆地的油气勘探部署.  相似文献   

17.
为了查明柴达木盆地北缘新近系物源方向、指导沉积相和砂体的展布的研究,在重矿物类型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应用数理统计及Q型聚类分析,对柴达木盆地北缘新近系碎屑岩的重矿物进行了矿物稳定性及其组合特征分析。研究表明新近系的重矿物以稳定矿物锆石、磁铁矿、白钛矿、石榴子石为主;而且稳定矿物含量大于非稳定矿物的含量,表明该区物源搬运距离较长,离物源区较远;并根据重矿物种类将研究区分为五大重矿物组合带。综合分析得出柴达木盆地北缘新近系存在三个物源方向:北西部阿尔金山物源区、小赛什腾山与赛什腾山物源区、东部的祁连山-绿梁山物源区。各物源方向为独立物源供给,但在冷湖地区则受到阿尔金山和小赛什腾山物源区两者的共同影响。柴北缘中部地区的物源供主要有有两个方向,阿尔金山物源,自西北向东南方向,可抵达鄂博梁Ⅱ号构造;赛什腾物源,自东北向西南方向,可抵达鄂博梁Ⅲ号构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