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研究汉字进入电子机械,必须正视方块汉字的现实及其特点。我们可以先了解一下古今汉字标音、注音的历史,这样有利于理解当前汉字发展的趋向。 汉字标音、注音的发展过程是:形声标音;“通假”借音;“况”求音;“反切”注音;字母注音。 形声标音:就是指一个字,一半表形(与义有关),一半表音。表音部分叫做“声符”。  相似文献   

2.
近年,西藏浪卡子县先后两批出土金器多件,关于其时代与族属,学界有不同认识.一种意见认为属相当于中原汉晋时期的西藏早期金属器时代的遗存,一种意见认为属于吐蕃时期(7-9世纪)文物.文章结合中国北方有关鲜卑金器的考古发现,对浪卡子金器的年代做了再讨论,认为浪卡子出土金器具有某些鲜卑因素,可能和公元4-6世纪活动于吐蕃北部的吐谷浑关系密切,反映出青藏高原腹心地带与其北部草原区域的文化互动,早在西藏的“小邦时代”已经展开.  相似文献   

3.
目前学界对唐代中央与周边少数族群关系的研究大多是在以“汉化”思想为主体的“核心—边缘”模式下展开的.然而,这种模式由于其自身强烈的“汉族中心主义”倾向导致学界对少数族群之间“非汉化”现象的忽视.以吐谷浑为个案,在结合汉藏文献及考古资料的基础上,通过揭示吐谷浑在“吐蕃化”历程中自上而下所表现出的不同的变迁轨迹,即上层自主蕃化和下层被动蕃化的过程,将唐蕃之间少数族群所表现出的特殊的“非汉化”运动呈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普通话语音规范和字典辞书注音释义的核心内容是对汉语特殊读音的处理,《经典释文》是我国中古时期特殊读音的总汇,《普通话异读词审音表(修订)》是特殊读音审音的“最新法定标准”,通过两者的比较,可以发现特殊读音的发展变化,更好地促进普通话语音规范。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青藏高原考古工作的不断推进,一批精美的吐蕃时期金银制品陆续被发现。这些吐蕃金银器虽然形制、风格各异,但大都呈现出多元的文化内涵。从中可以窥见来自西藏本土、中原唐王朝、北方草原地区和青海吐谷浑民族的文化因素相互交融,是吐蕃时期青藏高原与其周边地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历史的真实写照,为探究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的历史演进从一个特定的角度提供了考古学实证资料。  相似文献   

6.
从中华民族族称由来的考释入手,论述了中华民族形成于帝舜有虞氏朝的历史过程。其最早的族称得名于舜的名字“华”。汉朝以后,又出现“中华”一词。近代,民族一词传入中国,始有“中华民族”这个近现代民族学的规范族称。但其族体的形成则在此前约五千年前。  相似文献   

7.
尽管丰子恺(1898—1975)在艺术、文学和翻译诸领域著作甚丰,①但在人们看来,他主要还是20世纪中国“漫画艺术”的先驱人物。本文试图从漫画一词的起源及演绎来探讨丰子恺和漫画的关系。②漫画中国作家普遍认为漫画一词具有“卡通”或“急就画”的含义,是以...  相似文献   

8.
在宋词发展史上,秦观及其《淮海词》的地位很高,他的老师,开一代词风的苏轼称他为词手,他与黄庭坚并称“秦七黄九”,而且人们公认黄不及秦。又与柳永并称“秦柳”,与周邦彦并称“周秦”。被誉为“婉约之宗”。作为“婉约之宗”的秦观,其词在艺术上确有很高的成就,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89版《辞海》从辞书体例到收词立目、注音、释义、书证,仍有待进一步完善。本文只从“一部”之语词、文史条目略施考辨。  相似文献   

10.
<正>“涊”字已见于上古(考虑到此字所有一字库均无,文中应用频率高,排版制字的困难,本文该字一般用“它”代之), 曾因假借作过“梁、粱”二字(词),而使它后来又成为“梁,粱”二字声符之事实,拙文《“(?)”字及其读音》(见《萍乡高专学报》1994年3期)里已有论证.在此基础上,本文只就它的上古造字时的本音及后来的变音、至今音等情况作较详的讨论.、以补原《“(?)”字及其读声》的不足.由于它仅见于先秦金文而不见于上古字书及其他文献,所以,上古以后的文献无处可觅其踪迹,所有字书、韵书则不可能有为它注音的直接材料.它的拟音只能另辟(?)径,其中关键的是它上古造字之初本音的拟定.  相似文献   

11.
我们知道词是最小的能够自由运用的语言单位。这样的语言单位是怎样构成的呢?按音节来分有单音词和多音词。由一个音节构成的词叫单音词,例如“天、地、走、跑、大、小、一、二”。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构成的词叫多音词,例如“问题,蝌斗、实际、定义、马克思、生产力、共产主义、物理学家”。在现代汉语里多音词占大多数。随着社会的发展,将来多音词还会更多。我们也知道,构成词的最小的有意义的单位叫词素。要是按词素来分,则有单纯词和合成词。  相似文献   

12.
《蒙古、突厥之图腾崇拜再探讨——“蒙古先民以狼为图腾”说质疑》一文推出的“蒙古先民以‘鹿’为图腾,‘狼’是突厥人的图腾”以及“突厥以狼为母系之始祖,以鹿为父系之祖,而蒙古人则称狼为父系之始祖,鹿为母系之始祖”等见识,存在诸多疑问,其中最突出的一点就是资料基础薄弱,论据不充分,从而缺乏说服力。  相似文献   

13.
一、说明1.本文收录梅县方言口语中最常用的副词。先写字,后注音,再加注释和举例;2.本文不考求本字。无法写出的字用同音字代替(同音字下加波浪线以志别,如“弼”“秋”等),没有同音字的用方框“□”来代替;  相似文献   

14.
经前期研究,唐蕃古道的基本走向非藏北路线而是经由康藏地区前往吐蕃牙帐,其线路上的苏毗国王城位置就在今四川理塘。由这一研究结果继续探索,可发现苏毗与唐以前存在的附国在文献、地理上高度契合,二者应为一国。经考,苏毗的前身应系汉代旄牛夷、莋夷,其羌藏语全称可对译为“mdzo bod”,即“犏牛蕃”之义,隋代简称“bod”(附国)。对苏毗国位置和族源的新发现,也为汉文文献中“吐蕃”一词的来源问题以及8世纪中叶磨些人之族源问题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关于“朝鲜”一词的含义,学界至今没有取得一致意见。“阿斯达”的直接意思就是“早晨高山”,是“圣山”的意思。“朝鲜”可能就是“早山”一词的讹译,或是早期的韩国人在汉字词中,找了两个无论是发音还是意思都和其固有词相似的美词“朝鲜”对“阿斯达”一词进行的汉语翻译。“白”和“山”两大因素构成了韩民族最基本的文化背景和心理认同,反映了韩民族对其远古起源的模糊记忆。  相似文献   

16.
泛突厥主义作为一种民族主义意识形态,从其诞生之日起就具有明显的政治实用性和投机性。冷战后,泛突厥主义重登政治舞台并十分活跃,成为国际关系中一个令人瞩目的重要现象。简述泛突厥主义的历史起源及演变过程,着重剖析它在冷战后重现国际舞台的原因和土耳其在其中所起的关键作用,并详细探讨几个影响泛突厥主义发展的外部因素以及它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陈八郎本《文选》五臣音注形式进行归纳、总结。五臣注除了辨字、释义外,还给难字注音,反切、直音、四声三法兼用,以反切注音为主,辅以直音注音。并与朝鲜正德本《文选》、唐写本《文选》残卷中的五家音进行比较,总结出三者之间的异同,还原陈八郎本《文选》五臣音注真正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8.
一、何为双向形象词 古汉语语句中,某一词用法灵活,前后顾盼,兼有一实一虚一静一动两类词义形象,我们就称它为双向形象词。 “军”在“左传”中独用40次,21次具有双向形象性: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左·僖30》) (2)吴军楚师于豫章(《左·定2》) “军”与“晋”相连是“晋国的军队”,与地点“函陵”组合是“驻扎在函陵”。沈玉成正是译作“晋军驻扎在函陵”。可见“军”在句中是“军队驻扎”之意,相当现代的一个主谓词组,它具有一个静态的实体词义形象——军队,又兼有一个虚泛的动态词义形象——驻扎。实际上,它是“晋军军[于]函陵”的简约说法,象现代汉语把他“他叫我,我读书”简化为“他叫我读书”的兼语式结构一样,本着汉语立主干而略枝叶、忌繁复而尚简约、轻形式而重蕴含的构句精神,“军”一词在句中前后贯通,一体而兼二用,具有双向形象性。 汉文的艺术可塑性极强,形简意丰,很多东西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陈奎彦先生的《同音词语别裁》一文提出了商榷。文章认为,同音词必须是“同音”的一组词,“近音词”不是同青词;同音词必须以“不同义”加以限制,同音但等义的词不是同音词。文章还论述了同形同音词与多义词的划分问题。  相似文献   

20.
中国传统戏曲的行业神之一“十二音神”,其组成人员的籍贯事迹及得名迄今尚未得到研究者的重视。“音神”一词可能与佛教香音神存在因缘关系,而根据对十二音神生平和道教文献的查考,十二音神的组成与形成则可能受道教经典中所阐发的“黄帝制十二音律”及道教之十二月将之说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