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治理大龙山镇的乡村环境,需要以"美好乡村"建设为契机,增强村民环境环卫责任意识;建立健全环境治理的法规制度,有效规范、约束村民行为;遵循"拆迁与整治并举"原则,积极开展村庄环境治理;规范、引导基层政府财政使用,加大乡村环境治理的资金投入;推进"多元共治",力倡政府、社会、公众等主体共同参与。  相似文献   

2.
<正>乡村环境治理是新时代我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需要各方主体的积极参与。数字赋能能够推动乡村环境治理由“粗放型”向“精准型”转变,在“数字—数据—数据智能”的作用下,以数据驱动的技术变革使乡村环境治理实现了精准化、智慧化和智能化。目前,大多数文献主要从思想观念、总体规划、治理主体、治理模式等方面研究了乡村环境改善与治理对策[1-3],多着眼于研究我国乡村环境治理的现状和优化路径,而对于数字技术如何赋能乡村环境协同治理研究还不够丰富。因此,本文结合理论分析,研究了数字技术赋能乡村环境协同治理的逻辑关系,以期进一步促进乡村振兴和人居环境理论发展。  相似文献   

3.
改善农村环境,建设美丽宜居乡村,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目标。“运动式”治理是农村环境整治的重要方式,但其在运行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这主要表现在:环境治理政策制定过程中农民主体性缺失、政策转换中权责不匹配与转换僵化、政策执行刚性化与非系统性、政策效果评估片面化与主体单一化。“运动式”环境治理低效的根源是政府试图通过技治主义、科层动员及压力型体制来达到政策预期目标,却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压缩基层政府自主性治理空间,导致刚性治理手段过多而柔性治理手段不足。农村环境治理本质上是对农民生活的治理,治理效能取决于农民生活方式与价值观念的变革。因此,要提高农村环境治理效能,就必须由“运动式”治理转向常态化治理,即通过转变政府治理思维、调整治理评估体系以及激发农民内生性动力,使环境治理政策具有本土性、灵活性以及长效性。  相似文献   

4.
乡村振兴战略将农村产业现代化、生态环境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治理现代化、生活现代化五位一体有机地结合起来。中国经济在繁荣发展的同时,城市的发展水平与农村的发展水平之间存在着巨大的不平衡,城市的基础设施建设、医疗卫生条件、教育环境以及生态环境方面与乡村之间还存在着巨大的差距。农业农村农民健康稳定的发展是国家能够持续平稳发展的重要基础。"三农"问题的解决与否直接关系着国家战略的实现。然而,由于各种原因的影响,乡村建设与城市建设相比还存在着巨大的滞后性,还有一系列必须面临的难题。分析和研究乡村振兴战略在实施中面临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更好、更快、更高效地实现乡村振兴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5.
乡村环境治理是政府在科学推进城镇化进行中的重要职能之一,也是建设"美丽河南"重要内容。美好乡村环境治理的效果不仅取决于各级政府是否有所作为,更取决于政府是否能够调动乡村精英参与到乡村环境治理中。政府主导下乡村精英,在乡村环境治理进程中担任着宣传者、提供者、协调者和监督者多重角色。政府积极推动乡村精英队伍参与村级管理,构筑基层政府、社会组织、乡村精英和普通村民"多元互动"立体的乡村环境治理网络,实现城镇化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明确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治理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上,把握少数民族地区农村社会治理的新趋势,当前其正处于"管理"到"治理"的变迁阶段,乡村振兴战略明确农村社会治理方向,村民自治成主流治理模式.以宁夏塔桥村为研究对象,借助问卷调查和访谈等形式,了解该地区的社会治理情况和现实问题,通过完善农村社会治理制度,进行乡镇机构改革,创新党建工作机制以及促进农村民间组织健康发展等措施,为民族地区农村社会治理环境的优化提供支持.  相似文献   

7.
吴辉 《汉中科技》2010,(2):59-60
阐述了汉中市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现状和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加强农村环境治理的对策建议,主要是统筹安排,突出重点,抓好农村环境综合治理;凶地制宜,分类指导,开展治理工作;依托村组、务求实效,加快改善农村环境状况;争取多方支持,保障资金投入;政府领导,公众参与,切实治理农村环境。  相似文献   

8.
边爱三 《甘肃科技》2005,21(4):25-26,34
在黄土高原地区实施以小流域为单元的水土保持生态治理工程是防止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减少黄河泥砂量的有效途径。是发展地方经济,农民实现小康,改善兰州投资环境的必经之路。通过对西果园小流域的综合治理,可以提高当地人们生态环境建设的水平,使农村经济与环境治理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赵秀珍 《甘肃科技》2020,(12):84-86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着力发挥老年人的积极作用,使"老有所养"变为"老有所为"。老年时代是人生命的重要阶段,老年人仍然可以有作为、有进步、有快乐、有自由。随着我国医疗水平的提高,农村有能力老人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而这部分老人对于发展农村经济存在较大的潜力。基于"互联网+"的农村有能力老人经济来源新路径是指在"互联网+"技术的支撑下集中有能力老人的才能发展"夕阳红农、副业",为老人带来经济利益的同时,带动农村经济,实现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10.
"十四五"时期不仅是实现农村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期,亦是推进区城协调发展的紧要期.其中,数字乡村发展作为助力乡村振兴、建设数字中国的"方向盘",是弥合城乡数字鸿沟、实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有力保障.但同时,数字乡村建设因网络基础设施不足、产业融合薄弱、治理工作形势严峻、技术能力有限等现实问题,对其进一步创新发展提出更高要求.基于此,构建"十四五"时期数字乡村发展的创新驱动体系,需从资源生态化、产业融合 化、治理智慧化方面激发乡村发展内生动能,着力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相似文献   

11.
以大理洱海流域的环境污染和治理为个案,指出洱海流域环境问题的出现与流域内居民的生活方式密切相关,认为在加大投入改进环境治理技术和建设环境治理设施的同时,需要培养流域内居民的环境主体意识,并通过社区组织动员流域内居民开展参与式的环境治理,从而为提高流域治理效果,并实现环境治理效果的可持续性提供一条思路。  相似文献   

12.
城市环境治理是各级管理者依据国家和当地的环境政策、环境法律法规和标准,运用法律、经济、行政、技术和教育等各种手段,调控人类生产生活行为,协调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限制人类损害城市环境质量的活动的有关行为的总称。城市环境治理模式是管理城市的方式方法与规制。城市环境治理模式主要包括政府直控型环境治理模式、市场化治理模式和自愿性环境治理模式等几大类。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大规模农村城镇化的发展进程中,土地过度开发和占用浪费严重,农村劳动力流失打破了生态环境系统原有的平衡,乡村企业的发展导致农村工业污染日趋严重,农村生产和生活方式变化带来突出的生产生活污染问题.解决城镇化进程中生态文明建设问题,必须转变思路和模式,统筹城乡生态环境治理,完善农村自然资源和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体系,健全农村生态文明管理体制和制度,实现农业生产方式升级转型,保障农民主体地位以增强农村环境治理的内生动力.  相似文献   

14.
乡村振兴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大战略.基于词云可视化方法对《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和历年中央一号文件"三农"问题热词进行词频统计与对比分析,同时基于中国知网数据库对乡村振兴开展了文献关键词可视化分析.结果显示:1)"农村"、"农业"、"发展"等词频排在前30位的高频词汇占《规划》文本字数的16%,"农村"位于高频词及高频词语义网络图的核心位置.2)2004~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热词与《规划》热词的重合度在35%~60%之间波动,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与《规划》出现"乡村振兴"、"文化"、"生态"三个新增热词.2004~2018年乡村振兴议题的政策内容演化可划分为三个阶段:持续推进阶段(2004~2013年)、稳步实施阶段(2013~2016年)、改革振兴阶段(2017~2018年).3)2017年乡村振兴议题研究主要集中在议题讨论以及宏观分析,而2018年议题研究热点逐步转移到实践路径与实施对策等具体领域.在此基础上,从人文地理学视角提出新时代乡村振兴研究的重点领域:空间区划与协同治理、农业产业生态系统、乡村人地系统优化等.  相似文献   

15.
贾军委 《科技信息》2007,(26):293-29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和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地发展,我国也进入一个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化水平的高低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之一。然而在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也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不容忽视。在我国乡村快速城市化的过程中,只要注重城市化速度的合理选择,加强宏观规划,加强对乡镇企业的环境管理和污染治理,才能促进清洁生产,使得我国农村在城市化过程中健康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垃圾处理、污水处理、改厕等生活环境类治理项目增多,并频繁触及农民的日常生活。基层治理又回归到了一个和广大农民直接打交道的局面。这些新现象与新问题,需要在新的治理框架中进行分析。生活治理概念的提出,正是学界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对乡村生活治理转向的一个积极回应。着眼于农村发展方向和农民生活现状,生活治理应着重关注改善生活设施、生活方式引导与教育和家庭发展支持。农村生活治理实践中要坚持以下原则:积极治理与有限治理相结合、国家主导性与农民主体性相结合、精细治理与简约治理相结合、运动式治理与常规治理相结合、找回社区与找回组织相结合。  相似文献   

17.
城市环境治理评价,是实现城市环境治理目标的有效工具,内容包括对末端治理效果的评价、对经济系统影响环境的状况进行评价以及对社会支持环境治理的能力进行评价.城市环境治理评价应当遵循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相结合的原则,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的原则.城市环境治理评价的基本方法主要有环境费用效益分析法、环境费用效果分析法、环境质量指数法、环境治理相对绩效评价法.  相似文献   

18.
现代环境伦理学给当前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以深刻启迪。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净化洁化美化农村环境和提高农村群众生活质量为目标的环境治理与建设工程,是为了实现农村生态环境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双赢价值目标,是优化农村生态环境的一种有效途径。它包括社区环境、农业生态环境和自然生态环境的治理与建设。  相似文献   

19.
丁浩  宋琛 《河南科学》2015,(2):297-303
在建立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的动态耦合模型基础上,分析区域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动态耦合关系.为更深入探讨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发展影响机理与系统间响应过程,通过分解生态环境系统,进行格兰杰因果与脉冲响应分析,研究两系统的动态响应过程;对山东省1996—2012年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山东省经济与生态环境系统处于协调发展阶段,但生态环境开始制约经济的发展,山东省环境治理被动地关联于经济增长,环境排放和治理对经济产生了负效应.环境治理是需要长期坚持的过程,短时期内的大量投入无法立刻反馈经济系统.  相似文献   

20.
采用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和方法对中国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并依据耦合协调度等级标准将其划分为5个阶段:中度失调阶段、轻度失调阶段、濒临失调阶段、勉强协调阶段、初级协调阶段,在此基础上探索了两者耦合协调度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乡村旅游与农村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耦合关系;1993—2016年,两者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均出现较大幅度提升,2013年实现了由失调阶段向协调阶段的转变;影响两者耦合协调度的因素由强至弱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村就业人员数、乡村旅游收入、乡村旅游接待总人次、乡村旅游基础设施投入、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乡村旅游景点数、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乡村旅游人均花费、乡村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数、第一产业占GDP比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