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情感教学在语文教学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文章以古典诗词为例,从三个方面对古典诗词中的情感教学方法作了粗略探讨。1.控制教学语言的语音、语调和语速,使学生充分感受古典诗词情感美。2.以“沟通”之法架设情感桥梁,以课文所蕴之情,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3.以“点拔”之法引学生入作品意境,探境中之意,悟意中之情。  相似文献   

2.
意境美是古典诗词的灵魂和精神所在,但要译出含蓄的意境之美绝非易事。翻译目的论为古典诗词翻译开启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旨在以翻译目的论的基本理论为依据,从翻译的目的性出发,举例分析古典诗词翻译所应该遵循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从而强化翻译者的目的意识,提高其审美水平。  相似文献   

3.
情感美即诗歌的思想感情之美。陆机说:"诗缘情而绮靡。"没有感情就没有诗。感情是诗歌的灵魂,是诗歌的生命。诗歌以高度凝练的语言,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集中地反映社会生活。优秀的古典诗词通过美的艺术形象、健康向上的情感,使人受到熏陶与启迪,表现了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之美。古典诗词的思想感情之美:美在健康,美在真实,美在深刻,美在含蓄。  相似文献   

4.
通过探讨古典诗词教学中审美教育的意义和方法,认为在高职语文的诗词教学中进行审美教育是为了强调美学在诗词教学中的应有地位,让学生在诗词学习中有意识地感受美,鉴赏美,进而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试谈古典诗歌教学的新思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校园课堂古典诗歌教学的现状,提出自己的诗词教学观即视诗词作品为传统文化心理与情感的语言艺术“载体”,诗词教学为文化审美活动的“激发”过程,从而将之纳入现代审美文化建构的视域当中。基于此观念,对相关的问题做出初步的阐述,并提出自己对古典诗歌教学研究的若干设想。  相似文献   

6.
古典诗词具有丰富的美育内容,在外在形式上具有视觉的静态之美,在内部结构上具有听觉的旋律之美,我们应该深刘挖掘古典诗词的审美内涵,多渠道地感知和品味古典诗词的形美和音美。  相似文献   

7.
童敏 《皖西学院学报》2012,28(6):116-119
诗歌能否翻译,一直备受争议。大多数诗人、翻译家都认为诗歌的可译性是有限的,这是基于诗歌这一特殊文学形式的自身特征而言。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学的瑰宝,丰富的意象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典型特征之一,同时也是古典诗词翻译过程中遇到的一大障碍。对中国古典诗词而言,意象可以说是其灵魂,它是塑造审美意境的关键,是诗人风格的外化表现,同时也是古典文化的一部分。因此,英译过程中古典诗词意象处理是否恰当与古典诗词的英译限度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8.
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而古典诗词恰如这漫漫历史岁月中的一颗璀璨明珠,经久不衰,光华夺目。那么,作为高中教师,该如何引导学生发现中华古典诗词之美,并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呢?语文教师承担着传播古典文化,传承诗词之美的重任。  相似文献   

9.
李春艳 《科技信息》2011,(25):117-117
生产力水平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要求高等教育必须转型并与之相适应。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实验教学,作为实践环节在高等教育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就如何在电工电子实践教学过程中做到"授之以渔"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高中政治课的教学中,“授之以渔”与“授之以鱼”作为两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在课堂的不同阶段可以发挥出不同的作用。以往“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观念造成了教学方法上的一个误区,即过分注重知识分析的深刻和完整。而忽视学生的兴趣和主体性。恰当地运用好“授之以渔”与“授之以鱼”才是真正有效的教学方法,偏废其中的任何一种都不是好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