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煤系源岩排烃门限影响因素的模拟计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利用生烃量减去残烃量的方法研究了煤系源岩排烃门限。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煤和煤系泥岩的排烃门限了随机质生烃潜力的增强而变早,随有机质丰度的升高而变浅,但丰度升高到一定程度之后,对排烃门限的影响已不明显,随地温高,排烃门限深度也变浅,但成熟度门限升高。煤及煤系泥岩的排气门限一般早于排油门限,排气量大于抽油量。进入生烃让限的源岩不一定进入排烃门限,而进入排烃门限的源岩也不一定进入传递意义上的生烃门限。  相似文献   

2.
排烃门限是油气源岩在沉积埋藏过程中生成的油气满足了源岩自身各种形式的残留需要后开始大量排烃的临界地质条件 .通过源岩生烃量减去残留烃量判别排烃门限 ,进而求得排烃量和油气资源潜量的办法 ,可以规避复杂的排烃机理问题 .大杨树盆地是松辽盆地外围一重要盆地 ,暗色泥岩生烃条件理想 ,有机质已经成熟 ,但资源前景一直不明朗 .利用排烃门限理论对盆地油气资源前景进行研究表明 ,源岩已经进入排油气门限并开始大量排烃 ,天然气勘探前景好于液态石油的勘探前景 .盆地可聚资源量达 (1834.4 774~ 12 134.16 35 )× 10 4 t ,显示了良好的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3.
为了完善煤系烃源岩的理论研究,总结了煤系烃源岩的分布、发育影响因素以及发育模式的研究现状,并以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为例,对该地区侏罗系煤系烃源岩的地化特征、发育机理以及有机质来源进行了分析。煤系烃源岩包括煤、煤系泥岩以及碳质泥岩,在中国及全球各地广泛分布。煤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质类型以Ⅲ型为主,沉积环境多为湖沼相,有机质来源主要是高等植物。不同盆地煤系烃源岩有机质热演化程度不同,跨度范围较大,从未成熟到过成熟都有分布。由于煤系烃源岩母源输入主要为陆生高等植物,所以镜质组、惰质组和类脂组是煤系源岩的3种常见组分。影响烃源岩的发育因素应该从有机质供给、有机质的保存以及有机质的稀释3个方面来考虑,古气候条件、古地形特征、母质来源、沉积环境氧化还原条件以及水平面频繁升降等因素都可能影响有机质供给、保存和稀释,从而对煤系烃源岩发育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目前对煤系烃源岩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生烃机理,而对煤系烃源岩发育机理研究相对较少。  相似文献   

4.
应用地质、地球化学、测井、地震反演、沉积相和构造埋深等资料,预测烃源岩厚度、有机质丰度和有机质类型等的平面分布,采用生烃潜力方法建立风城组烃源岩的生排烃模式,评价风城组致密油的资源潜力。结果表明:风城组烃源岩分布面积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类型以Ⅱ型为主,目前处于低成熟—成熟演化阶段。风城组烃源岩在镜质体反射率Ro为0.5%和0.85%时分别达到生烃门限和排烃门限。风城组烃源岩现今累积生烃量为3.185×10~9 t,累积排烃量为1.531×10~9 t,残留烃量为1.654×10~9 t,其中云质岩致密油与页岩油资源量分别为0.613×10~9 t和1.565×10~9 t。综合分析认为,风城组烃源岩类型好、生排烃量大,为晚期排烃,具有广阔的致密油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5.
吉木萨尔凹陷吉174井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准噶尔盆地吉木萨尔凹陷吉174井二叠系芦草沟组烃源岩进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源岩有机质的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并初步评价了其生烃潜力。研究结果表明,吉174井二叠系芦草沟组泥岩类有机质丰度达到了好-最好烃源岩标准。有机质以II型为主,有机质热演化进入成熟演化阶段。因此,吉174井二叠系芦草沟组泥岩类为一套优质的烃源岩,其生烃潜力大,是该区二叠系芦草沟组致密油的供给者。  相似文献   

6.
有效源岩是指已经进入排烃门限并且品质较好能够排出烃类的源岩.有效源岩的判别分为3步:第1步是对研究区的潜在源岩进行地质统计,确定其平面分布;第2步是利用排烃门限理论判别潜在源岩是否进入排烃门限,只有进入排烃门限后才可能排烃;第3步是对进入排烃门限的潜在源岩进行品质判别,剔除不能排烃的源岩.由此精确厘定有效源岩的分布.基于有效源岩的空间分布,采用生烃潜力法可以准确计算排烃量.对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的应用结果表明:对于沙三段、沙一段、东三段有效源岩而言,沙三段有效源岩的规模最大;三套有效源岩的排烃量分别为62.99×108t,30.65×108t和22.23×108t.  相似文献   

7.
对于烃源岩的判别标准,目前仍广泛存在争议。主张以排烃门限的概念来确定有效排烃源岩、研究有效排烃源岩的生排烃量及其生排烃特征,以此来综合认识烃源岩的排烃历史和排烃过程。在研究过程中,首先根据烃源岩排烃品质评价图版判别排烃源岩,其次,根据排烃模型定量研究源岩的排烃特征。冀东探区高柳构造带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Es3)烃源岩的实例研究表明,其排烃门限深度对应的Ro 为0.78%。只有进入该排烃门限的烃源岩才能大量排烃,随热演化程度的增大,源岩排烃率和排烃效率逐渐增大。高柳构造带沙三段烃源岩的最大排烃强度超过450.00×104 t/km2,平均排烃强度为315.67×104 t/km2,排烃量总计9.47×108 t,排烃高峰时期是馆陶期,油气资源量可达到2.08×108 t。  相似文献   

8.
柴达木盆地烃源岩生、排烃特征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热压物理模拟实验结果并结合排烃门限理论,对柴达木盆地各类烃源岩的生,排烃特征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在此基础上绘制了烃源岩排烃门限判别图。研究结果表明:①地质条件下水介质的存在有利于烃源岩生,排油气;②烃源岩在地史过程中存在一个向外大量排油气的门限,烃源岩只有进入这一门限后才能大量排油,在这之前生成的油均残留于烃源岩中;③煤,泥岩,碳质泥岩的生,排烃过程均可分为3个不同的阶段,即:生,排气态烃阶段,生,排液态烃和重烃气阶段,生、排高温裂解气阶段;④研究区各类烃源岩的原始有机碳生油率为10-500kg/t,残留油率为5-280kg/t,排油率为0-25kg/t,生、排气率为100-800m^3/t。柴达木盆地第三系下干柴沟组烃源岩在埋深为2250m左右进入排烃门限。  相似文献   

9.
利用热压物理模拟实验结果并结合排烃门限理论 ,对柴达木盆地各类烃源岩的生、排烃特征进行了模拟实验研究 ,在此基础上绘制了烃源岩排烃门限判别图。研究结果表明 :①地质条件下水介质的存在有利于烃源岩生、排油气 ;②烃源岩在地史过程中存在一个向外大量排油气的门限 ,烃源岩只有进入这一门限后才能大量排油 ,在这之前生成的油均残留于烃源岩中 ;③煤、泥岩、碳质泥岩的生、排烃过程均可分为 3个不同的阶段 ,即 :生、排气态烃阶段 ,生、排液态烃和重烃气阶段 ,生、排高温裂解气阶段 ;④研究区各类烃源岩的原始有机碳生油率为 10~ 5 0 0kg/t,残留油率为 5~2 80kg/t,排油率为 0~ 2 5kg/t,生、排气率为 10 0~ 80 0m3 /t。柴达木盆地第三系下干柴沟组烃源岩在埋深为 2 2 5 0m左右进入排烃门限。  相似文献   

10.
三江盆地绥滨坳陷下白垩统煤系烃源岩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烃源岩热解地球化学分析成果,应用所测岩样中有机碳(TOC)、吸附烃(S1)、干酪根热解烃(S2)含量及氢指数IH(S2/有机碳),对绥滨坳陷滨参1井和绥D1井下白垩统煤系地层中的煤系泥岩、碳质泥岩和煤岩从有机质丰度、有机质类型和成熟度三个方面进行了烃源岩分析评价。这三种岩石样品中各项生油岩指标绝大多数都达到了中-好烃源岩评价标准。绥滨坳陷下白垩统城子河组和穆棱组为两套具生烃潜力的煤系烃源岩。  相似文献   

11.
应用排烃门限控油气理论并结合盆地模拟 ,对吐哈盆地小泉沟群泥质烃源岩排烃门限和排烃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在地史埋深过程中 ,小泉沟群泥质烃源岩分别约于 3 .5 ,4 .0和 4 .5km处进入甲烷气、重烃气和液态烃排出门限 ,排烃阶段为 :水溶扩散相排气→游离相排气→游离相排油气。天然气主要以水溶、扩散、油溶和游离 4种相态排运 ,其中 ,水溶相和扩散相所占比例分别超过 3 5 %和 2 0 %。排出油中水溶相和扩散相约占 3 0 % ,游离相不到 70 %。现今 ,1m3源岩中甲烷气、重烃气和液态烃的排出量分别为 0 4m3,0 18m3和 0 16kg ,三者的排出效率分别为 3 2 % ,2 6%和 2 4 %左右。  相似文献   

12.
柴达木盆地德令哈拗陷中侏罗统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德令哈拗陷中侏罗统广泛发育,是该区主要的烃源岩层系.野外地质调查及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中侏罗统烃源岩主要以油页岩、泥岩、碳质泥岩和煤为主.油页岩有机碳的质量分数平均为7.95%,有机质类型属Ⅰ-Ⅱ型,为好生油岩;泥岩的有机质丰度交化大,但80%以上的样品有机碳的质量分数大于1%,65%样品的有机碳的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3.
柴达木盆地西部的侏罗系发育中、下侏罗统大、小煤沟组和上侏罗统采石岭组、红水沟组两套地层。中、下侏罗统以暗色含煤建造为主,暗色泥页岩发育;上侏罗统以氧化环境下沉积的红色碎屑岩建造为主,不具备生烃能力。区域地质调查及地震解释资料揭示中、下侏罗统湖相暗色泥页岩分布广、残留厚度大, 在清水沟和月牙山北分别发育了288m和256m厚的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分析表明烃源岩有机碳含量平均达1.62%;有机质类型以Ⅱ2型为主,部分为Ⅲ型;正处于成熟阶段的生、排烃高峰期,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该区生储盖匹配良好,圈闭发育,具有较好的石油地质条件和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14.
利用二维盆地模拟软件BasinMod 2 D对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五百梯构造石炭系天然气的运聚成藏史进行了模拟。剖面模拟研究表明 ,志留系烃源岩分别于 2 10Ma前和 171Ma前开始进入生油、气门限 ,在 180~16 5Ma及 16 9~ 15 9Ma时处于生油、气高峰 ;于 175Ma前及 16 7Ma前进入排油、气门限 ,在 170~ 15 0Ma和16 6~ 16 1Ma处于排油、气高峰阶段。气藏内的油气运聚史可分为 3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 172~ 16 5Ma ,原油首先在古隆起中聚集 ,形成古油藏 ;第二阶段为 16 5~ 16 0Ma ,源岩排出的天然气驱替已聚集的原油 ,形成古油气藏 ;第三阶段为 15 0~ 135Ma,原油裂解为天然气 ,形成古气藏  相似文献   

15.
准噶尔盆地滴水泉凹陷石炭系烃源岩生烃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钻井岩心和露头样品化验资料,对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类型及演化程度进行研究,结合凹陷周缘构造油气来源特征,分析滴水泉凹陷石炭系烃源岩生烃能力。研究表明,滴水泉凹陷石炭系烃源岩有机质丰度高,沉积厚度大,目前已到高-过成熟阶段,具有较强生烃能力;滴南凸起存在"凹槽",东道海子北凹陷来源油气不能运移到克拉美丽气田石炭系储层聚集成藏,克拉美丽气田亿吨级油气应来自滴水泉凹陷;石东油气田深浅层油气特征基本一致,与石西油田不同,与克拉美丽石炭系油气相似,都属于滴水泉凹陷石炭系来源产物;滴水泉凹陷、三南凹陷及东道海子北凹陷石炭纪沉积期水体连通,石炭系烃源岩都应具有较强的生烃能力,勘探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6.
准噶尔盆地三叠系是否发育有效烃源岩一直具有不确定性。为解决这种不确定性提供参考,以盆地南缘地区三叠系暗色泥岩为例,通过进行有机地球化学分析,研究了有机质的丰度、类型和成熟度,并初步评价了其生烃潜力。结果表明,三叠系暗色泥岩有机质丰度达到了中等到好烃源岩标准;有机质来源以高等植物为主,类型为III型,也有少量II型有机质样品;有机质热演化进入成熟演化阶段,凹陷区和冲断带下盘可达到高过成熟演化;因此,三叠系是潜在的烃(特别是气)源岩,这在今后的油气勘探中值得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7.
裂谷盆地火山活动与油气藏的形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我国东部裂谷盆地主要生储油层系中常发育有基性浅成侵入岩、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在火成岩发育区常见油气富集 ,并伴有非烃气藏。喷发在生油岩沉积环境中的玄武岩及其火山碎屑岩可以改变有机质富集状况 ;侵入生油层的辉绿岩等可以使局部具有特殊的油气生成能力 ;火山活动放出的二氧化碳等非烃气体可以直接形成气藏。研究发现 ,火成岩发育区的生油岩具有早熟和油气生成量特别大等特点 ;火成岩发育区一般是盆地内构造应力低值区 ,也是圈闭和油气藏集中发育区。此外 ,火成岩及相关油气藏具有储集空间发育、油气充注率高、油气保存条件好等优点。以东营凹陷等火成岩发育区为实例 ,分析并阐明了有关问题  相似文献   

18.
苏北盆地油气田的形成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苏北南黄海盆地与渤海湾盆地之间以鲁苏隆起相隔 ,对称分布于郯庐断裂两侧。研究表明 ,由于两盆地所处的区域构造背景不同 ,致使其盆地演化、成烃演化、资源丰度和油气田规模差异很大。壳幔结构的同相性、晚始新世至渐新世 18Ma的沉积间断、有机质演化程度低、断裂活动改造强烈等是形成苏北盆地小、碎、贫、散含油气特征的主要因素。苏北盆地与渤海湾盆地存在的成藏条件差异及其分布规律表明 ,苏北盆地缺乏形成巨型、大型油气田的条件 ,其勘探对象应该以中小型油气田为主 ,这已经被 2 5年的勘探实践所证实。深部烃源有形成较大规模气田的条件 ,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