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国彦 《科技信息》2007,(5):220-221
目前研究各种客运方式在综合交通中的分担问题主要是从影响交通选择的微观因素出发,通过建立效用模型来分析交通分担率。这种方法的一个重要缺陷是忽视了交通运输方式与宏观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发展模式。特别就我国目前交通体系而言,交通分担不仅受到运输市场不同运输方式相互竞争的影响,更应该受到经济发展阶段、产业结构调整、人口发展和分布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本文主要从影响客运交通方式的宏观因素出发,通过重新构造影响变量,利用计量经济的分析方法,构建客运交通方式的分担模型,并对未来提升我国航空客运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2.
高效的公路交通运输体系是实现河南省物流低碳化和可持续发展的关键.除考虑人口规模和人均GDP因素外,引入等级公路线路里程、民用车辆拥有量、货客运总周转量等公路发展主要因素,结合改进的STIRPAT模型,通过构建面板数据矩阵,并采用个体随机效应模型分析2006-2016年河南省公路发展因素对区域碳排放强度的影响.结果发现,近十年河南省等级以上公路线路里程和货客运总周转量对本区域碳排放强度有正向影响效应,而人口数量、人均GDP和民用车辆拥有量对本区域的碳排放强度有负向影响效应;其中,人均GDP是影响效应最为显著的因素,货客运总周转量是推高区域碳排放强度效应最为显著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首先应用Logit分离模型得出城市间不同交通方式 (包括铁路和公路 )的客流量 ,在此基础上 ,提出了一个铁路客流量在不同旅客列车之间的均衡分配模型 .然后用灵敏度分析方法分析了票价因素对于不同旅客列车客流量变化的影响关系 .最后用一个实际例子 ,来说明灵敏度分析方法在多模式运输条件下的应用 ,即如何得出不同交通方式竞争条件下 ,铁路客运中不同旅客列车的旅客票价与其客流量之间的相互关系 .  相似文献   

4.
针对高峰时段城市轨道交通线路过饱和客流的运输效率问题,基于地铁线路的网络拓扑结构与客流需求矩阵,建立了以客运周转量最大为目标的城市轨道交通线网限流的多智能体仿真模型。该模型以Anylogic软件为建模基础,通过构建列车类、线路类、路网类、乘客类等4类智能体,实现了乘车限流、站台限流和闸机限流等客流控制手段,提出了针对单线多站地铁线路的全线协调的客流控制策略。规模为23个车站、122 933对OD(起讫点)的某条地铁线路的客流控制实验结果表明,限流提升了1.01%的总客运周转量。  相似文献   

5.
随着居民出行需求的多样化,从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出发,构造了交通方式对城市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模型,确定交通方式对城市可持续发展各方面的影响指标,如城市GDP增长、房地产开发、服务行业发展等,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各交通方式影响城市发展的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结合了评价结果,以城市可持续发展最大效率为目标,以城市交通需求、道路系统容量、环境容量等因素为约束条件建立了交通方式结构优化模型,并以苏州市为例,提出促进其发展的合理客运交通方式结构。  相似文献   

6.
研究运营企业效益最大化和社会总成本最小化2个不同目标条件下城际铁路开行频率的优化,建立双层规划模型,上层分别以铁路企业效益最大化和社会总成本最小化为目标,下层以开行方案作为变量、以用户均衡理论建立模型,利用模拟退火算法得出城际运输通道中不同交通方式的分担率,并求出不同等级城际列车的客流量及开行频率.通过算例进行验证,对比和分析了2种目标下的城际列车开行频率方案,为城际通道客运优化管理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
任民  赵娟  任俊桦 《科技资讯》2014,12(16):234-235
从投入产出角度,以各种运输方式为决策单元,以各种运输方式的劳动力、固定资产净现值为投入,各种运输方式完成的客运量、货运量、客运周转量、货运周转量为产出,利用数据包络分析(DEA)方法对各种运输方式运营的相对有效性予以评价,分析不同运输方式存在的差距,为运营不相对有效的决策单元提供改进运营的管理信息。通过对2012年我国不同运输方式运营相对有效性进行评价表明,水运、民航和管道运输方式的运营是(DEA)相对有效的,公路运输方式运营是弱(DEA)有效的,铁路运输方式是非(DEA)有效的。铁路运营非有效的原因是人员结构庞杂,近年来大规模投资效益还未充分发挥,以及铁路缺乏内部竞争机制和对外经营的灵活性。  相似文献   

8.
为优化经济圈内客运多方式交通网络结构,建立了交通方式分担与交通分配组合模型,研究经济圈内多方式交通网络均衡时乘客的交通方式选择问题.考虑出行时间、出行费用、舒适度等影响乘客出行方式选择的因素,分析了铁路和公路2种存在主要竞争关系的出行方式的广义出行费用.结合我国经济圈内城际客运出行特征,给出了经济圈内多方式交通网络均衡条件,构建了与该均衡条件等价的变分不等式模型,设计了求解该模型的精简对角化算法.最后结合长江三角洲经济圈,应用该模型预测乘客选择铁路和公路出行方式的比例.结果表明,模型和求解算法有效,能够从用户最优的角度为合理配置经济圈内多种交通方式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9.
城市客运走廊公交行车间隔协调优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协调城市客运走廊公交线路运输能力,提出了一种公交线路协调调度模式,建立了以客运走廊运输服务效率最大化为目标、以公交基础设施通行能力限制和客运服务水平条件为约束的公交行车间隔优化模型.原问题转化为组合优化问题后,采用遗传算法进行求解.案例应用结果表明该方法有利于集约化配置客运走廊公交运能资源.  相似文献   

10.
为确定城市综合客运枢纽各交通方式的分担率,以RP/SP数据为基础,引入随机效用理论,考虑时间、费用、出行目的和收入4种因素对方式选择的影响,构建了综合客运枢纽内多方式两两交叉换乘分担率模型,并应用于深圳福田客运枢纽。应用结果表明:公交与地铁等公共交通方式分担了将近80%的客流,周末出租车分担率显著高出工作日;模型能够更有效地计算枢纽内一种交通方式换乘某一特定交通方式的选择概率,并计算枢纽内各运输方式的换乘分担率,为城市综合客运枢纽的规划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1.
高速客运通道上多种运输方式的分担率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预测高速铁路建成后高速客运通道上各种运输方式的分担率,优化高速客运的资源配置,面向具有高速出行需求的乘客实施SP(Stated Preference)问卷调查,利用调查数据构建Logit模型,分析高速客运通道上各种运输方式的分担率.针对高速铁路和民航的出行耗时、票价和发班频率等参数进行敏感性分析,得出高速客运需求对两种运输方式各种属性的敏感程度.基于竞合博弈模式提出哈-大高速客运通道上高速客运服务商应该采取的运营策略,以实现该通道上高速客运资源配置的整体优化.  相似文献   

12.
城市轨道交通起讫点间路径客流分配直接影响各条线路断面客流量的大小,进行科学精准的网络客流分配是实施客流统计分析、客流预测、运输计划编制、客运组织等工作的重要基础。基于城市轨道交通客流在轨道交通线网内的时空分布是充分可观控的理论,辨析影响客流随机概率分配的主要因素,建立网络模型架构,基于随机效用理论优化乘客出行的微观路径选择行为和决策过程,将客流随机分配模型中的有效路径效益值函数优化为分段函数。通过对结果进行路径分配比例验证及分线断面客流量验证,说明优化方法达到预期目标,为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系统化的城市轨道交通清分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综合客运通道设计的双层规划模型及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了综合客运通道的网络结构,分析了通道内旅客出行的广义费用函数,将运输成本、安全性、舒适性等服务属性作为出行阻抗的度量因素,以添加新的旅客运输方式为手段来优化旅客运输网络,设计了综合客运通道离散型网络优化设计问题的双层规划模型,上层模型以网络容纳的OD需求量最大为目标,下层模型为用户平衡问题.采用分支定界法对模型进行求解,并通过算例证明了模型的有效性.根据结果比较各方案的单位投资额所引起的网络容纳OD需求增加量,进一步从投资效率角度解释了方案的优劣,分析表明,该模型和算法能够得到综合客运通道网络优化设计的最优投资方案,为建设决策部门提供定量的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4.
城市客运交通结构是关系城市交通系统发展方向的核心问题。建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交通运输系统,不但要考虑交通出行效率目标最大化,还要使交通系统的资源消耗最小,环境污染最低,以打造低碳城市的发展模式。为了减少城市客运的碳排放,本文根据碳足迹理论,通过建立城市交通结构模型对广州市的客运交通结构进行合理优化,基于社会可持续性、经济可持续性和环境可持续性等方面的交通可持续性,以交通系统的社会效率最大化和交通系统内部成本以及环境影响最小化为约束,构建城市客运交通结构模型并进行优化,得出了2020年公交系统(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之和)的分担比例增长至63.5%,其中轨道交通分担比例增长了近12.5%,而小汽车交通及出租车交通的分担比例都有较大程度的降低。该模型从出行特性角度出发,在考虑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之上,把城市交通需求、资源、能源、环境作为约束条件,较好地体现了当今城市交通的发展态势,为城市客运交通结构优化提供理论支撑,同时根据广州市的交通发展对模型进行了实例验证,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双层规划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提高综合交通系统的运行效率,通过构建区域不同运输方式间随机配流模型,建立了区域综合交通枢纽布局双层规划模型.该模型运用系统工程的建模思想,从区域综合交通枢纽与交通网络之间的动态关系出发,考虑一定建设投资费用及环境承载力和能源消耗等约束条件;既保证用户的广义费用最低,同时使整个运输系统的社会效益最大.以京津冀区域为例,并以京津冀区域城际客运铁路网规划调查数据为基础,同时辅以一定量的交通调查,进行数据校核及模型参数的标定,验证建立模型的合理性及遗传模拟退火算法求解该模型的优越性.结果说明该模型对实现各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具有较好的辅助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16.
构建了基于出行结构的城市客运交通环境系统优化模型。在系统分析的基础上, 使用系统动力学方法模拟城市客运交通环境系统的发展;建立线性优化模型求解在城市的资源环境等约束条件下, 以交通综合效率最大化为目标的最优出行结构;根据二者的结果, 设计城市交通发展的不同情景, 进行二次模拟;建立灰色关联评价模型对情景分析结果进行综合评价, 在社会经济条件支撑、政策可行、资源环境压力最小化的前提下, 得到城市客运交通环境系统出行结构的优化结果。最后通过北京市的案例研究, 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7.
张玲琳  雷黎 《山东科学》2013,26(6):63-68
基于2005-2012年北京市对外交通运输各运输方式的客、货运周转量及对应能源消耗量的统计数据,利用LMDI方法建立了能耗变化模型。根据ASIF分类方法,选择影响能耗变化的3个主要因素:交通活动水平、交通方式结构和能源强度,定量地计算各因素对能耗变化的影响力和贡献率。研究发现,能源强度抑制能耗的增加,其他2个因素均促进能耗的增加。为了减缓能源消耗的增长速度,需要依托能源技术进一步降低能源强度,并将客货运量向运量大、能耗低的铁路吸引。  相似文献   

18.
为了探究公路与铁路交通CO_2排放的影响因素及其贡献率,该文建立了基于贡献率的残值分配Laspeyres指数分解方法(contribution-based residual distribution Laspeyres index,CRDLI),并选取了中国和其他6个国家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公路与铁路CO_2排放的二次分解模型。研究发现:周转量是影响各国公路与铁路CO_2排放的重要因素,1991—2010年,中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印度、英国和美国换算周转量引起的CO_2排放量变化分别为4.02、0.65、0.60、-0.12、2.33、0.24和4.84亿t;能耗强度和能源结构的改善是实现减缓CO_2排放增长或减少CO_2排放的重要途径;人均GDP的增长是推动公路与铁路周转量增长的最主要原因,降低周转量强度是减缓周转量上升进而减少CO_2排放的重要途径。为了实现中国交通部门的低碳发展,需要发掘技术节能潜力、调整运输结构、有效管理运输需求。  相似文献   

19.
为提高公路网整体运行效率,从交通网络布局不合理的外在表现形式——畅通性(拥堵、过度畅通)问题分析入手,提出交通网络布局不合理是由于路网布局设计时未能考虑运输需求特性约束,导致现实路面布局与运输流不匹配。以路网整体效率最优为目标,以运输流和交通流匹配为网络优化手段,构建以线路优化成本、占用土地机会成本、运输成本和路网效率四因素为变量的交通网络布局优化比选模型,并利用实例验证模型的科学性。结果表明:利用基于四因素的公路交通网络布局优化方法,优化后的路网效率比传统的优化效果高出60%,提出的模型方法具有较好的操作性和科学性。  相似文献   

20.
以山东省2007—2015年物流效率为研究对象,构建DEA和Tobit模型,进行效率分析和投影分析,研究物流效率与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探讨提升物流效率的可行路径.研究表明:山东省物流平均综合效率为0.961,整体物流水平较高;2010年、2014年和2015年的物流综合效率小于1,为DEA无效,但规模效益递增,有提升的空间,其余年份的均为DEA有效;2014年和2015年的综合效率分别为0.825和0.867,规模无效性是综合效率无效的主要原因;通过投影分析可知人力资源、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货运量和货运周转量是控制物流效率的主要方面;Tobit模型分析结果表明制度因素和区位商与物流效率呈显著的正向关系,是影响物流效率的显著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