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ADAMS/View,建立了考虑悬架运动学特性的非线性因素的1/4汽车悬架模型,并运用ADAMS/Hydraulic模块,建立了考虑液压元件的非线性特性的液压伺服控制系统,设计了液压伺服控制的主动悬架。以模拟路面和阶跃输入作为激励,采用PID反馈控制,且与被动悬架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设计控制的主动悬架,其车身垂直加速度、悬架变形和车轮动载荷都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2.
罗虹  陈星  邓兆祥  来飞  马英 《系统仿真学报》2012,24(7):1537-1542
将直线电机的直接推力控制方法运用于主动悬架控制系统,分别设计了主动悬架最优控制器和直线电机直接推力控制器,两个控制器结合成为主动悬架的电磁作动器控制系统。建立了1/4汽车主动悬架模型,利用Matlab/Simulink进行仿真,结果表明直线电机作动器能根据车身的振动主动输出相应的电磁力,因此直线电机直接推力控制运用于主动悬架控制系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汽车主动悬架系统的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侯志祥  申群太  吴义虎 《系统仿真学报》2004,16(9):2107-2108,2111
建立了汽车1/4主动悬架物理模型,提出了一种主动悬架系统的单神经元自适应PID控制方法。以阶跃函数模拟路面输入,对汽车主动悬架系统进行计算机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控制的主动悬架,汽车车身振动位移小,鲁棒性较高。  相似文献   

4.
应用汽车行驶动力学理论,以1/2汽车悬架模型为研究对象,建立四自由度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动力学方程和空间状态方程,设计了半主动悬架线性二次型最优控制器及控制算法,提出了汽车振动速度分段式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最优控制策略。在SIMULINK软件中建立悬架仿真模型,仿真分析磁流变半主动悬架最优控制效果,仿真结果表明,汽车磁流变半主动悬架应用最优控制算法和分段控制策略可以降低车身垂向振动加速度和车身俯仰角加速度,提高了悬架平顺性。  相似文献   

5.
主动悬架单神经元模糊PID控制策略与仿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ADAMS/view下建立了1/4车辆主动悬架机械模型,在此基础上生成了车辆主动悬架系统的动力学方程.提出了将单神经元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策略用于对主动悬架的控制,完成了参数的在线自整定,使系统具有较好的自适应和鲁棒性能.利用ADAMS与MATLAB联合仿真结果表明,采用自适应模糊PID控制策略是可行的,与被动悬架和广泛应用的LQG控制相比有效地降低了车身加速度,提高了悬架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6.
为了提高汽车的运行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以磁流变减振器为控制对象,提出了采用自适应神经网络相对控制方法的半主动悬架系统。在试验测试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数据拟合得到磁流变减振器阻尼力的非线性Bingham模型,建立了基于该磁流变减振器的半主动悬架模型,并用该模型进行了自适应神经网络相对控制方法的研究。以模拟道路谱作为输入,以车身俯仰角加速度和车辆悬架前、后侧弹簧的垂向变形量之差作为控制量,把车身质心垂向加速度、前后悬架动行程作为评价指标来进行仿真研究。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半主动悬架与被动悬架相比,其平顺性与稳定性均得到了良好的改善,且对运行工况的改变有一定的适应性,对系统参数摄动也具有很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7.
肖平  高洪  时培成 《系统仿真学报》2012,24(12):2484-2488
为了快速有效地验证主动悬架的控制算法,提出了一种主动悬架硬件在回路实时仿真平台。在Matlab/Simulink中建立了主动悬架的动力学模型、作动器模型,以S3CEEBO芯片为中央处理器,设计了主动悬架实际控制器,在此基础上搭建了该硬件在回路实时仿真平台。针对某款汽车运用不同的控制算法进行了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该硬件在回路仿真平台可以对主动悬架的各种控制算法的执行效果进行验证。  相似文献   

8.
陈益 《系统仿真学报》2005,17(Z2):19-22
针对汽车半主动悬架实时控制过程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离线学习和在线学习相结合的多项式函数监督PID控制方法.在离线学习过程中,遗传算法生成表示PID三个参数(Kp, Ki, Kd)与评价被控对象的评价指标关系的多项式监督函数.在线控制过程中,监督函数监督被控对象的状态,并在其评价指标超标时对PID控制器的参数进行及时调整.以1/4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为控制对象,使用MATLAB/Simulink进行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这种离线学习与在线调整相结合的PID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悬架系统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9.
基于免疫算法,提出了一种模糊控制器的优化设计方法,优化模糊控制器的论域和模糊子集的隶属函数参数,并将其用于1/4汽车主动悬架的模糊控制器的设计中。仿真结果表明:使用该方法优化设计的模糊控制器控制汽车的主动悬架系统,汽车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均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0.
基于遗传算法的多项式监督PID控制仿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实时控制过程提出一种基于遗传算法的多项式函数监督PID控制。在离线学习过程中,遗传算法生成表示PID三个参数(Kp, Ki, Kd)与评价被控对象的评价指标关系的多项式监督函数。在线控制过程中,监督函数监督被控对象的状态,并在其评价指标超标时对PID控制器的参数进行及时调整。以1/4汽车半主动悬架系统为控制对象的仿真实验表明这种离线学习与在线调整相结合的PID控制方法能够有效改善悬架系统的平顺性。  相似文献   

11.
针对目前电液伺服主动悬架所存在的诸如结构相对复杂、可靠性低等不足,提出了一种基于PBW功率电传技术的EHA(Electro-Hydrostatic Actuator)汽车主动悬架结构.在分析该作动器原理和汽车悬架结构的基础上,利用键图理论分别建立了控制电机、液压元件、EHA作动器及1/4汽车EHA主动悬架的键图模型.采用模糊控制算法和MATLAB工具,对EHA主动悬架进行了仿真计算.并对所研制EHA主动悬架样机模型进行了性能试验.仿真和试验结果表明,所建立的EHA主动悬架的模型是正确的,同时对降低汽车振动、提高汽车行驶平顺性和安全性具有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来飞  邓兆祥  董红亮 《系统仿真学报》2008,20(20):5695-5699
利用ADAMS软件建立了整车悬架及转向机械模型,考虑了悬架的几,阿特性,结合变论城模糊控制方法,设计了主动悬架变论域模糊控制器,同时考虑了作动器的延时特性,通过matlab/simulink联合仿真,并与被动悬架模型进行了对比,得出所设计的模糊控制器对汽车的平顺性有较大改善.  相似文献   

13.
车辆悬架系统数学模型改进及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利用坐标变换的方式建立了车辆悬架系统模型,把工程中常用的加速度信号作为模型的输入,不仅提高了模型的计算精度,而且更加具有实用性。选取典型路面,通过实际测量的方式获取前、后桥的加速度信号,对多个方案进行优化仿真,得到了合理的悬架匹配方案。相关的模型及研究方法为悬架系统的合理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为今后车辆进一步仿真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4.
朱颖合  薛凌云  黄伟 《系统仿真学报》2011,23(12):2732-2737
实际工业过程往往是非线性、时变性、其结构参数不确定的系统。提出一种基于自组织调整因子的模糊PID控制器:采用归一化加速度参量来反映系统响应的快慢,引入变论域思想,构建模糊PID控制器的自组织调整机构。该机构根据系统输入输出误差,以归一化加速度参量在线辨识系统运行的不同阶段,动态调整模糊PID控制器的量化因子和比例因子,以改变模糊PID控制器输入输出变量与模糊子集的映射关系,使论域产生伸缩变化,以调节控制器的微分、积分控制作用。仿真结果表明:该自适应模糊PID控制器具有较大的动态调节范围,其动静态性能、鲁棒性、抗干扰能力均优于PID和常规模糊PID控制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满足汽车的驾驶平顺性要求,利用PID控制方法对嵌入磁流变阻尼器的六自由度1/2汽车模型进行振动控制分析。利用迭代线性矩阵不等式(ILMI)算法的求解优势,确定PID控制器的控制参数。大量的仿真结果表明采用磁流变阻尼器的半主动控制悬架系统有效地改善了汽车驾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  相似文献   

16.
曹友强  罗虹  董红亮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23):5459-5462
为了分析汽车主动悬架最优控制性能函数中加权系数的影响,对某轿车建立了整车七自由度动力学模型,设计了基于随机最优控制策略的状态反馈控制器。通过ADAMS&MATLAB\simlllink联合仿真,探讨了性能函数加权系数对悬架控制力的最大幅值及悬架性能的影响,得到了该轿车性能函数中加权系数的变化与主动悬架最优控制力的最大幅值及悬架性能的关系.这为主动悬架最优控制性能函数加权系数的确定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7.
基于遗传算法的主动悬架模糊控制器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建华  李幼德  李静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18):4178-4181
应用模糊逻辑控制理论,进行了车辆主动悬架模糊控制器的设计,并利用遗传算法对模糊控制的控制规则进行了优化。利用Matlab/Simulink对主动悬架系统进行了仿真,并与传统的被动悬架和用LQG控制的主动悬架进行了性能比较和分析,仿真结果表明具有模糊控制器的主动悬架能够有效提高车辆的平顺性和操纵稳定性,且具有较好的适应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18.
汽车非线性悬架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文中详细研究了非线性弹簧汽车悬架系统的动态特性,主要从理论上分析了变刚度弹簧代替定常刚度弹簧后悬架的动态特性,探讨了用小参数动法研究分析非线性系统响应特性的有效性;同时将结果与数值仿真研究结果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用小参数摄动法可以得到系统周期激励了响应的近似解析解,为分析悬架系统动态性提供了一有效的方法,同时也为悬架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建立7自由度整车主动悬架系统模型,并设计H_∞控制器。在此基础上,选取特征量,划分三种不同的值域,经过关联函数计算,建立其H_∞可拓控制器;在不同方案下以经典域和可拓域为博弈双方构造博弈矩阵,获得值域划分纳什平衡点,采用模糊控制规则动态整定可拓域和经典域边界,优化悬架H_∞可拓控制系统的控制性能。最后利用MATLAB/Simulink软件进行仿真,并对其仿真结果进行比较.仿真结果表明,H_∞可拓控制较H_∞控制能更好地改善主动悬架性能,而通过值域博弈的H_∞可拓控制器进一步提高了悬架系统的控制性能。  相似文献   

20.
电动轮车辆轮内主动减振系统设计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英  邓兆祥  谢丹 《系统仿真学报》2014,(11):2770-2778
提出在轮毂电机与车轴之间安装直线电机的电动轮结构,建立带轮内主动减振系统的11自由度电动轮车辆动力学模型,利用最优控制理论以车身垂向加速度、俯仰角加速度、侧倾角加速度、车辆主悬架动行程和车轮相对动载荷五参数均方根值加权平方和的积分值最小为优化目标,以轮毂电机与车轮垂向相对最大位移10 mm为约束条件,对轮内主动减振系统的控制器进行设计。结果表明,与轮毂电机刚性连接车轮的电动轮车辆模型相比,有轮内主动减振系统的电动轮车辆模型既可满足对车轮内部空间对轮毂电机垂向相对位移要求,又使车辆平顺性轮胎接地性能有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