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本文以2005-2013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市场地位对公司商业信用融资的影响,发现市场地位对公司的商业信用规模会产生正向的影响,市场地位越高的公司商业信用规模越大,实证表明市场地位对于所处行业存在激烈竞争和面临融资约束的公司意义更加重大.进一步研究中,发现金融危机后,面临融资约束的公司更乐于凭借较高的市场地位获取商业信用,而无融资约束的公司,市场地位对其商业信用规模的冲击相对较小.本文的研究发现证实了商业信用的市场竞争假说,并且从产业竞争和融资约束两个方面进一步丰富了这一假说的内涵,有助于更全面了解中国金融市场商业信用的存在机理和作用,同时对于如何改善公司的融资环境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2.
以我国2008~2014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面板OLS与系统GMM模型分析发现:公司现金持有具有一阶自回归和均值回复的特征;现金持有向最优水平收敛的部分调整速度为0.533,周期约2年;现金持有调整呈现非对称性,现金持有过度公司的调整速度快于不足的公司。在此基础上检验发现,融资约束导致现金持有调整的速度更快,高管滥用资金的代理行为导致现金持有降低的速度更快,而高管谋求在职消费与构建商业帝国的动机促使超额现金持有,研究结论为公司现金管理与决策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3.
企业商业战略会影响组织信息环境的构建,形成迥异的信息不对称程度,从而波及投资者对于企业持有的现金定价。选取2007~2014年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检验企业商业战略对于现金持有价值的影响以及这种影响在不同的融资约束条件下是否存在差异。研究发现,相对于执行分析型战略的企业,执行进攻型战略的企业的现金持有价值有所降低,而执行防御型战略的企业的现金持有价值有所提高。进一步研究发现,融资约束程度对企业商业战略与现金持有价值之间关系具有调节作用。对于执行进攻型战略的企业而言,随着融资约束程度的加深,其对现金持有价值的负面影响逐渐减弱;而对于执行防御型战略的企业,融资约束程度的加深会加强其对现金持有价值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4.
以2005~2013年民营上市公司为对象,从现金持有能力角度,探讨公司社会负担对财务运营带来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民营上市公司承担的社会负担越多,公司现金持有能力越小,这种影响在经济欠发达和失业率居高的区域表现尤为明显。对公司社会负担减弱企业现金持有能力的机制和机理分析验证了公司社会负担可以影响企业投资能力和意愿,进而得出公司社会负担造成微观经济投资主体行为扭曲,阻碍公司提供经营效益的提高和激励机制的发挥,造成资源配置效率低下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客户关系是企业拥有的一项无形的战略性资源,它会对企业生产营运产生影响,并最终表现在财务绩效上。以中国2001~2013年制造业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客户关系集中度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并检验了存货资源、营销资源以及应收账款资源这三大有形资源的利用效率在客户关系集中度作用于企业财务绩效过程中的中介效应。结果表明,客户关系越集中,重要程度越大,企业的财务绩效水平越高。客户关系集中度对存货资源效率、营销资源效率以及应收账款资源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企业的这三大有形资源效率是客户关系集中度作用于企业财务绩效的一种路径。客户关系集中度对企业财务绩效的影响以及三大有形资源的中介效应在不同财务绩效水平的企业中会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以1998~2007年因为信息披露违规行为被监管层处理的262家A股上市公司及其262家配对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分析了治理结构与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关系。结果表明:上市公司所在地的市场化程度越高、政府干预程度越低、法制及中介发育水平越高,信息披露违规概率越小;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机构持股比例越高、股权集中度越高的上市公司,其信息披露违规概率越小;管理费用比率越低、年度股东大会出席率越高、持有公司股票董事越多的上市公司,其信息披露违规概率越小。  相似文献   

7.
股权和债券是公司融资的两种主要方式,本文从投资者异质信念的视角,分析公司融资选择股权还是债券的影响因素。首先基于Miller(1977)的投资者异质信念模型,从理论上得到预测:投资者信念异质程度越大,公司越倾向于股权融资;投资者情绪越高,公司越倾向于股权融资。最后利用中国上市公司再融资数据,采用二元Probit回归模型对理论预测进行实证检验,实证结论支持理论预测。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国内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频发,引发投资者对于未来债券市场的担忧。本文以2012~2016年沪深两市发行上市的公司债为研究对象,采取了货币资金与(总资产-货币资金)比值和营运资本与(总资产-营运资本)比值度量企业现金资产和流动性资产水平,结合中国债券市场的发展特点,运用双向固定效应回归模型,进行了现金持有、信用等级、债券利差三者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第一,现金持有对公司债券利差的影响与信贷周期关系紧密;第二,发债主体信用评级越高,现金持有水平的提高越能显著降低公司债券利差。  相似文献   

9.
结合"契约代理理论",本文选取2007~2014年690家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应用差分GMM和系统GMM估计方法实证检验社会资本、法律制度环境与银行贷款契约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资本的发展水平越高,银行贷款利率越低,贷款金额越多,贷款期限越长;(2)法律制度环境越好,银行贷款利率越低,贷款金额越多,贷款期限越长;(3)良好的法律制度环境将减弱社会资本对银行贷款契约的正面影响,社会资本和法律制度环境具有相互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基于风险管理视角,使用个体固定效应的面板数据模型实证检验通货膨胀预期如何影响企业商业信用风险管理及其作用机理。实证研究发现,当预期通货膨胀程度较高时,企业会同时通过降低应收账款和增加应付账款方式调整商业信用结构进行风险管理,以达到抵御通货膨胀风险的作用。作用机制检验发现:由于出口企业具有更强能力将通货膨胀风险转移至境外客户,因而企业调整商业信用结构以抵御通货膨胀风险的动机更弱;而改变客户结构因不能分散通货膨胀风险,对通货膨胀预期与商业信用结构调整之间的关系没有显著影响。拓展性检验还发现,当处于社会信任程度越低的地区,企业调整商业信用结构以抵御通货膨胀风险的动机更强。  相似文献   

11.
在考虑顾客退货的情形下,研究由一个资金约束的零售商和一个资金充足的供应商组成的双渠道供应链,其中供应商通过网络直销渠道和零售商向顾客售卖商品。零售商可通过3种融资方式应对资金约束问题:贸易信用、银行贷款以及混合融资(银行贷款和股权融资的混合使用)。分别建立了3种融资方式下的Stackelberg博弈模型,研究了供应商与零售商的最优定价决策,并分析了直销渠道和零售渠道的退货率对最优定价决策的影响;通过算例分析对比了3种融资模式下供应商、零售商以及整个供应链的收益,研究了零售商的最优融资决策,结果表明,零售商的最优融资方式要么是贸易信用,要么是混合融资。具体而言,当混合融资中股权融资比例小于某个阈值时,贸易信用是最优融资方式;反之,则混合融资是最优融资方式。  相似文献   

12.
考虑了中国证券市场的股权分置、企业规模、信息不对称等实际因素,通过对均衡价格中各因素的分析得到了一个波动性模型.实证研究表明,股本规模越小的公司,波动性越大,且股权分置改革将有助降低市场波动性.  相似文献   

13.
基于能源投入的经济增长模型的消费路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在有可再生能源投入的经济模型中消费路径的变化,讨论了效用贴现率、能源再生率和技术水平对消费路径的影响.结果表明,贴现率越小、能源再生率越大或技术水平越高,消费峰值越大,达到峰值的时间越长,消费路径越平缓.并为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一线员工"高柔性、低成本、低风险及环境友好的特点,以员工作为主体要素的人工作业系统(MOS-Manual Operation System)是我国中小制造企业当前采用的主要结构模式。人工作业系统的组织模式及其作业形式对生产系统绩效影响较大。当员工速率为已知常数时,从各工序小组的人数、生产速率的差异性、工序间是否相互支援的角度对作业模式进行分类,并分别计算其计划期内的产出速率及总人工成本,算例表明生产线需要的多技能人数越多,生产效率越高,但成本也越高。当员工速率服从正态分布时,采用witness仿真的方法得到的结论是生产率的波动性越低、各工序小组人数越多,生产效率越高。上述结论可为生产实践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因具有较多的相似之处,普通可转债和分离交易可转债通常被归为同一门类,但对发行公司而言,它们却是两种明显不同的融资工具。本文运用单变量分析和二项log it回归分析对中国上市公司普通可转债和分离交易可转债的融资选择进行研究后发现,普通可转债发行公司和分离交易可转债发行公司在财务特征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分离交易可转债发行公司的净资产和长期负债比率较高;宏观经济周期、公司财务特征和股权结构对发行公司可转债融资选择有显著的影响。当宏观经济上行时,规模越大、长期负债比率越高、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越高的公司越倾向于选择分离交易可转债。  相似文献   

16.
双边不完全信息下的供应链信用期激励机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提出协调供应链的新机制------信用期激励机制;阐明信用期激励机制的融资作用及外部性特点. 当零售商面临资金约束时,制造商通过提供基于采购量的交易信用向零售商融资,进而实现供应链的协调. 在多产品背景下,信用期激励机制还体现出正外部性特点,即某一产品的信用期政策能够增加其他产品的采购量和其他产品制造商的利润.在关于零售商的资金约束与制造商的资金成本存在双边不完全信息时,通过双边拍卖模型给出了均衡的信用期长度与双方市场势力及信息结构的关系.数值算例验证了文章结论.  相似文献   

17.
当中小企业面临资金约束,越来越多的核心企业承担起投资者角色.考虑生产商向资金约束零售商提供贸易信用、供应链金融等内部融资,零售商也可选择互联网金融等外部融资,且所有融资模式均受投资失败风险影响,本文探究生产商最优投资策略.首先建立优化博弈模型依次分析企业融资运营决策;进而分析投资成功率、风险分担率、零售商初始资金等关键参数影响;最后,分析生产商和零售商最优融资模式选择策略及双方博弈均衡策略,以及生产商冲突应对策略.研究表明:贸易信用融资是生产商最优融资提供策略;不同资金量零售商融资模式选择策略不同;当零售商不选择贸易信用融资时,博弈均衡下融资模式可能对生产商不利;本文提出一类可变参数风险分担机制,以改进传统常数风险分担机制的不足:生产商可根据零售商所持资金合理调整风险担保比例,以改变融资均衡.这有助于同时实现生产商、零售商、商业银行三方共赢.本研究为生产商合理开展中小企业投资运营提供了策略支持.  相似文献   

18.
根据委托代理理论,高管"抑制"措施能够缓解高管"趋利避害"行为,从而提升公司创新绩效。然而,来自中国A股的数据表明:对现阶段中国上市公司而言,高管"抑制"措施尚未发挥应有效用。具体地,本文首先考察了高管"抑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股权集中度越高、高管薪酬越高、独立董事规模越大越不利于公司创新绩效的提升,而女性高管规模扩大能提高公司创新绩效。另外,本文还考察了不同产权性质下,高管"抑制"对创新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国有上市公司不同的是,非国有上市公司的独立董事规模对创新绩效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9.
贸易信用融资和银行外部融资是两种常用的供应链金融模式.基于零售商的异质性,构建了核心企业主导的贸易信用融资模型,探讨了零售商异质性如何影响核心企业对供应链金融模式的选择.结果表明,核心企业的贸易信用分配最优决策存在且唯一,受零售商市场需求和初始资本异质性的影响;在参数满足一定条件时,核心企业会优先放贷给市场需求大而资金最缺乏的零售商,可能拒绝部分零售商贷款.对比核心企业回购担保的银行外部融资情形发现,如果外部融资成本没有绝对优势或绝对劣势,则当零售商市场需求或初始资本的异质性程度较大时,核心企业优先选择贸易信用融资模式向零售商贷款;当零售商初始资本的异质性程度较小时,核心企业优先选择为零售商的银行贷款进行担保.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中国某区域性商业银行185个小型建筑企业的贷款客户为样本,将熵值法权重、CRITIC法权重和方差齐性检验法权重进行组合,通过构建非线性目标规划函数反推出单一赋权方法的组合系数,构建了显著区分违约和非违约客户的小型建筑企业信用评价模型.通过ROC曲线原理,对不同赋权模型的结果进行违约判别能力的检验.本文的创新与特色:一是通过组合赋权得到的信用得分的组内平方和越小、组间平方和越大、那么违约与非违约客户差异越显著的思路建立非线性目标规划模型,通过目标函数最大反推出单一赋权权重的组合系数,保证组合权重的大小能够显著区分客户的违约状态.解决了信用风险评价中组合权重的大小必须对违约状态有显著鉴别能力的难题,避免了现有研究的信用评分模型由于忽略指标权重区分违约状态的能力、导致出现越是可能违约的客户、信用得分反而越高的不合理现象,开拓了信用风险评价指标赋权的新思路.二是根据违约样本均值偏离全部样本均值程度越大、这个指标区分违约状态能力越强、权重越大的思路对指标进行赋权,通过方差齐性检验F值刻画指标的权重,使指标权重的大小反映指标鉴别违约状态能力的大小,改变了现有研究的指标客观赋权方法与违约状态鉴别能力无关的弊端.实证结果表明,与单一赋权结果相比,组合赋权模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83.33%和95.95%,对客户的违约判别能力更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