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隐居森林翼龙是中国和巴西两国科学家最新研究的来自我国著名热河生物群的又一新的重要翼龙化石。今年2月12日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上的研究论文,记述了世界上已知最小的白垩纪翼龙,同时也是最小的树栖翼龙和西齿的翼龙。它的翼展约25厘米,大致相当于一只燕子或麻雀大小,与那些翼展可达10米的大型翼龙相比,它实在是太小了。[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搜新吧     
《少儿科技》2008,(4):41-42
我发现世界最小翼龙化石中国和巴西的科学家在我国著名的热河生物群发现了一种新的翼龙化石。这件被科学家命名为"隐居森林翼龙"的化石,翼展仅25厘米,是世界上最小的树栖翼龙化石。  相似文献   

3.
南美大陆出土的翼龙化石有许多是很特殊的,帝王古神翼龙便是特别奇异的一种翼龙。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辽西地区,科学家发现了一种奇特的白垩纪翼龙化石。这件被命名为"猎手鬼龙"的化石进一步证实了我国辽西地区产出的翼龙组合与巴西东北部产出的翼龙动物群具有很高的相似性,它们之间是否存在着演化关系呢?  相似文献   

5.
 翼龙是地球上第一类飞向天空也是唯一绝灭的飞行脊椎动物,人类对其产卵繁殖、生长发育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了解还十分有限。本文介绍了一件超过200枚哈密翼龙蛋、胚胎和骨骼化石三位一体保存的重要标本,包括16枚翼龙蛋含有三维立体的胚胎化石。针对这件全世界首次发现的3D翼龙胚胎,研究提出哈密翼龙具有相对早熟的胚胎发育模式,其后肢发育速度较前肢快,孵化之后只能走不能飞;胚胎发育期间牙齿尚未萌出,出生后还需要父母照料;从胚胎到亚成年都具有快速生长的骨骼结构;显示哈密翼龙具有群居的生活习性,白垩纪的湖泊风暴导致其集群死亡并快速埋藏。  相似文献   

6.
掘颌翼龙主要生存于晚侏罗世,是世界上最早发现的翼龙类群之一,化石非常稀少。德国波恩大学教授Goldfuss在1831年依据第一件不完整的标本将其归入翼手龙类,后来第二件接近完整的幼年个体标本被发现,古生物学家才认识到这是一个新的翼龙类群。 2012年2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人员在英国《历史生物学》上发表了他们研究的一件新的掘颌翼龙类化石--强壮建昌颌翼龙。据考证,来自我国辽西的这件近乎完整的掘颌翼龙类化石骨架,具有重要的形态学和古地理学意义,因而引起了古生物学家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7.
中国发现世界上最小的树栖翼龙化石2008年2月12日出版的《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汪筱林、周忠和与巴西科学院的两位科学家Kellner,Campos合作研究的论文。论文  相似文献   

8.
2005年底,中国与巴西的古生物学家宣布发现了杨氏飞龙和布氏努尔哈赤翼龙两种新品种翼龙,并通过对它们的研究,以及对热河生物群已知翼龙化石的分析,认为我国辽宁西部地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翼龙化石产地,可能是白垩纪许多重要翼龙类群的起源中心。下面就让我们穿越亿年时空,到努尔哈赤翼龙的地界,看看它是怎么生活的吧……  相似文献   

9.
自然堂     
<正>"螂蝶"翼龙最近,古生物学家在巴西的白垩纪时期岩层中发现了一些骨骼。其中,既有来自幼年翼龙的骨骼,也有来自成年翼龙的骨骼,翅膀长度从0.65米到2.35米不等。通过对化石结构的分析,发现这是一种新的翼龙。他们复原了这种翼龙的样子。瞧,它的头冠高高耸立,怪异的形状就像是顶着一只蝴蝶翅膀。  相似文献   

10.
自贡盐业历史博物馆于1981年在自贡大山铺采得一翼龙头骨化石。标本产出在中侏罗世沙溪庙组下部靠中间的层位,与大量的蜥脚类,兽脚类、剑龙(太白华阳龙)、鸟脚类(多齿盐都龙)及其它脊椎动物化石共生,同产出在一个砂岩透镜体中。翼龙化石过去在我国主  相似文献   

11.
翼龙是已知的、最早飞上天际的脊椎动物,目前已经发现了成千上万件化石,代表着这一大家族从晚三叠世到晚白垩世在全球范围内的蓬勃发展史.自2004年甘肃盐锅峡地区首次报道翼龙足迹以来,中国陆续发现了一批翼龙足迹化石,绝大多数的足迹点都保存了翼龙的前后足迹.2013年,我们在盐锅峡地区发现了至少20个翼龙前足迹的凸型足迹,而没有发现任何后足迹,这些足迹可归于一个单独翼龙遗迹属——Pteraichnus.这是中国第一次发现由前足迹主导的翼龙足迹组合,这可能反映了翼龙前后足迹在同等保存条件下的不同深度.更重要的是,盐锅峡的这批翼龙足迹与当地发现的大量虫迹相关,一些足迹甚至就保存在虫迹面上,这些虫迹包括Cochlichnus,Spongeliomorpha和Paleophycus,因此推断这批翼龙造迹者很可能以这些无脊椎动物造迹者为食.  相似文献   

12.
《自然科学进展》2007,17(3):289-289
2006年12月14日出版的Nature杂志发表了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客座研究员孟津与该所胡耀明、王元青、汪筱林和李传夔共同撰写的封面文章,报道了他们在内蒙古宁城地区中生代地层中发现的一件几乎完整的哺乳动物化石.该动物化石证明至少在1.25亿年前,能够在空中飞行的哺乳动物就已经在地球上出现了,继翼龙和鸟类之后,哺乳动物首次飞向蓝天.这一发现将飞行哺乳动物的历史推前了至少7000万年,此前最早的记录是大约5100万年前的蝙蝠化石.  相似文献   

13.
翼龙冲天     
正你可以震惊,但无须怀疑——翼龙不是恐龙,而是一种已经灭绝的爬行动物,从三登纪到白垩纪,翼龙霸占恐龙脑袋上方的领空长达亿年;最小的翼龙跟麻雀差不多大,最大的翼龙和现代滑翔机一样大小;由于复原后的翼龙化石看起来实在奇怪,它们曾长期被误认为住在海里;有些翼龙竟然不太爱飞,更喜欢脚踏实地地步行。翼龙战队从三叠纪到白垩纪,翼龙战队就是朝着体形巨型化、长相奇特化、尾巴退化而不断前进的。假如把从三叠纪到白垩纪的知名翼龙组编成一支战队,恐龙时代的天空会是什么样?绝对比今天要精彩得多——但也危险得多。  相似文献   

14.
中国翼龙性别鉴定研究获新突破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Jun-chang Lv最近发现了一块与蛋保存在一起的雌性翼龙化石。这一发现为判别这些已绝灭的飞行爬行动物的性别提供了直接证据,解决了翼龙性别鉴定的关键问题。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2011年1  相似文献   

15.
<正>2014年6月,由中科院古脊椎所汪筱林等生物学家组成的国际合作研究团队,发表了最新的研究成果"天山哈密翼龙",这被认为是翼龙200多年的研究历史中,最激动人心的发现之一、那么,这种已经消逝的远古空中霸主,又显露出什么样的姿容?翼龙是一种神秘的,能够飞行的爬行动物,它飞向天空的时间比鸟类还要早约7000万年。不过,在最早飞向蓝天的3类脊椎动物(翼龙、鸟和蝙蝠)中,它也是惟一绝灭了的类群。早在1784年,意大利博物学家就描述了第一件来自德国的翼龙化石。20世纪初,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  相似文献   

16.
浙江翼龙化石层的K-Ar年龄及地质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浙江省临海市上盘镇岙里村北首次发现浙江翼龙化石的地层剖面上,共采集了8块火山碎屑岩石标本。在系统薄片观察的基础上,经过特殊处理,分选出其中的长石单矿物,用K-Ar同位素稀释技术定年。其表观年龄值域自76.5Ma至83.3Ma,中值为81.1Ma。~(40)Ar/~(36)Ar-~(40)K/~(36)Ar等时线年龄在相关系数为0.9990时是81.5 Ma。这一年龄在国际地层表中当属晚白垩,该年龄值既是浙江翼龙的年龄,又是该化石所赋存的塘上组火山沉积岩的形成时代。浙江翼龙的进化特征和产出时代可与北美洲的相对比。  相似文献   

17.
在胶东半岛的中部,有一方神奇的土地——莱阳。它以"莱阳梨"而闻名。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里曾经是恐龙的乐园。莱阳的白垩系地层发育完整,埋藏的恐龙和恐龙蛋等化石极为丰富,是我国科学家最早发现恐龙、恐龙蛋、翼龙和昆虫化石的地方,也是世界上罕见的同时富含恐龙和恐龙蛋化石的地区。  相似文献   

18.
在胶东半岛的中部,有一方神奇的土地——莱阳。它以"莱阳梨"而闻名。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这里曾经是恐龙的乐园。莱阳的白垩系地层发育完整,埋藏的恐龙和恐龙蛋等化石极为丰富,是我国科学家最早发现恐龙、恐龙蛋、翼龙和昆虫化石的地方,也是世界上罕见的同时富含恐龙和恐龙蛋化石的地区。  相似文献   

19.
翼龙是一种不同于恐龙的会飞的爬行动物,它们和恐龙一起生活在遥远的中生代。而梳颌翼龙则是一类比较特殊的翼龙类群,属于较进步的翼手龙类,它们具有100枚以上的细长弯曲的牙齿,有的甚至多达1000枚,以滤食为生。2011年12月出版的《巴西科学院院刊》发表了由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人员研究的梳颌翼龙类的一个新属种——邱氏滤齿翼龙,通过对这一新标本的描述和对比研究分析,进一步确认了梳颌翼龙类在热河生物群中的优势地位,同时也为梳颌翼龙类的全球分布和辐射以及翼龙的食性提供了进一步的证据。  相似文献   

20.
揭谜翼龙     
它们曾是世界上最奇妙的飞行家,比鸟类早7000万年飞上天空,它们展翅高飞.俯瞰恐龙领土.称霸天空1.6亿年之久。然而,在经历了繁盛的顶峰之后,它们最终却无法逃脱灭绝的厄运。翼龙,这个传奇的物种连同它扑朔迷离的神秘消亡。留给后世的研究者无数未解之谜。辽西,著名的热河生物群的核心分布地区。1.2亿年前的白垩纪.热河生物群最为兴盛之时。包括翼龙在内的众多物种在此粉墨登场。今天,中国的科学家踏上这片广袤的土地.试图找寻破解翼龙身世之谜的重大线索。[编者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