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炼厂酸性气吸收工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考察了吸收剂的组成和吸收反应器结构对炼厂酸性气中硫化氢吸收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硫化氢在氯化铁体系中的吸收反应速度高于硫酸铁体系中的反应速度,在硫酸铁体系中加入适当浓度的氯离子,能加快硫化氢的吸收反应速度;硫化氢的吸收率与吸收反应器结构密切相关,喷射式反应器用于炼厂酸性气的吸收,硫化氢的吸收率可超过99%,并能有效防止硫磺的堵塞,使设备长周期运转。  相似文献   

2.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和电解反应构成的双反应工艺 ,对炼油厂含硫化氢的酸性气进行处理 ,回收氢气和硫磺。考察了液相流量、液相中Fe3 + 的浓度及气相流量对硫化氢吸收传质速率的影响 ,并对双反应工艺的稳定运转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 ,该工艺过程可行 ,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 ,硫化氢的吸收率可达 99.9%以上  相似文献   

3.
喷射鼓泡烟气脱硫(Ⅰ)—化学吸收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该文阐述了喷射彭泡烟气脱硫的原理与喷射鼓泡反应器的结构,采用该反应器实验了湿法烟气脱硫的化学吸收工艺。实验结果表明,吸收浆液的PH值、气体喷射器的浸入深度L、气体压降△p、石灰的质量百分数浓度ω及石灰颗粒尺寸对脱硫反应过程和系统的操作有较大的影响。控制PH=5.5-6.5,L≤200mm,△p≤1800Pa,ω≤5%和使用200目的石灰颗粒,可达到90%以上的脱硫率和95%以上的钙利用率,以及系统  相似文献   

4.
5.
综述了铁离子吸收氧化法脱除H2S技术的反应机理研究进展,为该技术的工艺研究提供理论依据.介绍了该技术中的典型工艺及其原理,根据各个工艺的优缺点提出:Fe3+离子的快速再生,脱硫液中铁离子的稳定性以及H2S脱除过程中副反应的控制是关系各个工艺应用和发展的主要研究方向.在日益提高的工艺经济性需求下,生物化学方法脱除H2S技术是天然气脱硫值得选择的发展方向,其中菌种筛选及培养技术是其研究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6.
为高效率地脱除H2S液相氧化还原得到的硫磺,开发了气升式二级环流泡沫分离反应器。以含有硫磺的脱硫溶液为模拟体系,测量了气速、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质量流量、泡沫相高度和鼓泡相高度比、pH等对硫磺泡沫分离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低气速有利于泡沫分离;硫磺回收率随表面活性剂SDBS质量流量的增大先增大后基本不变,又随泡沫相和鼓泡相高度比下降而增大;在pH 8~10范围内,分离效果良好。优化条件下,硫磺回收率可达97.43%。  相似文献   

7.
针对高温热解医疗垃圾产生含HCl有害尾气引起的环境问题,依据化合反应原理,提出钙基吸收高温气化气中HCl气体的吸收系统。通过自行搭建的实验台,测试了吸附剂CaO吸收高温气化气中HCl的效率。在定模拟气体体积比以及流量的实验条件下,讨论了CaO层数、CaO粒径、气化气温度、气化气水蒸气含量对CaO吸附剂脱氯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CaO吸收剂层数为3层,CaO粒径为8mm,气化气温度为500℃,脱氯效率最高,可达98%;实验范围内,水蒸气含量越高越有利于HCl的吸收。新型脱氯吸收装置不仅可以高效吸收高温模拟气化气中HCl,而且结构简单,操作便利。  相似文献   

8.
从炼厂酸性气体中回收氢气和硫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和电解反应构成的双反应工艺,对炼油厂含硫化氢的酸性气体进行处理,回收氢气和硫磺,考察了液相流量,液相中Fe^3 的浓度及气相流量对硫化氢吸收传质速率的影响,并对双反应工艺的稳定运转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工艺过程可行,在适宜的操作条件下,硫化氢的吸收率可达99.9%以上。  相似文献   

9.
液态硫磺泵的特性分析及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适合于液态硫磺输送的部分流泵的结构特点和特性进行了较全面的分析。针对本项目的设计参数进行了实验研究,指出提高效率的关键是加工制造问题。  相似文献   

10.
开发了一种内热式换膜液体流动速率测量仪,该测量在单纯液相中的精度优于1.5%,同时克服了固体粒子及气泡对测量仪的干扰作用,可较好地用于气液固三相中的液速测量,对气液固三相喷射环流生物反应器中流体流动速率进行了测量,得到了不同操作压力、气体进料量、不同轴向位置的液体速率分布,利用该反应器进行了生物降解处理染料工业废不的应用研究 。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气液吸收-解吸或气液催化反应-催化剂再生过程的效率,减小此类过程的能耗,开发了自交换反应器系统。该系统由两个内环流反应器串联构成,流体从一个反应器上部的气液分离区流入交换管道,在管道中的液柱与反应器内气液混相的密度差作用下,流入另一反应器底部,在不使用泵的情况下,实现反应器间的物料交换,交换速度随反应器中气含率的提高而提高。将该系统应用于铁基液相氧化-还原脱除硫化氢的过程,在实验室规模下,实现了硫化氢吸收和络合铁吸收剂再生的联合运转。  相似文献   

12.
以甲基二乙醇胺为主剂,与适当的活化剂、促进剂等进行复配,筛选出了一种用于去除炼厂恶臭气体的安全、高效液体脱硫剂TL-MHC.考察了相关工艺参数如温度、气液比和恶臭气体中H2S含量对脱硫剂TL-MHC脱硫效果的影响,对脱硫剂TL-MHC的脱硫-再生机理进行了描述.实验结果表明:脱硫剂TL-MHC具有脱硫率高、再生利用率高和腐蚀性低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直接电解硫化氢碱性溶液(通常用Na2S溶液表示)产生单质硫和氢气的关键问题是单质硫在阳极表面上沉积而导致的阳极钝化. 用硫化氢气体分解Na2S的阳极电解液可以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并对这一方法进行了热力学分析.对简化S-H2O 系的电势-pH图的分析表明,多硫化物Sx2-在碱性溶液中稳定,且随着体系中溶解态物质的总硫浓度T(s)的增加,高级多硫化物的优势区增大.当Na2S阳极电解液与硫化氢气体反应时,固相硫稳定存在于pH较低和H2S 分压较小的环境中.分析表明,当H2S 分压为1atm,溶液pH值小于8时,大多数多硫化物分解为单质硫S、S2-, HS-或H2S(aq.).分析结果对电解产生多硫化物以及用H2S气体分解多硫化物的实际过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图6,表1,参10.  相似文献   

14.
温度对含硫化氢废气氧化吸收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处理难度更大的低硫化氢含量的废气,采用从硫化氢中获取单质硫和氢气的液相回收硫化氢的方法.氯化铁水溶液处理硫化氢的体系包括三氯化铁水溶液氧化吸收硫化氢和吸收液电解再生制氢2部分.作者在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讨论了温度对氧化吸收过程的影响,为回收单质硫的温度条件选择提供了理论和实验根据.认为60~70℃为最佳的吸收反应温度,在此条件下,既能保证有足够大的吸收率,又能得到易于过滤的单质硫.  相似文献   

15.
高含硫气藏硫沉积预测热力学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含硫气藏开发过程中,伴有元素硫的析出、沉积、气相组成变化和沉积硫堆积在孔隙喉道污染地层等特殊现象.其中硫微粒的沉积将降低地层孔隙度和渗透率,影响气藏的产能,严重的硫沉积甚至会导致气井报废.为了能够提高含硫气藏开发的预见性,建立安全开发模式,运用化学热力学理论建立了气液固三相相平衡硫沉积预测热力学模型预测硫的沉积,在此模型基础上对比计算、分析了硫化氢含量对硫沉积的影响.得出以下结论:在压力和温度一定的条件下硫的沉积量与硫化氢的含量成反比,在组成和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压力越低硫的析出量越大.  相似文献   

16.
天然气管道投产置换过程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投产置换是天然气管道建成后投入运行的一个关键环节,为确保置换过程的安全性,对置换过程中气体的混合规律进行了研究.根据二元体系气体紊流扩散原理,在实验室内构建了天然气管道投产置换过程的模拟实验系统.利用该实验系统,分别对不同流速、不同背压下管道内气体的扩散过程进行模拟试验,获得了置换过程中受流速和背压影响的天然气与氮气、氮气与空气的扩散规律,为管道投产置换合理确定氮气用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地应力与瓦斯压力共同作用下煤体吸附解吸煤层瓦斯时的温度演化趋势有重要意义,但也发现实验数据因含有较多的噪声而很难获得其真实信号,为此,针对不同实验条件下获得的煤体吸附解吸煤层瓦斯时的温度信号演化的特点,拟采用基于MATLAB的小波去噪方法剔除噪声还原真实信号,以得到真实温度演化曲线。通过对几种常用小波基函数和不同分解层数的对比分析,选用了消失矩阶数较高、光滑性较好的sym8小波基函数中的8层分解,其重构后的温度信号基本去除了高频的噪声信号,且较好地保留了低频以及平稳信号。结果表明,其去噪效果较好,能够较好地反映煤体在吸附、解吸煤层瓦斯过程中温度的演化规律。  相似文献   

18.
探讨了CO2和SO2膜吸收过程中的传质机理,并建立了数学模型。采用正交配置法求解模型,模拟了不同类型反应的反应物和产物在膜器内的浓度分布。模拟结果表明:反应动力学的不同是造成浓差极化的主要原因,为进一步弄清膜吸收过程传质机理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