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刚油漆过的房间气味刺鼻,在室内放一碗米醋让其散发醋味,过2~3天就可消除室内的油漆味。吸烟人牙齿有烟垢,滴几滴醋在牙膏上刷牙,可除去烟垢。在洗丝织品的水里加点醋,晾干,能保持原有光泽永不褪色。用乳胶涂料刷墙面时,乳胶散落在地板上,很难擦去,布蘸些醋轻轻揩擦,乳胶涂料就可除去。花瓶用久了,瓶内壁会产生污垢,只要在花瓶内的水里滴几滴米醋,不多久污垢会自然消失。  相似文献   

2.
(1)在潮湿的气候中,饼干如密封后放在冰箱中贮存,可保持酥脆。(2)喝剩下的咖啡,可以倒在制冰盒中,放在冰箱的冷冻室,作成小冰块,在喝咖啡时当冰块用。这种冰块融化后不会冲淡咖啡的味道。(3)如果你要寄干点心给亲友,把它放在爆米花中,连同爆米花一起打包,可以防止点心碎裂。(4)鱼放在冰箱中贮存时,常会变得太干。如果放置盐水中冰冻即可防止发干。保存食物小技巧四则  相似文献   

3.
生活一点通     
鲜桃去细毛法鲜嫩肥美甘甜多汁的桃子确实令人喜爱,但是,皮上的细毛却很让人生厌。怎样去除桃子的细毛呢?介绍一法请您试试。将一点食盐放入冷开水中,再把鲜桃放在里面,只要依次用手轻轻一抹,桃子上的细毛便可彻底脱掉。大蒜去皮法将大蒜掰为小瓣后放在热水中浸泡数分钟,然后捞出,其皮便可很容易剥下。亦可将蒜瓣放在案板桌上,用菜刀轻拍几下,皮即极易剥掉。  相似文献   

4.
346.家里的精美铜器不小心沾染污垢后,不易清除。在此,向你奉上两妙法:一是用锅灰加明矾擦拭,二是用醋泡一段时间后擦洗。347.如果你有牙痛的毛病,此法是缓兵之计:用筷子蘸上一点味精放在疼痛的牙龈上,疼痛会得到缓解。一次不要用太多,用筷子头蘸一点即可。348.装修房巧除味:用300克红茶在两只脸盆中泡热茶,放入室内,并开窗透气,48小时内室内甲醛含量将剧降,刺激性气味基本消除。349.驾驶员不宜空腹吃香蕉!香蕉中含大量钾元素,空腹食用会使血液中的钾大量增加,对心血管有抑制作用,使人嗜睡、乏力,不利行车安全。350.天热了,清凉的椰子汁深受…  相似文献   

5.
一、速冻香椿:将香椿洗净、晾去表面水分,用塑料保湿袋包好,放在冻结装置内快速冻结,在40~60分钟内迅速达到-35℃。冻结后,就可装箱外运销售。解冻后食用,味道同鲜椿芽一样鲜美。二、香椿咸菜:将香椿洗净、晾去表面水分,按10∶1的比例加盐。一层香椿一层盐,每天两次轻揉、翻动,使盐均匀渗入芽内,一周后便可食用。香椿咸菜可以拌豆腐、炒鸡蛋等,口味清香,风格独特。腌制好的咸菜,还须放入少许醋,才能久放不变质。方法是将腌好的香椿咸菜晾去表面水分,然后洒入醋,香椿与醋的比例为10∶1。三、香椿酱:将香椿洗净,再按照香椿10千克、水2.5千克…  相似文献   

6.
小酥肉:把萝卜切成小长条儿,用盐浸渍几分钟。将淀粉加水化浆调稀糊状,把味精、鸡蛋放入粉糊中搅拌均匀后,再把萝卜条置入挂浆。然后把萝卜一条一条地放在油锅里炸至黄色,再盛到碗里上屉干蒸约十分钟。取出后放在盘内,浇上用糖、葱花、生姜末做成的鲜汁就可以了。熘鱼片:将土豆去皮切成薄片,放在开水锅里焯一下,捞出后再用少许盐腌四五分钟。然后把鸡蛋清和淀粉混合搅拌均匀,再把腌过的土豆片放进去使之挂糊。锅内加入猪油(或豆油)用文火炒一下,最后加糖、醋、味精等调料的混合汁,再用大火急炒一下翻两下使调汁均匀后即可出锅装盘。出锅前也…  相似文献   

7.
圆石 《科学大观园》2012,(10):67-67
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纳米技术专家称,他们将通过新型纳米材料从厕所废水中提取生物燃料,并将其净化成饮用水。这项得到亿万富翁盖茨资助的新发明把目标锁定在将用过的厕所水变成饮用水上,发明可能改变第三世界数百万人的生活。  相似文献   

8.
葱的品格     
专家说葱的原产地就在中国西部和西伯利亚地区。由于占据地域优势,先秦时期,葱在餐桌上就有了名分。《礼记·曲礼》详细注明了当时的吃饭规矩:"凡进食之礼,左肴右胾,食居人之左,羹居人之右。脍炙处外,醯酱处内,葱渫处末,酒浆处右。"大意是服侍长者贵客吃饭要懂礼数,左边是带骨肉,右边是切肉;饭食置于客人左手边,羹汤则在右手边;切细的肉和烧烤的肉放得远些,醋酱等调料放得近一些;蒸葱佐料放在醋酱左边,酒浆饮料放在右边。  相似文献   

9.
民国时期黄炎培访问成都,曾在一首打油诗里这样描写成都人:“一个人无事大街数石板,两个人进茶铺从早坐到晚。”四川人说自己有“三多”:茶馆多、厕所多,再则闲人多。茶馆——成为了四川人最世俗化又最活泼的生活场景。如今的四川都市,大街小巷闲散的老茶铺渐渐被高档茶楼替代,茶馆或许已不再是一个功能齐全的“社会俱乐部”。  相似文献   

10.
搬进刚装修完的新家算得上是人生一大喜事,不过到处在说的"装修甲醛污染"让人心头一紧。怎么办呢?各种支招都有:买竹炭放在屋里,据说这东西不仅可以吸附异味还对看不见的甲醛有特效;在屋里种绿色植物,特别是吊兰,吸收甲醛的能力那叫一个强。靠竹炭、绿色植物来除甲醛,能有效吗?吸附不等于吸收甲醛有些广告中声称,竹炭对甲醛有很强的吸附能力,并宣称有实验佐证。可是这些实验条件不能不让人  相似文献   

11.
正"超级对撞机"该不该建,无论是杨振宁的反对还是王贻芳的力挺,都是学术观点之争,是君子之争。用"宫斗"来解读,是庸俗化科学家,也是对科学精神的解构。最近,一篇题为"杨振宁的最后一战"的文章(作者醋醋)广为传播。文章谈的是几年前的老问题——"超级对撞机"(CEPC)该不该建,但写作手法却极其"新媒体化"。中心思想就是盛赞了  相似文献   

12.
方胜 《科学大观园》2012,(12):80-80
现代都市人的生活节奏越来越快,时间也越来越显得宝贵。不少人为了"节省时间",养成了把厕所当成"阅读室"的不良习惯,喜欢长时间躲在厕所里看报纸、看手机、上微博等等。然而如果养成这种不良习惯,就要当心自己是否患上了慢性肠道病等疾病。久蹲厕所或是患病表现很多人都知道,长时间蹲厕  相似文献   

13.
<正>为落实美国总统奥巴马关于禁止歧视同性恋、双性恋和变性人群体的承诺,白宫当地时间2015年4月8日宣布,政府雇员和访客今后在白宫使用厕所时将多一个选择——"中性厕所"。根据奥巴马在2014年颁布的行政命令,联邦政府禁止歧视同性恋、双性恋和变性人群体,要保障其平等就业和隐私权。白宫发言人杰夫·蒂勒向美国媒体表示,  相似文献   

14.
饮食奇俗     
人们普遍认为早餐必须吃好,可是坦桑尼亚人早晨上班前是不吃东西的,而且吃饭的时候不用餐具,是用手抓。在印度,人们把在餐桌上用左手递送食物看作是不礼貌,因为左手是用来洗澡和上厕所的。蟋蟀是非洲坦桑尼亚、津巴布韦及博茨瓦居民的佳肴;非洲还有些民族爱吃蚱蜢,新加坡唐尼岛及欧洲一些  相似文献   

15.
李奇 《科学大观园》2014,(14):64-64
<正>有位神秘人士在美国旧金山及周边地区,把美元现钞放到公园长凳下、瑜伽馆钥匙箱下甚至厕所地板上后拍下照片,并在网络上留下一些文字线索,让网友们去"寻宝"。藏的钞票最大面值为100美元,有一些是50或20美元。"隐藏的钞票"对找到钱的人只有一个要求——上传一张拿着钱的图片。仅仅几天时间,"隐藏的钞票"粉丝数量就达到1万多人。  相似文献   

16.
我今年71岁,身体硬朗,很少感冒。也很少吃药。我的健身体会是:1.坚持用醋熏消毒。尤其在流感盛行时期,我每天将醋煮沸,杀灭室内空气中的病毒。晚上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7.
整整四百年前,欧洲流传着一件令人吃惊的新发明的消息——两个透镜放在一根管子里,就可以魔术般地放大遥远的景物。它的确切起源已经在论战的迷雾中迷失了,但确切的是,荷兰米德尔堡市一个叫做汉斯·利伯希的人曾于1608年申请过专利。他的申请被驳回,因为这项不具名的创新已经人所共知。  相似文献   

18.
一、现行的中国人名汉语拼音规定及问题1974年5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公布了“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以下简称拼音法),其中规定“汉语姓名分姓氏和名字两部分,姓氏和名字分写,名字如为双音,应连写”(摘自“中国人名地名汉语拼音拼写法”,文字改革出版社,1978年版,第308页)。按此规定,明代天文学家徐光启应拼写成Xu Guangqi,而非过去中国人姓名英译常用的Xu Guang-Qi。然而,由于我国的汉语拼音字母与英语字母的字形完全相同,以及国家并未公布中国人姓名英译法(以下简称英译法),结果全国上下都把上述拼音法视为中国人姓名英译法规则。例如,我国外交部签发的出国护照中,文字说明为英语,而人名则用拼音法拼写。权威英语报刊如China Daily和Beijing Review等,凡遇中国人名,均用拼音法拼写。各种全国性学术刊物中国英文写作的论文或论文摘要中的中国作者的姓名英译,也是用拼音法拼写。可见这种用拼音法代替英译法的做法,是得到官方默认的。不幸的是用汉语拼音法当作人名英译法的做法产生了严重的后果,造成国际文献中出现中国人姓名的极大混乱。其原因就在于拼音法的规定有两个严重弊病。其一是由于名字中的双音连写,取消了过去名字英译时双音之间加短横,按英语习惯姓名缩写后,Xu Guangqi变成了Xu G.,而非过去的Xu G.-Q.,整整损失了一个汉字信息,造成大量假同名人。其二是取消双名中间的短横,同时又规定姓的拼音放在名字之前,外国人就分不清Xu Guangqi中哪个字是姓,哪个字是名。西方人往往按照他们的习惯,把后面的Guangqi认作姓,而把Xu认作名,因此闹出笑话。笔者就多次接到国外同行来信,把Yuanzhang认作笔者的姓氏。很清楚,造成混乱的逻辑过程是:国家公布了“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但又未公布中国人名英译法——全国上下都把拼音法当作姓名英译法——外国人按他们的习惯来理解中国人的拼音姓名并缩写——造成国际文献中出现中国人姓名的混乱(姓与名互换和产生大量假同名人)。笔者1974年初次在报上看到公布的姓名拼音法时,就曾与几位同事议论过,认为这一下所有人都会把它当作姓名英译法,从而由于双名中取消横划,必将混淆姓和名,并且缩写时造成大量假同名人。看来当时拼音法的制定者未能意识到发布拼音法会造成这些后果,实在令人遗憾。二、国际文献中的中国天文学家姓名的混乱实例这里仅举两个例子,就可看出目前国际文献中出现中国天文学家姓名的混乱情况。1994年出版的国际天文学会会议录(IAU Transaction,Reports on Astronomy,vol.22A,1994,kluwer Academic Publisher,Dordrecht,The Netherland)第79页,载有国际天文学会第10委员会关于最近三年国际太阳物理研究进展的报告,其中的参考文献引用了一些中国学者的研究论文,在出现这些中国学者的姓名时,难以令读者确定是指哪一位。例如Wang J.可能是北京天文台研究员汪景琇,也可能是北京天文台的另一位研究员王家龙;而Wang H.可能是目前在美国工作的王海民博士,也可以是北京天文台的王华宇博士;Zhang H.可能是北京天文台研究员张洪起,也可能是紫金山天文台台长张和祺;Lin Y.可能是笔者林元章,但也可理解为是南京天文仪器研制中心的林严观。若从全国范围来找这些缩写英译姓名的对应人,其数目就更是成千上万。即使是中国读者看到这些缩写姓名,都难以确定是指的哪一位,何况对外国读者。更有意思的是其中的Linxiang W.其实是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的吴林襄教授,显然是该报告的作者把Wu Linxiang的Wu误认为是名,而把Linxiang误认为是姓造成的。另一例是笔者曾于1992年参与编辑“亚太地区天文教育会议论文集”(Teaching of Astronomy in Asian-Pacific Region,1992)时遇到的混乱和束手无策。中国学者为文集提供的论文中的署名方式是五花八门的。虽然有颇多作者按拼音法规定,把姓放在名字之前,但也有不少作者按西方习惯把姓放在名字之后。有些作者意识到拼音法的缺陷,为了避免姓名在缩写后而损失信息,坚持在双音名字中间加横划。有的作者虽按拼音法规定不加横划,但又怕别人分不清姓和名,而把姓全用大写字母。把姓放在名字前的作者中,有些人在姓与名之间加逗点,表示前者是姓后者是名,而另一些人却按拼音法规定不在姓后加逗点。当笔者着手编辑文集目录时,面对如此多样化的署名方式,感到束手无策。显然,出现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一些作者意识到拼音法规定的缺陷而自行改变写法造成的,是拼音法作为英译法产生混乱的直接后果。用汉语拼音法作为英译法也会在很多其他领域带来混乱。例如在对中国人的论文或引文的分类和统计中,将会发生把实际上不同的作者误认为同一作者,或者把同一作者因署名变异而误认为不同的作者,从而造成分类和统计错误。三、对中国人姓名英译的建议鉴于上述情况,笔者认为中国人姓名的英译应当遵从两个基本原则:即不能损失汉字信息,和能够明确区分姓和名。根据这两个原则,建议中国人姓名的英译可规定为:(1)姓氏通常用全大写字母,放在名字之后;(2)若要把姓放在名字之前,姓后应加逗点;(3)双音名中两个音节的首字母大写,两音节之间用横划分隔;(4)名字缩写时,双名中两个音节各保留大写首字母,其后各加一圆点,再用短横相连。按此规定,元代天文学家郭守敬的英译应为Shou-Jing GUO或GUO,Shou-Jing,其缩写为S.-J.GUO或GUO,S.-J.。上述规定的主要特点有:(1)姓氏全大写并放在名字之后,以及双名中间保留横划(连字符),是区分姓和名的三保险。(2)名字按英语习惯缩写时,双名中两个音节各保留一个大写的首字母,这样不损失汉字信息,使缩写后的假同名人数大为减少。(3)这样规定与韩国、新加坡、台湾和香港等使用汉字的国家和地区人名英译后的形式一致。据了解广大知识界对目前的混乱状况是不能容忍的。实际上我们现在面临两种选择。其一是仍然把拼音法当作英译法使用,但必须修改规定,制止混乱。其二是按英语习惯另外制定中国人姓名英译法,由国家权威部门公布实行。这个问题已存在多年,随着开放的深入必将日益严重,现在是非改不可的时候了。* 林元章研究员是天文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副主任。  相似文献   

19.
心中有把锁     
有一位到了风烛残年的老锁匠, 有一手祖传的开锁、配钥匙的绝活。为了不让他的手艺失传,老锁匠决定从愿意跟他学手艺的人中挑选两个年轻人,将一身技艺传给他们。但两个人中只有一个能得到真传,于是,老锁匠决定对他们俩进行一次考试。一天,老锁匠准备了两个保险柜, 并分别放在两间房子里。老锁匠告诉这两个徒弟:“你们谁打开保险柜用的时间最短,谁就是胜者。”比赛开始,两  相似文献   

20.
李锋 《科学大观园》2009,(14):16-16
上厕所不用手纸 印度的厕所一般都有冲洗设备,普通百姓大便时则手拿一杯水。习俗规定用左手洗屁股,所以到商店挑食品不得用左手。这其实是一个好习惯。其好处是首先痔疮的发病率大大减低;其次可以大量节约纸张,对保护地球资源、绿色工程的保护和发展,都极为有利。光这一项,就能节约大量木材。但旅居在印度的外国人,认为有伤大雅,大都还不习惯,至今保持着自己的民族习惯,仍然用手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