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20世纪70年代起,群落生态学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研究纲领:一个由戴蒙德引领,具有整体论特征;另一个由森博洛夫引领,具有还原论特征。两派犬牙交错、互不相让,一直争论至今。通过对"聚集规则"和"零假设"的系统考察,发现争论双方在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方面存在严重分歧,进而运用系统科学的思维方法进行哲学分析,认为生态实体的有机程度与对象尺度密切相关;生态过程本质上是随机性与确定性的对立统一;生态系统演进是自组织与自然选择联姻的结果。从群落生态学发展的趋势看,实施"融贯思维"则可能是未来生态学研究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2.
现代生态学之父E P奥德姆,是美国著名生态学家和杰出环保主义者。他创建的生态系统生态学以整体论为指导,借助系统论方法,通过"能流"主线,将整个人类社会和自然界融为一个相互影响的系统,并将其作为生态学研究对象,从而引发生态学由传统向现代的巨大转向。奥德姆的生态系统生态学代表作《生态学基础》,作为世界上第一本成功的生态学教科书,不仅蕴含着丰富的生态学知识,同时还因其对现行的人类自然观、技术观及货币资本等的深刻反思与批判而蕴含深刻的生态哲学思想,这些生态哲学思想对于现代人类生态环境问题的解决具有重要的系统方法论价值。  相似文献   

3.
系统生态学家乌兰诺维兹提出的"上升性"理论由增长和发展两部分组成,在指征生态系统属性的同时还为生态系统属性的量化提供了非还原论的研究方法。乌兰诺维兹在"上升性"理论的基础之上提出了生态学的形而上学—"过程生态学",凭借过程生态学,乌兰诺维兹批判牛顿和达尔文的还原论图景,旨在为生态学家们提供基于生态形而上学的新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复杂性系统科学的视角考察共生论思潮。一是从生物学哲学角度看生态学"合作效应",批评"生存斗争"假说的片面性;二是从协同学、社会协同学角度看"在竞争中求合作"规律、机制的普适性;三是从博弈论角度看,共赢方法论=合作之道;四是在哲学上看,辩证法正在从"斗争哲学"的曲解中解救出来,为和谐社会服务;五是劳资双方"利润分享",可以作为"合作效应"的很好例证。从解释学观点看,以上种种看似不同的眼光,在一定条件下,可能实现伽达默尔所说的"视界融合"。  相似文献   

5.
生态学典型地作为一门研究生物有机体与其生活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本文首先,梳理牢固的生态系统的关键特征以及怎样可能应用自然生态系统的参数作为考虑未来生态文明社会的框架;其次,因为人类总是关联和改变他们研究的生态,一个实践生态学的整合的和跨学科的生态学研究范式正在兴起,并阐明当前进行这样生态研究实践的必然性;最后,阐明其对于跨域自然科学、文化理论和哲学的生态文明研究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6.
北方农牧交错带农业系统生产力研究方法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提高农业系统生产力是农牧交错带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关键所在。农牧交错带区域条件下的农业系统生产力是指植被系统净初级生产力,动物次级生产力,农户经济生产力和生态系统服务耦合的整体生态经济性能。研究农业系统生产力要采取农业系统论,生态系统生态学,恢复生态学,生产力生态学以及生态经济滨交叉方法。图2,表1,参22。  相似文献   

7.
研究以IKONOS为主要信息源,并利用GIS软件,建立长春市绿地地理信息系统,在景现生态学理论的基础下,利用各项景观指标全面分析,定量地研究长春市绿地系统。结果表明,长春市中心区公园绿地建设和保护比较完善,但附属绿地和道路绿地破碎化较严重;周边工业区的附属绿地和道路绿地分布均匀,但公园绿地面积较少;北部的绿地面积较少、破碎化较严重,各类绿地分布不均匀。为了长春市城市绿地格局更加合理,城市绿化效果更好,提出以下几点建议:解决破碎化问题,建立绿地廊道系统;针对工业城市的特点进行规划设计,规定绿化指标;政府参与支持和监督。图6,表1,参19。  相似文献   

8.
本文学习和系统介绍乌杰的新著作《系统哲学之数学原理》一书。指出乌杰的系统哲学有三次重大突破。本书是他的哲学的第三次突破的成果,它系统研究和说明系统哲学的统一的数学基础,从而更科学更准确表述了乌杰的系统哲学的五大定律。特别重要的是本书深入分析和试图从哲学上解决爱因斯坦——杨振宁问题:世界为什么是和谐的和可以理解的。也因此使乌杰系统哲学成为本体论、价值论和认识论的统一整体。  相似文献   

9.
从系统辩证论到系统和谐论——乌杰系统哲学思想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杰的系统哲学研究主要包括基础理论创新和综合理论创新;其观点主要集中在"系统辨证论"和"系统和谐论",具体包括物质系统论、"系统开放律"论、系统范畴论、整体反映论、系统方法论、系统价值论、系统范式论、整体管理论、系统改革论和系统和谐论等方面,深化了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乌杰研究系统哲学所表现出的严谨豁达的精神和风格值得学习。  相似文献   

10.
从生态学角度出发,用系统论观点,就黄河断流的生态问题与生态环境对黄河断流的影响进行了系统剖析和反思,从中找出造成黄河生态问题的原因,构建了建设黄河生态系统的机理,提出了解决黄河断流建设黄河生态系统的应战方略与对策。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复杂系统哲学为理论,融合德勒兹差异论、现象学最新发展以及中国传统哲学思想,讨论差异和多元性问题,提出一种哲学观点,即关系差异多元存在论的复杂系统哲学。(1)本文在复杂系统哲学以及之前提出的破碎系统观的基础上,首先讨论了差异与关系概念,指出应该融合"差异"与"关系"为"关系差异";然后比较了中西哲学关于"差异"的追求之差异,以及对于多元论的容忍性;(2)本文继续研究了现象学视域中对于"差异"的认识及其发展,特别是"自我"与"他者"的关系;(3)本文最后给出了关系差异多元论的要义,认为这种哲学观具有重要的意义,不仅可以在价值上打破西方哲学的自我中心主义、人类中心主义,而且可以在认识论和存在论意义上为本土知识、地方性实践和多样性的生活世界的哲学张目,为和谐的多样性观点做出有意义的有力论证。指出只有在关系差异多元论的立场上,才能真正坚持差异论,复杂系统哲学理论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哲学理论。  相似文献   

12.
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开始就认为"哲学始于惊讶",但对此问题的研究仍比较粗浅。惊讶是广泛的,它是获得智慧的人脑机能基本过程。惊讶的本质是人脑内思维非简单和的涌现。从系统科学角度探究"哲学始于惊讶"的丰富本质,使哲学作为智慧和一般知识的关系有一个新角度的认识。  相似文献   

13.
生态学研究方法存在逻辑主义与经验主义、归纳方法或演绎方法以及假说-演绎推理是否成立等三种重要的争鸣并导致对知识的可能与可靠产生了质疑。系统思考后认为它们具有逻辑递进关系,体现了整体性,并涌现出"数据"这一新的系统属性。由此产生了如何获得与处理数据的问题。基于公众科学的大数据和先验概率模型的实验数据来源与处理的系统化方法可以解决上述难题。此方法可追踪生态过程的持续演化,为生态学一般性理论的发展提供启示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4.
"问题"在科学研究中具有灵魂地位。问题本身启动着科学探索的机制,问题的深入意味着科学研究的深入。但在科学哲学视阈内,对作为本体的"问题"的研究却一直未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应该从"理论导向"型思维转向对"问题导向"型思维,促使"问题学"成为科学哲学新的生长点。本研究在生成论视阈下动态地研究科学问题的进化机制,揭示了科学问题生成和演化的超循环模式,主张"问题系统"以自组织的演化方式推进着知识的增长和科学的进步。  相似文献   

15.
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调节机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将生态学理论与区域技术创新理论相结合 ,提出了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新概念。认为这是一个研究区域技术创新问题的新思路 ,与以往的研究相比是一个进步。在此概念基础上 ,分析了区域技术创新生态系统的调节机制 :稳定性调节机制 ,多样性调节机制和静态均衡机制。  相似文献   

16.
构建腐屑生态系统开辟农业生产新战场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在中国粮食问题及大农业理论的背景下,提出构建腐屑生态系统,开辟农业新战场的论化述了腐屑生态系统构建的生态学、生物学基础。  相似文献   

17.
一、经典生态学与现代生态学 生态学一般被定义为研究生物及其环境关系的科学。在Odum所著的《生态学基础》一书中曾以蛋糕模型表明了“生态学是生物的一个基本分支”。(图1)但是,现在生态学的研究范围远远超出了生物学。它所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我国著名生态学家马世骏先生提出的“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图2)我们将作为生物学的分支、以研究一般生物及其环境为主体的生态学称之为经典生态学,  相似文献   

18.
复杂系统研究与本体论的复兴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讨论了复杂系统研究的若干本体论问题。指出,由于复杂性研究和系统科学在方法论上建立起从具体科学到哲学本体论的连接桥梁,所以它就推翻了上个世纪旷日持久的哲学上的拒斥形而上学运动,恢复了本体论在哲学中的地位。同时,系统科学和复杂性研究还为过程哲学、突创进化论哲学、过程机制研究和广义目的性与广义价值论的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论点和论据,使本体论哲学发生了重大的变革。  相似文献   

19.
论系统科学哲学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研究了系统科学哲学中的三个重要概念问题;元素与要素;非系统,无与系统;信息的形式与意义内容。认为系统科学哲学要继续存在,就必须进入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农田系统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4-2010年中央的一号文件都是关于"三农"问题。中国农业发展历史悠久,在世界具有独特性。河南省作为全国第一人口、农业、粮食、粮食加工大省,在全国农田系统研究中更具代表性和特殊性。已有文献从4个方面对农田系统开展研究:第一,地形视角,分为山地、平原区、丘陵区农田系统;第二,研究内容方面,施肥、养分及其流失,化感作用,碳平衡,受污农田,生物多样性,LUCC变化;第三,耕作方式视角,可划分为轮作、间作、免耕等农田系统类型;第四,研究方法上,有经济学方法、生态学方法、物理学方法、3S技术方法等。目前成果尚存在以下不足:第一,对传统农区关注不够;第二,3S技术应用范围急需扩展;第三,田野调查方法运用不足;第四,微观视角研究欠缺。并且,在农田与环境相互作用机理、农田区位理论、农田结构及其动态分化研究、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不同尺度农田系统运行模式的总结、中国农田系统研究等方面尚待加强。进一步提出了农田的发展趋势:数量进一步减少;产出逐渐提高、但弱势地位难以改观;产出差异扩大;发展模式更趋多元化;集聚经济将重现活力;影响因素更趋复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