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福建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耦合协调关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评价福建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两者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1)2000-2015年,福建省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两者的耦合关系呈现低度耦合、中度耦合及高度耦合的3个耦合阶段,两者的协调度呈现逐年稳步上升趋势,协调关系经历了严重失调到优质协调的升级过程;2)2015年,福建省省内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两者的耦合关系各有差异。厦门、福州、泉州的两者耦合关系属于高值高度耦合类型,三明、莆田、漳州,龙岩两者耦合关系属于低值高度耦合类型;厦门市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两者协调关系属优质协调类,福州、泉州两者协调关系属于中度协调发展类,莆田、漳州,龙岩的两者协调关系属于轻度失调衰退类,南平、宁德两者协调关系属于严重失调衰退类。根据协调发展亚型分类,旅游业发展滞后型的城市有福州、三明、莆田及漳州,旅游产业超前发展的城市有厦门、泉州、南平、龙岩、宁德等市。  相似文献   

2.
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理论并选取大同市为案例地,依据耦合协调度等级及阶段划分标准,将大同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划分为3个阶段:探索失调阶段、过渡发展阶段、创新上升阶段;并从静态和动态两个视角,探索大同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耦合协调度的影响机制。结果发现:大同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之间存在显著的耦合协调发展特征;大同市旅游产业与城镇化发展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旅游产业滞后类型占多数;大同市两个系统间的耦合协调水平呈现波动上升趋势,从2011年实现了从失调阶段向协调阶段的转变;从静态角度看,大同市旅游业发展水平、经济城镇化、人口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与两个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76 4、0.983 4、0.789 2、0.987 5、0.968 3;从动态角度看,大同市各因素对两个系统耦合协调度的影响程度由高至低依次为经济城镇化、空间城镇化、社会城镇化、人口城镇化、旅游业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陕西省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两大系统为研究对象,选取2005年~2016年的统计数据,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对两者的耦合协调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05年~2016年陕西省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发展整体上呈上升趋势,生态环境发展幅度较小,而旅游经济发展迅速;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的耦合协调度也呈上升态势,并且仍有上升空间.其中2005年~2009年耦合协调度由极度失调下降为轻度失调; 2010年~2016年耦合协调度则由勉强协调上升为优良协调.为了促进旅游经济的快速发展,陕西省务必要加强生态环境的建设,实现生态环境与旅游经济协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农村居民生活条件与农业现代化的问题是关系我国粮食安全与经济发展的两大重要问题,对两者耦合关系的研究,有重要意义,以山东省为研究区域,建立两者的评价指标体系,基于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估两者的耦合度与协调发展度,并利用灰色预测模型对两者2018-2022年的耦合协调度进行预测.结果显示:①2007-2017年农村居民生活条件持续走高,农业现代化水平缓慢增加;两者的耦合度一直处于拮抗状态;协调度从高度失调过渡为濒临失调.②预测结果显示,两者的综合指数均不断增大,但农村居民生活条件综合指数增长速度明显较快,导致二者耦合程度逐步下降,但协调度值在逐年增大.最后从农村公共服务的有效供给、系统反馈作用、统筹兼顾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构建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15-2019年甘肃省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进行研究.结果 表明:甘肃省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综合发展评分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水平不断提高且表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乡村振兴与乡村旅游发展的耦合协调等级由严重失调逐步演变为勉强协调,两系统之间的整体效应和协同效应保持平稳增长.但增长速度较慢且耦合协调水平较低,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在今后还应多方面探索加强两个系统之间的协同发展关系,实现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6.
陈晓红  赵安周 《河南科学》2022,(12):2031-2039
以西北五省为研究单元,基于统计数据和遥感数据构建旅游经济系统和生态环境系统综合指标体系,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2000—2019年西北五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效应,并进一步利用障碍度模型诊断二者的障碍因子.结果表明:(1)2000—2019年期间,西北五省旅游经济系统呈平稳上升的趋势,其值由2000年的0.029 7增加到2019年的0.975 3;生态环境系统的值呈现先减小后增加的趋势,最高值出现在2018年(0.649 6),最低值出现在2006年(0.395 9);(2)2000—2019年西北五省旅游经济和生态环境的耦合度呈波动上升的趋势,协调度经历了中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级协调—中级协调—良好协调的发展阶段.从协同效应子类别来看,主要经历了旅游发展滞后型、均衡发展型以及生态环境发展滞后型;(3)影响西北五省旅游经济系统的障碍因子主要为国内旅游收入(TI2)、国内旅游者人数(TI4)和旅游收入占GDP比重(TI5),其障碍度分别为26.05%、20.72%和16.31%;(4)影响西北五省生态环境系统的障碍因子主要为人均工业废气排放量(EI8)、人均绿地面积(E...  相似文献   

7.
以湖北省为例,构建相关指标体系,结合熵值法、灰色关联度法与主成分分析法确定指标最优组合权重,并利用耦合协调度模型与弹性系数对2006-2014年旅游产业-交通运输-区域经济系统的耦合协调性及子系统之间发展适应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研究期内,旅游产业、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综合发展水平稳步提升;三者之间存在明显的耦合关系,但未实现深度融合;耦合度协调度不断上升,完成了从2006-2010年失调阶段向2011-2014年协调阶段的转变;三者之中交通运输与区域经济发展表现较为协调.针对研究结果,提出旅游产业水平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8.
广州旅游产业与城市基础设施协调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森  马耀峰  刘智兴  高楠  刘军胜 《河南科学》2013,(10):1820-1826
借助系统科学理论,分析了旅游产业系统与城市基础设施系统发展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构建了两系统的耦舍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对广州市2001--2010年旅游产业系统与城市基础设施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发展关系做了实证分析;并利用RIS分析模型预测了广州旅游产业系统、城市基础设施系统综合发展水平以及两者之间耦合协调关系的未来发展趋势.结果发现:①广州市旅游产业与城市基础设施的总体发展水平处于上升阶段;②耦合协调关系实现了从2001--2005年失调阶段到2006----2010年协调阶段的转变;③广州市旅游产业和城市基础设施的综合发展水平以及两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在未来将持续上升.  相似文献   

9.
为了了解张家界旅游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利用耦合概念构建了旅游经济系统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模型。计算结果表明:1990–2014年张家界市这2大主体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总体上升趋势,经历了失调期(1990–2003年)、过渡期(2004–2008年)和协调期(2009年至今)3个阶段,实现了极度失调向良好协调的转变,并有继续保持良好协调的趋势。最后结合实际为张家界旅游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进一步协调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典型旅游城市张家界1996—2016年的截面数据,利用耦合协调模型探究其旅游产业发展和土地利用结构的耦合协调水平及演化规律,并寻找其与旅游地生命周期的关联。结果表明: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与土地利用结构耦合协调特征明显,两者关系发展经历了失调期、初级协调期、协调期三个阶段,最终达到优质协调状态。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与土地利用结构的耦合协调水平与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相对应,耦合协调度增长速度与旅游地生命周期演进速度相一致。两者关联性研究可为旅游地生命周期阶段分析提供科学量化的技术指标,丰富和拓展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1.
基于2009年~2017年数据,通过耦合协调度模型,从全国和区域层面,研究了农业保险、农村信贷与乡村振兴三者之间耦合协调程度的时空演变规律.结果显示:(1)从全国来看,目前我国农业保险、农村信贷与乡村振兴三者之间的总体耦合协调水平,从介于0.5~0.6的勉强协调发展型,发展到介于0.6~0.7的初级协调发展型.受制于农业保险、农村信贷较低的发展水平以及两者较低的耦合协调水平,农业保险、农村信贷与乡村振兴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缓慢的上升趋势.(2)从区域来看,农业保险、农村信贷与乡村振兴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一种由南向北、由西向东逐渐增强的空间格局.农业保险、农村信贷与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水平存在区域分层现象,导致不同区域三者协调度的差异.  相似文献   

12.
以浙江省安吉县为例,构建了乡村旅游与就地城镇化互动协调模型及指标体系,并运用耦合度模型、耦合协调度模型对安吉县2010—2017年乡村旅游与就地城镇化的综合评价指数、耦合协调等级及演变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7年,安吉县乡村旅游与就地城镇化的综合发展水平均呈上升趋势,由乡村旅游滞后型向就地城镇化滞后型转变,均处于较好水平;耦合协调度经历了2010—2013年的失调状态后,由2014年开始逐渐转向协调状态,并在2016—2017达到初级协调状态,但耦合协调度提升速度放缓.针对以上结论,提出了具体对策,以期为实现旅游发展与城镇化建设双赢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福建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的耦合协调发展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的是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保证.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不能忽略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建设.福建省作为沿海省份,其良好的地理位置、气候以及深厚的历史文化,使得福建省具有良好的旅游经济发展潜力,而旅游经济的发展的同时也需要对生态环境的重视.因此,通过耦合协调度的计算公式来研究和分析福建省旅游经济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福建省2007年至2011年两者的耦合协调度是一个增长趋势,耦合协调度也由勉强向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2007—2018年重庆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耦合协调发展状况。【方法】使用熵权TOPSIS法计算2007—2018年重庆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指数,利用灰色关联模型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分析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结果】 1) 2007—2018年重庆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不断提高,个别时段出现波动;2) 两者存在较强的协同效应,新型城镇化各子系统对旅游业的平均灰色关联系数在0637~0728之间,旅游业各子系统对新型城镇化的平均灰色关联系数在0687~0706之间,旅游业关联的主导要素是旅游市场和旅游收益,新型城镇化关联的主导要素是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3) 两者关系度渐趋磨合,但均处在颉颃阶段,它们的协调等级从中度失调发展到初级协调。【结论】2007—2018年重庆市旅游业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提高,两者的关联度较强,它们的耦合协调度逐步提升。  相似文献   

15.
以抚松县为研究对象,构建了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两大系统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引入熵值法、耦合协调模型和响应度模型对抚松县2010—2019十年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综合发展水平、耦合协调情况以及响应度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抚松县乡村振兴和乡村旅游两大系统间的耦合度较高,具有较强的依存关系。2012年为其耦合协调度由失调转为协调的转折点。乡村振兴对于乡村旅游的响应指数均为正向变化,响应度变化先升后降,乡村振兴的进程跟不上全域旅游的发展速率。抚松县需进一步整合乡村旅游资源,提升乡村振兴水平,实现二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乡村旅游产业与农村经济发展两者间存在交互耦合协调关系.该文选取山东省济南、青岛等8个地区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应用协调发展度模型计算了乡村旅游产业与农村经济发展协调发展度.研究结果表明,济南、青岛、烟台属于良好协调发展类;日照和淄博属于中度协调发展类;潍坊、泰安和枣庄属于勉强协调发展类.因此,济南、青岛和烟台应进一步促进乡村旅游产业向高级化方向发展;日照和淄博地区应同步推进乡村旅游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而潍坊、泰安和枣庄等地区应进一步挖掘乡村旅游资源的价值,在缩小乡村旅游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之间差距的基础上大力提高乡村旅游产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新疆和田地区为研究区域,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实证分析2005-2015年间和田地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的耦合发展状况。通过研究得出结论:和田地区旅游产业与区域经济发展水平逐年提升,系统的耦合协调关系分为四个阶段:即2005-2008年属于中度失调阶段;2009-2011年属于轻度失调阶段;2012-2015属于初级协调阶段,且其中2005和2009年由于特殊原因耦合水平呈现勉强协调状态。基于此,和田地区应通过发挥当地特色旅游资源来带动旅游产业的大规模进展,以进一步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动力。  相似文献   

18.
以山西省旅游供给和旅游需求两大子系统为研究对象,借助物理学中耦合理论构建旅游供需系统耦合协调模型与评价指标体系,探究省域尺度下旅游供需水平与耦合协调关系.结果表明:(1)2008-2018年山西省旅游供需系统整体上综合发展水平较高且存在显著相关特征;(2)2008-2018年旅游供给与需求子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平稳增长,具体发展阶段表现为:轻度失调、濒临失调、勉强协调、初步协调、中级协调五个耦合协调等级阶段,鲜明反映出省域尺度下山西旅游供需由无序性失调转变为有序性协调的总体现状;(3)旅游核心供给子系统与旅游环境子系统二者优先快速发展,旅游服务变化小且相对稳定、旅游交通子系统呈稳定滞后状态凸显.  相似文献   

19.
通过分析新型城镇化与现代服务业的相互作用,揭示两者的耦合协调发展机理,构建新型城镇化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耦合协调度模型,并以安徽省为例,实证分析两者的耦合协调关系和水平。研究结果表明:安徽省新型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与现代服务业相比,实现由滞后向超越转变;20052014年两者耦合度变化幅度较小,仍处于发展初期;耦合协调度呈现上升趋势,实现由失调向协调转变,但是总体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构建旅游经济—生态环境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运用系统耦合协调模型、回归效应模型和障碍因子诊断模型,分析1995—2019年西北地区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系统协调效应、影响因素及障碍因子。研究结果显示:(1)1995—2019年西北地区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呈现不断向好的发展态势。耦合协调度发展态势经历了“不协调发展(1995—2009年)→转型发展(2010-2014年)→协调发展(2015—2019年)”的演化阶段,耦合协调等级由“极度失调”演化为“中度协调”,形成旅游经济滞后和生态环境滞后两种发展类型;(2)1995—2019年西北地区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受旅游经济系统影响较大;旅游规模和旅游效益是影响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驱动因素,生态环境压力和生态环境响应是影响系统耦合协调发展的重要因素;(3)1995—2019年旅游系统影响西北地区旅游经济—生态环境系统耦合协调发展前五位的障碍因子变动不大,主要以旅游规模和旅游效益为主;生态环境系统前五位的障碍因子因阶段不同而有所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