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刘秋芝 《西藏大学学报》2012,(6):115-120,138
文章将民间故事的类型解析与文化解读结合起来,一方面运用故事类型研究和机智人物故事研究的理论与方法,分析了藏族机智人物故事的亚型及其情节结构。其中巧解难题、斗阎王、公鸡蛋等多数亚型与汉族及其他民族重叠交融,另有戏谑喇嘛等亚型体现了藏族口头文化的特征。其次,文章还对藏族机智人物故事的民俗文化进行了解读,指出藏族的饮食习俗等日常生活文化是机智人物故事产生、形成的温床,而宗教信仰等历史文化观念则深深地渗入其间,使藏族机智人物故事呈现出鲜明的藏民族特色。  相似文献   

2.
文章通过对《格萨尔》史诗所描绘的远古游牧部落社会中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种类的挖掘,就具有体育形态的文娱体育活动赛马、比射、棋弈、角力、举重、摔跤、马球等做了探究。认为史诗中的原生态体育活动是藏族传统体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与藏民族的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藏族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和难以替代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3.
藏民族传统体育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藏民族文化内涵。文章认为,在《新课程标准》中将藏族传统体育项目有机地纳入体育课与学生课外体育活动,是传承与发展藏族传统体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正应中央民族大学信息工程学院计算机博弈小组的邀请,青海省玉树曲麻莱县巴干乡寄宿制小学松巴江措校长4月7日与计算机博弈小组进行了藏棋文化交流.松巴江措校长致力于藏棋文化的保护,在传承藏棋技艺和守护藏文化精粹方面做出了贡献,他积极走访藏区各地,翻阅书籍、访谈老人,了解棋盘形状、游戏规则、棋艺故事,整理汇编成《黑白石文化——藏族民俗棋艺》册子.在交流中,松巴江措校长对藏棋文化进行了详尽的介绍,生动展示了藏棋文化的独特魅力.藏棋棋  相似文献   

5.
王四四  陶柯 《长春大学学报》2012,(6):749-751,755
贯彻落实中华多民族文学理念对民族地区的高等教育有十分重要的文化政治意义。藏族和回族大学生是藏区高校的主要民族学生。《大学语文》教材建设与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大学生的中华文化认同关系十分密切,因而加强藏区高校《大学语文》教材建设刻不容缓。应注意藏族、回族等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实际需求,教材内容从重视藏、回等少数民族当代汉语书写、选用和主动创作藏、回等民族对中华文明历史贡献的文学作品和应用最新的有关藏回汉文化互动的科研成果来解析课文三方面来调整。  相似文献   

6.
吐蕃时期翻译的印度英雄史诗《罗摩衍那》在藏族传统文献中频繁出现.文章搜集了藏族传统文献中有关罗摩故事的记载,对国内外学者的相关研究成果进行整理评析,并阐释史诗的藏文文献价值和题材的典型效果,以及该命题在藏族传统文学研究和印藏文化史研究中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7.
《格萨尔王传》作为藏民族流传了千年的史诗文化,是祖先留给藏族人民最宝贵的文化遗产。在格萨尔史诗传承中,“仲肯”——说唱艺人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们本身也堪称民族文化的“活化石”。然而,他们却均在现代化生活潮流中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挑战。藏族作家阿来的《格萨尔王》与次仁罗布的《神授》不约而同地书写了作为文化传承者的史诗说唱艺人的当代命运,并通过他们形象的塑造,提出了如何保护民族文化传统的新问题,表达了对民族文化传承的一些深入思考与独特见解。  相似文献   

8.
恰白·次旦平措先生是一位熟悉和了解藏族历史并对其作过深入研究的著名学者。尤其是他主持编纂的《西藏简明通史·松石宝串》已成为藏史名著,获得了国内外专家学者以及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这部书以唯物辨证的眼光阐述了西藏的历史发展观,为进一步研究西藏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提供了珍贵的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9.
洲塔先生现为兰州大学西北少数民族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多年来,洲塔教授致力于藏族社会历史、藏语言文学、佛教哲学、古藏文文献等研究,几乎走遍了藏区的每一个角落,研究成果丰硕.其中,《甘肃藏族部落的社会与历史研究》和《甘肃宕昌藏族家藏古藏文苯教文献》是具有代表性的两项研究成果.文章主要对洲塔教授的学术生涯、学术思想、研究成果及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了采访.  相似文献   

10.
白龙江流域藏族包括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的迭部、舟曲两县及甘肃陇南地区的文县及宕昌等地的藏族.由于所处的自然环境、经济生活类型不同,地处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地带的白龙江流域藏族,有自己独特的节日民俗文化.文章以岁时节日为研究主题,从节日的形成渊源、性质和类型以及对社会的影响及功能等方面进行分析,认为藏族节日文化凸显了其心理特点,构成民族精神的表象世界.这种民族精神是藏民族受到高原自然生态和文化心态的熏陶、感染,经过长期的文化积累,形成的一种强大的民族精神,它支撑着藏文化的发展与创新,具有巨大的内聚亲和精神.  相似文献   

11.
西藏民间故事集《金玉凤凰》所收58则故事中,有25则源于佛教相应故事,且其中17则源于佛典譬喻故事。文章在考察其佛典渊源的基础上,从构成要素、文体功能诸方面,揭示出由佛典譬喻到西藏民间故事间的变异。  相似文献   

12.
《聊斋志异》在叙事方面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既有传统叙事文学通俗易懂的特点,又摈弃了口语中粗俗的成分,融俗入雅,又融雅入俗,具有很强的通俗性和明显的典雅和文人化特色,创造了一种熔经铸史、花娇月媚而又含英咀华、生动活泼的叙述语言。同时小说语言还具有强烈的嘲讽意味,显示出幽默、讽刺和诙谐美,所有这些都与作者的身份、经历和创作历程紧密相连。  相似文献   

13.
翻译是一种跨文化的交际行为。本文通过对英译本《聊斋志异选》的分析,从语言文化、生态文化、物质文化、社会文化和宗教文化五个角度探讨了书中体现的东西方的文化差异及译者的处理方法,指出在跨文化翻译中译者应该利用多种策略,以弘扬中华文化,开展中西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4.
结合实例从归化和异化角度,剖析美国学者Denis.C&Victor H.Mair所译Strange Tales from Make do Studio(英译本《聊斋志异选》)一书中人名的翻译方法;在文化翻译中,归化和异化作为两种翻译策略是对立统一、相辅相成的,应视具体文化差异情况灵活运用,以更好地传递文化信息,促进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5.
在美国,爱伦.坡是19世纪初的一位文学怪才,其小说、诗歌和文学批评理论都已成为全世界珍贵的文学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他的哥特式小说至今风行于世,他因而被誉为"美国恐怖小说之父"。在中国,蒲松龄的志怪小说《聊斋志异》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300多年来经久不衰。两位文学巨匠举世瞩目,都表现出对超现实的鬼怪题材的偏嗜。  相似文献   

16.
旺多 《西藏大学学报》2013,(1):97-104,136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Prajnaparamitahrdayasutra简称《心经》),被认为是一切般若经的要义、精髓,在藏传佛教中占有一席之地,特别是在汉传佛教及信徒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汉藏《心经》译文比较研究是一个薄弱环节,通过《心经》译文比较,对探究汉藏佛教的语言、词汇、译风,追溯汉藏间佛教界交流的历史,进一步挖掘汉藏两个民族文化交流和历史融合过程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翻译在民族文化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信息化快速发展的今天。计算机名词术语的翻译在藏文软件的研究、开发及其推广过程中,对今后应用所起的影响作用是不可忽视的。文章从藏文信息化进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对藏文计算机名词术语的翻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国际交往日益增多,翻译活动也日趋频繁,翻译实践已从传统的文学翻译领域走向各种应用翻译领域。在应用翻译实践中,译者其实从事的是一种创造性的工作。由于英汉语言和文化存在巨大差异,要实现各种应用翻译文本的预期功能,译者可以借助功能翻译理论作为指导,从而将功能翻译理论运用于应用翻译实践。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比、分析《尼山萨满》满文转写本、汉译本及英译本中的一些实例,研究了英译文本中几种宗教文化元素的翻译损失问题,提出了翻译补偿在少数民族文学典籍英译中的应用与作用。补偿翻译方法在英译中国少数民族文学典籍中的宗教文化元素时较为常用,有利于忠实有效地传达原文的宗教文化信息,起到译介少数民族文学和文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