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生产力的发展与人的主体性发展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对生产力发展模式作了一次新的解读,这种解读将人的主体性发展引向全面,在极大提高生产力的同时,必将使人的主体性在和谐的环境中得以健康而全面地提高。  相似文献   

2.
词为伴随歌乐宴饮衍生出的文学样式,直至北宋仍被视为游戏之笔。其间虽经过形式与内容上的变革与开拓,但是这种变革与开拓总是渐进式的。苏轼的谐谑词就是这样一个突出的范例,它们虽然没有彻底摆脱以往谐谑词俗狎的特点,但是其中所体现的苏轼对谐谑词的开拓,尤其是主旨与功能的拔高却是不容忽视的。它们表现了苏轼对独立人格的追求与自我的超越,并且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人文情怀是一种人生境界选择,也是一种维系人类和谐的纽带。人文情怀能使科学的进步化为文明的进步,人文情怀引领的科学智慧才是人类向往的能力。科学家的人文情怀体现在治学、参与公共事务、哲人气质3 个方面,它呵护科学努力接近它的终极价值--人文价值。  相似文献   

4.
刘禹锡谪居朗州十年,为武陵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诗文财富,对地方俊秀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他的丰富才情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武陵有志之士;他所发掘的具有武陵地方特点的诗歌内容,成为武陵后世反复咏唱的诗文题材;他在竹枝词等民歌体小诗方面的影响表现得更为集中、典型。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是马克思恩格斯理论工作的丰硕成果,也是指导工人运动的有力理论武器。在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逐渐发展起来,并成为党领导下的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实现人的解放和发展的理论保障。在改革发展的新时期,需要进一步从人的主体性角度出发研究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发展,并且阐明如何才能在新时期的党建工作中提高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实现党建工作的科学化,促进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自近代以来,人的主体性问题引起许多哲学家的思考,但是由于许多哲学家思考问题的方式不同,要么从人的意识、思想、情感去思考,要么从客体、直观、事物去思考,因而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这一历史难题。而马克思把实践作为思维的视觉去思考人的主体性,在马克思看来正是因为实践活动才确立了人的主体地位、赋予了人以主体的特性、促使了人的主体性的发挥。因而马克思新哲学的人的主体性思想应从实践去理解,才能够真正的理解、把握马克思人的主体性思想的真谛。同时马克思的人的主体性具有现实社会性、历史性等特性。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人文意蕴在于对人之主体性的深层关注。教育的主体性日渐成为当代教育最深层次的一种人文关怀的主导话语。弘扬和培植学生的主体性,是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也是现代主体教育理论的基本精神。主体性品质主要包括自觉积极性、自主能动性和主体创造性等方面。当代教育可以从强化主体意识、改善师生关系、注重引导训练等多方面谋求学生主体性品质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人是人的最高本质”,人的发展是哲学的最高问题,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人,其发展必然受到社会的制约。但人的主体性的存在和发挥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环节,不承认人的主体性也就是无法理解人的创造性。本文试图通过对主体性的分析,论述人发展所需要的社会条件的同时评述在各种社会形态中人的主体性发展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9.
新课程实践新课标下,提倡少先队活动与人文情怀的相结合,学生认知、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需要,更重要的是其搭建了新时期少先队工作的新平台,这种结合活动具有有效性和长效性的特点,能与"红领巾假日小队"活动结合,能与少先队"雏鹰争章"活动联系,能形成"手拉手"互助的合作形式。  相似文献   

10.
唐代判词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表意模式,这种模式所透视的判词内蕴,很有借鉴作用。对于唐代判词语言表意模式进行分析探究,揭示其所蕴含的人文价值,希冀对当代法律人特别是法官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随着计算机、网络和虚拟技术的迅猛发展,人类的实践活动方式也日新月异。其中,虚拟实践作为一种前所未有的崭新实践方式,越来越凸显出与现实实践不同的特征,从而引起人的主体性的震荡。本文从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角度剖析虚拟实践中人的主体性的消解,并针对性地提出建构人的主体性的路径,试图加深人们对虚拟实践的理解,促进人们在虚拟实践中正确发挥其主体性。  相似文献   

12.
在楚辞特别是《九歌》中 ,女性意识与人文情怀以独特的形式贯穿其中 ,它的生命关怀、爱情关怀 ,因为融入在神神交往、神人交往的悲欢离合中而呈现出浪漫多姿的色彩  相似文献   

13.
历史衡区的保护是一个系统性工程。里分建筑的保护不仅仅是只针对建筑本身,建筑物只是其物质外壳,更大的价值在于保留居民生活、居住方式和所承载的人文信息,以达到流传武汉历史文化、传承城市文脉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4.
出身于比利时一个富裕家庭,年轻时立下宏愿要献身于"自然哲学"(科学史)的研究,1911年博士毕业后投身于科学史事业,创办科学史杂志《爱西斯》,不久从比利时辗转到美国,在哈佛大学讲授科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席泽宗先生自选集的剖析,从专业研究、科普写作、提携后学等方面介绍了席泽宗先生的人文情怀.  相似文献   

16.
刘禹锡在贬谪期间所创作的大部分作品抒发了对自身清白无辜的自信和因贬谪产生的满怀的忧怨牢骚,使他继承了《诗经》以来的贬谪文学传统,在他创作的贬谪文学作品中,充满了一种浓郁的“骚怨”精神。  相似文献   

17.
人的现代化的实质是人的现代性及其实现。现代新人必须是所生活社会的合格成员,在传统基础上经过现代改造的人,是一个在现实发展基础上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人。培养现代化的人就必须体现人的主体性,学会学习,学会创新。对于温州人实现现代化,必须要有紧迫感,要加速教育现代化的步伐,要实现社会教育化。  相似文献   

18.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发展,组织、个人都成为市场的主体。对个人来说,市场经济为其主体性的发挥创造了新的经济环境,本文试从市场经济的特性和人的主体性的内涵出发,来分析市场经济对主体性发挥的双重效应,并提出了如何更好地发挥主体性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人要追问自身的终极意义,满足自身的根本追求,表达自身的精神本性,就必须借助于哲学的理论反思方式。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具备科学形态的哲学理论,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把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渗透到各种素质的培养之中,理应强调哲学教育中的人文关怀,使之有利于提高青年学生的政治素质和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20.
从苏轼的创作和一些诗话的记载、评论来看,苏轼熟悉并喜爱刘禹锡的作品。从苏轼的创作中,我们能发现苏轼受到了刘禹锡讽刺诗的影响。刘、苏二人在经历、思想、性格上存在某种一致性,这使苏轼能接受刘禹锡讽刺诗的缘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