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近日 ,挂靠于杭州师范学院的浙江水浒研究会召开了部分理事与会员的座谈会 ,针对当前学术界一些激烈否定《水浒传》的观点 ,进行了分析、研究。这些激烈否定《水浒传》的观点 ,主要是 :1 认为“梁山泊内聚集的以宋江为首 10 8条汉子” ,是恐怖主义 ,其实质是“反法制”“反政府  相似文献   

2.
《水浒传》的作者,究竟是钱塘(杭州)书会才人施耐庵,还是苏北进士施彦端,抑或是二者实为一人,既需要深入分析苏北那些文物的真伪,更需要重视《水浒传》内部的具体描写。本文就原著中梁山泊气候物象的描写、"从泗水入淮河"地理态势的描写、淮安与扬子江地理态势的描写、太湖与苏州地理态势的描写、是否应该更集中更高度地描写"文艺作品"《水浒传》中的气候物象与地理态势的问题、作者对自己籍贯地季节与方位描写的真实准确性的问题等多个方面,接应浦玉生先生的文章而进行"争鸣",并对浦先生文章中引用的1979年出土的《处士施公廷佐墓志铭》中有与王道生的《施耐庵墓志》相一致的"丙申"二字的真实性问题向浦先生"请教"。  相似文献   

3.
历史上的宋江起义是农民起义,长篇小说《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罗贯中思想上很清楚“大闹中原,纵横海内”的梁山泊起义军“雄兵十万”,基本上是由“农夫背上添心号,渔父舟中插认旗”组成的。“农夫”无疑是“农民”,“渔父”包括在广义的“农民”之中,《水浒传》中的梁山泊起义显然是农民起义。这支义军代表农民和其他人民百姓的利益,反抗维护地主阶级、官僚阶级的政府,因而从本质上来说也是农民起义。梁山泊起义是“古代无产阶级”、“流民无产阶级”造反之说是不正确的。  相似文献   

4.
元代山东境内的济宁至东平、东平至临清运河的开通,把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起来。梁山泊周围盛传着水浒英雄的故事,濒临梁山泊的东平是元杂剧“水浒戏”的发祥地。罗贯中原籍东平,对水浒故事特别熟悉;后来沿运河南下,寓居杭州,仍不辍收集水浒故事素材,最后为《水浒传》成书展示了自己的创作天才。  相似文献   

5.
任何宗教在本质上都可以归结为两个基本的范畴:信仰和仪式。前者属于见解和主张,后者则是明确的行为模式。梁山泊英雄聚义的基本纲领一是替天行道,一是忠义双全,这两者都是道教信仰的鲜明体现,而梁山泊英雄排座次则是宗教仪式的变形运用。它们共同构成了《水浒传》的道教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6.
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称梁山泊"余流",即明末清初"东平州"范围内之今梁山县马营湿地,东平县东平湖、汶上县蜀山湖、南旺湖等湖泊,以及境内河流,均为"梁山泊遗存","梁山泊"并没有完全消失。有关方面应组织专家对其勘察和标识,开展"梁山泊"自然与人文地理的研究。"梁山泊遗存"研究有利"梁山泊"历史的揭蔽与深入探讨,有利黄淮海地域文化研究,有利山东"水浒文化圈"的整合与开发,有利"中原经济区"的实际形成与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7.
提起梁山泊,熟悉《水浒传》的人们会自然地联想到,梁山脚下茫茫数百里一片汪洋,旱地忽律朱贵向对岸发出一支响箭,便见芦苇丛中一叶轻舟飞也似地飘来的情景。只要有机会去梁山县,总免不了要以怀古之情去观赏观赏。然而,今日的梁山脚下烟囱林立、厂户栉比,四处原野、果园片片,绿树成荫,哪里还看得出有一点水泊的痕迹。因此,人们怀疑这是施耐庵、罗贯中写《水浒》时编造出来的。其实,话不能这样说,写小说的人夸张一点是难免的,但基本事实还可找到蛛丝马迹。由于工作之便,我最近考察了这个地区,初步研究了梁山和梁山泊的今昔,现把它写出来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8.
作为近现代著名报刊,《申报》对《水浒传》的评论颇能引领时代思潮。评论者以《水浒传》作者为中心,发掘《水浒传》中的鲁西文化并与施耐庵高度结合,形成一条稳定而不失变化的"思想链"。鲁西施耐庵、施耐庵之为鲁西文化符号、兴化施耐庵是思想传播与变异的三大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9.
《水浒传》内容之丰富、人物之众多、气魄之恢宏、构思之新奇、语言之精粹、影响之深远,令世人赞叹不已。宋江是《水浒传》的"第一流人物",也是《水浒传》中最有争议的一个人物,需要我们从多个方面对其进行全方位的解读,从《周易》的角度,以《鸿雪因缘图记》中《梦芗谈易》篇为基础,对宋江及其绰号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10.
在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20世纪80年代以来学界对于《水浒传》李贽评本的辨伪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达成了一些共识。新时期《水浒传》李贽评本辨伪的主要方法是多维度比较与旁证,如:《水浒传》李贽批语与李贽思想、文风的比较,与其他署名李贽评作品的比较等。辨伪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值得反思,如方法偏失、学风浮躁等。未来的《水浒传》李贽评辨伪工作应将重点放在扩大评点者候选人范围、深化与两种"李评本"刊行相关人士生平和交游情况的考证等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2011年9月19日至22日,由山东省古典文学学会和山东省东平县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第二届"中国.东平罗贯中与《三国演义》《水浒传》学术研讨会暨罗贯中纪念馆开馆仪式"在东平县召开。来自全国近20个省市的近百名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就罗贯中及其著作展开了热烈的研讨。与会代表不仅进一步确认了《三国演义》作者和《水浒传》作者或主要作者为"东原罗贯中"及其与东原文化的关系,还在《水浒传》与东平关系的研究资料方面有新的重要发现,并反击所谓"双典批判",对两书的思想文化意蕴和版本、传播等作了新的解读。  相似文献   

12.
刘相雨 《菏泽学院学报》2006,28(3):76-80,119
《水浒传》塑造了一批栩栩如生、活灵活现的男英雄,但是其中的女英雄形象却不尽如人意;而《水浒后传》《后水浒传》和《荡寇志》等续书中的女英雄形象则不同程度地超越了《水浒传》。其中,《水浒后传》中的顾大嫂在外貌、性格、行为方式等方面都与《水浒传》中有所不同;《后水浒传》成功地塑造了一位可爱的、充满女性色彩的女英雄屠俏;《荡寇志》则塑造了以陈丽卿、刘慧娘为首的一系列女英雄形象。  相似文献   

13.
从故事编年的层面对《水浒传》进行研究,何心先生是第一人。何心先生这种做法不仅"很别致",而且也很有意义:第一,有利于《水浒传》的传播;第二,可以为《水浒传》之成书研究提供有益的帮助;第三,为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资借鉴的模式。然而何心先生之《水浒传编年》也存在明显的局限,主要表现为:第一,某些事情的发生时间明显存在错误;第二,事件遗漏现象比较严重;第三,对存在于《水浒传》中的时间错乱现象重视不够;第四,把七十一回以后之事置于《水浒传编年》之外,显得不完整。  相似文献   

14.
金圣叹有意用"画"评点《水浒传》有三个原因:文论与画论相通的文学批评史特点;接触的人物;才子观念。从更深的层次看,金圣叹用"画"点评《水浒传》源于其对"自我存在"的虚幻确认。  相似文献   

15.
李金松 《菏泽学院学报》2007,29(3):45-49,75
自17世纪中叶至民国时期,金批《水浒传》招致了众多批评,这些批评源于不同的历史背景,金圣叹的历史地位与文学地位随着这些评论而发生变化。透过这些批评,我们既可以看到历史的变迁,又能认识到金批《水浒传》的思想价值与理论价值。可以说,近三百年的这些批评展示出人们对金批《水浒传》的完整接受史。  相似文献   

16.
关于《水浒传》的主题,由于接受者所处时代文化环境的不同,始终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称赞它是"忠义"的教本,有人却痛斥它是"诲盗"的渊薮。新版电视剧《水浒传》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结合当下社会文化思潮,对主题进行了全新的阐释,重点表现了水浒英雄的"除暴安良"、"兄弟情义"和"护国安民"主题。  相似文献   

17.
用研究独创作品的"故乡情结"思路去推敲非独创作品《水浒传》的作者施耐庵有"浓郁的兴化情结",在基础性上是有问题的。简单地从《水浒传》中找出若干细节去对应"兴化施耐庵"的相关材料,得出的结论难以服众。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有关仇富心理、富人安全问题和《水浒传》的讨论文章颇多。有人认为“仇富心理”乃中国国民独有的劣根性,而《水浒传》便是“仇富心理”的典型。本文针对《水浒传》的“仇富心理”说,结合《水浒传》“逼上梁山”和“杀富济贫”两方面的特点,从心理层面剖析梁山好汉“逼上梁山”和“杀富济贫”心理动因,并对《水浒传》“仇富心理”说提出了不同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大宋宣和遗事》中的水浒故事,就目前所见的资料看来,当问世于南宋末期。从对地理态势、气候物象的描述及语言的运用来看,它极可能是杭州一带的书会才人,根据当时流传的有关情事、诗文、小说以及"街谈巷语"种种而编撰起来的。它不仅在基本人物与故事情节方面,同时更在"乱自上作"与"忠君爱国"等思想内容方面,都为《水浒传》准备了相当的基础,或者说,它已经是"雏形"的《水浒传》。  相似文献   

20.
随着年初古典名著《水浒传》的搬上荧屏,观众和学术界褒贬不一的评论也逐渐激烈了起来,见仁见智,众说纷纭。本文试图对电视剧《水浒传》的成败得失做一个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分析评论,并由此出发,深入探讨文学名著改编成影视作品所应遵循的原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