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生态旅游资源评价是区域生态旅游开发的重要依据.黄土高原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以黄土风情为主要特色.论文以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构建了黄土高原生态旅游资源综合评价的指标体系,从而得到资源的美学价值、民俗文化、科学考察、生态教育价值权重较大,反映了该区生态旅游资源的特征和开发方向.论文结合山西省中阳县实际,对该县生态旅游资源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柏洼山民俗生态旅游区得分最高,为一级,上顶山森林生态旅游区、吴家峁黄土地貌生态旅游区、暖泉生态农业旅游区为二级生态旅游资源.根据评价结果,论文提出了相关的建议:中阳县生态旅游开发以黄土地貌观光、科学考察、黄土民俗体验为主,综合发展森林生态游、农业观光游等项目.  相似文献   

2.
生态旅游开发对促进山区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漳州市长泰县为例,分析了长泰县构建生态旅游体系的资源现状,从旅游资源的整体布局和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旅游产品入手构建长泰生态旅游体系.  相似文献   

3.
莲花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开发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莲花山自然保护区动植物资源丰富,融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于一体,是开展森林生态旅游,观光、度假休憩的天然胜地.作者根据莲花山保护区的景观资源条件,提出了在立足保护、适度开发、注重地方特色协调发展的基础上开发莲花山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的设想,以自然景观为主,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相结合,开展森林旅游,形成主题丰富的森林旅游产品;同时结合洮岷"花儿",开发文化生态旅游.  相似文献   

4.
广东省是全国经济大省,农业生态旅游发展也走在全国前列。但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生态旅游的发展和分布并不均衡,农业生态旅游项目本身也面临着缺乏特色,吸引力不高等问题。以广东几个特色的以蚕桑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区为例,探索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寻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广东省是全国经济大省,农业生态旅游发展也走在全国前列。但是在经济发达地区和偏远地区生态旅游的发展和分布并不均衡,农业生态旅游项目本身也面临着缺乏特色,吸引力不高等问题。以广东几个特色的以蚕桑为主题的生态旅游区为例,探索农业生态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寻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浅析农村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对自然景观生态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声 《科技信息》2007,(22):140-141
近年来,农村生态旅游被迅速发展起来,生态旅游形式多样、特色鲜明,成为旅游业新的成长点。生态旅游能够满足旅游者欣赏自然风光、获得身心舒畅和精神享受的需要,但是生态旅游的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作为基础,若不能协调好旅游发展与自然生态资源开发之间的关系,就会导致严重的环境问题。本文就当前农村生态旅游开发中面临的一些现状问题,分析农村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对自然景观生态的影响,阐述协调生态旅游与生态资源保护之间关系的措施。  相似文献   

7.
广西具有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应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发展以森林旅游为龙头的生态旅游,并注重生态旅游发展中的规划与投资评估、重点开发区域、突出区域特色及利用与保护相结合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代俐 《科技咨询导报》2011,(18):247-248
金沙江下游不仅蕴藏着丰富的水能,也是生态脆弱的水土流失重点保护区,并且还有着绚丽多彩的自然旅游资源和文化旅游资源。在大力开发金沙江下游梯级水电形成一系列大型水电库区同时,生态旅游是发展库区经济最好的选择,既可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也能解决金沙江下游库区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水质污染、地质灾害和库区消落带等问题,对营造金沙江下游良好的生态环境起着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栾川县为例来阐述县域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经验,具体从分析栾川县生态旅游资源的特色入手,进而总结了栾川开发生态旅游资源的经验,提出在生态旅游资源开发中要加大对旅游的重视程度,完善旅游管理体制,加强宏观指导,发挥县域资源优势,全力开发生态旅游产品等建议,希望能对国内其他县域旅游资源的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0.
城市生态旅游及其形象策划和产品设计--以濮阳市为例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城市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近年来备受重视,它是以城市生态资源和服务设施为依托,以保持城市生态资源的生态过程和文化延续为目标,培养生态伦理道德的旅游方式,城市生态旅游的特点一是以人工化生态资源为主,二是生态资源相对脆弱且敏感,三要求旅游活动与生态环境高度协调,城市生态旅游要想得到旅游者的认可,必须注重形象策划和旅游产品设计,以濮阳市为例,在分析其城市生态旅游资源的基础上,将其旅游形象定位于“龙的故乡”,并构建了旅游产品系列。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生态旅游已成为我区旅游发展的主方向,生态旅游作为最新潮的旅游产品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旅游者。甲玛沟作为我区较典型的生态旅游区,区位优势和资源优势明显,有着巨大的开发潜力。为努力实现甲玛沟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文章通过对甲玛沟与其他区域的自然和人文旅游等资源生态化比较,分析其当前本地生态旅游市场的优势、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在对山西省垣曲县旅游资源进行实地调查的基础上,对其发展生态旅游进行了SWOT分析,论证了其发展生态旅游的必然性,并在分析、研究垣曲生态旅游发展现状的基础上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最终提出了适合其发展的模式:自然生态景观观赏与健康体验模式、农业观赏与农家乐体验模式、科研教育与会议度假旅游模式.并探讨了这3种旅游模式在贫困山区的互动、促进关系,在充分开发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的基础上,最大程度地节约资源和能源,创造最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3.
甘肃省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介绍了甘肃生态旅游资源的主体情况 ,对甘肃生态旅游资源从景观主体角度进行了分区 ,并提出了今后发展生态旅游的线路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4.
文章基于对巢湖地区生态旅游资源优势条件的分析,提出了发展巢湖风景区生态旅游的构想,即以巢湖为龙头,以无为、庐江、含山等县和合肥市为支撑,构建一个集自然风景与人文景观为一体的旅游圈;并对如何开发利用巢湖风景区的旅游资源进行了探讨,旨在促进当地经济和环境保护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文章简要地指出了青海湖旅游业存在的问题,介绍了青海湖及周边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根据本区生态条件、市场需求、周边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制定旅游资源开发原则,认为本区旅游资源开发的产品应以生态旅游为主要形式.通过借鉴环青海湖国际自行车赛事的成功举办经验,指出深刻挖掘青海湖地区的特色旅游资源,加上政府重视,一定能拓宽青海湖的旅游市场.文章详细规划了游客宿营地的基础设施和人力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6.
生态旅游被认为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代表当今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桂东经济区蕴藏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为开展生态旅游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目前,桂东经济区的生态旅游业刚刚起步,在生态旅游资源的开发中还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如何开发当地的生态旅游资源关系到该地区旅游业的兴衰和经济的发展.在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本文以桂平西山风景名胜区、姑婆山森林公园和大平山自然保护区为例,阐明该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并针对开发中存在的主要的制约因素提出该地区生态旅游资源开发的对策.  相似文献   

17.
西藏是一个生态资源丰富的地区,旅游业是其支柱产业,如何实施旅游业中的生态保护,即生态旅游,是决策者应该关注的重点。文章认为,在开发生态旅游的政策制定过程中,必须关注自然生态环境、经济与文化等方面的成本收益分析,只有全面进行成本收益分析,才能实现经济、社会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8.
攀枝花市有着丰富的生态旅游资源,可供开发的潜力很大。但是,将近40年的工业和城市建设使其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因此,本文在提倡开发生态旅游的同时,也指出攀枝花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的刻不容缓,保护与开发相结合,才能促进攀枝花市的生态、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杨青 《武夷科学》2007,23(1):166-170
武夷山是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地,生态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但近几年随着全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武夷山的生态旅游也面临着新的机遇与挑战,本文采用SWOT分析法,进行武夷山生态旅游的现行情况分析,对武夷山发展生态旅游的优势(Strengths)、劣势(Weaknesses)、机遇(Opportunities)和挑战(Threats)进行分析,为武夷山生态旅游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以生态旅游热点地区漓江上游为研究区, 构建生态旅游承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 基于遥感影像、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社会经济统计数据等多种数据源, 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 利用多维度状态空间方法, 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旅游资源3个维度对漓江上游进行生态旅游承载力空间分异评价。结果表明: 生态环境承载力总体较高, 西部、北部和东北部地区生态环境承载力强; 经济社会承载力总体较低, 但区县差异明显, 桂林市区较强, 灵川县中等, 兴安县较弱; 旅游资源承载力中等, 但桂林市区北部、兴安县城周边、北部山区和灵川南部较高。生态旅游承载力达到和优于理想状态的面积仅占29.28%, 空间分布不均衡, 西南部、东北部承载力较强, 北部、东南部承载力较弱。基于上述结果, 提出提升生态旅游承载力的实施途径, 为漓江上游生态旅游开发与生态系统管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