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红霉素链霉菌为出发菌株进行诱变、选育高产菌株.探讨了氯化锂、紫外、微波3种诱变方式对红霉素链霉菌的影响,根据后代的存活率和突变率选定合适的诱变条件.结果表明,将这3种诱变方式结合起来可获得较高的正突变率,达到了40.6%.筛选得到诱变菌株W-12,该菌株效价比初始菌株提高了11%,达到了良好的筛选效果.  相似文献   

2.
为了获得乳酸的高产菌株,以实验室前期筛选获得的产乳酸芽孢杆菌Z-3-1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诱变来选育乳酸高产菌株,紫外线诱变条件为30 W紫外灯,30 cm辐照距离,诱变时间为150 s.采用溶钙圈法对诱变后的菌株进行初步筛选,得到在MRS-CaCO3培养基上产生透明圈直径较大的菌株19株.通过对菌株的发酵液进行乳酸...  相似文献   

3.
为构建遗传背景差异较大、解钾性能稳定提高的候选菌库,选用课题组分离的蜡样芽孢杆菌L18(Bacillus cereus,KF494191) 为出发菌株,对其分别进行亚硝基胍(NTG)和紫外(UV)诱变处理,经四苯硼钠-季铵盐显色初筛,摇瓶发酵复筛,获得42株解钾能力显著增强的突变株,其中:诱变株L18-NTG-151和L18-UV-68发酵液钾质量浓度分别为126.74,121.69 mg/L,与出发菌株相比分别提高了63.64%和57.12%.结果表明亚硝基胍和紫外线诱变处理能显著提高蜡样芽胞杆菌的解钾能力.  相似文献   

4.
采用微波对Vc二步发酵伴生菌苏云金芽孢杆菌进行照射,然后将其涂布到含有15mg/mL吖啶橙的平板中。经过微波和吖啶橙的复合诱变作用,筛选到一株高效伴生菌F328。在pH6.8的发酵培养基中与氧化葡萄糖酸杆菌混合发酵,糖酸转化率提高了7.77%,达到91.55%,2-酮基-L-古龙酸的质量浓度达到90.2mg/mL。菌株F328经过连续传代5次,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5.
微波诱变选育红色素高产菌株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红色素产生菌W0为出发菌株,通过微波诱变、微波和紫外复合诱变,得到3株产红色素较高的生产菌W1,W2,W3,结果表明,复合诱变比单一因子诱变的效果好,复合诱变筛选到的W3产生红色素的色价由1.073提高到1.748,提高了63%.遗传稳定性实验表明,3株突变株的产红色素的性能较稳定.  相似文献   

6.
李淑彬  王军  钟英长 《广西科学》2003,10(2):135-138
对抗真菌抗生紊Terreicacid—179M(简称179M)产生菌黄柄曲霉(Aspergillus flavipes)进行紫外线、亚硝基胍、紫外线加亚硝基服多轮复合诱变,以对自身次生代谢产物抗性作为筛选策略,选育到对自身抗生素抗性提高且发酵相对效价提高到383%的高产菌株。菌落形态观察发现在SabauraMd(SBD)培养基上产孢子丰富且形成黄色孢子和黄色菌丝的179M产量较高。179M最佳发酵温度为28℃,培养基最适起始pH值为6。  相似文献   

7.
高产纤维素酶菌株的诱变选育研究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利用紫外线、亚硝酸及紫外线一亚硝酸复合诱变绿色木霉菌株,选育出菌落小、透明纤维素水解圈大的高产纤维素酶变异菌株.用DNS法测定该变异菌株.结果表明,其纤维素酶活性比出发菌株明显提高.且产酶性能稳定。  相似文献   

8.
以秦巴山区黑木耳主要栽培菌株为材料,采用不同紫外照射时间和温度梯度筛选高温黑木耳品种。结果表明,黑木耳原生质体紫外诱变的最佳时间为120180 s,再生菌落的致死率为64%180 s,再生菌落的致死率为64%82%,通过40℃高温初步筛选得到适合秦巴山区栽培的黑木耳菌株YBZ4。  相似文献   

9.
β-甘露聚糖酶菌株的复合诱变选育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离子注入和紫外线复合诱变,筛选到了一株产β-甘露聚糖酶的优良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M-66,作者采用“系统全面反馈实验优化技术”优化了发酵条件,并使其发酵液酶活从出发菌株M-1的37.03U/mL提高到优化后的150.12U/mL。  相似文献   

10.
大麻脱胶高酶活菌株的诱变选育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原始菌株Bacillus sp.No.46经紫外诱变后,挑取76株进行摇瓶初,复筛,复得10株诱变株,果胶酶酶活高于原菌株20%-30%,聚半乳糖醛酸酸酶活提高35%-70%,连续液大麻脱胶试验残胶率低于10%,脱胶后大麻纤维特数可达19-11,脱胶后酶活酶活损失约20%,脱胶酶液至少可用2次以上。  相似文献   

11.
紫外诱变原生质体选育碱性蛋白酶高产菌株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地衣状芽孢杆菌53-A6为出发菌株,考察了各种因素对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影响,在原生质体形成和再生的最佳条件下制备原生质体,53-A6菌原生质体形成率和再生率分别达99.7%和30.9%,通过光学显微镜和电镜技术,观察了原生质体形成再生和原生质体聚集现象。  相似文献   

12.
DS 9701菌株的紫外诱变及PHB解聚酶高产菌株的筛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青霉(Penicillium.sp)DS 9701为出发菌株,通过紫外线诱变分生孢子,采用透明圈初筛和摇瓶培养复筛的方法,获得一突变株,编号DS 9701-M 09.该突变株的PHB解聚酶活力是原始菌株的2.3倍,经传代培养,该菌株的PHB解聚酶高产特性稳定遗传.  相似文献   

13.
采用紫外照射的方法对铜绿假单胞菌菌株进行诱变,从中筛选出一株优势正突变菌菌株B2,并对其形态,生长条件及产鼠李糖脂能力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相对于亲本B0,菌株B2产鼠李糖脂产量大幅度增高,从0.82 g/L增加到2.71 g/L。菌株形态为杆状菌。最佳生长条件为:温度为30℃,甘油30 g/L,酵母膏2 g/L,微量元素5 m L/L。研究结果表明从重金属含量高的制革污泥中筛选得到的铜绿假单胞菌经紫外诱变后可显著提高产鼠李糖脂产量,并进一步确定诱变后的菌株产鼠李糖脂的最佳发酵条件,为鼠李糖脂的量产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从市售豆豉和保藏的固体发酵产纳豆激酶(NK)高活性的菌株中,筛选出5株诱变育种出发菌株.经紫外-亚硝基胍-Co60复合诱变后,获得5株液体发酵产NK高活性的菌株LJJ-1-13-12-4、PXDBJ-13-9-7-18、DNS-17-3-15-7、CBL-2-7-10-6和L-5-8-15,其产NK活性,分别为1 846.15、1 956.48、2 184.32、1 865.38和2 095.23 U/mL,分别是诱变前出发菌株的1.62、1.81、1.98、1.61和1.62倍.高产纳豆激酶菌株的选育为纳豆激酶液体发酵的进一步工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获得更高拮抗活性的菌株,以对大豆根腐病病原菌具有较强拮抗作用的Bacillus subtilis8-32为实验材料,采用紫外线诱变方法选育具有更高拮抗活性菌株.紫外诱变条件为30 W紫外线,15 cm辐射距离,诱变时间4 min.结果表明,经初筛和复筛,从诱变后菌落形态差异显著的100个菌株中,筛选得到3株(YB-1,YB-2和YB-3)拮抗活性明显增强的菌株,其拮抗活性与对照相比分别提高了50%,55%和50%,并且传代培养10次后其活性保持不变,说明诱变菌株YB-1,YB-2和YB-3遗传性状稳定.  相似文献   

16.
紫外、微波诱变黄孢原毛平革菌菌株的筛选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黄孢原毛平革菌孢子悬浮液进行了紫外和微波诱变,并将筛选出的优势菌PU-69和PM-57与未经诱变的菌作对比实验.结果显示紫外诱变的PU-69,Lip酶活力提高了1.29倍,Mnp1.27倍,Lac1.31倍.微波诱变的PM-57,Lip酶活力提高了1.34倍,Mnp1.33倍,Lac1.3倍.微波诱变菌株的产酶能力略高于紫外诱变,其操作也更为简单.  相似文献   

17.
紫外诱变球孢白僵菌选育几丁质酶高产菌株方法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实验利用紫外线对白僵菌进行诱变,比较了不同诱变剂量对白僵菌产几丁质酶的影响,从而筛选出几丁质酶高产菌株.  相似文献   

18.
以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Licheniformis)53号菌为出53-G38-6,产酶活的最佳条件下制备原生质体,并对原生质体进行了多次诱变处理,从大量突变株进行筛选最终获得了高产、稳定、耐热的碱性蛋白酶产生菌53-G38-K6,产酶活力由1104U/ml提高到22080U/ml。  相似文献   

19.
采用紫外照射的方法对造纸废水中5株苯酚降解菌进行诱变,从中筛选出一株优势正突变菌株ph-3UV,并对其形态、生长条件及降酚能力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菌株ph-3UV为革兰氏阳性菌,短杆状、生芽孢;在唯一碳源培养基和造纸废水中,菌株ph-3UV苯酚去除率分别为51.9%、52.6%,与出发菌ph-3相比,分别提高了11.2%、9.9%;由正交试验可知:温度是影响菌株ph-3UV生长最主要的因素,pH、C/N、盐浓度的影响接近,且明显小于温度的影响;得到菌株ph-3UV最佳生长条件:温度30℃、pH6、C/N6、NaCl浓度3g/L.这一实验结果为造纸含酚废水处理设计参数的确定提供了较为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20.
物理化学诱变选育冠菌素高产菌株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冠菌素是一种能够引起大豆叶片黄萎病的致病因子.它作为茉莉酸类物质的结构类似物在植物抵抗各种环境胁迫中起着重要作用.但是目前冠菌素产量比较低,这就限制了冠菌素生理作用的广泛研究.本试验通过紫外、亚硝基胍结合诱变选育冠菌素高产突变体,得到的突变体冠菌素产量是出发菌株的1.8倍,命名为M-18.该菌株在18℃下发酵生产冠菌素,产量大幅度提高,发酵周期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