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本文提出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理论是中国古代空间叙事理论遗产,评点家把自己的批评眼光落在叙事中的空间意味和空间功能上,关注空间问题,以空间为评点的基础和出发点。本文理空间叙事理论概念,对此进行整合与比较辨析。空间叙事与时间事共存于文本之中,它们的关系表现为时间的形态化、空间化。古代小说评点的空间叙事理论非常丰富,也非常突出,需要进行认真细致的遗产清理,填补这方面研究的空白,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古代评点的空间叙事理论,与西方重视时间的叙事理论相对话。  相似文献   

2.
微观地理空间是由标示里坊街巷等较小范围的地名建构的地理空间。本文重点关注古代小说中的一种独特的叙事技巧——微观地理空间叙事,对其在唐传奇中的相关例证做了重点解读,进而总结出这一技巧的基本功能,分析了其在小说史上的渊源与成因,并且梳理了其在宋元小说中的演变,在此基础上指出:唐传奇中微观地理空间的基本功能是以其真实的地理方位增强小说的真实感,部分作品中运用的微观地理空间链则承担了推动情节发展和增强叙事合理性的双重功能;唐传奇微观地理空间链叙事,可能与文本写定前的口述需要、作者本人的长安空间经验以及“长安想象”这三个因素有密切关系。由于作者与读者不再具备同城化的空间默契,宋元传奇小说中的微观地理空间呈现式微之态;反之,由于“说——听”环节上的同城性,宋元话本小说中继续运用微观地理空间叙事。  相似文献   

3.
小说《你当像鸟飞往你的山》系美国青年作家塔拉·韦斯特弗的自传体回忆录,一经出版便深受国内外文学学者和文学爱好者的喜爱。综合运用弗兰克的“空间形式”、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以及福柯的“权力空间”等空间叙事理论,从叙事空间构建以及空间叙事含义两个维度对该小说进行系统解读,进而探讨该小说“教育改变命运”的深刻社会主题,拓宽了对该小说的研究维度以及欣赏视角,为空间叙事理论的应用提供了一个实例。  相似文献   

4.
曹文轩的成长小说属于“诗化小说”一脉,无论在语言的诗化,结构的散文化,意象性抒情以及象征性意境的营造等方面都呈现出了“诗化小说”的特性。从叙事策略来看,曹文轩成长小说叙事的儿童视角,叙事的主观化和叙事采用的语言,均体现了诗化特征。  相似文献   

5.
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他的小说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震惊文坛,本文从叙事学角度入手,从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叙事角度三方面分析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交汇的鲁迅小说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6.
鲁迅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他的小说以“表现的深切和格式的特别”震惊文坛。从叙事结构、叙事时间、叙事角度等叙事学角度来看,在东西方文化碰撞交汇中鲁迅小说的叙事模式是接受新知与转化传统并重的。  相似文献   

7.
80年代中期兴起的部分先锋小说,以对时间的全新体验作为小说的构题主旨。小说的时间以“空间化”为主要特征,展现了作家灵魂深处的精神原貌,并将叙事时间推上了小说舞台的重要位置。“空间化”时间在展现新的人生经验的同时,也将小说创作引入了形式主义的岐途。  相似文献   

8.
《老残游记》的叙事模式是以空间维度为核心的地理叙事,其形成与作者刘鹗的经历有着内在关联。小说中的地理环境描写与人物、事件相统一,具有一定的叙事功能。按照地名标示的范围大小,《老残游记》可以分为宏观地理空间和微观地理空间。地理空间的呈现与转换,与故事的发生和情节发展以及叙事的真实合理等串联在一起,形成了一个完整贯穿全文的地理叙事脉络。  相似文献   

9.
鲁迅小说的现代叙事艺术,表现为:“误导”与“空白”的运用,“对话”的结构方式,象征性的结尾,“反讽”的语言等,体现了鲁迅小说的艺术成就。  相似文献   

10.
《呼啸山庄》是19世纪英国著名女作家艾米莉·勃朗特的代表作,小说以其精巧的布局、独特的表现手法和高超的叙事艺术,成为越来越多的文学研究者研究的经典。本文主要从小说的叙事视角、叙事人称、叙事结构、叙事时空安排等方面来探讨《呼啸山庄》的叙事艺术。  相似文献   

11.
穿越阴冥与阳界--论阎连科早期小说创作中的"亡灵叙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亡灵叙事是一种以亡者的灵魂为视角展开文本叙述的叙事方式.阎连科早期的小说创作集中地运用了这一独特的叙事技巧.亡灵叙事在小说叙事学层面具有开创性意义:在叙述策略上超越了传统作品的固定模式,实现了叙事的独立,使作家在行文时拥有了更加宏阔的视野和更加充分的叙述自由;在美学方面,陌生化的叙事策略使文本在独立的过程中产生了审美意义上的震惊;在彰显文学的存在之思方面,深化了文本写作的内在旨趣,有效地敞开了作家精神归乡的路途.  相似文献   

12.
陈最良与劳伦斯神父各自在<牡丹亭>和<罗密欧与朱丽叶>中扮演着叙事符号的角色,他们表现出来的是显在叙事特征,但由于中国古典戏剧与西方古典戏剧的不同美学基础,他们又表现出不同的叙事意义.据此可以认为,显在叙事与潜在叙事的区别,是由不同的美学基础决定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主要从叙事场所,叙事内容及叙事人物探讨了《波斯人信札》的边缘叙事,从而得出整部作品处于一种边缘化状态以及边缘化人物向中心地位进发的一种焦虑心态。  相似文献   

14.
为摆脱历史叙述所惯用的全知视角,从而避免使叙事陷入呆板机械和拖沓繁冗的境地,作为最早成熟的叙事作品,《左传》开创了化实为虚的叙述手法。这种叙述技巧是一种虚化和空灵的笔墨,它巧妙地利用限知视角来调节叙述色调,从而使某些情节的叙述达到了化难为易、线索清晰的目的;同时,它还为读者提供了广阔的想象空间。这种导源于《左传》的叙述技巧被古典小说广泛而成功地继承、师法,也得到许多小说评点家的推崇。  相似文献   

15.
《向苍天呼吁》是美国非裔作家詹姆斯·鲍德温的成名大作。其重要的一个写作特点就是模糊叙事。在模糊叙事的作用下,该作品中的人物在对自身和他人的身份认知上出现了困惑。非裔人物对自身身份和文化的困惑在美国白人文化占统治地位的背景衬托下尤为凸显。  相似文献   

16.
当代小说叙事话语的代际嬗变始于启蒙叙事对十七年小说神话叙事的鼎力反拨,但启蒙叙事这一反神话叙事的话语方式,却逐步演化成了一种以道德神话为内核的新神话叙事。至上世纪90年代初,随着启蒙文学的暂时消歇,当代小说的叙事话语又转向了以欲望叙事为突出特征的世俗化叙事。此消彼长之下,世俗化叙事终以构筑身体神话的方式,取代之前的新神话叙事成为了当代小说的叙事主流。但在此历史进程中,启蒙叙事与世俗化叙事的话语博弈,又于90年代中后期催生出了神性写作这一新的小说叙事话语。从神话叙事到新神话叙事,再到世俗化叙事与神性写作,当代小说叙事话语的发展流变,已然自成系统地构建起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知识谱系。  相似文献   

17.
在文学文本中,无论是叙述学的聚焦,还是叙事学家的聚焦,都不是孤立体现的,它们在技能的层面,直接体现为讲述和描述这两个概念。讲述是作者的叙事情境,是作者在文本中的释放,描述则受限于客观情境,是建立在被描述的人物的行为、心理之上的。文学作品根据自身的需要来决定讲述和描述的表现方式。笔者之所以将讲述和描述两个概念细化为“主体性讲述”和“限制性描述”,是想将分析的领域限定在客观存在或事实基础上的主体感受,同时针对性地分析在受限的客观情境下,作者的情感表达形式与情感产生的土壤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三国演义》中地理空间叙事是其空间叙事的重要内容之一。它的构建在文本中通过两种方式完成:一是谋臣的方略,一是争战中地理形势的分析。这两种方式都是在叙事过程中实现的。它对《三国演义》叙事发展起到基础性的作用,叙事与地理空间之间是“随物赋形”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小说生命叙事的基本内涵,论述了小说生命叙事的伦理功能、精神特征和哲学艺术.指出生命叙事应该成为"人学"小说最基本最重要的叙事方式.  相似文献   

20.
以"可能世界叙事学"理论为切入点,从小说的虚构性范畴中的虚构世界的本体论特征、叙事性范畴中的同质离散的叙事现实世界和幻想世界的叙事虚拟世界、经验性范畴中的叙事虚构世界与现实世界的抵牾等三个方面,来分析当代著名作家王小波小说《万寿寺》中的可能世界叙事。叙事不仅是我们组织现实生活经验的手段,更是一种文化创造性实践,激励我们改变启蒙仍未完成的"现实世界",为实现多样态与美好的"可能世界"而努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