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西方文化研究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最终在90年代形成了文化研究的高潮。结果,新文化的研究旨趣横扫了欧美大部分学术领域,取代了一度占据学术制高点的新社会学研究方法。从研究中可以看出,民族国家的文化不但是继承的、发展变化的还是针对现实问题而创造的。文化的创造性建构也是当今全球化现实的要求。在这一过程中,要求民族国家文化发展道路的选择上具有三个维度的渐进式发展和升华:社团话语、民族国家话语以及世界话语。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全球最为风行、最为时髦的话语。其实质就是重新制造一种不平等的经济与文化的趋势和政治霸权主义。抓住机遇,发展自己,这是当今各个民族国家应对全球化的重要举措。我国民族文化与民族文学建设也应在强势文化语境中寻求新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马曼丽教授在学术上专注国家统一、边疆安全和跨国而居的边疆聚居少数民族等现实问题研究,最早提出了"和平跨居"理论。现代跨国民族已经成为民族生态现象,是一种自然发展现象,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规律。因此,任何国家必须研究跨国民族及其相关问题。无论什么民族、什么制度的国家、什么文化,其最终都应同归于追求"人的安全发展",同归于"人类的发展"以及"全球的和平发展",当然这还会经过很多曲折,但毕竟,以和平民主为主流的全球化时代是一个在矛盾冲突中寻求和谐发展的时代,所以,只有大家"殊途同归"于追求"人的最大发展"而共同努力,世界各民族才能达到和谐共生,因此"殊途同归"是现实可行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4.
2012年11月,在中国文学人类学研究会和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会等团体的协助下,跨学科学术平台“文学人类学与多民族文化研究中心”在广西民族大学成立。中心成立之际举办了题为“多学科视野下的中国多民族文学与文化研究”的学术讨论。中国社科院的汤晓青和四川大学的徐新建教授应邀做了题为《现代学术格局中的民族文学研究》和《创建中国多民族文学研究的理论话语》的演讲。  相似文献   

5.
民族认同是指在多民族国家中,各民族成员在相互交往活动基础上,对我族与他族的确认与接纳。从文化视角而言,民族认同是全球化与多元文化交织的时代脉搏与主题。在多民族国家中,不但要求不同民族要遵从主流的文化价值,同时它也要求彰显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文章在透视多元文化与民族认同关系的基础上,探讨了藏族青少年在文化多样性及差异性背景下的民族认同路径,为实现藏族青少年民族认同包容性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20世纪90年代翻译的"文化转向"后,翻译研究深化了文本的社会性与文化性的发掘。艺术与意识形态,文本与社会现实,文学与权力话语都被认为是翻译研究新的突破口。文章以权力话语为视角,以胡适诗歌翻译活动为例,探讨在特定历史环境中,权力话语对于译者翻译思想及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20世纪90年代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的关键年代,事关改革开放的成败,事关民族文化的未来。90年代给我们研究文化和研究社会转型的方方面面都提供了丰富的素材。90年代是传统与现实的接榫。90年代的影视剧和文化变迁是透视时代政治、经济、人文等诸多方面的一个点,而且是一个重要的点。因为一个时代的文化和反映这个时代的精神面貌的影视剧是一个民族精神品质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8.
苏维埃既是革命年代的阶级话语,也是改革年代的阶层话语.作为前者,它指向了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时期所建立的一种根据地政权.作为后者,它指向了当前居住在城市底层的散工.苏维埃的旧词新意现象要求从概念史的角度梳理作为阶级话语、阶层话语的苏维埃,还原其“气”与“势”的现实本相,透析苏维埃现象背后社会群体的行动与态度.包容性增长与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奋发进取、理性平和、开放包容的社会心态.  相似文献   

9.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是中国共产党初显领导能力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紧紧围绕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完成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来建构话语内容和话语方式,切实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内容与阶级属性、历史使命以及民族文化心理的有机统一,很好地服务于中国共产党革命领导权的实现。从发展的逻辑看,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话语发展有着明确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科尔沁草原的人们》是新中国成立后较早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短篇小说,取材于该小说的电影《草原上的人们》也是较早的民族题材电影,二者均在当代文坛产生了很大反响。从小说到电影,实现了由个人话语到民族国家话语的飞跃。在主题形态上表现出向主流意识形态规范靠拢的倾向,人物形象上则由小说中的固定性格过渡为电影中的成长型人物形象,二者都具有共名的特性。电影与小说相比,更具有民族文化意识,在文化意蕴上表现出脱离主流文化向民间文化回归的背离姿态。  相似文献   

11.
文章通过对近十年来国内有关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文献的统计分析,从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必要性与意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法律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式保护,教育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图书馆、博物馆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他保护方式等六个方面,对近十年来西部民族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做了系统的梳理,并对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研究的趋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今后的研究提供一些理论与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2.
The unawareness of cultural differences makes some English learners frustrated from time to time when they are studying English or reading western literatures.This paper studies some typical cultural gaps between Chinese culture and western cultures and expresses its hope of instructing English learning.  相似文献   

13.
文章依照文化传播论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以近代西方传教士在西藏传教活动的情况为切入口,从藏传佛教和基督教教义差异、西藏社会环境、藏民族的文化心理结构及传教士自身等因素入手,对近代西方诸国在西藏传播基督教受阻的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4.
林语堂的文化思想经历了否定中国文化,"全盘西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糟粕和精华进行批判和倡导并重以及提倡"中西融合"三个发展阶段,从哲学的观点来看,他的文化思想体现了从文化普遍主义发展到文化相对主义并最后超越这二者的文化思想变化轨迹。  相似文献   

15.
对陈序经全盘西化思想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序经一生关心中华民族的复兴与富强 ,在 2 0世纪三四十年代提出了“全盘西化”的主张 ,认为只有全盘否定传统文化 ,全盘移植西方文化 ,中国才能走向现代化。其主张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有着进步意义 ,应予公正评价  相似文献   

16.
吴建晓  单春艳 《科技信息》2013,(25):175-175
全球化(globalization)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便成了世界越来越受关注的话题,随之也引起人们对于另一现象的关注,即文化全球化(cultural globalization)。当前,各界对文化全球化现象和定义也各执一词。本文试图从文化认同的角度解释和剖析何为文化全球化,并明确在文化全球化背景下该如何保持本国文化的独立性。  相似文献   

17.
媒体文化已经成为当代社会的一种主导性文化。对文化与传播理论的译介与研究是西学再次东渐的一波热潮,《西方电视传播理论评析》即是其中的成果之一,该书系统地梳理了西方电视理论的发展历程;公允地分析和评论了西方电视理论的一些主流学派及其代表性观点。但是该书对西方电视传播理论的后现代转向以及美国电视研究中的文化研究取向有所忽视,而这两者是西方电视理论发展中的重要研究范式。《西方电视传播理论评析》一书的意义主要在于为我国的传播与文化研究提供比较与超越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西方现代舞是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经济、科技、文化高度发展的产物.本文通过分析西方现代舞产生的历史及文化背景,以及几位现代舞先驱对现代舞的认识,阐述了西方现代舞具有不断创新、勇于探索的超越精神.而这种精神对于我们当今的舞蹈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杨金华 《科技信息》2012,(15):26-27
翻译研究发生文化转向之后,在西方女性主义影响下,女性主义译者介入翻译,利用译者主体性这一因素,采用多种翻译策略实现翻译实践,参与社会文化活动。尽管女性主义翻译观受到了批判和质疑,但是其对翻译理论与实践的影响和意义是深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