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隋炀帝为巩固大隋王朝的统一,相继三次派船队去台湾“抚慰”、“慰谕”。其原因有三:一是台湾自古为中国领土,二是隋朝大统一和拓疆固土的需要,三是隋炀帝把台湾作为中国领土的一部分。杨隋船队三到台湾的意义:第一,是中原统一王朝第一次把台湾纳入中国领土的具体体现,拓宽了隋朝海疆,使台湾在大统一的杨隋王朝的改革开放中得到发展;第二,炀帝“抚慰”、“慰谕”的思想政策,不仅是炎黄脊梁、国姓杨氏“混一戎夏”民族政策的体现,而且对今天中国和平统一台湾也具有现实的借鉴价值;第三,为后来历朝皇帝能有效管辖台湾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
周博 《当代地方科技》2009,(11):167-167
欧阳修早年积极参与庆历新政。但随着改革的失败,他的政治态度发生了改变,但也并未完全放弃改革主张。他任贤重才、德与“守道”标准,反映他不希望激进的改革;政策主张上则追求稳重,倘若政策出现了问题,就要恢复“祖宗之法”,反映了他后期政治态度的彷徨与矛盾之处。  相似文献   

3.
贾谊从汉初社会矛盾与社会发展的需要出发,提出了重农思想,他认为封建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已经危害到小农经济的健康成长,因而主张保护和发展农业生产,反对工商业者以“末”致富,富而奢侈浪费,互为攀比,破坏了生产与消费的平衡,削弱了农业作为国民经济主导部门的地位;稳定粮食的生产,增加粮食的积贮对赈灾备荒,加强国防都有着非常重大的意义;封建国家允许私铸钱币的政策,导致了采矿、冶炼业的膨胀,不利于农业生产,特别是农业劳动力的流失,对农业生产的危害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4.
陆荣廷是清王朝的封疆大吏,在辛亥革命时被迫“附和共和”。所以,他在思想感情上对亡清与废帝溥仪是艰舍难分的。从辛亥革命以至护国、护法,他的思想言行十分矛盾复杂。这种“身在民国,心恋亡清”的矛盾表现,并非陆荣廷所独有,而是许多被迫转向的清朝封疆大吏的“通病”。他们植根于封建经济,依靠帝国主义势力的扶持而割据一方,自成派系。民国初年的政坛纷扰,民主政治的举步维艰,无不与此有关。因此,反帝反封成了中国走向民主统一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5.
建国前毛泽东从中国是一个生产力落后的农业国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对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充分肯定了“广泛发展”中国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前途,并阐明了发展中国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主张:统一思想,正确认识私人资本主义在新民主主义国家中的地位;实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民主主义制度;制定和实施正确的经济纲领和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6.
孔子的思想核心是“礼”和“仁”的统一。两个半世纪后,苟子创立了以“礼法”为核心的封建专制的思想体系。封建专制思想自苟子始,至清亡终,“礼法”与“仁爱”消长。梳理几千年的传统文化,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7.
戊戌变法是一次自上而下的革命运动,它由维新派鼓吹和掀起,得到光绪帝的大力支持,在中国社会政治生活中产生了极大的振荡和影响。光绪帝身为封建皇帝,必然受到封建思想的深刻影响,但从其思想、政治态度的变化及变法期间的行动来看,他确实顺应了救亡图存,改变中国落后地位的时代潮流,在评价光绪帝之时,不能因为他是封建皇帝,便简单地将他在政治舞台上的举措一概否定。他在戊戌变法中所起的积极而不能替代的作用,更应得到肯定。  相似文献   

8.
建国前毛泽东从中国是一个生产力落后的农业国这一基本国情出发,对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充分肯定了“广泛发展”中国私人资本主义经济有利于我国的社会主义前途,并阐明了发展中国私人资本主义经济的主张:统一思想,正确认识私人资本主义在新民主主义国家中的地位;实行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新民主主义制度;制定和实施正确的经济纲领和经济政策。  相似文献   

9.
晚明社会发生重大变化,士商渗透是一显著特点。这种现象强烈冲击了中国古代传统的社会等级结构,也否定了中国封建社会长期以来所实行的“重农抑商”政策,对晚明社会风气、封建政权、教育事业和商业活动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怎样看待民主革命中“平分土地”的政策张永泉,郑生勇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中,中国共产党为了消灭封建半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满足亿万贫苦农民的土地要求,采取了“平分土地”的政策。对于此项政策的正确与否,人们的看法很不一致。有人认为这是一项废除封建半封建土地...  相似文献   

11.
布什新政府上台后,对中国采取了一系列强硬政策,声称中国不是美国的“战略伙伴”,而是“战略竞争对手”。布什新政府貌似改变了上届政府对华“接触”政策,实则不然。布什新政府对华政策仍然是合作交往为主的“接触”政策,但加强了对华的“防范、遏制”。  相似文献   

12.
秦汉时期,是我国历史上统一的封建国家形成和确立时期,也是我国封建教育制度化和定型化时期。秦统一以后,为巩固新创建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采取了一系列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方面的措施。到了汉朝,由于政治经济和思想条件的成熟,更需要在文化教育方面为“大一统”的封建统治来“育才”和“化民”。这就使得秦汉时期,在我国封建社  相似文献   

13.
“东北易帜”是影响张学良一生的大事,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也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张学良之所以“东北易帜”是有重要内因的,是和他这一时期的心态分不开的。一方面,要想靖国难,报家仇,必须全国统一;另一方面,“易帜”必须有“三个不怕”的心理准备。由此,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出他的“见利思义”和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集体利益服从国家利益的人生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主要分析了三个问题:一、重农抑商的形成过程及其内涵和外延。二、分析了国家与商人的资源抢夺是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的内部原因。这种资源抢夺体现在四方面:一是对产品资源的抢夺;二是对资金资源的抢夺;三是对土地资源的抢夺;四是对劳动力资源的抢夺。三、本文提出大一统的封建地主制中央集权是“重农抑商”政策的政策背景。本文以秦汉时为一考察期,希望从中得出一些有益于今天的启示。  相似文献   

15.
林事堂标举幽默闲适小品文,在30年代的中国文坛独树一帜并形成了以他为代表的“论语派”。幽默、性灵和闲适是林语堂文艺思想的三个支点,他企图通过幽默来改变中国现实,继而改变中国人的苦闷人生;他提倡性灵就是主张在文学上发挥个性,表现真思想,真情感。“论语派”的小品文思想和艺术上的特征非常明显。较之于五四以来的散文所具有的感伤、浪漫、矫情、教化色彩,“论语派”的小品文便显得从容睿智,轻松自然,它对于现代散文审美领域的开拓是人类所共见的。其最大的局限性是有意超离现实,缺乏当时的主流文学对现实的批判力度。  相似文献   

16.
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是中国新文学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小说通过一个被迫害者的自述和特别的格式,剖析、抨击了几千年封建“家族制度和礼教的弊害”,塑造了一个封建叛逆者“狂人”的形象,号召人们起来推翻人吃人的旧制度。它因彻底地反封建的战斗精神而震动了当时的文化思想界。《狂人日记》不仅是一部里程碑式的作品,而且在修辞方式上亦有其独特性,显示了鲁迅先生一般人难以与之比肩并立的敏锐观察力和卓越的创造力。他把含蓄性和明确性统一起来,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封建社会里,“重农抑末”是封建地主阶级政治家在经济政策上的重要主张,各个时期的封建地主阶级政府,长期推行这一经济政策。西汉前期是否也是这样?当今一些重要的《中国通史》、《中国古代史》著作和报刊杂志上发表的某些文章都认为西汉前期“压抑商贾”、“重农抑末”。一说:“西汉初年,汉政府对商人采取压抑  相似文献   

18.
重刑主义是中国早期封建法制的重要理论之一。是在春秋时期,郑国著名政治家子产就主张严明刑法,使“民望而畏之,故鲜死焉”。这可以说是关于实行“重刑”的最早主张。到了战国时期,法家著名代表人物李悝、商鞅和韩非的一系列论著,使“重刑”成为重要的封建法制理论,并在第一个统一华夏的封建国家——秦的法律制度中得到充分体现。本文拟就这方面的问题试作论述。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中传统道德中重视整体利益,崇尚爱国主义;推崇仁爱、和谐;提倡人伦价值,强调道德义务;追求高尚的精神境界,向往理想道德人格等优秀道德精神的分析,阐述了中国传统道德对当前提高每个社会成员的道德素质,加强国民道德教育的意义,在于“德治”与“法治”统一;“言都”与“身教”统一等无不闪烁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道德光辉,必将对当代国民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毛泽东同志历来高度关注人才问题,在人才标准或培养人的规格问题上,他始终坚持“德才兼备”、“红专统一”;指出人才要在认识和改造世界、改造客观和主观世界的统一中成长;强调人的发展是一个主体能动积极的过程,要给学生以学习的主动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