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文章在藏传佛教的形成、发展以及对西藏社会的影响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藏传佛教寺院的组织形式、学经制度和学位授予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和分析,提出了藏传佛教组织制度从传统的同质性同亲构成的结构向异质性同亲构成的结构转变这一观点.  相似文献   

2.
以昌都地区丰富的佛教建筑及文化为依托,构建一个藏传佛教建筑地域文化体系,通过对其佛教的建筑发展史、选址要素、空间形态布局、建筑色彩运用等方面比较性研究,并以昌都噶玛寺、孜珠寺为例,归纳出藏传佛教寺院布局受地理因素和多元文化因素等方面影响,为昌都现代藏传寺院设计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藏传佛教五大教派寺院教育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润年 《西藏大学学报》2007,22(3):83-94,105
文章主要论述了藏传佛教宁玛派、噶当派、萨迦派、噶举派、格鲁派的寺院教育,同时也对藏传佛教上述教派的寺院教育的教育体制、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位制度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藏传佛教和道教二者的历史渊源很深。中印文献都有道教于公元三四世纪传入鳊的记载或神话。佛教传入汉地后,和道教相互相互交融。来华印度僧人们回国后,传授融会了道教各种内容的密术。这民术为鳊纯官所摄取。公元8世纪印度密教传入吐蕃,首都内容随之而入,同入藏传佛教。笃本、洽本与羌族的原始宗教密不可分,与首都之间先天性存在着大量相似之阼,因此吐蕃上下对融有道教内容的鳊密教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藏传佛教的政教合一制度  相似文献   

5.
印度的时轮历自十一世纪传入中国西藏地区之后,经过长期的融和、改造与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族历法.藏族历算的主要传承机构是藏传佛教寺院中的“丁科扎仓”(历算学院),甘肃夏河县的拉卜楞寺中的丁科扎仓,是其中历史比较悠久、保存比较完整的一所.本文论述了藏族历算的历史概况和现状、丁科扎仓中的历算研究和历算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并分析了其特点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安多藏传佛教寺院中时轮学院创立的背景、制度、影响和意义。方法参阅相关文献结合实地考察。结果对安多藏传佛教寺院中时轮学院,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以及与自然科学相关者进行阐述和分析评价。结论安多藏区寺院中以时轮学院为中心的天文历算教育在整个藏族科技教育史上占有不容忽视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佛教寺院经济的经营形式包括农业及手工业、商业、旅游业以及通过各种宗教活动获得收入。寺院经济存在经济法人的经济运行模式与寺院“民办非企业”法律定性的矛盾、寺院经济过于独立导致佛教商业化、政府部门对佛教寺院的管理体制不顺等问题。针对寺院经济问题,其研究对策如下:使寺院经济运作模式符合非营利性的职能与性质;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结合;加强寺院与政府、旅游部门、旅游企业的沟通;完善寺院的组织结构和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8.
佛教在印度本土式微后,中国事实上已成为世界佛教的中心。但藏传佛教的复兴不仅未能促进涉藏问题的有利解决,反而成为制约我国涉藏问题国际话语权的战略"负资产"。将这种战略"负资产"转化为"正能量"的一种可行思路是,重视藏传佛教信众的心理认同,加强藏传佛教统战工作,争取宗教文化认同,占领道德制高点。  相似文献   

9.
公元8世纪末,藏传佛教已在藏彝走廊北部地区开始弘传,全区藏传佛教寺院的兴建与佛法的弘传是同步进行的。各教派寺院的相继建立也成为该派在这一地区传播的标志。宋代及以前是藏彝走廊北部地区藏传佛教寺院发展的初始阶段,元明时期是寺院的发展阶段,清代及民国时期是寺院发展的兴盛阶段。  相似文献   

10.
印度的时轮历自十一世纪传入中国西藏地区之后,经过长期的融和,改造与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藏族历法,藏族历算的主要传承机构是藏传佛教寺院中的“丁科扎仓”(历算学院),甘肃夏河县的拉卜楞寺中的丁科扎仓,是其中历史比较悠久,保存比较完整的一所,本文论述了藏族历算的历史概况和现状,丁科扎仓中的历算研究和历算教学的内容和方式,并分析了其特点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清代蒙古族地区寺庙曼巴扎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蒙古族地区藏传佛教寺庙中设有各种扎仓,较大的或中等寺庙均有曼巴扎仓.曼巴扎仓是学习和研究藏医、蒙医理论和医术的学部,成为医药教育和治疗中心.曼巴扎仓的经书内容多,如古代印度医学、西藏医学和蒙古医学,但学习的重点是《四部医典》.曼巴扎仓有一套丰富的经典,齐全的设备,严格的戒律,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完备而严密的组织形式.通过师授、背诵和辩论的形式,达到通晓《四部医典》等经典.  相似文献   

12.
“我”的观念是古印度哲学讨论的基本问题。印度最早提出系统哲学思想的奥义书,就将其作为论述的中心。印度后世主要哲学派别的根本经典也对“我”提出了种种看法。婆罗门教和耆那教哲学的主要经典持有我论,佛教和顺世论的主要文献则基本持无我论。但无论是有我论还是无我论都有不同的表述,具体内容实际有种种差别。探讨分析这方面的内容,对于在总体上把握印度哲学的核心思想,认识东方文化的特色,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3.
禅宗既反对北方民间对释迦牟尼的狂热崇拜和偶像化,也反对南方士大夫崇尚义理,苦研佛经的教条化。它“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人心”,指出了“见性成佛”的佛教发展新方向。禅宗在中国的发展经历了早期印度式坐禅,中期中印融合的参禅,后期中国化的悟禅三个阶段。  相似文献   

14.
采用比较文学形象学的研究方法,同时借用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统计学等的研究成果,对《大唐西域记》中的印度人形象进行解析,进而分析其蕴含的现实的、历史文化的内涵。  相似文献   

15.
不同国家或地区的哲学史有着自身的特点,而思维方式的差别往往是这种特点的典型表现或集中体现。古代印度哲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宗教思想体系的发展。现通过对佛教、婆罗门教等的宗教哲学思想体系的考察,就这些体系中展示的思维方式的主要类别、表现形态和基本特色等进行总体分析和评述。  相似文献   

16.
民国之初,除嘉兴范古农外,浙江佛教居士中对佛学深造有得且影响甚大者,当推寓居杭州的一代儒学宗师马一浮(1883-1967).马一浮不仅于1914年组织了"般若会"这一浙江最早的学佛同好组织,而且还与杭州禅僧密切交往,形成了对中国佛学的独特理解.马一浮的"知性化"学佛取向,透过《大乘起信论》等中国化佛典,关注禅宗、华严宗等中国化佛教宗派的义理析取,设法融入其儒家经学义旨的探求.这一取向,因其过于学理化及个体化,限制了马一浮对佛教实践修持的理解,最终导致他复归于儒家学统.  相似文献   

17.
柳宗元的儒佛会通,通过竞生、依生的历史形态,在趋向对生的逻辑呈现中,形成了中印文化在时空、意义、价值取向等方面的整生模式,从而推动了中唐主体意义结构的新变。同时,他在与韩愈、刘禹锡等共同努力下,不断探寻主体超越之路,开拓了宋学新境;进而,这种文化交往过程,为当今中国文化的新建与世界文化的和谐提供了一个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18.
Coupled ocean-atmosphere dynamics in the Indian Ocean during 1997-98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Webster PJ  Moore AM  Loschnigg JP  Leben RR 《Nature》1999,401(6751):356-360
Climate variability in the Indian Ocean region seems to be, in some aspects, independent of forcing by external phenomena such as the 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 But the extent to which, and how, internal coupled ocean-atmosphere dynamics determine the state of the Indian Ocean system have not been resolved. Here we present a detailed analysis of the strong seasonal anomalies in sea surface temperatures, sea surface heights, precipitation and winds that occurred in the Indian Ocean region in 1997-98, and compare the results with the record of Indian Ocean climate variability over the past 40 years. We conclude that the 1997-98 anomalies--in spite of the coincidence with the strong El Ni?o/Southern Oscillation event--may primarily be an expression of internal dynamics, rather than a direct response to external influences. We propose a mechanism of ocean-atmosphere interaction governing the 1997-98 event that may represent a characteristic internal mode of the Indian Ocean climate system. In the Pacific Ocean, the identification of such a mode has led to successful predictions of El Ni?o; if the proposed Indian Ocean internal mode proves to be robust, there may be a similar potential for predictability of climate in the Indian Ocean region.  相似文献   

19.
白龙江流域藏区民间宗教活动中,有关藏传佛教和苯教信仰方面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历史悠久。佛教主要以寺院为中心,有活佛、僧人、佛经为一体的信仰,具有一定的组织性和社会性;苯教活动相对分散,最大也是以部落或村子为单位的宗教活动,没有大规模的社会性的宗教活动,除个别地方外,大部分地方没有固定的宗教活动场所,两者在信仰形式上有明显的区别,也具有不同的目的和意义。用辩证唯物主义的思想,以科学的态度,正确认识传统文化,充分利用和吸收传统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对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以及藏区精神文明建设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围绕中古文学与佛教的关系,在20世纪有过两场旷日持久的重要讨论:一次是关于《孔雀东南飞》是否受到印度《佛本行赞》的影响,一次是关于永明四声说是否来源于印度古时声明论的三声。前一场争论由梁启超于20年代挑起,胡适、黄节、陆侃如等文学史专家都卷入其中。后一场争论由陈寅恪于30年代挑起,因为涉及佛教史实、语言音韵学等更大范围的问题,也吸引了更多学者加入论战,包括郭绍虞、汤用彤、饶宗颐、周一良等都各有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