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报道以Pb-Zn合金为阴极材料,在隔膜槽中电化学还原D+-葡萄糖制备山梨糖醇的主要工艺条件.测定了阴极材料、电流密度、溶液pH值、浴温度及添加剂等对电解还原电流效率的影响,为选择合适的工业电解条件提供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2.
报道了自制的疏水性复合电极材料(Ni-PTFE、Zn-PTFE)应用于葡萄糖的电氧化和电还原的研究.实验中分别测定了极化曲线、循环伏安曲线、电极稳定性等电化学特征参数,考察了葡萄糖的初始浓度、槽温和电流密度对葡萄糖电还原的影响以及葡萄糖电氧化过程的电流效率.实验结果表明,Ni-PTFE适用于葡萄糖的电氧化和电还原,其电流效率分别为64%和31%,转化率可达95%和94%.  相似文献   

3.
对不饱和有机酸在铱-铑合金电极上吸附和电化学还原过程的动力学规律和反应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理论上揭示了电极材料的催化活性,以及发生在电极表面的吸附和电化学还原过程的动力学基本规律,确定了其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4.
采用快速阴极动电位扫描方法对Pt-Rh合金电极上氢的吸附过程进行了研究。随着合金当中Rh含量的增加,氢的强键吸附峰值逐渐减少,在W(Rh)=50%-60%合金 已表现为象肩膀一样的平台,而到百分之百的Rh时完全消失。  相似文献   

5.
席夫碱在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还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五种带有不同取代基的水杨醛缩芳胺类席夫碱。并利用循环伏安法研究其分别在0.1mol·L^-1的LiClO4-无水乙醇溶液以及含30%(V:V)无水乙醇的B-R缓冲溶液(pH=7-11)中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席夫碱(-CH-N-)基团在玻碳电极上能够被还原,并且-CH-N-基团的电化学还原是受扩散控制的不可逆过程,取代基对-CH=N-基团的电化学还原有一定的影响,pH增大使CH=N-基团的还原电位负移。推断了-CH=N-基团在玻碳电极上电化学还原的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6.
电还原葡萄糖制山梨糖醇的阴极材料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7.
8.
本文采用多种电化学研究方法探讨了氯盐溶液中 Zn(Ⅱ)离子在汞电极上阴极还原的电极过程动力学和电极反应机理。氯盐溶液中的 Zn(Ⅱ)离子在汞电极上阴极还原的两电荷传递一步完成,电极过程表现为扩散传质步骤控制的可逆电极过程动力学规律。Zn(Ⅱ)离子在氯盐溶液中主要以 ZnCl_3~-络合离子形式存在,ZnCl_3~-放电还原经历转变成 ZnCl_(2?)的前置转化反应。  相似文献   

9.
核黄素在悬汞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循环伏安法和微分电容测定等方法研究了核黄素的悬汞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发现核黄素的氧化还原反应特性与pH值密切相关:在pH〈6的介质中,观察到一对前置波和一对扩散控制的两电子氧化还原波,还原产物RFH2在汞上的 强吸附;在6〈pH〈10的介质中,出现两对分离的单电子氧化还原波;在pH〉10的介质中,仍然出现二对分离的氧化还原波,且前置波重新出现,显示还原产物在汞上的吸附较强。  相似文献   

10.
对不饱和有机酸在铱-铑合金电极上的吸附和电化学还原过程的动力学规律和反应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理论上揭示了电极材料的催化活性,以及发生在电极表面的吸附和电化学还原过程的动力学基本规律.确定了其反应机理.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CO_2的光电化学还原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已有利用SiC粉末进行CO_2光催化还原的报道。本研究首次利用p-SiC膜光阴极还原CO_2,得到较高的CH_3OH产率。1 实验 在导电玻璃上采用水银光敏化CVD法制得微晶p-SiC膜,电极表面用4.6%HF溶液抛  相似文献   

12.
选择硫酸介质,研究了H2O2在Pt在电极上还原的电化学振荡行为,考察了醇、丙酮对振荡行为的影响,并利用热力学观点作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13.
以镍铬合金为基体电极,采用电沉积技术制备了银微粒电极.用扫描电镜表征了基体电极电沉积前后的形貌特征.利用循环伏安技术研究了该银微粒电极对血红蛋白(Hb)的直接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具有立体结构的银微粒对血红蛋白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实现了血红蛋白分子的直接电子转移.在1×10-6 mol·L-1~2×10-5 mol·L-1范围内,Hb氧化峰电流和Hb浓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该银微粒电极制备简单,性能稳定,使用寿命相对较长,可有望用于蛋白质的分析测定和实现Hb在第三代生物传感器的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14.
以镍铬合金为基体电极,采用电沉积技术制备了银微粒电极.用扫描电镜表征了基体电极电沉积前后的形貌特征.利用循环伏安技术研究了该银微粒电极对血红蛋白(Hb)的直接电化学行为.实验结果表明具有立体结构的银微粒对血红蛋白具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实现了血红蛋白分子的直接电子转移.在1×10-6 mol·L-1~2×10-5 mol·L-1范围内,Hb氧化峰电流和Hb浓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该银微粒电极制备简单,性能稳定,使用寿命相对较长,可有望用于蛋白质的分析测定和实现Hb在第三代生物传感器的开发和应用.  相似文献   

15.
研究用激光预处理Ni-Ti合金电极表面的条件以及对电极电化学性能影响的规律,并探讨了激光作用的机理,结果表明,激光处理后的电极应用于色氨酸的。灵敏度提高,稳定性进一步改善。  相似文献   

16.
采用环盘电极实验和交流阻抗技术等研究了HAsO2在硫酸钠溶液(PH=4.0)中在金电极上的阴极还原行为。结果表明,HAsO2可以最终还原为AsH3,整个还原过程可以分为两步:HA2O2还原为金属As的金属As进一步还原成AsH3,在电极上的吸附较强,溶出性能较差。这两步还原过程在阻抗的复数平面图上呈现二个明显的电容弧,利用EQUIVCRT软件对其进行计算机拟合,得到了对应的等效电路以及其中的反应电  相似文献   

17.
本文报道了在灿烂甲酚兰吸附修饰民极和在澳邻苯三酚红内层吸附、灿烂甲酚兰外层修饰铂电极上血红蛋白的电化学还原和氧化过程,首次工报道了修饰层中的澳邻苯三酚红能促进血蛋白的不可逆电化学氧化过程。  相似文献   

18.
手性聚合物薄膜修饰电极用于不对称合成,是八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方法,是电化学不对称合成领域的前沿[1]。日本Abe等人首先使用聚L-缬氨酸修饰的石墨电极对潜手性的链烯、偕二卤代物进行不对称还原[2,3],对潜手性的硫醚进行不对称氧化[4],产物的光学收...  相似文献   

19.
在氩气保护下用悬浮熔炼制备La0.7-xTixMg0.3Ni3.5(x=0.00,0.05,0.10)储氢合金,研究Ti含量对合金电极电化学性能的影响。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合金相主要由LaNi5、LaMg2Ni9和La2Ni3相组成。当x=0.10时,合金中有TiNi3相产生,随着Ti含量的增加,LaNi5、LaMg2Ni9和La2Ni3相的晶胞体积减小。电化学性能测试表明,合金电极最大放电容量分别为370 mAh/g(x=0.00)、331 mAh/g(x=0.05)和252 mAh/g(x=0.10);合金电极循环伏安特性曲线氧化峰电位随着Ti含量的增加而降低,表明Ti的加入使合金电极易于发生氧化反应。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了牛血清白蛋白在裸银电极上的直接电化学行为,在PH=7.0的KH2PO4-K2HPO4缓冲 溶液中,BSA在裸银电极上有一对淮可逆的氧化还原峰,当扫描速度为20mV/s.BSA浓度为1.2*10^&-7mol/L时,峰电位分别为+0.20V和+0.05Vvs.SC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