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张敏 《安徽科技》2021,(8):15-17
从供给、需求和制度环境等方面分析我国科学技术情报机构智库(以下简称"科情机构智库")建设的背景,梳理国内科情机构智库建设经验和存在问题.从明确智库建设科研定位、加强智库科研团队建设、优化智库发展科研环境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信息资源是智库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和保障,高质量的信息资源直接影响智库研究成果的水平。高校拥有丰富的文献信息资源,学科专业门类齐全,海量的信息资源为智库决策和咨询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我国高校智库发展迅速,但是有影响力的智库明显不足。美国拥有世界上数量最多的智库,其智库发展比较成熟,吸收和借鉴美国智库发展的先进经验,结合我国的实际国情,能够帮助我国高校图书馆智库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本文在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背景下,对自主创新示范区智库联盟建设进行研究,在分析智库联盟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探讨了智库联盟对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的促进作用,提出了自主创新示范区智库联盟的建设途径,以期通过智库联盟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提供智力支持、决策咨询、资源共享等服务。  相似文献   

4.
科技决策智库是支撑政府部门科技决策的重要载体,科研院所是我国当前建设科技决策智库的主要力量。构建科技决策智库运行机制框架,分析我国科研院所科技决策智库建设情况,并从经费来源、人才管理、组织管理、成果创造及质量评估、交流合作、成果推广等维度提出科研院所建设科技决策智库的路径及有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科技决策智库是提升国家科技创新治理能力的重要支撑,高校具备建设科技决策智库多方面优势.学术界关于高校科技决策智库发展现状以及高校建设科技决策智库路径存在认识不清的问题.本文深入分析我国高校科技决策智库建设现状,从建设主体、经费来源、人才管理、研究特色等维度探讨了高校建设科技决策智库的路径特点,并结合高校建设科技决策智库的优劣势,提出了我国高校建设高水平科技决策智库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高校智库已成为我国智库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从拥有的资源条件、政策研究的开展过程、研究成果的公开发布、决策方案的推广实施等多个角度考察,我国高校智库具有官方智库和民间智库所不具备的独特优势,但也存在智库成果的决策贡献率低、社会影响力不强等问题。新的历史时期,高校智库建设正在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与此同时,亦应尽可能地避免各种干扰其健康发展的偏离倾向,即“追名逐利”的“动机偏离”、“大干快上”的“行动偏离”和“纸上谈兵”的“评价偏离”等。对高校智库建设应进行系统规划设计,最大限度地发挥高校智库所蕴含的优势和特色,同时有效规避可能产生的新问题。  相似文献   

7.
王嘉文 《创新科技》2016,(11):43-46
近年来,我国智库建设发展很快,智库机构的自主性及活跃度迅速提升,在出思想、出成果、出人才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党政军智库、社会科学院、高校智库和民间智库这四种智库为推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与此同时,我国智库建设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差距,在"十三五"规划启动及创新创业浪潮中,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面临着机遇,也面临着挑战,如何正视不足,弥补缺陷,总结经验,提炼方法,是我国智库机构共同要面对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从面向高端科技创新智库建设的目标出发,以中国科协创新战略研究院为例,分析了中国科协建设高端科技创新智库的有效路径。通过分析近5年中国科协建设高端科技创新智库取得的成效和面临的问题,提出了中国科协建设高端科技创新智库的建议。研究表明,中国科协高端科技创新智库建设应进一步明确使命定位;加强对智库机构的改革放权,优化科技创新智库的运行机制;充分发挥科协系统的组织优势,提升科技创新智库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智库建设。萍乡市在新型智库建设方面,既有一定基础,也存在一定差距。必须在增强智库意识,完善组织机构,加强人才队伍,提高智库成果和智库成果转化质量,创新体制机制等方面加强萍乡新型智库建设。  相似文献   

10.
信息支持是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基础,智库化模式是社科信息服务转型的重要途径.通过相关研究指出,省级社科院信息服务机构不仅能在新型智库建设中提供信息服务支持,也可以作为情报智库向社会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11.
科学技术领域的复杂性,决定了科学决策的专业性。与此相对应,科技决策智库应匹配相应的能力应对这种专业性,优秀的人才队伍建设是其重点。我国智库的发展仍处于起步期,有许多问题急需讨论并加以解决,人才队伍建设的理论研究与实际操作并不成熟。梳理既有的研究,建立起人才质量评价的标准,并以此构建合理的智库内人才结构比例,通过对国外经验的学习与对比,对我国科技决策智库在专业人才的选定、任用、激励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科技智库建设可能起到的作用进行评价,建议优化人才结构,注重智库人才的培训与能力发展,提高对科技决策智库的人才管理制度设计,形成人才队伍建设的价值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2.
新时代下新型智库建设意义重大,需求迫切。情报是决策科学化的基础,情报服务是新型智库建设整体框架中的重要内容,尤其是高端智库的构建更依赖情报资源的支撑。文章基于科技情报视角,研究分析了广西科技情报研究所建设智库实践,并针对其智库建设存在的问题,提出科技情报机构建设特色新型智库的路径。  相似文献   

13.
社科型智库信息化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库信息化是地方社科系统智库转型的关键举措。基于ISM理论,本文构建了"五位一体"的地方社科系统智库信息化综合测评指标体系,创新提出了"智库信息化评估模型——IAEOF模型",从原理、体系、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指出在智库信息化建设的大环境下,社科系统智库要推动信息化,必须通过专业的信息化人才来推进;智库信息化资源也是影响智库信息化建设水平的中坚力量,智库信息化影响因素解释结构是自上而下的递进关系,反过来也是自下而上的推动关系。  相似文献   

14.
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中国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要课题。高校智库存在若干问题,如研究力量分散,高质量成果少,综合性不足高端人才与创新团队匮毛基础与应用研究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察从研究到决策之间的机制不够畅通等。要建设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应以协同创新为机制,才能发挥智库更大的功能:以问题为导向,以任务为牵引进行研究;实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战略决策的三位一体实现高校智库与实际部门的协同研究。中国南海问题研究协同创新中心努力着力推进协同创新的机制体制变革,探索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建设。  相似文献   

15.
对地级市以上公共图书馆新型智库的建设进行了角色定位,分析了国内公共图书馆智库建设现状,包括其建设成效及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指出公共图书馆新型智库的建设应向创新型、决策型转变,并坚持正确的发展导向,依托国家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大做强,为国家文化建设事业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新型知识智囊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对地级市以上公共图书馆新型智库的建设进行了角色定位,分析了国内公共图书馆智库建设现状,包括其建设成效及建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指出公共图书馆新型智库的建设应向创新型、决策型转变,并坚持正确的发展导向,依托国家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大做强,为国家文化建设事业积极建言献策,充分发挥公共图书馆新型知识智囊团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张彦钰 《创新科技》2019,19(6):55-60
山西新型智库建设呈现多元化、开放式、融合式发展的趋势。采用文献调查法、案例分析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基于国内外权威智库报告和官方网站资料,以山西省科技智库建设实践为例,详细剖析其管理机制、人才机制、筹资机制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探索山西省科技智库建设的有效途径和方法,并提出发展建议,以期为山西省及其他地区科技智库建设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18.
美国智库是世界上建立最早和规模最大的智库。中国智库是发展中国家发展最快、规模比较大的新兴智库。由于国家的体制不同,两国智库在体制上、经费的筹集上、研究方法上、分类上等均有不同。本文通过两国智库的比较,找出两国智库的不同,分析了美国智库对中国智库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正一、浙江创新智库建设进展浙江创新智库建设总体发展思路为"一库三中心",即浙江有影响力的引领型特色创新智库,科技信息资源中心、科技大数据中心、科技全媒体中心。(一)提高战略研究能力,建立科技决策支撑体系一是聚焦全省科技发展,制定发展规划。包括浙江"十三五"科技创新规划、地市科技创新规划、园区发展规划等。二是聚焦重点科技创新工作,提供支撑服务。  相似文献   

20.
考虑到智库是国家决策咨询系统和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且我国从事智库研究的人才队伍也日趋壮大,此研究聚焦于我国智库人才队伍的现状特征,通过履历分析方法查找到我国419家智库机构中7570名智库人才队伍的相关履历信息,编码形成了我国智库人才队伍基础信息数据库.基于数据库相关信息分析我国智库人才队伍的基本特征,重点研究了智库人员的教育背景与工作流动经历等.研究发现:智库人才队伍中以男性为主,职称呈倒金字塔结构,所学专业以经济学为主,超过50%的智库人员有过工作流动经历等.最后基于分析结果并结合我国智库发展态势,提出了我国智库人才队伍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