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大油气田统计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世界373个大油气田、中国39个大油气田以及世界5个典型含油气盆地中2227个油气田的基础地质特征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建立了数据库。通过概率统计、单因素回归及多元逐步回归等方法,分别统计了油气最终可采集量与源岩、储层、盖层及圈闭等多项地质特征参数的关系,总结了大油气田的地质特征,探讨了大油气田形成与分布的主控因素。研究主伙,丰度高、分和面积大、生烃转化率高的有效烃源岩是控制大油气田形成与分布的  相似文献   

2.
东辛油气田构造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东辛油气田为我国最大的复杂断块油气田,该区总体上由东营穹窿背斜、辛镇长轴背斜及过渡带三部分组成,受南北两翼近东西向延伸的二级断层的控制,呈现为东西向堑式背斜带。该区的断裂发育,断块多,断块大小、形状各异。构造的形成与下伏始新统孔店组上部和沙河街组下部的盐、膏岩和欠压实泥岩组成的塑性层上拱有直接关系。多期断裂活动导致油气在纵向上运移活跃,油气分布层位多,含油气井段长,油气藏沿断层呈叠瓦式展布,且由深  相似文献   

3.
4.
东辛油气田为我国最大的复杂断块油气田,该区总体上由东营穹窿背斜、辛镇长轴背斜及过渡带三部分组成,受南北两翼近东西向延伸的二级断层的控制,呈现为东西向堑式背斜带。该区的断裂发育,断块多,断块大小、形状各异。构造的形成与下伏始新统孔店组上部和沙河街组下部的盐、膏岩和欠压实泥岩组成的塑性层上拱有直接关系。多期断裂活动导致油气在纵向上运移活跃,油气分布层位多,含油气井段长,油气藏沿断层呈叠瓦式展布,且由深到浅依次出现油藏、油气藏、气藏的完整序列。不同断块区油气富集程度差异大,构造翼部断块区较核部油气富集  相似文献   

5.
 250 多年的世界油气勘探表明,全球石油和天然气储量主要富集在少数的大型油气田中。2010 年发现的Leviathan 和Franco 等一系列世界级大油气田,更是增强了勘探家对大油气田的勘探信心。研究新增大油气田的分布规律和成藏特征,对未来寻找大油气田更具有实践指导意义。通过搜集2007-2012 年间新增的57 个大油气田资料,在对新增大油气田分布特征、成藏条件和富集规律的分析基础上,结合典型油气田实例分析,总结了新增大油气田成藏特征和对今后的勘探启示。新增大油气田主要分布在21 个盆地,上侏罗-下白垩统页岩是主要烃源岩,下白垩统是大油气田主力富集层位。海底扇和斜坡水道等浊积砂岩是大油气田的有利储集相带。泛特提斯域盆地的中生界和南大西洋两岸盐盆的下白垩统是未来寻找大型油气田的主要场所。  相似文献   

6.
为解决塔里木盆地下古生界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田后续高效井的部署难题,在精细构造成图的基础上,进行有效圈闭的识别和分类,通过海量钻井资料统计分析油气富集规律,重新落实构造对油气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研究区主要的构造圈闭类型可分为背斜圈闭、断背斜圈闭及与走滑断裂相关的断裂圈闭共3大类6小类;研究区碳酸盐岩储层具有一定的连续性和连通性,油、气、水的分布宏观上和微观上符合油气差异聚集原理。构造圈闭是油气最富集的区域,是高效井集中分布区,油气藏富集模式可分为圈闭内富集型、斜坡全充注型、斜坡半充注型和斜坡全漏失型四种,其中斜坡全充注型和圈闭内富集型是钻探获高效井最有利的地质目标。  相似文献   

7.
塔里木盆地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及分布规律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 探讨塔里木盆地油气藏形成及分布规律,为油气田勘探部署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石油地质综合研究方法,探讨了区域构造背景,有效烃源岩分布及其成熟度、储盖组合、后期构造变动等对塔里木盆地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及分布的控制作用。结果 塔里木盆地油气分布十分复杂,油气藏形成及分布受多重因素控制;早期形成、长期继承发育的大型稳定古隆起及其斜坡以及前陆逆冲带第2,3排构造分别是大中型油气田形成的最有利地区;古隆起控油、斜坡富集以及隆起高部位油气易发生调整、斜坡部位有利于保存,是克拉通区油气藏形成和分布的重要特点;已发现的油气藏具有多期成藏、晚期调整的特点,早期形成的原生油气藏后期特别是晚喜山期普遍受到了调整改造,以克拉通区海相油气藏最为突出;保存条件对塔里木盆地油气藏形成与分布具有重要控制作用,特别是优质区域盖层的存在,是大中型油气田形成和保存的关键。结论 继承性古隆起与隐伏前陆逆冲带是塔里木克拉通区与前陆区寻找大中型油气田的最有利地区。  相似文献   

8.
苏北盆地油气田的形成与分布特征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苏北-南黄海盆地与渤海湾盆地之间以鲁苏隆起相隔,对称分布于郯庐断裂。研究表明,由于两盆地所处的区域构造背景不同,致使其盆地演化、成烃演化、资源丰度和油气田规模差异很大。壳幔结构的同相性、晚始新世至渐新世18Ma的沉积间断、有机质演化程度低、断裂活动改造强虺昌形成苏北盆地小、碎贫、菜含油气特征的主要因素。苏北盆地与渤海盆地存在的成藏条件差异及其分布规律表明,苏北盆地缺乏形成巨型、大型油气田的条件,其  相似文献   

9.
中国大油气田储于大盆地的海沉积岩体中、膏盐下、古隆起之上,粉砂岩发育的碳酸盐岩或砂岩岩层里.中国正步入大型、特大型油气田的发现期.  相似文献   

10.
SZ36-1地区已发现的油气藏平面上主要分布在辽西低凸起上,纵向上主要分布于东二下亚段。油气藏以构造油气藏为主,主要烃源岩层系为古近系沙河街组一段和三段,主要储层类型为三角洲砂体,东二下段上部区域性展布的泥岩构成盖层。油气藏以油为主,油藏多为常压下形成,油气成藏期较晚。采用油藏解剖和油气分布与成藏条件之间空间匹配关系研究的方法,对该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和模式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该区油气成藏的主控因素是断裂、储盖组合以及输导体系。油气藏横向分布主要受储层控制,而纵向分布主要受断裂控制。受断裂和凸起的影响,该区主要为凸起披覆背斜型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1.
对于GMANOVA模型,该文从该模型的回归系数的椭球置信域出发,导出了度量影响的置信域体积比统计量,并导出了它在协方差矩阵未矩时的近似表达式。  相似文献   

12.
磁场对水扩散系数影响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水系统视为正则系综,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简称MD)方法对磁场条件下水的扩散系数进行了计算。结果表明水的扩散系数与外加磁场强度的关系是多极值关系,且在B=0.25T以及常温下磁化效果最为明显;通过对径向分布函数的计算发现:磁处理对水理化性质的影响,主要是由于磁场改变了水的径向分布函数,使水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水的扩散系数,增大了水分子的活性和渗透性。  相似文献   

13.
用MD方法计算磁场条件下水的粘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水系统视为正则系统,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简称MD)对磁场作用下水的内能、粘度和径向分布函数进行了计算。研究结果表明:磁场可以影响g(r)的分布,使水的结构发生变化,从而导致水的粘度发生改变;粘度与外加磁场强度的关系呈多极值特征,且在B=0.25T以及常温下磁化效果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4.
胶莱盆地构造应力场特征及数学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胶莱盆地露头区及覆盖区断层性质和褶皱形态进行了分析,对露头区各地层的发育节理进行了统计解析。胶莱盆地在发展演化过程中主要经历了四期构造应力场的变化:第一期为早白垩世早期莱阳组(K1l)沉积期间,为北北西向挤压应力场;第二期为青山组(K1q)沉积期间,为近东西向拉伸;第三期即王氏组(K2w)沉积期间,为北西南东向挤压;第四期即在王氏组沉积以后,胶莱盆地受北东向挤压。与上述四期应力场变化相对应,由盆地中发育的地层、火山活动和构造特征可以看出,胶莱盆地是在白垩纪发育起来的一个拉分盆地,经历了4个发育阶段,即莱阳组沉积期间的初始拉分阶段、青山组沉积期间的拉分间歇阶段、王氏组沉积期间的后续拉分阶段和王氏组沉积以后的挤压隆起萎缩发育阶段。在此基础上,设计了4个地质模型,用有限单元法对盆地演化过程中的四期应力场做了数学模拟分析。  相似文献   

15.
16.
大系统分解理论在艾瑞尔曼问题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梅 《贵州科学》2003,21(3):19-22
本文利用大系统分解理论研究一类艾瑞尔曼问题,给出了判定其稳定的充分条件。  相似文献   

17.
讨论了Bose体系中外场对体系商的影响,通过对量子情况下二维带电Bose子体系在磁场中的熵的计算,发现存磁场时二维带电Bose子体系的熵有可能大于无磁场时相同体系的熵,从而证明了对无在外场子中的量子Bose体系Baierlein的观点不成立。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加工过程对零件特征的需求;探讨了特征工程变换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特征分段、特征族化和特征序列等理论与方法;研究了求解工程变换三要素的基本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9.
本文得到Jacobson环R在方程a_nx~n+…+a_1x=0(a_n、…、a_1∈Z(整数集)或环R,且■α∈R,a_nα+…+a_1α=0)上有有限个解的条件下,可分解为域的直和.由此给出,当上面的解的个数为素数时,则R 为域,从而推广了谢邦杰1982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