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中迅速成长起来的一支重要生力军,在当前新一轮高校发展与竞争中,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入地研究办学定位,明确自己的生存发展空间,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内涵提升、质量提高的特色兴校战略,正确处理好办学定位的类型层次、办学定位与办学特色相互关系、办学定位校级层面与二级学院层面相互关系等几个关键性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方面的原因,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教育等各项事业同内地及沿海地区差距较大,这便存在了如何使民族地区教育尤其是成人高等教育如何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顺利接轨的问题。本文试图从民族地区普通高校成人高等教育与社会及产业部门联合办学的角度,结合本校已进行的联合办学的尝试,对成人高等教育如何参与市场经济的大循环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现代市场经济对高等教育的冲击是一种客观必然趋势,是高等教育的外部经济规律所决定的,当市场经济已经成为当今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改革的主要取向和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时,高等教育决不可能独立于市场经济之外。本文提出为适应现代市场经济对我国高等教育的要求,高校必须扩大办学自主权,并与社会建立信息反馈机制;改革体制,提高师资水平,保证教学质量,使高等教育事业得以可持续发展;只有提高办学效益,增强其收效能力  相似文献   

4.
李军 《镇江高专学报》2009,22(1):36-38,42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的到来,高等教育呈现出日益多样化的办学特征与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办学形式、办学类型、办学性质、办学层次、办学特色以及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规格等多个方面。高等教育办学的多样化,也要求有科学多样化的高等教育质量观与之相适应。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过程中,高等教育的同质化现象严重,重庆市的高校也不例外。对重庆市高校办学同质化的现状进行考察并剖析其产生的原因,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重庆市高校办学同质化的现状主要表现在高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等教育同质化现象突出、高等院校专业同质化现象严重。究其原因,既有政府评价体系的失当,也有教育财政拨款的无差异,还有传统文化观念的惯性。  相似文献   

6.
加快成人高等教育办学体制的改革与发展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提出成人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必须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成人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一切包起来的办学体制和一切统起来的管理体制,建立起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机制。要改革成人高等教育的结构,完善成人高等教育体系,做到办学形式多样化、层次规格有序化、科类专业合理化。要不断深化成人高等教育教学思想、教学活动、教学管理的各样教学改革,建立相适应的运行机制,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总体效益,使成人高校的发展,走出一条创新的办学道路。  相似文献   

7.
高等院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质量保障体系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发展,高等教育国际化业已成为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跨国教育的各种形式、特别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得到了迅猛发展,由此也产生了一些问题,其中,合作办学项目的教育质量日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中外高等院校合作办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出发,立足于合作办学项目的自身特点、借鉴国外高等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相关政策和经验、就如何构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的质量保障体系提出一定的建议。该体系包括各级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开展合作办学的院校、教育质量评估组织、社会各界等有机组成部分,由质量管理系统、质量评估系统、信息反馈系统3个子系统构成。  相似文献   

8.
中国高等教育正由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办学体制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管理体制与投资体制、办学体制分离及人材培养面向市场,这有利于高教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朱拉隆功大学是泰国高等教育的先驱和领头羊,引领着泰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朱拉隆功大学的办学经验及办学特色主要表现为重视科研、发展多层次教育、加强师资建设、积极发展国际教育与交流、强化社会服务等.学习和借鉴朱拉隆功大学的办学经验,对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具有重要启示:加大高等教育投入;提高师资队伍质量;优化办学层次结构;发挥社会...  相似文献   

10.
多校区高校办学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有属于当前高等教育改革过程中的各高校所遇到的共性问题,也有多校区高校自身的特殊性所带来的个性问题。作为适应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办学的新形式,多校区高校理应在管理机制、学科模式、办学资源、校园文化进行创新,在众高校中起“领头羊”的表率作用。同时,多元化、复合型的办学模式也迫切需要多校区高校以开放的眼光来灵活应对前所未有的新问题,充分发掘有利因素,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办学特色。  相似文献   

11.
质量与特色: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两大主题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质量与特色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两大核心问题。高等教育质量是一个多层面的问题,质量标准的确立,应与高等教育发展所需解决的主要问题与矛盾相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必须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之下发展,并建立起高等教育质量评价和约束的市场机制,用市场机制来调节高等学校的服务面向和人才培养质量。特色即差异、多样化。目前中国公办高等学校处于有限竞争状态,办学趋同现象愈演愈烈,这有计划经济的历史原因,有管理方式和畸形社会需求的原因等。只有引入完全的市场竞争才能产生办学特色和人才培养特色,才能满足人们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知识经济与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对高校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校应重视大学生创新素质、人文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身心素质的教育 ,努力探索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实现形式 ,通过积极推进高等教育产业化 ,努力构建大学生素质教育运行机制 ,大力提高高校教师素质 ,不断完善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评价机制的建设等 ,使大学生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为知识经济社会造就大批高素质人才  相似文献   

13.
高等教育市场化就是引进市场机制,使高等院校在教育教学的整体运行中具有市场特征,实现高等教育产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这样既能满足市场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等教育的有效需求,促进经济发展,又能推动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拓宽投资渠道,使高等教育投资体制多元化,加快高等教育健康有序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高等教育质量问题随着高校超常规扩招而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完善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是高等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加强高校自评工作是健全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的要求,本科教学工作评估能够有效地促进高校完善质量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15.
高等教育创新问题研究是一个与时俱进的课题。笔者认为,市场失灵(Market Failure)是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产物,只要市场存在就必定会出现市场失灵,那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高等教育也必然会具有市场经济特征并受经济因素的影响。本文仅就市场机制的失灵这一经济因素对高等教育创新发展的影响,提出应从5方面着手,才能消除市场失灵的影响,创造顺应时代潮流的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6.
新世纪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良好的高等教育是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的人才基础.世界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显示,从经济增长到人的发展是新世纪的教育必然趋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高等教育应依照高等教育发展规律,主动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高等教育大众化面临着许多矛盾,尤其是学生数量增加与保证教育质量的矛盾,曾引起世界各国普遍关注,新世纪我国要把提高教育质量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17.
我国高教在WTO有关制度影响下,必须开放部分市场,高教事业在受益的同时必然受到巨大的冲击。西部高教从规模、经费、师资到教学质量、办学理念、布局、生源质量等因素水平均低于我国高教的一般水平,因而其脆弱性更加突出,必然受到严峻的考验。本文讨论西部高教事业在自身比较脆弱而又必须开放的矛盾关系中,应该如何认识和应对这一困境,做到内增实力、外借能量以达到强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翟英 《长春大学学报》2002,12(5):105-106
加入WTO后,我国高等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如何应对挑战呢?首先要更新办学理念,改革办学体制,调整教育结构,同时还要转变管理方式,提高办学质量,从而使高等教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等教育教学关系是教育产品市场供求关系与人才市场供求关系的有机结合。两类市场关系的人为割裂、市场的不完善性导致教学评价体系诸多问题,其中教学评价对象的偏误、教学评价内容失当是存在于当前教学评价体系的主要问题。要从根本上解决这一问题有赖于市场机制的逐步完善。但是,建立高等学校与社会之间的有效链接,面向社会办学,倡导社会力量办学,高等学校着眼于长远利益与整体利益,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两类市场需求不一致之矛盾。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等教育,无论是在过去的计划经济体制下,还是在今天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抑或是以后进入高等教育普及的发展阶段,教育的非营利性都是绝对不能够摒弃的。从追求高等教育公平的角度出发,分析民办高等教育的营利性问题,并给出相应的维护手段。方能在理论研究与实践之间架设桥梁并找到平衡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