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从目前巨型城市发展趋势入手,探讨其发展背景及空间演变的动力机制,结合世界巨型城市研究进展,分析、探讨巨型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规律.认为巨型城市与巨型城市区域空间结构演变主要由3个方面构成:一是反极化思维,构建等级异质多中心城市体系;二是实现组团空间和机能空间的有效融合;三是实行交通网络和生态网络的耦合.初步建立生态导向的合理城市空间结构. 相似文献
2.
3.
生态城市中社会生态的分析框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志家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3(Z1):211-216
生态城市的本质是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因此,对生态城市的研究离不开对其社会生态的分析.由于社会是极其复杂的,所以,社会分析的模式也应具有相应的复杂程度.文章以卢曼的社会理论为基础,阐述了生态城市社会生态分析的层次和角度,提出了进行社会分析的一系列因子.这种分析框架在厦门市生态城市概念性规划的研究中得到了初步验证. 相似文献
4.
生态城市是城市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对兰州市的城市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分析,对生态城市建设的必要性进行了探讨,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设生态城市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试论河谷盆地型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模式——以西北地区典型河谷盆地型城市兰州为例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杨永春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7(3):127-133
兰州市是西北干旱地区典型的河谷盆地型城市,分析了兰州市独特的自然条件对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产生的巨大影响以及市域、市区的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模式和物质,最后阐述了河谷盆地型城市土地利用空间结构模式的若干结论。 相似文献
6.
城市空间是一个城市经济、文化、政治等活动赖以进行的基础。本文拟对我国城市空间拓展模式进行探讨,并以兰州市为例解读城市空间拓展模式。 相似文献
7.
国企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工作中的一项重点工作,其中股份合作制改革又是一种重要的形式。它们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重要问题,需要作深入的研究。本文对兰州市属中小企业的股份制改革进行研究,对其目前处于什么状况,存在什么问题,需要采取哪些必要对策,提出了九个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厦门市生态城市建设的空间形态战略规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城市是应用生态学原理和方法来指导城市建设的理想中的21世纪城市发展模式,而空间形态战略规划是生态城市战略规划最直观的也是首要的方面.在对厦门城市空间形态现状进行分析,并在厦门市陆域和临近海域生态适宜性分析和生态功能分区的基础上,提出了多中心和走廊发展相协调发展的空间形态战略规划.厦门空间形态战略规划为促进厦门市生态城市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创建“海湾型生态城市”提供了科学依据,并对我国沿海城市的空间形态战略规划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兰州城市区工程地质分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兰州市最新地质构造、地震研究成果,结合城镇化进程中兰州市区南北山前崩塌、滑坡及泥石流灾害发育,对城市构成严重威胁的现实客观因素.在已有地貌和岩土体类型划分基础上,根据工程地质条件的相似性和差异性,重新进行兰州市区工程地质条件研究,将城区划分为岩(土)体稳定性好、中等及差三个区、六个亚区.其中安宁区迎门滩、七里河区崔家大滩高漫滩岩(土)体稳定性好,工程地质条件好;安宁堡至十里店一带、七里河区职工医院至文化宫一带的Ⅰ、Ⅱ级阶地岩(土)体稳定性中等,工程地质条件较好,这些区域可作为城市区今后重点开发建设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
厦门市城市空间结构分布的自组织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模块,对2002年TM遥感图像的综合分析,以及对厦门市地质地貌、植被、城镇分布和社会经济文化的充分研究,指出了厦门市生态空间结构的自组织特征,厦门市由海岛型城市向海湾型城市演进过程中所遵循的自组织规律及城市规划方向. 相似文献
11.
兰州市土地利用变化及其社会驱动力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典型河谷型大城市兰州市为例,剖析了其1980—2000年20年来土地利用结构、土地利用动态度和土地利用程度的变化情况;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对土地利用变化的社会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河谷地形影响,兰州市城市空间扩展受到限制,20年来土地利用虽然处于发展期,但土地利用类型总的变化速度不大;城市化和工业化、人口增长、经济发展是其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社会驱动力. 相似文献
12.
基于长春市第二次土地调查数据,运用多样化指数、洛伦兹曲线、集中化指数、区域组合类型、区位熵、土地利用程度综合指数以及聚类分析等方法对长春市及各市县(区)土地利用的空间结构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长春市土地利用的多样化指数不高,主城区和其他行政区的土地利用多样化差异很大;耕地的集中化和区位意义突出;整体土地利用程度较... 相似文献
13.
区域城镇空间结构研究是城市科学研究中较活跃、成果较丰富的领域之一。运用社会网络分析(SNA)方法,对北疆区域城镇空间结构进行定量化研究,并提出了强化中心城市、重点发展二级城市、协调行政管理、合理进行区域规划、构建网络型城镇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兰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从兰州市城市土地利用现状入手,通过选择土地投入程度、土地经济产出、土地利用合理程度和土地集约利用发展趋势4个方面的22个评价指标,运用层次分析和德尔菲相结合的方法确定了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在对评价指标进行无量纲化处理后,运用综合评分法确定城市土地利用集约度.结果表明,兰州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逐年提高,处于基本集约利用状态,可挖掘潜力较大;各子系统间发展较协调,有利于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兰州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及其变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军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36(3):67-71
在回顾兰州城市边缘区形成过程的基础上 ,分析了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和土地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提出保护土地资源、控制人口规模、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推动卫星城镇发展是保证兰州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6.
兰州市霾日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1961-2006年的常规气象资料分析了兰州市霾日的气候特征.研究表明20世纪70,80年代兰州市霾日发生较频繁,但整体呈减少趋势,尤其90年代开始大幅下降;兰州的霾日一年内各季均有发生,但主要发生在秋末和冬季,12月份最多,强度最强的霾日也集中在冬季;时次分布上春、夏季8:00出现霾日最多,而秋、冬季14:00最多;一年中霾日数成U型分布,与地表气温呈负相关,气温越低,霾日出现的概率越高;风速小于2m/s和日平均相对湿度低于70%也是霾发生的主要气象条件之一. 相似文献
17.
以兰州市为研究对象,对生态足迹分析法在区域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定量评价中的运用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2004年兰州市的人均本底生态足迹为1.979 65 hm2,生态承载力为0.286 77 hm2,人均本底生态赤字为1.692 88 hm2,叠加旅游生态足迹0.106 218 9 hm2,生态赤字达1.799 1 hm2,其中旅游生态足迹的生态赤字贡献为5.904%,对兰州市生态赤字的贡献不大.但是,旅游者的跨区域流动引起旅游生态足迹的区际转移与交换,且兰州市游客的能源消费以及购物商品中,有一部分是从区外进口,故兰州市游客的旅游生态足迹中有一部分转移至区外. 相似文献
18.
兰州市城区春季大气微生物动态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牛世全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9,35(2):54-57
对兰州市城区春季大气微生物的分布做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区不同的功能区内微生物浓度差异明显,其浓度顺序为交通区>商业区>工业区>居民区>风景区.以自然沉降法计算,CFU值远高于同类报道,大气微生物浓度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日周期性、空间性和降雨效应. 相似文献
19.
兰州市南北两山景观生态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利民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38(2):94-95,99
兰州市是典型的河谷城市,两山夹峙,一水中流,景观生态类型独特,阐述了景观生态学在兰州市景观生态建设中的作用,认为在兰州市生态建设中不仅要遵循生态原则,还要遵循社会和美学原则,通过构建城市居民休憩园地,发展都市农业等措施,来优化人居环境。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武汉城市圈历史发展过程的考察,将该区域空间结构的演变历程依次划分为5个阶段,揭示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的演变规律,认为发展至均衡网络型空间结构是其必然趋势,并指出经济发展、交通诱导以及政策导向等因素是武汉城市圈空间结构演变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